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特朗普最近對澤連斯基的一係列言論,以及結束俄烏戰爭談判,美國與俄羅斯走得這麼近,應該對澤連斯基構成了強大的心理壓力。
儘管美烏首腦之間為了麵子,還在彼此嘴炮,互相詆毀,歐洲人似乎也不滿特朗普的口無遮攔,隨意詆毀澤連斯基,但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當前國際社會希望盡快結束俄烏戰爭的呼聲非常大,這是不爭的事實。特朗普隻是推動事件加快進行而已,澤連斯基明顯處於下風,這是肯定的。
澤連斯基不愧為是聰明人。我個人分析,澤連斯基被特朗普說到一點麵子都不給(人家好歹也是一國總統),也是敢怒不敢言,沒有脾氣。
他在想,與其被你們這些大佬詆毀,不如以退為進,來一個哀兵必勝,以個人辭職換回烏克蘭加入北約,豈不更高的策略?但勝算能有幾何就很難說,我個人認為幾乎沒有可能。
原因很簡單:
首先,俄羅斯作為過去蘇聯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普京本人,應該有著濃鬱的大國沙文主義情結,他們懷念過去超級大國的歲月是肯定的。
從俄羅斯民族最為崇拜的掠奪之王的伊凡四世(我看這個人也是最高麵值盧布的頭像),到俄羅斯鼎盛時期的彼得大帝,再到葉卡捷琳娜,再到斯大林,以及普京本人,幾乎清一色的強烈的民族主義者,在土地的認識上,可謂一脈相承。不然,就不會有與北約對立的華沙組織。
我看普京這些年在不同場合下的言論,對前蘇聯尤其是獨聯體時代,葉利欽和戈爾巴喬夫等對國家的分裂狀態頗有微詞。
你說他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不言而喻。
我可以這樣說,因為俄羅斯這個民族以及普京本人,對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並非普京個人的頭腦發熱,而是俄羅斯的國家行為。既然歐洲人搞了北約東擴,應該是俄羅斯人動武的最好理由。
第二,現在來看,俄烏戰爭如果繼續打下去,烏克蘭早晚一天或被打到沒有男人(也許俄羅斯也要死很多人),這是很慘的。由於烏克蘭100%靠美國和北約國家的資金和軍事援助,烏克蘭完全沒有自導權。
如何打,怎麼打,打到什麼程度,都受製於歐美大佬的考量,尤其是拜登政府的考量,這些美歐大佬,都有自己的小九九,或國民安全,或選票需要,其效率自然遠不如普京這種“一元化”獨裁統治行為。唯獨澤連斯基沒有完全看懂。
更要命的是,戰爭基本上在烏克蘭境內進行,到處打得一塌糊塗,國民被戰爭搞到疲倦不堪,民生品質大幅下降可想而知,很多人希望結束戰事,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國民的呼聲都是重要的考量。
麵對這樣的不對稱的戰爭,儘管西方媒體一邊倒支持烏克蘭,但戰爭和輿論還是兩碼事。明眼人都知,如果烏克蘭沒有足夠的軍事支援,以及足夠的資金支持,要和俄羅斯在自己的土地上血拚,輸和贏都是沒有意義的。何況特朗普上台,美歐支持俄烏戰爭的態度,已經發生巨大的變數。
畢竟,俄烏兩國的土地完全不可比,俄羅斯幅員遼闊(1900多萬平方公裏),“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這是肯定的。
第三,烏克蘭地處西歐邊境,國家相對開放,國民受西方文化以及物質影響深遠。聽說俄烏戰爭還未開打之前的好幾年,大批的烏克蘭人就離家出走,跑到西歐打工,這些人不僅掙到含金量比較高的歐元(據說歐盟國家打工,就有10歐元/小時),還帶回大量的西方文化以及生活方式,尤其是選舉製度。
聽說烏克蘭是東歐國家人均一人一票選舉總統的第一個國家,儘管民主化進程不夠成熟,但還是開了先河,你說普京政權不緊張那是假的。
過去中國有句老話,“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意思是人類的屬性就是見識和享樂,有了見識,就想嘗試,賺到錢就希望享受。這是人類和大自然的規律。是文化的秉性。
文化的嬗變其實很恐怖的。要遏製這種事情,無非靠兩樣東西:一是改變現有製度,對接高級方式,順應自然法則;二是高壓遏製,堅決鎮壓,最好是暴力行動,一勞永逸。沒有第三。
基於這三點分析,我認為,烏克蘭要入主北約幾乎不可能。況且,北約國家也不會同意烏克蘭加入進來,以免惹火上身,遭來俄羅斯的傷害(其實,烏克蘭要加入北約早就加入了,不會搞到今天)。
也許澤連斯基太高看自己的這個總統的含金量了。與加入北約相比,普京政權寧可同意你繼續掌權,也不會讓你跟北約有什麼緊密性關係的。好簡單的邏輯。
如今畢竟不是殖民主義時代了,地緣擴張成為曆史,市場才是最大的資源,而這不可能用物理擴張的方式獲得,比如美國在本世紀打了二十幾年的仗,占領了伊拉克和阿富汗敘利亞利比亞等一係列國家,甚至培植了自己的代理人,從經濟角度有多大益處?基本沒有,隻有支出。
這個道理俄國在蘇聯時代的阿富汗戰爭就知道了,地盤大並不一定經濟利益更大,占領有管理成本。為什麽俄國不把這個戰爭叫做戰爭,而是所謂特別軍事行動?
就是很清楚沒有占領烏克蘭的必要,俄國目前攻擊和打算占領的都在第聶伯河以東地區,最終停戰後這部分占烏克蘭40%多的地盤俄國會占領,但不太可能越過這條河。俄國會打下基輔,但大概率會在停戰後放棄。
原因在於第聶伯河以東傳統上是俄羅斯族居住的地區,90%的烏克蘭的俄羅斯族居住在這個地區,絕大部分工業區和礦產在這個地區,曆史上本來沒有烏克蘭,是列寧時代創造了烏克蘭,把這部分地區加上曆史上殖民主義時代奪取的波蘭地區創造了了烏克蘭。
也就是俄國占領這部分烏克蘭的管理成本很低,大部分人民支持俄國占領,因為在烏克蘭管理下他們連俄語都不能使用,烏克蘭90%的人講俄語,30%的人隻會俄語,這部分俄羅斯族就是居住在這個地區。其實看看地圖也知道,這個地區是突進俄國領土。
從地緣政治角度講,俄國不會允許另一個軍事組織把重武器比如導彈放在距離自己核心地區隻有五百公裏的地方,就像印度不願意中國在距離新德裏兩百公裏距離部署重兵一樣(中國隻在邊境放了一萬多邊防軍,沒有重型武器,麵對印度的三十萬軍隊)。
整個烏克蘭戰爭的起因是北約東擴,標誌是烏克蘭撕毀明斯克協議,這是一個五個國家簽署的國際協議,俄國是之一。
也就是俄國的要求烏克蘭中立化的需求是有利於歐洲和平,而不是俄國要擴張,否者就不會等八年才打烏克蘭了,何不在烏克蘭顏色革命時就“擴張”?
而北約東擴有什麽意義?除了軍事威脅俄國,看不出有什麽意義?難道對歐洲來說消滅了俄國就有和平?曆史表明這根本就是扯淡。曆史表明隻要歐洲三個大國俄國德國法國之間有和平,歐洲大陸就會有和平發展的環境。這是一個至少八億人的經濟市場,經濟高度互補,其中大部分是發達國家,完全可以自己生存。
但也就讓英國美國這種海權國家沒有市場。
這才是北約東擴的目的,破壞這個市場,讓海權國家有機會進入這個市場。
人類社會最基本的活動是經濟活動,政治軍事都是為這個目的服務,所謂地緣政治這個詞就是典型的例子,軍事威脅是獲得經濟利益的方式,這就不難理解北約東擴是為什麽,當然不是為了歐洲和平。
澤倫斯基並不是職業政客,也不具備需要的素質,愚蠢地當了北約的代理人。他2019年當選,為什麽之前的烏克蘭政府不追求加入北約?
就是清楚這事情的厲害關係。戰爭的起因是2021年十月份德國總理默克爾退休,歐盟堅決反對北約東擴的大國領袖沒了,北約沒耽擱一點時間,立即宣布加速烏克蘭加入北約的進程。
烏克蘭撕毀明斯克協議,集中了12萬軍隊在12月份攻擊烏東,否則達不到北約要求成員國不能有內戰的要求。次年2月份俄國出兵,打到今天。
這整個事情被羅姆尼說的非常清楚,對烏克蘭的軍事支持是美國花的最值得的錢,因為這個戰爭沒有美國人死亡,但讓美國獲得歐洲。
在陸權國家製造混亂和動亂,比如戰爭,是海權國家獲得世界經濟市場的唯一方式。曆史上英國對歐洲大陸,日本對中國,如今美國對世界,都是這樣做的,都讓這幾個國家成為帝國。烏克蘭作為陸權國家地區的一員,成為海權國家的代理人,是國家的悲劇。
明知贏不了大選,還要打這一仗。
然後,輸掉大選,
拍拍屁股走人,這是不行的。
凡事真的不能怪特朗普,他是為拜登擦屁股。
好多事情,話糙理不糙。特朗普還是有良知的人。
隻是這個世界真的死去了普世價值觀。
的確有點悲涼。
令人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