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一日
我體會到,科任老師上業務課,必須突出政治,而不能單純抓業務;否則一定會走到邪路上去。上業務課一定要堅持“少而精”的原則,切忌“多而雜”;否則事倍功半,收不到好的效果。要用唯物辯證法、毛主席的光輝哲學思想指導自己的工作實踐和思想改造。
八月二十二日
近些日子又學習了毛主席另一篇光輝哲學著作——《矛盾論》。是否可以說,《實踐論》講的是唯物論,《矛盾論》講的是辯證法。總之,都是講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通過學習,我體會到,毛主席的文章,毛主席的理論,毛主席的思想,全部被一條紅線所貫穿,即是毛主席在《實踐論》中說的階級性和實踐性。這兩部重要著作中,滲透和充滿了階級、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的觀點、階級分析的方法;每一條理論、每一個觀點,都緊密結合世界的和中國的三大革命實踐,特別是階級鬥爭的實踐。而劉少奇的“黑修養”脫離階級鬥爭等三大革命的實踐,鼓吹“閉門修養”,正好完全背棄了馬列主義的這兩條根本原則,足以證明它是修正主義的、是反馬克思主義的,是欺人之談。
同樣,按照學《實踐論》的辦法,分析一下段意,列出小標題,逐步加深理解;要著重領會的問題,到最後和《實踐論》的一起總結。
矛 盾 論(1937.8)
1.提出觀點——研究唯物辯證法最根本的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即事物的矛盾法則)及其有關方麵的問題(即文中的六個小標題)——研究的內容;
2.掃除教條主義,肅清德波林學派的唯心論的影響——研究的目的。
一、兩種宇宙觀
1.兩種宇宙觀——形而上學和辯證法(列寧的論述);
2.形而上學的曆史發展;
3.形而上學的觀點及其階級實質——孤立的、靜止的和片麵的觀點,外因論,為剝削階級服務;
4.辯證法的宇宙觀——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
5.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據此解釋社會的發展並總結政黨成功的寶貴經驗;▲ 6.辯證法的曆史發展,馬恩列斯的偉大曆史功績;
7.辯證法的意義和作用:指導觀察、分析、解決矛盾。
二、矛盾的普遍性
1.研究的順序:普遍性——特殊性(重點)——普遍性及其原因;
2.普遍性(或絕對性)的兩個含義;
3.含義1: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
4.提出簡單運動和複雜運動兩個方麵來論述;
5.恩格斯對矛盾的普遍性的闡述;
6.列寧對矛盾的普遍性的闡述;
7.矛盾的普遍性在戰爭方麵的表現;
8.矛盾的普遍性在思想方麵的表現;
9.矛盾的普遍性在黨內鬥爭方麵的表現; ▲
10.總結含義1,轉入含義2:矛盾存在於事物發展的始終(反問);
11.解剖批判德波林學派的錯誤見解;
12.正式提出論點,提出“差異就是矛盾”的觀點,新過程發生的本質;
13.馬克思、列寧對這個觀點的應用;
14.馬克思的模範分析(列寧);
15.總結(列寧)
16.學會這種方法的意義(認識曆史和現狀,推斷未來);
——毛主席對中國共產黨人的教導。
三、矛盾的特殊性
1.承上啟下,提出矛盾的特殊性(相對性);
2.分幾種情況研究;
3.之一:各種運動形式(自然、社會、思想)都帶特殊性——認識事物的基礎,區別於它事物的本質差別的原因或根據;
4.科學研究的區分:根據研究對象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
5.人類認識運動的秩序:特殊——一般——特殊,揭露批判教條主義在這方麵的錯誤;
6.之二:事物發展長途中每一過程的矛盾及其本質都帶特殊性;
7.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不同的矛盾——馬列主義者必須嚴格遵守的一個原則,批判教條主義; ▲
8.之三:事物發展過程中矛盾各方麵都帶特殊性;
9.具體地分析具體的情況——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和靈魂,批判教條主義;
10.反對主觀性、片麵性、表麵性(舉例),提倡客觀、全麵、深入地看問題,教條主義、經驗主義錯誤的原因;▲
11.之四:事物發展過程的各個階段都帶有特殊性;
12.因此,事物發展過程有階段性;
13.例1:資本主義階段發展為帝國主義階段,列寧主義的產生;
14.例2: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過程中的階段性,特別是資產階級領導與無產階級領導兩個階段;
15.之五:事物發展過程的各個階段、矛盾的各個方麵都帶特殊性;
16.詳細、具體分析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國、共兩黨的特殊性,兩黨在其間三個階段的特點、相互關係及其原因;
17.總結五個特殊性,強調對矛盾的具體分析;
18.導師是具體分析的模範;
19.馬、恩應用事物矛盾的法則對社會曆史過程的研究,總結出社會革命的理論;
20.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結構的研究,總結出階級鬥爭的理論;
21.由事物範圍的廣大性和發展的無限性,產生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轉變——場合性;
22.由事物的聯結性產生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聯結性——普遍性即存在於特殊性中,斯大林對列寧主義的普遍性(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的馬克思主義)和特殊性(以俄國為故鄉的無產階級革命理論和策略)的模範分析;
23.對比馬列主義與教條主義的研究態度及其結果,引出經驗和教訓;
24.普遍性——共性——絕對性,特殊性——個性——相對性:互相區別又互相聯係——二者的辯證關係;
25.這一道理(即是辯證法)的重要性——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
四、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麵
1.提出問題: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麵(仍屬特殊性問題);
2.論斷一:多數矛盾中必有一個主要矛盾;
3.例1: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
4.例2 :半殖民地國家主要矛盾的情況;
5.初期:侵略戰爭時——國與國的矛盾;
6.轉為溫和壓迫時——內部矛盾;
7.直接插手(分化革命、出兵助反)——帝、反與人民大眾的矛盾;
8.總結論斷一;
9.用全力抓主要矛盾——馬列主義的研究方法和工作方法; ▲
10.論斷二:矛盾兩方麵中必有一方為主要方麵;
11.矛盾的主要方麵和非主要方麵互相轉化;
12.新陳代謝——事物的轉化——矛盾的主要方麵的轉化;
13.例1、封建勢力、資產階級、無產階級地位和作用的變化導致社會性質的轉化——封建主義、資本主義、社會主義;
14.例2:半殖民地的中國與帝國主義的轉化;
15.半封建的中國隨封建勢力與人民勢力的轉化而轉化,中國由舊變新的兩個內容——理論的預見;
16.中國已有的轉化及經驗;
17.例3:中國革命困難與順利局麵的轉變——路線正確是原因;
18.例4:對馬克思主義的知與不知的轉化——努力學習是關鍵;
19.例5: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實踐與理論等矛盾兩方麵的轉化——堅持辯證唯物論,反對機械唯物論; ▲
20.對於矛盾的兩個特殊性(差別性、不平衡性)進行研究的重要性和意義,反對均衡論(或平衡論)。
五、矛盾諸方麵的同一性和鬥爭性
1.提出論題;
2.同一性的內容:矛盾的雙方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在一定的條件下互相轉化;
3.列寧關於統一性的論述;
4.設問;
5.先說不同一性,頓挫;
6.反問引起解釋;
7.互為存在的條件而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詳盡)——同一性的第一種意義;
8.因為一定條件而互相轉化(籠統)——同一性的第二種意義;
9.例1 :轉化也屬同一性,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地位的轉化;
10.例2 :轉化包含著同一性,國民黨革命與反革命的轉化;
11.例3:地主——農民、私有——公有,土地所有製的改變;
12.相反相成的三個例子:國家製度、政黨、戰爭;
13.矛盾著的事物具備同一性(條件),戰爭與和平的例子;
14.總結兩個意義;
15.堅持和實行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的事物轉化論,揭露和批判反動派和形而上學的錯誤思想——革命的共產黨人的任務;
16.矛盾及其轉化的同一性的現實性、具體性、科學性;而神話(童話)中矛盾的想象性、幻想性、虛構性;
17.強調同一性的前提——條件的重要性,舉淺顯的例子;
18.同上,舉中外革命的例子;
19.轉入鬥爭性,同一性與鬥爭性的關係;
20.列寧關於鬥爭性的論述;
21.設問;
22.一切過程都有絕對的變動性(與常住性相對);
23.事物運動(變動)的兩種形態及轉化;
24.進一步闡述同一性和條件性、相對性和鬥爭性的無條件性、絕對性;
25.同一性和鬥爭性的結合,矛盾運動的構成;
26.用“相反相成”概括同一性和鬥爭性的關係——鬥爭性即寓於同一性之中,沒有鬥爭性就沒有同一性;
27.結論:同一性中存在著鬥爭性,特殊性中存在著普遍性,個性中存在著共性,相對的東西中存在著絕對的東西(列寧)。
六、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1.明確論點:對抗是矛盾鬥爭的一種形式,但不是一切形式;
2.例1:對抗在階級鬥爭中的地位;
3.典型實例:炸彈的爆炸;
4.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社會革命論; ▲
5.具體研究和對待具體的矛盾(反對公式化);
6.黨內鬥爭中對抗和非對抗及其轉化的情況,關於黨內路線鬥爭的正確態度; ▲
7.城鄉矛盾在不同社會製度下的不同情況(對抗和非對抗);
8.用和解釋列寧的話作總結。
七、結論
概括全文,簡明扼要地總結馬列主義辯證唯物論的矛盾論的全部觀點的要點,並指出真正懂得這些的目的——擊破教條主義和避免經驗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