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點滴滴生命之趣 Delightful Dripping
將我的博客複製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於數據量較大,請您耐心等待複製完成
複製
正文
我們在不倫不類中成長
(2006-08-30 10:31:08)
下一個
我們在不倫不類中成長
---也談新詩與舊詩 by: LTG
這個題目在”新文化”運動期間是討論過的了。時過境遷,今天的中文和一百年前
不大一樣了。首先謝古板轉此評論,盡管原作口氣上似抬扛,但內容卻有探討價值。
我最近幾年也總有意無意地想過此類問題。
雜感而已,語無倫次,望海涵!這是本人對新詩這一“現象”的幾點看法,不針對
任何人,權作捧場爾。
一.詩與時代
在“新” 詩與“古”詩之間,我是一個兩麵派。我即崇尚古詩人的達明豪放,剛直
且風流的一麵(至少是從文字裏感到的),又欣賞現代新詩人的獨立,倔強,反叛
與反思。鄙人之見,這些都是“養分”,我不會拒絕的。如中西文化,中餐西餐,
隻要好,全上![哪位吃過北美野牛肉的漢堡?]
但那篇原文作者敢說話 (比北京人膽兒還大),說“拒絕新詩”,這就不免走極端了,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如此片麵的文人是令人費解和可笑的。因為古人在一千多年前
就已經寫“新”詩了!
估計那原作者不在海外, 因為我們在國外的都是“新”的擁護者,不然就不會離開
父母親人飄洋過海去尋“新”的天地。古人教導我們,“父母在不遠遊。”可我們
卻為這為那跑了出來,有的還把父母接來受“洋罪”,諸如此類的行為,按那位原
作者的哲學,都應統統拒絕不是?
在不同的藝術範疇內,總有“新”與“舊”的碰撞,如繪畫,音樂等等。想當年徐
悲鴻,劉海粟等大師級的畫家學外國人畫裸體,逼得女模特/學生自殺;原因是中國
人放著好好的國畫不學,幹嘛跑到外國畫光屁股的女人?意圖何在?裸體藝術還能
叫藝術嗎?對祖先的尊敬哪裏去了?畫光屁股女人能登大雅之堂?可以想象,那時
代有幾人敢站出來為光屁股的女子講話!
改革開放以後,“國劇”京劇也被改進過,不少京劇演員幹脆改行,有的甚至唱
“新劇”如歌劇,流行歌曲出了大名,賺了大錢!京劇完蛋了?當然不是。隻不過
是古劇與新劇同時存在罷了。
扯這些的目的是說某一“現象”的產生是曆史演進的一部分,不以少數人的意誌為
轉移,如此老調重彈的話應該是不難理解的。“新”與“舊/古”的爭論本可以是積
極的,從中能悟出點東西來。那張“拒絕新詩”的貼子的原作者暴露了他/她個人的
態度,明明新詩以存在了很久,卻偏要一棍子打死,讓人啼笑皆非。
當初中國男人剪辮子,女人放足,後來中國人又穿西裝等等,史實記載,當時反對
聲叫罵聲遠遠高於“想造反的和崇洋媚外的”,可爭來爭去,中國人剪了辮子穿上
了洋人的服裝,不倫不類的,還像中國人嗎?
我認為原作者意不在詩,因為詩的真正含義不全是格式韻律,如繪畫音樂等其他藝
術形式,詩是要以表達人的內心世界為最終目的的。我完全同意學習古詩打造基礎
的觀點,據我所知,出色的現代詩人都是讀過古詩舊詩的,後來覺著“之乎者也”
不癮了,便把人們真正講話的語言語氣形式運用到了詩裏。
原作者舉了很好的例子,如裴多菲的幾句現代詩與柔石的譯文。柔石何人?新文化
運動及倡導大白話的主將也!他的譯文在當時就是大白話!哪個古人說過“生命,
愛情,自由?”每行有五個字竟免了作者的棍子,好笑嗎?
若按那作者的標準,“吐血大甩賣”“清倉大處理”不也成五言詩了?
愛詩寫詩學詩就不要擔心什麽讀者,賣得出賣不出,“有市場無市場”。一個尊重
詩的人豈能用“市場”來評價詩?你把中華最偉大的詩人全貼在同一網站,再比較
一下它與“性趣”之類的網站哪個點擊率高!哪個更有“市場”??
喜歡也好,不喜歡也罷,現實就是如此,人性就是這樣。“新”的東西天天產生,
為何唯獨“新”詩讓人如此不安??
試想今人用古詩讚揚“神五”,無論韻律對仗如何完美,我想,它總不如古人描寫
孩子放學放風箏來得自然,貼切。為什麽?時代不同了,人與人的交流方式也不一
樣了。
古代人不但寫詩講究格式韻味等等,他們寫散文,寫遺囑,寫借據,寫信,寫告示,
甚至休妻娶妾的“條子”全是有講究的,讀過古文的朋友們是明白的。那是不是我
們今天寫散文,簽合同,寫辭職信,寫情書,寫入黨申請書等也要參照古法?如果
不必,那新詩的無拘無束又罪從何來?
不錯,詩歌是最嚴謹,最高雅,最最最最最,可它目的何在啊?看一看那些古代偉
大的詩人們,幾乎全是做官兒的!不難分析,古詩體現了階級,等級,沒老百姓的
份兒,所以沒大白話的份兒!新詩則打破了詩的等級內涵。北島顧誠當過區長省長
嗎?老毛寫的詩,有的還可以讀,因為他至少是真刀真槍裏滾過的。
您別說,江澤民也愛拽,愛題字吟詩,哪位能即興背誦幾首江總書記的詩作?
二.詩與個人
真正的文人裏是有認真作古詩的,如錢鍾書。錢老的弟子們認為錢老是“最後一個
能寫古詩的中國人”[是說質量],但我會問那作者,錢老的詩作你又能“朗朗上口”
地背幾首?
錢老的詩作我還真鬥著膽子看過,查著字典看了幾首,由於毅力不足就放棄了。像
錢老這樣的大師在當代中國是不多見的吧,除了《圍城》,他的古詩部分我們又了
解幾許?
看錢老的詩要查字典,可讀一千六七百年前的古詩,有的竟不必!這就是我前麵說
“古人一千多年前就已寫新詩”的緣由。喜歡陶淵明的原因之一是他的語言新!如
此之新,竟比錢鍾書還現代!
明白了,錢老是學術派的,寫古詩是為“證明”些什麽,有無讀者並不重要。可陶
潛則不同了,辭官歸田,即無職稱也無老保,寫詩是他生命的一部分,如果別人都
讀不懂,那他還有什麽呢?陶公的《責子》在我看來就是“新”詩。現比較一下這
兩首“古”詩,相差一千多年,看看哪個易讀易懂?
1.
責子
白發被兩鬢,肌膚不複實。
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
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
阿宣行誌學,而不愛文術。
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
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栗。
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
2.
幾副卿謀淚,懸河決溜時。
百身難命贖,一老不天遺。
竹□弘通學,桐江瘦淡詩。
重因風雅惜,匪特痛吾私。
以上這兩首隨便舉的例子都是好詩, 好的“古”詩,隻不過第一首是真的,比較容
易懂,第二首是“假”的,二十世紀的“新”人寫的,卻需要字典的幫助。這明顯
說明了許許多多古詩的魅力:有簡單的字就不要用複雜的,有常用字就不要用偏僻
的字,有老百姓的字就不要用官僚的字,有活人用的字就別用死人的字!
再看幾句大家熟悉的文字,全是一千多年前的古人作的,注意它們“古”在哪裏!
??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
天地長不沒,山川無改時。
草木得常理,霜露榮悴之。
??
開春獻初歲。白日出悠悠。
蕩誌將愉樂。瞰海庶忘憂。
??
旅人心長久。憂憂自相接。
故鄉路遙遠。川陸不可涉。
??
可伶誰家婦。緣流洗素足。
明月在雲間。迢迢不可得。
??
美人別君去,自去無處尋。
舊物零落盡,此情安可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