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是一個充滿矛盾和對比的城市. 新與舊, 貧窮和富有, 曾經的傷痕和繁榮, 戰爭的恥辱和榮耀, 民主和專政都赤裸裸的暴露在同一張地圖上.
A 勝利柱 (Siegessäule) & 電視塔(Fernsehturm)
勝利女神像在原“西柏林”境內,67米高
電視塔高368米,是柏林最高的建築
在柏林,曆史與現代並存。他們就那麽坦坦蕩蕩的擺在你麵前,反到讓你覺得不太適應。這種感覺,就像一個仰慕已久的人,你正在處心積慮的計劃怎樣去安排一個巧合認識他。你還在苦思冥想呢,結果一抬眼,他就自自然然的出現在你麵前,伸出一隻有力的手,問道:“嗨,你好,我叫xxx,我們可以認識一下嗎?”這種不適應,會讓你回味良久。
勝利柱在原“西柏林”境內,在圓柱頂上,是一個鍍金的勝利女神像。建於1873年,用於紀念普魯士對法戰爭的勝利。拾級而上,螺旋型的樓梯在你即將頭暈目眩的時候恰到好處的停止了。均勻了呼吸之後的觀望,感覺到了空氣的清新舒爽。看著腳下的所有道路都是自己為原點四散開的,油然的有一點驕傲。想一想,自己也是一人之下(站在勝利女神腳下),萬人之上了(柏林公民頭上), 嗬嗬。
極目遠眺,西麵是柏林綠色的心髒-蒂爾加藤公園 (Tiergarten)。在這樣的城市中心,有如此巨大的一片綠地,實在是一種奢侈。鬱鬱蔥蔥的綠,柏林市民有福了。向東看,就是聞名遐邇的勃蘭登堡門(Brandenburger Tor)了。
從勝利柱一直向東,進入到前“東柏林”境內,步行大約一小時左右,就到了柏林最高的建築,柏林電視塔。電視塔幾乎是大部分有電視塔的城市的最高的建築。現代的進步過程,就是一個滿足懶人需要的過程。當然,也可以說成是把人類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的過程。所以,建於60 年代中後期的柏林電視塔當然不再需要拾級而上了。
隻要40秒,說兩句話的工夫,我就到了高達203米的觀景台。也許是因為得來的太容易了,我在感情上沒覺得勝利柱的高度隻是電視塔的零頭。反而,由於勝利柱上是開放的空間,讓我有機會觸抹高空的雲彩。而電視塔是封閉的, 讓我隔岸觀火不知身於何處。也許,人類對美好的感悟程度可能是和得到它的速度是成反比的。這似乎和追逐愛情有異曲同工之妙啊!輕易得到的,似乎總是輕易忘掉。如果有一天,人類把所有的高處都安上纜車和電梯,“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隻怕隻能從文字中體會了。
現代建築,更多的是考慮實用性。投入產出比和投資回報率是投資者的衡量指標。所以,純粹的美學和感受是不足掛齒的。而電視塔,是個典型。縱觀各國的電視塔,其變化,不外乎是圓柱型或圓球型的觀景台,一個或兩個觀景台的區別。一個鋼筋混凝土的巨人,招搖的矗立在城市的中心。他們,就像是一個個功利的現實主義者的照片。總是用一係列的:最高,最快,最遠,最安全…… 來吸引越來越現實的現代人。因為,我們都越來越喜歡去獲取最大量的最好,而付出盡可能的最少。這種可悲的供銷兩旺,會不會讓人類全部為現實殉葬?
倒是塔下的帶有褶狀房頂的側翼組成基座,讓我減少了對塔本身的失望。 後來才知道, 那是出自名家手筆。從塔上下來,我發誓:今後在再也不會去電視塔上登高望遠了。除非:沒有其它高的建築,沒時間…… 哈哈, 現實總是毫不留情的擊碎我們的誓言和夢想!
B 新老威廉皇帝紀念教堂
蜚聲世界的威廉皇帝紀念教堂位於原“西柏林”的商業和文化中心。毋庸置疑,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座宗教建築能像這個教堂那樣強烈地引發人們對戰爭的聯想。頹斷的屋頂,焦黑的石牆,累累彈痕赫然在目。想120年前教堂落成時,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夫婦還親自到場剪彩。現在,隻是一座戰火中殘存的廢墟。不知道, 德國人有著怎樣的一種麵對現實的勇氣,竟然可以,就這樣保存著戰爭的敗筆。在這樣的一個建築麵前,最沒有想象力的人,也會唏噓感慨。這,應該絕不僅僅是對殘酷的紀錄,也是對現代人靈魂的一次洗禮。
照片的旁邊,現代風格八角形的建築,就是人們決定為了保留老威廉皇帝紀念教堂而建的新教堂了。外牆全是藍色玻璃,看上去更像一個現代寫字樓。可走進去,看到的是受難的耶穌和有信仰的人群。
C 新老交替的痕跡
很像尤今的風格,我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