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牛拉新車

男,讀高中趕上文化大革命,回鄉勞動榮獲雅號"老農",當耕讀教師掙"工分";七七年高考有幸得中,接著再讀研究生學習經濟;參加工作緊密結合本專業,改行不離基礎研究財政;退休之後猶自奮蹄,激勵後輩努力新征程。
正文

紅色日記 要征女兵 11.1-5

(2023-10-17 05:43:16) 下一個

十一月三日

同學又來信了。他談了自己的近況。此信與以前的信調子不大一樣。因為外調的事情不好,情緒不大樂觀,較多地考慮去留問題,並說新的征兵對他已不是什麽值得激動的事了。我願意讓他留下,也願意讓他回來,怎麽也好。

那天老師們議論起要征兵了,要征女兵,就是職業兵。家裏誰誰找了個軍官的對象,誰誰要去當兵,誰誰去上學,哪個知識青年走了;什麽“老子英雄兒回城,老子草包兒務農”。聽了很有感觸。在什麽地方、幹什麽工作、有什麽職務,這都無所謂,都不是關鍵性、決定性的因素,為人民服務才是出息,才有前途。另外,他們還念叨什麽“人的命,天造定”,等等,如果把“命”理解為人在社會中的地位,“天”是人的各種社會關係的總和,我想這句話不是無道理的。

我要加倍、拚命地學習、鍛煉。

日記要堅持下去。日子多了再寫,更加雜亂無章,理不出頭緒。

十一月五日

要善於進行比較

安群

1.要用比較的方法進行教育;

2.比較是擺事實、講道理的一個傳統的好方法;

3.憶苦思甜,新舊對比——比較法之一;

4.研究反麵教員,正反對比——比較法之二;

5.抓典型、樹樣板,先後進對比——比較法之三;

6.群眾對此的評價——讚揚;

7.為什麽比較能起明顯的作用(承上啟下);

8.比較法符合人的認識路線;

9.比較法符合唯物辯證法;

10.比較不是類比(承上啟下);

11.比較與世界觀;

12.比較要用階級分析的方法,舉例:戰爭、自由、民主;

13.比較要有正確的內容和標準,舉例:同誌之間的幾種比較;

14.運用唯物辯證的比較法去認識、改造世界(結尾)。

本文從比較法的意義、方法、道理、要注意的問題等多方麵加以論述,道理說得深透,讀來很有啟發。自己在教師大會的總結中也談了比較,但遠不如這篇文章談得好。早些時候為什麽沒有參考一下呢?特別是第13條,對自己針對性很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