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六十最美滿。
好多事情印證了:人類選擇六十歲為退休年紀,真的是醫學科學和人道主義的完美結合。
為何這麼說?我的理解有三:
一是退休人士,多是60歲出頭,從醫學角度看,這個年齡的人,無論身體臟器,還是新陳代謝水平,正處在身體條件即將跌入低穀,而特別需要調整、加油和維護的關鍵時刻,做到好,身體則得到很好的改善;做得不好,則狀態呈現斷崖式下跌,猶如一部跑了十幾年的汽車,發動機還不錯,如果對係統搞一搞,大修一下,加加油,換換零件,則又可以再跑上十幾年。
意思說,人生六十,正好一個輪迴。好好謀劃下養生方式,運動計劃,凡事都還來得及,身體便沒有什麼大不了的,醫學上也認為60-65歲,是人類進入老年的防火墻期,早做準備,身體至少可以折騰到65歲。
如果拿攀登珠穆朗瑪峰打個比方,60歲時,正好處在珠峰的大本營,登山者此時如果做好登頂準備,登頂的概率就大了很多。
二是剛退休人士,因為沒有了打拚的壓力,沒有養家糊口的責任,更多了即將自由自在的快樂心情,可以開始盤算下自己未來的生活方式,琢磨下以前想做而沒有時間做的事情。退休是個很好的藉口,可以堂而皇之做“不務正業”的事。
現實中,很多想得開的退休人士,已經把未來的十年,甚至二十年,都做了盤算。或旅遊到處玩,看盡天下美景良辰;或讀書練書法,練就自己的悟性和淡定;或加入義工組織,為他人提供服務得到滿足感;或鑽研氣功知識,練就一個不容易生病的身體;甚至有剛剛退休的朋友跟我說,他要好好玩下網絡遊戲,付費都心甘情願,凡此種種,不一而足,相信都是自己很想嘗試的事情,當然是幸福的,快樂的。
三是剛退休人士,原有的生活方式戛然而止,更多的是未來的新鮮感,想法多多也是年輕化的表現。《易經》裡說,養老是需要資格的。什麼意思?
我理解是退休的時候,身體過得去,不用讓子女操心;口袋裡有錢,自己想怎麼花就怎麼花,不用找子女要;子女已長大,甚至成家立業,沒有找你來幫他(她),你就樂得自在;這幾要素都得具備,才可能安心退休。
儘管《易經》說得是古時候的事情,其實,現代社會又何尚不是這個樣子?60出頭的人,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不上不下,看來還是比較瀟灑的。更重要的是,眼下很多城市的老齡化照顧服務並沒有完全跟上,剛退休的人士,無論身體,還是腦袋瓜子,都可以自己照顧自己。
如果到了65歲甚至70多歲的人,就比較慘,畢竟年齡擺在那裡,身體條件以及競技狀態,是遠不如60出頭的人士的。這是醫學科學的研究結論:65歲或以上的人士的患病率,是60-65歲的兩倍。所以,60-65歲這五年,是老人最快樂、最幸福、最舒服的時光。當然是剛退休人士的福氣。
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剛退休的時候,就重新定位自己是閒雲野鶴,從此斷絕與很多狐朋狗友的來往,把朋友圈子縮小到了2-3個人。的確清淨了很多。
如今,每到傍晚時分,我會下到小區的鐵椅上玩玩手機,吹吹自然風,聽聽音樂,寫寫部落格,發發呆,望望風水,感覺也是蠻享受的一件事。
有時候,我看到不少看上去比我大的70多歲的人,杵著拐杖,或坐著輪椅,出來嗮太陽,看風水。我就在想,也許他們過去很風光,真的是個人物;也許他們曾經賺過很多錢,身價不菲;但如今看到他們的狀態和神情,給我的總的感覺就是:好漢不提當年勇。老了還有好的生活質量,才是最牛的。
說說養生安全。
昨天在油管(Youtuber)上,看到一個香港人寫的《易經淺說》書的觀點,他說養生是陰,吃藥是陽。養生怎麼都好過吃藥。中國老祖宗說的中庸之道,也並非陰陽各佔50%,而是均衡最重要。比如二八開,三七開,甚至四六開,卻很少五五開。我覺得,他說得比較靠譜的。
比如飲食起居方麵。
我在60歲退休前的20年,因為工作關係,也是暴飲暴食,有一頓沒一頓的,麻辣火鍋,爆炒煎炸,重口味,怎麼喜歡怎麼來;也不知喝醉過多少次酒,酒後開車至少撞過人家三次(好在都在市區裡);不到淩晨三點不會睡覺。什麼有損健康的事都做了。
如今,好感謝上帝讓我活到今天,沒有發生過什麼要命的事情。
相信像我這樣經歷的人應該不少,想日子過得好一點,實在是不容易的。退休前的江湖生活的確身不由己的。老話講,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說不濕鞋,那是騙人的鬼話。一代一代人,都是前半生瞎折騰,後半生比較醒悟,我還算不錯,開始想著如何為自己而活了。
但我看到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講,說人類到了60歲,再來拋棄原有的沒有規律的生活,重新安排飲食以及起居,仍有很大機會延長生命端粒,提升生活質量,以及減少重大疾病發生,這無疑給退休人士打了一針強心針。
所以,從現在開始,我隻吃健康的環保的新鮮的食物,東西不在貴,隻要新鮮沒有汙染,可追溯就好。什麼都吃一點,至於怎麼吃法,隻要吃得開心,沒有化學調料,好滋味就行了。我隻想說,健康的飲食對剛退休的人士來說,真的非常之重要。
比如運動方式。我挑選了中國內地風靡了二十多年的第五套廣播體操,作為我的退休生活的最佳運動方式。
為什麼挑選廣播體操?
因為,我覺得這套廣播體操,集中了舉手,擴胸,踢腿,充展,彎腰,跳躍好幾個動作,對人體臟器和肢體非常有用的訓練,一套操做下來,十幾分鐘,人明顯氣喘籲籲,氣血湧動,渾身通徹,我覺得是管用的。
這半年風雨無阻堅持下來,效果是不錯的,因為過去很多痛的地方,因為這套廣播操現在不痛了。“痛則不通,通則不痛”,看來經絡是打通了。
相信當年這套廣播體操,還是凝結了很多體育研究工作者的心血的。並非浪得虛名。
再說說精神安全。
前一段時期,看到過一個台灣期刊雜誌報道的一個美國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報告:說精神安全與壽命的確存在正相關的關係。
報告說,精神安全很重要一條是自己具有非常自律的盡責性。說得通俗一點,就是說,凡事不要逞能,不要亂來,按照每個年齡大小做事,思考問題,並採取自己喜歡的有效的應對方式,對壽命的延續有極大的幫助。
我感覺,這很有點中國古人說得“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古老智慧,或有異曲同工之妙。事實上也是如此。
這三年,由於疫情的影響,很多人不能出門,整日待在家裡,雖然飲食起居不錯,但精神卻是不健康的。我就說香港社會,一些剛退休不久的人士,總認為運動就是養生的好方式,也不管是否適合自己,比如爬山,一些人就頂著烈日上山,甚至是獨自爬山,結果超出負荷,下山時不慎暈倒,而稀裏糊塗送了命。直升機搶救都來不及。
我聽說這些剛退休人士,大部分都是很在乎養生之道的,尤其是飲食和起居,都有自己的心得,唯獨對運動負荷的理解,缺少足夠的認識和敬畏。或者說,他們覺得隻要是運動就是好東西,總覺得自己狀態很好,沒有任何問題。
我聽說這些送命的退休人士,根本不聽家人的勸阻,或者說完全沒有盡責性的年齡意識,做自己可以把握風險的事情,結果逞能而冤枉送命,這是很深刻的教訓的。
為何說盡責性對壽命有如此正相關效應。我個人認為,什麼年紀做什麼事。所謂力所能及,凡事不可勉強。
說個小故事:好多年前,老布什總統為了慶祝自己的80歲生日,曾經搞過一次坐戰鬥機跳傘的事情,引起媒體的巨大轟動。後來有美國小報把老布什跳傘的花絮披露出來,說安排老布什跳傘的慶生活動,是經過空軍反復確認,100%沒有問題,才滿足了老布什別處心裁的慶生儀式。
而且,老布什曾經是空軍出身。二戰時期,曾經上過天,打過仗,有飛行的經驗和感受,如果沒有一點戰鬥機的經驗,也是不行的,相信老布什是很清楚的。
什麼叫盡責性,這不就是嗎?當然也是精神安全的重要內容。所以,中國古人講“小心駛得萬年船”。不僅用在諸多戰略方麵,對人的精神安全,也是一個很好的忠告。
而六十歲或出頭的年齡,方方麵麵都是最佳的狀態。隻要適度養生,把握安全,該玩就玩,該吃就吃,把最風光的五年過好,過得豐富多彩,心滿意足,以後的歲月就由他去吧。據說,60-65歲這五年,生病的概率,隻有65-70歲人士的一半。
所以,我說,“夕陽無限好,美滿六十歲”。
elfie 發表評論於 2023-09-30 06:03:20
My youngest son would be 15 years old when I am 60 years old.
Retiring from parenting? No way. I wish.
Retiring from parenting? No way. I wish.
Military personnel, usually still work after retirement.
College professors, retire at 70.
Blue collar workers, retire at 75.
Doctors, retire at 70.
Dentist, 65-70.
Entrepreneurs: 80-90
60 is really too young to call it a day.
但要改變一些惡習,還是很有難度的,不少人真的退休後沒有過多久就拜拜了。
思想上的變革,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