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再論《坤輿萬國全圖》的作者與明代地理大發現 李兆良

(2024-06-15 16:59:52) 下一個

2018年9月,龔纓晏老師在國家圖書館演講,再次對我認為《坤輿萬國全圖》是明代中國人測繪的學說提出異議。為此,我再申述如下。

科學治史與古地圖研究法則

我提出“科學治史”的理念,因為西方地圖學史違反邏輯。仔細參閱了近一千張中外古今的地圖後,總結了一些讀古地圖的經驗,歸納為四個互相關聯的“一定” 的法則:

法則1. 在沒有空中遙感測量的時代,測繪地圖一定要現場觀測。

法則2. 繪圖者對自己的家國一定比他人清楚。

法則3. 測繪的原圖一定比摹抄本更準確、詳細。

法則4. 地圖的地理、地名一定存在時間印記,可以斷定成圖年代。

 

其中最重要的是法則1。任何人可以幾分鍾內翻譯、更改許多地名。要準確繪製出從來沒有到過的地理,先要有堅強的意願,雄厚的人力、物力、技術、組織遠航,到達以前未知的土地,與陌生人打交道,現場觀察測量計算,按比例整合大量的分圖為總圖,測與繪需要的能力相差何隻千萬倍。光是美國,今天的海岸線實際精確長度是142,641公裏,哥倫布航行了八年,隻是在加勒比海轉了一圈,從來沒有踏上北美洲一步。明代大航海每次出航是任何歐洲探險隊的一百倍以上。英國圖書館的地圖部主任Peter Barber用一本書名總結:地圖是“權力,宣傳與藝術”的合體。“藝術” 是幻想,誇張,偽造,剽竊,謊言的美義詞。16世紀的地圖史是一部國際爭奪資源市場的間諜史。

 

利瑪竇在他的《中國紮記》裏記載他帶來一份奧特裏烏斯1570年的世界地圖,後人一直認為是《坤輿萬國全圖》的藍本。假如讀者同意以上的法則,接著就有一連串問題:

1. 《坤輿萬國全圖》近500個地名,包括美洲一半地名,沒有載於1570年的奧特裏烏斯世界地圖(違反法則1,3)

2. 《坤輿萬國全圖》美洲西部地理準確標示歐洲人200年以後才知道的地理(違反法則1,4)。

3. 《坤輿萬國全圖》的歐洲地理地名是羅馬時代的。利瑪竇是文藝複興時代的耶穌會教士,不列當時占意大利四分之一土地的教宗領地,不列文藝複興的托斯卡納和佛羅倫薩,與其身份時代不符(違反法則2,4)。

4. 李之藻參與繪製,沒有更新永樂/宣德時代近兩百年前的地名和敘述,沒有與萬曆時代有關的地名與敘述(違反法則2,4)。

5. 《坤輿萬國全圖》的海洋命名以中國為中心完全正確,西方的海洋命名,東西南北錯誤(違反法則1,3)。

 

黃、龔兩位在《利瑪竇世界地圖研究》一書的索引裏列出《坤輿萬國全圖》1114個地名,漏了兩個: 一個是“滄溟宗”(見南極分圖),即今天的太平洋,其實太平洋一點都不太平,中國人的命名更準確顯示這是世界最大的海洋,西方從來沒有“滄溟宗”這名字。中國人命名智利以西局部海域為“寧海”,由於這裏的海洋物理環境,自古至今的確是經常風平浪靜的,中國人的命名是現場觀察的結果(法則1)。西方翻譯為Pacific Ocean,企圖改正命名整個大洋為南海的錯誤。明清換代後,知識斷層,把西方的Pacific Ocean再翻譯為太平洋是訛傳。 恢複“滄溟宗”的正名,有利更正世界史。另一個地名是“甘那托兒”,包括農地(加拿大)到花地(佛羅裏達)的大片區域,在亞伯爾耕附近的一段文字出現,沒有作為單一的地名,被忽略了,這個地名沒有西方對應,必定是明代中國人從當地人民得到的信息(法則1)。

《坤輿萬國全圖》的一半地名在當時,甚至以後的西方地圖裏沒有對應。近500個地名,每一個都是一個嚴峻的拷問,利瑪竇在中國不能想像出這些與地理特征吻合的地名。利瑪竇死後90年,西方才證明加利福尼亞是半島,直到美國立國前10年,有700張西方地圖把加利福尼亞誤繪成島,《坤輿萬國全圖》明確是半島,地形比同時和後期的西方地圖都準確(法則1,3)。

西班牙上方關於中-歐相通的記述,日本下方關於日本史的文字,中國東北與西南的地名,交趾改為安南,都指向鄭和時代,不是萬曆時代。地圖的成圖與鄭和年代反映在這些地理、地名和曆史記載的日期上(法則4)。

以上是我提出《坤輿萬國全圖》作為明代地理大發現的主要證據,反方需要解釋,不能回避。

 

關於《乾坤萬國全圖古今人物事跡》

我的研究著重《坤輿萬國全圖》的測繪與明代地理大發現的關係。《乾坤萬國全圖古今人物事跡》與上次討論“鸚哥地”一樣,是沒有精準測繪基礎的,不是研究的重心,不觸及問題的關鍵。《坤輿萬國全圖》的年代和測量內容與利瑪竇的身份嚴重衝突,才是症結的症結,關鍵的關鍵。探討《坤輿萬國全圖》必須正視這些關鍵問題,而不是顛倒主次。一兩個地名的增減,與數據比較起來,微不足道。不過,我還是就此做以下的回應。

2010年,我在黃盛璋教授處看到《乾坤萬國全圖古今人物事跡》時,當時地圖是摺起來的,隻看到圖首文字與地圖頂端,加拿大與亞伯爾耕是中國(亞洲)以外的地名。這幅圖在中國不存,網上沒有高精版。後來看到亞洲上有小字注“亞墨利加”,可是於整體的闡釋無損,反而提出新問題:

假如利瑪竇的地圖已經流入南京,梁輈得到利瑪竇關於亞墨利加的信息,應該把“亞墨利加”標示為主要的大陸,不應該加到亞洲上麵,證明梁輈沒有得到利瑪竇的地圖,隻有模糊的傳聞。圖上加拿大與亞伯爾耕作為亞洲以外的陸地,證明是中國人原有的信息,亞墨利加反而不是中國原有的概念。

梁輈說在南京白下有六幅的利瑪竇世界地圖。根據利瑪竇自己說, 1601年他到了北京,官員轉達萬曆的旨意要製造六幅的形式,六幅正是《坤輿萬國全圖》的形式,1593年在南京的梁輈不可能知道多年後北京的萬曆要什麽,除非六幅的《坤輿萬國全圖》原圖本來就存在南京。利瑪竇《中國紮記》的意大利原文說在南京(Nankin)出現了三種世界地圖版本,也與上文對應。後來的拉丁文,法文,西班牙文把南京翻譯為京城,英譯本把京城翻譯成北京,時空完全錯亂,中譯本按照英譯本當然是錯誤的。這兩項說法證明《坤輿萬國全圖》的六幅原本在南京(法則4)。

 

利瑪竇的《中國紮記》中譯本有600頁,記錄了許多瑣事,隻有兩頁提到製作地圖,沒有他寫的“坤輿萬國全圖序言”,沒有提到他參與繪製的詳情,連地圖的尺寸大小各譯本都不一,利瑪竇自己沒有任何一份地圖的版本。草率錯誤的記錄足證利瑪竇參與《坤輿萬國全圖》的繪製很有限。

關於怕霧打島與鶴島

這兩個地名比起上述的條目,更不重要,不過,也不避細繁,討論一點龔老師這篇文章提出的觀點。龔老師說:

比如公元1541年墨卡托製作的地球儀上,大西洋中的百慕大島下方就清楚地寫著:“百慕大,即鶴島”。…也就是說,根據文獻資料,利瑪竇在《坤輿萬國全圖》上同時標注的“怕霧打島”(百慕大)和“鶴島”兩個島嶼,其實應該是一個島嶼。…《坤輿萬國全圖》上的“怕霧打島”和“鶴島”,…是由於一係列的誤傳和訛變而造成的地理錯誤,利瑪竇並列的“怕霧打島”和“鶴島”,在大西洋中是根本不存在的。

龔老師這裏的說法明顯與黃時鑒老師和他編寫的書嚴重衝突。《利瑪竇世界地圖研究》一書的索引裏,鶴島翻譯為Coruo,另列怕霧打島。怕霧打島今稱百慕大Bermuda。Coruo即Corvo島,拉丁文U通V,Corvo島是亞速爾群島(Azores)最西北部一個島。葡萄牙語Corvo是烏鴉,今天這島上有白鷺,類似鶴的涉禽,沒有烏鴉,“烏鴉”可能從中文翻譯為葡萄牙文的錯誤。百慕大的經緯度是32.3078° N, 64.7505° W, Corvo島是39.7023° N, 31.1080° W,兩者之間緯度相差7度,經度相差32度(幾近地球圓周十分之一)!如果墨卡托認為這兩個島是同一個島,那是大錯特錯了。《坤輿萬國全圖》的鶴島位於北緯37-38度(誤差2-3度),348經度(即今西經29度,差異2度),是相當正確的,墨卡托是錯的(法則3)。如果利瑪竇依據墨卡托的地理學,正好證明《坤輿萬國全圖》與利瑪竇無關,是明代中國人到達大西洋,目睹島上這種鳥,因而命名。

墨卡托的錯誤

既然談到墨卡托的錯誤,應該多說幾句。西方認為墨卡托發明了圓柱形投影法,稱為現代地圖學之父。 墨卡托的1595年北極圈地圖把加利福尼亞置於北極圈內,大家都知道是錯誤的。不止如此,圖中加拿大以及整個北美洲大陸的地理和北極圈都是錯誤的,不是測繪結果。

 

1595年墨卡托錯誤的北極圈地圖。

 

《坤輿萬國全圖》的北極圈圖不是一張簡單的地圖。圖中的海岸線是無數測量點組成的,每一點都是測量人員用生命換來的數據。15世紀初期,永樂的中國能夠如此精確測量陸地與海洋的經緯度,把數據換算成球形投影,總體大致重合500年後的航拍或衛星遙感地圖,其測量計算能力是驚人的!《坤輿萬國全圖》的北極圈圖是正確的,不可能抄自錯誤的墨卡托地圖(法則1,3)。事實俱在,兩相比較,這種投影法的發明者毫無疑問是中國人。其實是墨卡托的信息來自中國人測繪的地理另一證據。當時能無遠弗屆,有空前航海能力的,唯有永樂、宣德時代的中國人。

 

《坤輿萬國全圖》正確的北極圈地圖。

以圖證史的創新局麵

科學治史,有質與量之分,有了質的比較,還要有的量比較。任何人都可以在既有的地圖上添加“亞墨利加”、“亞伯爾耕”的地名(質),但是不能隨便添加準確的測繪數據(量),不能命名有精確經緯度又符合地理特征的地名。準確的測量數據必須來自實地勘探,測繪科學是精準的學問,抄襲的地圖隻能誤差越來越大,不會越來越準。我在《測繪科學》上麵發表的五篇論文,特別是2017年在國際地圖學會發表的論文中譯本,主要用量化測繪數據比較《坤輿萬國全圖》與其他同時代,甚至更晚的西方世界地圖,揭示西方地圖的誤差比《坤輿萬國全圖》大好幾倍,阿拉斯加的地理標示到亞洲堪察加半島附近。這些地理是19世紀中葉西方才知道的,16世紀晚期的利瑪竇在中國的《坤輿萬國全圖》原圖加上西方命名的地名,引致誤會,但是他無法添加歐洲人也不知道的測量結果,不能更正西方地圖,這是基本邏輯(法則1,4)。

 

 

微博正文

 

亞洲風李兆良 

6-10 06:12 來自 微博輕享版

再論《坤輿萬國全圖》的作者與明代地理大發現

2018-9-28 21:28閱讀:7237標簽:明代地理大發現, 坤輿萬國全圖, 科學治史

 

再論《坤輿萬國全圖》的作者與明代地理大發現

 

李兆良

 

2018年9月,龔纓晏老師在國家圖書館演講,再次對我認為《坤輿萬國全圖》是明代中國人測繪的學說提出異議。為此,我再申述如下。

科學治史與古地圖研究法則

我提出“科學治史”的理念,因為西方地圖學史違反邏輯。仔細參閱了近一千張中外古今的地圖後,總結了一些讀古地圖的經驗,歸納為四個互相關聯的“一定” 的法則:

法則1. 在沒有空中遙感測量的時代,測繪地圖一定要現場觀測。

法則2. 繪圖者對自己的家國一定比他人清楚。

法則3. 測繪的原圖一定比摹抄本更準確、詳細。

法則4. 地圖的地理、地名一定存在時間印記,可以斷定成圖年代。

 

其中最重要的是法則1。任何人可以幾分鍾內翻譯、更改許多地名。要準確繪製出從來沒有到過的地理,先要有堅強的意願,雄厚的人力、物力、技術、組織遠航,到達以前未知的土地,與陌生人打交道,現場觀察測量計算,按比例整合大量的分圖為總圖,測與繪需要的能力相差何隻千萬倍。光是美國,今天的海岸線實際精確長度是142,641公裏,哥倫布航行了八年,隻是在加勒比海轉了一圈,從來沒有踏上北美洲一步。明代大航海每次出航是任何歐洲探險隊的一百倍以上。英國圖書館的地圖部主任Peter Barber用一本書名總結:地圖是“權力,宣傳與藝術”的合體。“藝術” 是幻想,誇張,偽造,剽竊,謊言的美義詞。16世紀的地圖史是一部國際爭奪資源市場的間諜史。

 

利瑪竇在他的《中國紮記》裏記載他帶來一份奧特裏烏斯1570年的世界地圖,後人一直認為是《坤輿萬國全圖》的藍本。假如讀者同意以上的法則,接著就有一連串問題:

1. 《坤輿萬國全圖》近500個地名,包括美洲一半地名,沒有載於1570年的奧特裏烏斯世界地圖(違反法則1,3)

2. 《坤輿萬國全圖》美洲西部地理準確標示歐洲人200年以後才知道的地理(違反法則1,4)。

3. 《坤輿萬國全圖》的歐洲地理地名是羅馬時代的。利瑪竇是文藝複興時代的耶穌會教士,不列當時占意大利四分之一土地的教宗領地,不列文藝複興的托斯卡納和佛羅倫薩,與其身份時代不符(違反法則2,4)。

4. 李之藻參與繪製,沒有更新永樂/宣德時代近兩百年前的地名和敘述,沒有與萬曆時代有關的地名與敘述(違反法則2,4)。

5. 《坤輿萬國全圖》的海洋命名以中國為中心完全正確,西方的海洋命名,東西南北錯誤(違反法則1,3)。

黃、龔兩位在《利瑪竇世界地圖研究》一書的索引裏列出《坤輿萬國全圖》1114個地名,漏了兩個: 一個是“滄溟宗”(見南極分圖),即今天的太平洋,其實太平洋一點都不太平,中國人的命名更準確顯示這是世界最大的海洋,西方從來沒有“滄溟宗”這名字。中國人命名智利以西局部海域為“寧海”,由於這裏的海洋物理環境,自古至今的確是經常風平浪靜的,中國人的命名是現場觀察的結果(法則1)。西方翻譯為Pacific Ocean,企圖改正命名整個大洋為南海的錯誤。明清換代後,知識斷層,把西方的Pacific Ocean再翻譯為太平洋是訛傳。 恢複“滄溟宗”的正名,有利更正世界史。另一個地名是“甘那托兒”,包括農地(加拿大)到花地(佛羅裏達)的大片區域,在亞伯爾耕附近的一段文字出現,沒有作為單一的地名,被忽略了,這個地名沒有西方對應,必定是明代中國人從當地人民得到的信息(法則1)。

《坤輿萬國全圖》的一半地名在當時,甚至以後的西方地圖裏沒有對應。近500個地名,每一個都是一個嚴峻的拷問,利瑪竇在中國不能想像出這些與地理特征吻合的地名。利瑪竇死後90年,西方才證明加利福尼亞是半島,直到美國立國前10年,有700張西方地圖把加利福尼亞誤繪成島,《坤輿萬國全圖》明確是半島,地形比同時和後期的西方地圖都準確(法則1,3)。

西班牙上方關於中-歐相通的記述,日本下方關於日本史的文字,中國東北與西南的地名,交趾改為安南,都指向鄭和時代,不是萬曆時代。地圖的成圖與鄭和年代反映在這些地理、地名和曆史記載的日期上(法則4)。

以上是我提出《坤輿萬國全圖》作為明代地理大發現的主要證據,反方需要解釋,不能回避。

關於《乾坤萬國全圖古今人物事跡》

我的研究著重《坤輿萬國全圖》的測繪與明代地理大發現的關係。《乾坤萬國全圖古今人物事跡》與上次討論“鸚哥地”一樣,是沒有精準測繪基礎的,不是研究的重心,不觸及問題的關鍵。《坤輿萬國全圖》的年代和測量內容與利瑪竇的身份嚴重衝突,才是症結的症結,關鍵的關鍵。探討《坤輿萬國全圖》必須正視這些關鍵問題,而不是顛倒主次。一兩個地名的增減,與數據比較起來,微不足道。不過,我還是就此做以下的回應。

2010年,我在黃盛璋教授處看到《乾坤萬國全圖古今人物事跡》時,當時地圖是摺起來的,隻看到圖首文字與地圖頂端,加拿大與亞伯爾耕是中國(亞洲)以外的地名。這幅圖在中國不存,網上沒有高精版。後來看到亞洲上有小字注“亞墨利加”,可是於整體的闡釋無損,反而提出新問題:

假如利瑪竇的地圖已經流入南京,梁輈得到利瑪竇關於亞墨利加的信息,應該把“亞墨利加”標示為主要的大陸,不應該加到亞洲上麵,證明梁輈沒有得到利瑪竇的地圖,隻有模糊的傳聞。圖上加拿大與亞伯爾耕作為亞洲以外的陸地,證明是中國人原有的信息,亞墨利加反而不是中國原有的概念。

梁輈說在南京白下有六幅的利瑪竇世界地圖。根據利瑪竇自己說, 1601年他到了北京,官員轉達萬曆的旨意要製造六幅的形式,六幅正是《坤輿萬國全圖》的形式,1593年在南京的梁輈不可能知道多年後北京的萬曆要什麽,除非六幅的《坤輿萬國全圖》原圖本來就存在南京。利瑪竇《中國紮記》的意大利原文說在南京(Nankin)出現了三種世界地圖版本,也與上文對應。後來的拉丁文,法文,西班牙文把南京翻譯為京城,英譯本把京城翻譯成北京,時空完全錯亂,中譯本按照英譯本當然是錯誤的。這兩項說法證明《坤輿萬國全圖》的六幅原本在南京(法則4)。

利瑪竇的《中國紮記》中譯本有600頁,記錄了許多瑣事,隻有兩頁提到製作地圖,沒有他寫的“坤輿萬國全圖序言”,沒有提到他參與繪製的詳情,連地圖的尺寸大小各譯本都不一,利瑪竇自己沒有任何一份地圖的版本。草率錯誤的記錄足證利瑪竇參與《坤輿萬國全圖》的繪製很有限。

關於怕霧打島與鶴島

這兩個地名比起上述的條目,更不重要,不過,也不避細繁,討論一點龔老師這篇文章提出的觀點。龔老師說:

比如公元1541年墨卡托製作的地球儀上,大西洋中的百慕大島下方就清楚地寫著:“百慕大,即鶴島”。…也就是說,根據文獻資料,利瑪竇在《坤輿萬國全圖》上同時標注的“怕霧打島”(百慕大)和“鶴島”兩個島嶼,其實應該是一個島嶼。…《坤輿萬國全圖》上的“怕霧打島”和“鶴島”,…是由於一係列的誤傳和訛變而造成的地理錯誤,利瑪竇並列的“怕霧打島”和“鶴島”,在大西洋中是根本不存在的。

龔老師這裏的說法明顯與黃時鑒老師和他編寫的書嚴重衝突。《利瑪竇世界地圖研究》一書的索引裏,鶴島翻譯為Coruo,另列怕霧打島。怕霧打島今稱百慕大Bermuda。Coruo即Corvo島,拉丁文U通V,Corvo島是亞速爾群島(Azores)最西北部一個島。葡萄牙語Corvo是烏鴉,今天這島上有白鷺,類似鶴的涉禽,沒有烏鴉,“烏鴉”可能從中文翻譯為葡萄牙文的錯誤。百慕大的經緯度是32.3078° N, 64.7505° W, Corvo島是39.7023° N, 31.1080° W,兩者之間緯度相差7度,經度相差32度(幾近地球圓周十分之一)!如果墨卡托認為這兩個島是同一個島,那是大錯特錯了。《坤輿萬國全圖》的鶴島位於北緯37-38度(誤差2-3度),348經度(即今西經29度,差異2度),是相當正確的,墨卡托是錯的(法則3)。如果利瑪竇依據墨卡托的地理學,正好證明《坤輿萬國全圖》與利瑪竇無關,是明代中國人到達大西洋,目睹島上這種鳥,因而命名。

墨卡托的錯誤

既然談到墨卡托的錯誤,應該多說幾句。西方認為墨卡托發明了圓柱形投影法,稱為現代地圖學之父。 墨卡托的1595年北極圈地圖把加利福尼亞置於北極圈內,大家都知道是錯誤的。不止如此,圖中加拿大以及整個北美洲大陸的地理和北極圈都是錯誤的,不是測繪結果。

 

1595年墨卡托錯誤的北極圈地圖。

 

《坤輿萬國全圖》的北極圈圖不是一張簡單的地圖。圖中的海岸線是無數測量點組成的,每一點都是測量人員用生命換來的數據。15世紀初期,永樂的中國能夠如此精確測量陸地與海洋的經緯度,把數據換算成球形投影,總體大致重合500年後的航拍或衛星遙感地圖,其測量計算能力是驚人的!《坤輿萬國全圖》的北極圈圖是正確的,不可能抄自錯誤的墨卡托地圖(法則1,3)。事實俱在,兩相比較,這種投影法的發明者毫無疑問是中國人。其實是墨卡托的信息來自中國人測繪的地理另一證據。當時能無遠弗屆,有空前航海能力的,唯有永樂、宣德時代的中國人。

 

《坤輿萬國全圖》正確的北極圈地圖。

以圖證史的創新局麵

科學治史,有質與量之分,有了質的比較,還要有的量比較。任何人都可以在既有的地圖上添加“亞墨利加”、“亞伯爾耕”的地名(質),但是不能隨便添加準確的測繪數據(量),不能命名有精確經緯度又符合地理特征的地名。準確的測量數據必須來自實地勘探,測繪科學是精準的學問,抄襲的地圖隻能誤差越來越大,不會越來越準。我在《測繪科學》上麵發表的五篇論文,特別是2017年在國際地圖學會發表的論文中譯本,主要用量化測繪數據比較《坤輿萬國全圖》與其他同時代,甚至更晚的西方世界地圖,揭示西方地圖的誤差比《坤輿萬國全圖》大好幾倍,阿拉斯加的地理標示到亞洲堪察加半島附近。這些地理是19世紀中葉西方才知道的,16世紀晚期的利瑪竇在中國的《坤輿萬國全圖》原圖加上西方命名的地名,引致誤會,但是他無法添加歐洲人也不知道的測量結果,不能更正西方地圖,這是基本邏輯(法則1,4)。

利瑪竇在中國測繪《坤輿萬國全圖》的說法,以目前的資料,是不能用科學去解釋的,是違反邏輯的。西方稱《坤輿萬國全圖》為“不可能的黑鬱金香”,因為根據歐洲人的航海史,不可能測繪《坤輿萬國全圖》,他們認為中國人隻知道“天圓地方”,也“不可能” 繪製出歐洲人不可能的地圖。然而,事實擺在眼前,地圖確實存在,利瑪竇,李之藻的生平年代都是可考的。歐洲人不能繪製,全部中文的《坤輿萬國全圖》不是翻譯自西方地圖,隻能是中國人測繪,隻是加上歐洲人一些地名,引起錯覺。1433年,鄭和去世,1435年,宣德也去世,大航海嘎然而止,再沒有機會遠航測繪,地圖應該是總結前六次航行測繪經驗,為1430年第七次出海準備。曆史的誤會源自明代官員不和,有不可告人的隱衷,明-清-民國換代文獻散佚引致知識斷層,也有西方文化強勢推波助瀾,造成過去400年來認為中國沒有科技。事實上,明初中國的地圖學比西方超前最少400年!

2010年,我在馬六甲第一屆國際鄭和會議上首次提出《坤輿萬國全圖》證明明代中國人到達並測繪美洲大陸。2012年,《坤輿萬國全圖解密》由台北聯經出版。兩年後,設在荷蘭的地圖史網站宣布2015年1月無限期關閉,刪掉2005年以後的帖子。荷蘭是西方地圖學的中心,墨卡托,奧特裏烏斯,普蘭修斯等人都在這裏活動過,這網站是大英圖書館,美國國會圖書館等地圖史專家交流的主要網站。西方地圖學史上有很多難題、懸疑,西方的地圖學家想盡各種解釋,無法解決,因為過去一直排除中國對世界地圖史的貢獻,現在《坤輿萬國全圖》填補了這些缺失。地圖史網站刪掉帖子,不留存檔,關掉網站,等於默認以前的錯誤。2017年國際地圖學雙年會通過我發表的論文“西元1430年前中國測繪美洲”,再次承認了這項研究成果。2018年8月10日在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舉辦了整天的,中國科學院高俊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廖克院士,人民大學曆史係毛佩琦教授等專家出席,對《坤輿萬國全圖》的創新的科學解說讚許。本博客有的消息。

 

文獻、文物、文化現象

明代大航海到達西半球的大陸,不止有《坤輿萬國全圖》為證,還有幾百項文物與文化現象的旁證,特別是與明代文化有關的,如切諾基人與克魯族旗幟的北鬥來自明代旗幟;南美馬普齊族旗幟暗含永樂登基年份篆書“癸未”、“日月”(明)、天地人三才的圖案,他們盛行宣德喜歡的“捶丸”遊戲;詹姆斯頓出土永樂時代的民窯青花碗,華盛頓州與阿拉斯加的永樂通寶,華盛頓州與馬裏蘭州的五花馬;南北美原住民的二次葬、甕葬,北美不同民族婚俗的合巹杯;還有美國和加拿大以漢語命名的地名,中國出現美洲特有農作物早於歐洲人認識等等,不能用一兩篇文章介紹,可以參看我的書《宣德金牌啟示錄》(順便更正書中頁26梓誤: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發現的宣德金牌,重量應為2.2安士,合62.37克)。曆史證據可以是文獻,文物,文化現象。文獻是個人或少數人編寫的,可以有錯漏,改寫,甚至因利益立場而杜撰。文物是一個時期的產物,比文獻可靠。文化現象是一個族群長期活動,比文獻和文物更可靠。《坤輿萬國全圖》是文獻,也是文物,也包含文化現象(如二十四節氣),加上在美洲的中華文物和文化現象組成嚴密的證據網絡,推翻一兩項,於整體的論說無損,必須每一項都有可信的反方證據。要推翻成千項的證據,相信沒那麽容易。孤證不能成立,沒有測量科學數據的反證意義不大,孤立的反證不能推翻《坤輿萬國全圖》的主要測繪者是明代中國人。

更正世界史的時代意義與重要性

做學問有兩方麵:博大與精深。“博大”是宏觀整體,全息性了解宇宙萬物。“精深”是微觀局部,深究事物的具體機理。兩者不可偏廢。

學問包括學與問。不問問題,混沌不知所以;問錯問題,就鑽牛角尖,見木不見林。問對了問題,離答案就不遠了。被樹上掉下來的果子打痛過的人以億萬計,隻有問為什麽,提出理論解釋的,才是科學家。牛頓力學說白了是很淺顯的道理。

能辨信息真偽,才能斷是非對錯。在信息時代,科學思維是辨真偽的基本生存技能。最近發表的統計數字,中國國民科學質素比例僅為8.5%,隻是加拿大42%的1/5,比美國的28%落後30年,中國教育與文化界需要力追。

過去幾百年,中國人的文化自卑感弱化了國際話語權,導致巨大的政治、經濟、社會損失,不可估量。科學是客觀的,無國界的,有耐性的,也是無情的。哥白尼被禁言、伽利略被軟禁、布魯諾被焚死,科學被冤枉了三百多年,最後不得不平反,天主教教宗為反科學行為道歉。成見越深,堅持錯誤越久,尷尬也越大。梵蒂岡有兩份《坤輿萬國全圖》印本,中國一份也沒有。最近中國與梵蒂岡討論國際關係,科學論說不應該成為障礙,相反,應該是服膺真理,真誠協商的基礎。

根據科學史觀,今天我們正確的理解應該是:《坤輿萬國全圖》的真正作者是曆二千年以上參與發展地圖學、編修地方誌、和明代大航海測量的千千萬萬無名英雄。《坤輿萬國全圖》是中國科技史的輝煌成就,是中國天文地理科學的總結,是中國對世界文明全球化的偉大貢獻。希望世界教育界、媒體和有關方麵有識人士,根據科學分析的結論,正確對待並努力更正世界史。

李兆良 戊戌中秋(2018年9月23日初稿,26日修訂)

參考目錄

Lee, S L. China Mapped America before 1430[OL]. In: Proceeding of International Cartographic Conference, Washington DC, July 4, 2017. 網頁鏈接

李兆良,明代中國公元1430年前測繪美洲—《坤輿萬國全圖》的揭示. 見:張曉剛,陳奉林主編. 東方曆史上的對外交流與互動[C]. 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2018: 31-47. (該文為2017年國際地圖學會雙年會論文的中文增訂版)

李兆良,坤輿萬國全圖解密—明代中國與世界 [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7.

李兆良,坤輿萬國全圖與利瑪竇中國劄記中外譯本考疑[J]. 測繪科學, 2017,42(5):35-43.

李兆良,坤輿萬國全圖解密—明代測繪世界 [M]. 台北:聯經出版社,2012.

李兆良,宣德金牌啟示錄—明代開拓美洲 [M]. 台北:聯經出版社,2013.

後記:正在寫這篇文章,傳來高錕教授仙逝的消息。高錕的光纖理論最初不被主流認可,被批評“癡人說夢”,他不懈的研究終成資訊的主要媒介,惠澤世人。顛覆性的研究總是遭遇主流抗拒的,阻力越大,影響也越深遠。我曾隨高教授在香港生物科技研究院共事四年,深受他百折不撓,劍膽琴心的作風感染,謹籍此文悼念亦師亦友的高錕教授。

 

轉載本文請聯係原作者獲取授權,同時請注明本文來自李兆良科學網博客。

 

鶴島與怕霧打 – 明代航行大西洋的中途站

已有 3320 次閱讀 2020.9.25

 

《坤輿萬國全圖是否藏有“鄭和發現美洲”之秘》一文(《坤輿萬國全圖》,是否藏有“鄭和發現美洲”之秘),作者認為《坤輿萬國全圖》的鶴島與怕霧打是同一個島, 是利瑪竇抄錯了墨卡托的地球儀,原文如下:

 

“但是,利瑪竇在《坤輿萬國全圖》上弄錯了,他同時把“怕霧打島”和“鶴島”這兩個同屬於百慕大島的名字,都標在了地圖上麵,而且讓這兩個島名分別表示兩個島嶼。也就是說,根據文獻資料,利瑪竇在《坤輿萬國全圖》上同時標注的“怕霧打島”和“鶴島”兩個島嶼,其實應該是一個島嶼。

 

這個錯誤不是利瑪竇的“原創”。雖然在公元1541年墨卡托製作的地球儀上,百慕大島和鶴島是一個島的兩個名字,但是在後來公元1569年墨卡托《世界地圖》上,卻錯誤地把百慕大(位於320度經線旁邊)和鶴島(靠近350度經線)分列為兩個獨立的島嶼。此後,在奧特裏烏斯《地球大觀》中的《世界地圖》及《美洲地圖》上,也都把百慕大島和鶴島錯當作兩個不同的島嶼。“

 

錯了。這位作者忘了翻翻自己與老師黃時鑒合寫的書,在索引裏記載得很清楚,怕霧打島與鶴島是兩個不同的島:

 

“怕霧打島“ 1/B4 Brundani, S. ( 196頁)

 

“鶴島“ 1/A5 Coruo (208頁)

 

怕霧打。Brundani,音譯不合,沒有注明是德禮賢的翻譯,不知何指,今日地圖無此名。怕霧打應為Bermuda,今譯百慕大,這位作者是知道的。

 

鶴島。Coruo,即今Corvo Island 【注1】上文作者可能不知道Coruo是什麽意思。Coruo 今天寫作Corvo,葡萄牙語“烏鴉”, Corvo Island烏鴉島,屬於葡萄牙的Azores亞速爾群島,離開裏斯本1870公裏,孤零零在大西洋上。烏鴉是留鳥,棲息地方比較固定,不會(也不能)飛翔一千多公裏越過海洋。今天烏鴉島上沒有烏鴉,600年前也不會有,烏鴉是誤譯。

 

今天Corvo Island上有鶴(Crane, Grus grus),蒼鷺(Heron),白鷺(Egret),樣子類似,都是候鳥。鶴沒有蹼,但是可以遊泳,可以長途飛行,一天飛800公裏,從裏斯本出發,兩天多可以到Corvo Island。蒼鷺、白鷺不止遊泳,還可以潛水抓魚,《坤輿萬國全圖》標注“鶴島”是中國人到達鶴島,目擊這這些禽類命名的。葡萄牙人誤譯烏鴉島。

 

百慕大離開鶴島超過3000公裏,不可以誤會是同一個島。

 

百慕大據說是1505 年西班牙人Juan de Bermudez發現的。但並沒有把島歸屬西班牙。1609年英國人在前往Jamestown 途中觸礁登上該島。1625年Purchas 報告說島上有白桑與蠶。1694年的報告說島上有大量白桑,紅桑和蠶(Moreri, Bohun 1694)。蠶隻吃白桑,白桑原產中國,16-17世紀,世界上隻有中國會種白桑養蠶。百慕大的蠶與絲隻能是中國人以前留下來的。1585年,英國人Thomas Hariot的報道,Virginia也發現蠶和白桑,所以不是孤證。百慕大的蠶與白桑顯然是明代中國人到Virginia中途留下的。

 

(點擊下麵鏈接看原文圖片)

 

bermuda silk Moreri.jpg

 

《坤輿萬國全圖》是西元1430年完成的【注2】,中國人到達百慕大島應該是鄭和第六次下西洋以前,即西元1430年以前。墨卡托1569年地圖的La Bermuda 與奧特裏烏斯1570年地圖無名的島,是從中國的航海紀錄得知這兩個島,葡萄牙人誤譯鶴島為烏鴉島。“怕霧打”是利瑪竇音譯加上去的。兩個島是明代鄭和大航海繞過南非,航行往美洲的中途站。

 

明代《坤輿萬國全圖》稱印度洋為小西洋,大西洋為本名沿用至今。能夠比較大西洋與小西洋的大小,必然要渡過,明代人渡過大西洋,當然到達美洲了。每天看到這地名,卻很少人想過它的意義。當你相信”中國沒有科學“, 地圖學“西學東漸”, 中國人不會製作球形世界地圖,不懂經緯度,鄭和止於東非洲,“大西洋”就隻是一個普通的地名,這叫心障。

 

【注1】早期,拉丁文的U與V分別是,字的開頭用V, 中間用U,例如have寫作haue; upon寫作 vpon。16世紀中葉,才開始以V為子音,U為母音。

 

【注2】Lee, Siu-Leung, Chinese Mapped America Before 1430 網頁鏈接 ; 網頁鏈接 此論文發表於2017年國際地圖學雙年會,為哈佛大學-史密森觀測站-美國太空物理科學數據庫收藏。

 

李兆良

 

2020.9.25

 

轉載本文請聯係原作者獲取授權,同時請注明本文來自李兆良科學網博客。

鏈接地址:網頁鏈接

 

【本篇原載科學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