文字心聲

“山水有相逢,春風入卷來,望君多珍重,圓月杯中酒”。
人世間最珍貴的莫過於感同身受和默然相伴。一切的言語都是多餘的。願開心和快感常在。
正文

婚姻的盡頭,緣份的悲歌

(2023-10-29 10:10:47) 下一個

[引言]

《老殘遊記》第二十回:“是前生注定事,莫錯過姻緣。”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

最近娛樂圈的頭條當屬汪峰和章子怡的離婚官宣。八年的婚姻,在萬眾矚目中走到了盡頭。在婚姻家庭領域內,離婚並不是新聞。既有結婚,就必有離婚;聚散離合自有天意,更有人為。汪章兩位的婚變之所以引起轟動,當歸功於娛樂圈的名人效應。

然而,婚姻的實質與是否名人當無關聯。筆者的理解是:婚姻是人類根本區別於動物的社會屬性,是人類以文明和理性的方式生存、交流、動情、繁衍、陪伴的基本形式。

[婚姻的本質意義]

關於婚姻,聖經中傳道書 4:9-12 –有這麽一段話: “二人勝於一人,因為他們勞碌得來的豐厚回報:若其中一人跌倒,一人能扶起一人。 但不幸的是,當他跌倒時獨自一人,因為他沒有人扶起他。 同樣,如果兩個人一起躺下,他們會保暖; 但一個人怎麽可能溫暖呢? 雖然一個人可能被另一個人壓倒,但兩個人可以抵擋他。 三重繩索不會很快折斷。”

上述話語的核心論點是”二人勝於一人”。人的一生難免經曆風風雨雨,是孤勇者獨自前行,還是相伴者合力扶持,是每個人的選擇,也是每個人的機緣。孤勇者固然可敬可佩,然而在風雨中雖蹣跚而行、卻彼此攙扶的兩個人不更令人感動和羨慕麽?

夫妻同心,其利斷金。在紛繁複雜的現實生活中,變數和意外往往是常態。對一個人的意誌品質的考驗不是發生在順境裏,而是在逆流中。我們堅信個人的潛力無限,而個人潛力的激發更多的時候有賴於另一半的一份鼓勵,一份安慰,一份柔情。再強大的人,都會有軟肋,而婚姻家庭是他們最後的避風港和加油站。

這就是聖經中所說的:“如果兩個人一起躺下,他們會保暖; 但一個人怎麽可能溫暖呢”?

作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創始人,馬克思也對婚姻家庭倫理作了大量的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婚姻家庭觀認為:家庭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愛情與婚姻是產生家庭的基礎。

可見,婚姻作為一種特定的社會關係構築了家庭的基礎,而家庭是人類社會的細胞,婚姻就是這個細胞的細胞核。婚姻對於社會正常運行的重大作用可見一斑。

從馬克思主義婚姻觀的角度來理解婚姻的意義,婚姻既是愛情的產物、家庭的基石,也是對於社會的一種良性貢獻。社會因為婚姻的穩定而穩定,也因為婚姻的介入而注入活力,更因為婚姻的存續而使社會不斷發展。

因此,婚姻不僅僅是愛情發展的水到渠成,也是人們作為社會一份子而立足於社會的剛性需求。

婚姻也是哲學。愛情論的祖師爺、哲學大師柏拉圖對於婚姻也有獨到見解。“愛是為了使自己變得完整,“這是柏拉圖的婚戀觀。

筆者對於柏拉圖這句話的理解是:從絕對的意義上而言,一個單獨的人終究是不完整的,他或者她需要另外的一半來填補自身的不完整之處,不論是靈魂的不完整還是肉體的不完整。

婚姻和愛情是一種補償劑,可以彌補一個人的缺失。人之初,性本純善,但不一定完美。純善的初心需要個人的成長、社會的曆練尤其是婚姻家庭的加持,以及和伴侶的互補,方能達到個人的最佳狀態。

婚姻和愛情可以解除孤獨寂寞之苦。這是另一位哲學大師羅素的婚姻觀。

筆者對於羅素這個觀點的理解是:人作為一個社會的人,盡管不會缺席於人際的交流,甚至肉體的接觸,但繁華喧鬧的背後,一定會有一顆無處安放的靈魂,孤獨而寂寞。這是一種長久的痛苦,而愛情、婚姻和家庭是唯一能夠解救一顆孤獨靈魂的良藥。即便它們有些時候會很苦口,但也是一劑苦口的良藥。

在諸多哲學家中,康德的婚姻契約論較引人注目,但是筆者卻認為康德的婚姻契約論有其局限性。康德把婚姻定義為對雙方肉體互相占有的一份契約,而其中的致命缺陷就在於他把肉體的擁有、性的交合視作婚姻的全部意義。

誠然,從社會道德的層麵上而言,婚姻關係是性關係的先決條件,對性關係的承諾也是婚姻關係中的重要承諾,但不是唯一的承諾。

婚姻中的承諾更多地包含了對於情感的守護、日常的關愛、需要時的扶持、孤獨中的陪伴等等關乎一個人生存狀態的方方麵麵。

但是,康德把契約的概念引入婚姻領域,對世人也有所啟迪。婚姻何嚐不是一種契約?一種以價值為導向的契約?

[當代的婚姻:契約和價值]

與人類社會的其它要素一樣,婚姻製度的形成也並非在一朝一夕之間,而是經曆了漫長的變遷和演進的過程。一般而言,人類的婚姻製度迄今為止經過了五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群婚亂交。這個階段裏的人際交配百無禁忌,非常混亂,是人類婚姻發展過程中的最低級的階段。

第二個階段:血緣婚姻。這個階段的進步點在於有了父母與子女之間、長輩與晚輩之間的交合禁忌,但是無法避免相同血緣之間的婚姻關係。

第三個階段:族外群婚。這個階段有了更大的進步點,即同族內的血親之間有了交合禁忌,從而避免了近親婚姻的弊端。

第四個階段:固定配偶。這樣階段的進步點在於避免了上個階段的群婚濫交,交合對象相對固定,數目減少。

第五個階段:一夫一妻。這是人類婚姻形式上最為理性、最為文明和最為平等的階段。

一夫一妻製的婚姻體係延續至今已有相當一段時期,在當代的人類社會裏,一夫一妻製作為一種文明的婚姻製度已經被人類所固化,無可非議。但是婚姻製度層麵的固化並不意味著婚姻理想層麵的恒常,婚姻的理想價值必然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與時俱進。

那麽,當代的婚姻理想是什麽?筆者通過大量的研究觀察後認為,當代的婚姻理想具有兩個基本的坐標:契約和價值。

現代婚姻的本質就是契約,感情隻是添加劑。可以先有契約後有感情,也可以先有感情後有契約,更可以隻有契約而沒有感情;但絕對不能隻有感情而沒有契約。

契約的核心是什麽?是一種雙方的預先約定,並把這種約定的義務和責任作為婚姻存續的前提條件。契約的雙方知曉在婚姻關係中,何為可為且必須作為,何為不可為而必定不能為。

契約的功能在於維持婚姻雙方在婚姻關係中的預設平衡性,而一旦這種平衡性被打破,則意味著婚姻關係的終結。

現代婚姻的驅動是價值。筆者認為:戀愛或者結婚的目的不是為了擺脫單身,而是為了享受價值。這些價值包括情緒價值,感情價值,生活價值,經濟價值等。如果對方不能給予你以上的任何價值,就沒有戀愛的必要,更沒有結婚的必要。

價值總體上分為兩種:不可量化的精神價值和可以量化的物質價值。

精神價值可以理解為情感的需求和依賴,或者是愛情。婚姻在的雙方可以互相為對方帶來情感的滿足,包括性愛的愉悅,以及彼此在相處的過程中擁有足夠的舒適感。

而物質價值的意義眾所周知,不必贅言。物質價值的可量化性在於社會自有一套價值的評價標準和體係,其核心訴求就是家庭所擁有的資源在社會競爭中的地位層次。

可見,當代的婚姻理想被賦予了更高更具體的社會競爭使命,而不僅限於親密關係的需求和傳宗接代的功能。或者說,價值的實現已經超越了過往親密關係和繁衍生息在婚姻體係中的首要地位,而變得唯我獨尊。

當我們再次回到婚姻的本質,會發現因為現代價值體係的介入,感情和婚姻不再具備因果邏輯關係。我不想在此評判價值的是非對錯,而隻想推斷出一個結論,那就是當代人已把理性的思考和自我的保護融入到對婚姻的選擇和取舍之中,這不失為一種進步。

而這種進步的代價就是婚姻終結的頻發,還有對於婚姻的迷惘和恐懼。

[婚姻的盡頭,緣份的悲歌]

據中國網 2023-04-24 15:52的一篇報道:從2013年開始,中國離婚率持續攀升,剛開始隻有130多萬對夫妻辦理離婚,但過了幾年之後,這個數字卻直接翻了幾番。 2022年,我國的離婚率為43.53%,其中有四個省市更是超過了50%,最高的達到了60%。可以說,我國離婚率已經高居世界第一。

讓我們再次回到娛樂圈的頭條新聞之一:離婚。在娛樂圈內,女明星的崇高地位、頂級流量和燦爛光環,似乎並不能成為她們各自婚姻的護身符,反之淪為婚姻穩定的絆腳石。

“四旦雙冰”的婚姻全軍覆沒,偶然之中隱藏著必然。與多數民眾的婚姻破裂一樣,其中並無是非對錯,也許隻是外部的世界誘惑太多。

頂流女星和普通的女性一樣,都會有對情感的需求,和對家庭的渴望,都有一顆尋求安放之處的靈魂。

可她們為什麽會不約而同地走到婚姻的盡頭?是婚姻作為一種契約的失效,是雙方在婚姻的價值體係中的失衡,是婚姻中事先約定的承諾已經無法兌付,是不願為失敗的婚姻作無謂的犧牲,是緣份的天空陽光不再。

遇見的意義是緣聚,是人生的必然。分開的意義是緣散,也是人生的必然。緣聚緣散皆為緣。

婚姻是什麽?婚姻很複雜,複雜到一言難盡。婚姻也很簡單,簡單到一首小詩便可如夢初醒。

《經驗之歌》(Songs of Experience)

---威廉·布萊克(WilliamBlake)

愛不討??的喜悅,

也不顧??的益處,

樂?別?得到滿?,

雖在地上如在天堂。

愛隻討??的喜悅,

全不顧別?的益處,

樂?別?不得滿?,

雖有天堂也成地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笙簫難默 回複 悄悄話 如果婚姻裏兩個人過的比一個人幸福,婚姻就有意義。如果隻要有一個人感到不舒服,婚姻的價值就降低了。若兩個人都覺得不如一個人幸福,離婚就有了意義。
泥中隱士 回複 悄悄話 明星一般換個情人比較容易,不要見怪。
心已遠 回複 悄悄話 二人勝於一人的前提是同心,互相拆台,還不如一人呢
晴望有雨 回複 悄悄話 身為婚姻中人,其實不時會思考一個問題:什麽才是婚姻的終極價值?是濃烈的愛情演化為平淡的親情,還是初婚的激越返歸為生活的樸真?是孤獨寂寞時的慰籍,還是逆流困境中的扶持?是無處安放的靈魂有了寄托,還是飄蕩四方的肉身有了棲息?是責任義務有了約定,還是價值實現有了保障?所有這些,不一而足。
而婚姻的終極價值其實在每一個人的心中。心之所向,事之所往。
婚姻是一門妥協的藝術。 對他人的妥協,最終也是對自己的妥協。妥協是婚姻關係的粘合劑。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