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憂慮不能幫助先生早日找到工作,也不能幫助我們早日拿到綠卡,隻能讓我無心幫助照料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整日憂心忡忡,甚至影響自己的正常生活。
心裏憂愁,靈被損傷。【箴 15:13】
不要為生命憂慮。【太 6:25】
你們中間誰能用憂慮使自己的壽命延長一刻呢? 【太 6:27】
隻可惜當年不知《聖經》的教導,不會從神那裏支取力量。隻是一味地憂愁,擔驚受怕,並無力改變。回想那段日子,似乎每一天都是灰色的!
感謝神奇妙的安排!那時,我們隔壁新搬來一家基督徒鄰居,王先生和王太太一家。王太太做研究,王先生正準備讀碩士,他們有一個十歲的兒子。在我看來這和我家一樣沒身份沒工作的王家,進進出出卻充滿喜樂。
王家接下來發生的事,讓我有了徹底改變。這一切開始於王太太的意外懷孕,他們想會不會王太太的老板因她產期和哺乳期耽誤工作而不給續聘?接下來依托於這份工作的綠卡申請也會半途而廢。他們就等啊等,直等到紙包不住火的最後一刻才和老板講。感謝主!王太太的老板不曾為難過她。
轉眼到了預產期,產檢結果說還要等幾天才生產,那幾天正趕上王家兒子的生日,他們不錯過任何一個開心的機會,舉辦了一個盛大而熱鬧的生日晚會,直到深夜近兩點鍾才結束。
困苦人的日子都是愁苦,心中歡暢的,常享豐宴。【箴 15:15】
記得那晚臨睡前我和先生說,別讓大家這麽一折騰,王太太就等不了啦,就要生啦。果然一大早,王先生來敲門,說太太已經住進醫院,托我們照看他大兒子。這樣王家兩個兒子的生日就連在了一起。
兒子出生後,他們著手安排王家婆婆簽證和赴美,準備文件,聯係安排國內的兄弟姐妹和同學接機送機。好不容易盼來了王婆婆,王婆婆卻不大精神,帶到醫院檢查,結果竟然是癌症。王家夫婦自是一陣忙亂,先是聯係當地各個醫院和有關機構,希望能盡快手術,無果之後,無奈之際又將老人送回國手術,接下來又是一通聯係安排國內的兄弟姐妹和同學接機送機。
聽到消息後,我去他們家探望王婆婆,正趕上他們為王婆婆包裝行李,看到他們為國內的兄弟姐妹和同學準備的各式禮物,妥妥貼貼,有條不紊,很佩服他們水來土掩,兵來將擋的大將風度。
王家婆婆回國後,他們為小兒子費盡周折找保姆,之後王家夫婦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很快恢複了常態。
在這個過程中,王先生通過入學考試,攻讀碩士學位,每個學期選修了五六門功課,大家都為他捏把汗。雖然王先生畢業後留校,但一直在後勤科工作十幾年至科長,早已被培養成我黨酒精考驗的油袖幹部了,這次回爐讀書,其難度可想而知。
在短短的一年之內,眼睜睜看到王家的事情一件又一件,來了去,去了來。我說:“他們王家的這些事情,任何一件如果放到我身上,我都要愁死的。”可他們並未躲在家裏發愁,而是從容不迫,出入如常,充滿喜樂,還常常關心我們,邀請我們一家隨他們去校園的華人教會。
而他們最終都能平安度過每件麻煩事情,更讓我迷惑而羨慕。
為了像他們一樣,有他們那樣的力量和信心,那種精神,也為了有他們那樣的喜樂和平安,我們開始隨他們去教會。所以在那年的聖誕晚會上,我們有幸看到王先生裹著一條大床單扮演撒瑪利亞婦人。
2004年的複活節,那個校園的教會有一個小型布道會,王家夫婦和教會的牧師及主要同工為我們幾個慕道友家庭的得救已經禱告了很多日子,當然,這是我們後來才知道的,那天隻看到王先生係著大圍裙,揮著大鍋勺,在爐邊炒菜,一鍋又一鍋。他忙中偷閑跑出廚房,給我介紹一個老姐妹,並和她說我最近對基督教很感興趣,之後要專門給我講講。接下來的吃飯和聽報告,那個老姐妹都一直坐我身旁。
那天當布道人呼召時,我們夫婦舉手站出來。會後,那個姐妹給我講了福音四律,說在我心裏有個寶座,以前是我坐在上麵管理自己,現在願不願意讓主坐在上麵,我順服於主的管理。鑒於自己所謂的“聰明才智”已是窮途末路,境況實在是煩不勝煩,老日子仿佛一天也過不下去了,迫切需要一個新的出路,我忙說:願意!願意!還有一些內容,當時聽的半懂不懂,想以後肯定有機會弄懂,當下先決誌信主再說。那時火熱急切的地心情,現在還能體會到。
之後,王先生擔心跟進不足導致我們流失,特意找了一對非常好的基督徒夫婦付弟兄和朱姊妹,把我們幾家組在一個查經小組裏,他親自帶查經。那年的8月1日,我們就在那個校園教會,接受了張牧師的施洗,成為基督徒。
你們接受的,不是奴仆的靈,使你們仍舊懼怕;你們接受的,是使人成為嗣子的靈,使我們呼叫“阿爸、父”。聖靈親自和我們的靈一同證明我們是 神的兒女。【羅 8:15-16】
我情願相信,我巴不得相信我是神的兒女。聖靈讓人脫離舊性情,很快我那種猶如喪家犬和驚弓之鳥,惶惶不可終日的驚恐感就煙消雲散,蕩然無存。
感謝 神,借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就能脫離了。 【羅 7:25】
但是影響我平安喜樂的憂鬱和抱怨,生氣和發脾氣等是一種無緒思維,需要認真對付。
之後,我認真梳理,試圖在性格修養上尋找結症所在,認為主要問題是心態消極,看事情的角度負麵。
比如那期間,王先生做過一段時間的餐館工,我替他發愁:“打工一定很累。”他不以為然:“還好,有得錢掙。”
我隻憂愁自己沒有的東西,卻不會數算和享受自己擁有的東西,更無心體會和欣賞日常生活中身邊的種種美好。
像說心態負麵的人,即便有一百萬的鈔票從天而降,砸給他,他也會心懷不滿,說:“誠心給的是舊票子。”
實際上我們當時所擁有的物質條件,以及幸福的家庭,都已經很很好了,但是像文中上圖那個小男孩因為得為一雙皮鞋滿臉的喜悅和滿足,我卻不曾有過體驗。
有時人們抱怨周圍的物質環境不盡人意,其實真正的原因是內心的不平安。
這裏有個老夫婦的故事:早飯時,老太太做煎雞蛋,老先生抱怨:“你應該做煮雞蛋。”如果老太太做煮雞蛋,老先生抱怨:“你應該做煎雞蛋。”有天,老太太做了一個煎雞蛋和一個煮雞蛋,一起端出來,結果老先生盯著看了一會兒說:“你把該煎的蛋給煮了,該煮的給煎了。”
很可笑是吧?誰敢說自己就不犯這樣的錯誤呢?
當我先生在工業界找到工作後,我又發愁自己的工作。有年春節,我們幾家朋友聚會,之後在一起禱告,我說:“神啊!如果你實在不願意給我一份工作,那就把本該給我的那份薪水加到我家先生身上吧。”
王先生當時就指出:“你這樣說會給你先生很大壓力的,你應該想,神已經把你的那份薪水加到你先生身上了,神給你的工作就是讓你無憂無慮的待在家裏,照顧家庭。”
聽了他的話,我多少有些釋懷。我想起看到的國內新聞,說一個事業非常成功的女強人,每當辛苦多時做成一大筆生意時,就要犒勞自己,到美國度假一兩個禮拜。我就想,我不是女強人,毫無事業可言,但我可以天天在美國度假,而且有兒子和先生相伴,這是何等大的獎賞啊!這樣看來,好像主不欠我一份工作,倒像恩賜我一份常年休假。
看問題的角度開始轉變,對於找工作的事就沒那麽耿耿於懷。也慢慢的開始學會感恩了。
就在網上顯示我們的綠卡快批下來的時候,發生了一件震驚全美的慘案,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槍殺案,槍擊造成33人死亡,槍手是韓國學生,最後開槍自盡。消息傳來,我很恐懼,擔心這個韓國學生闖下大禍,一石激起千層浪,會激起美國人的公憤,接下來排斥亞裔,限製移民。那我的綠卡就此遙遙無期了。
感謝主!我周圍總是不乏屬靈又有智慧的朋友。我把擔心說給一個姊妹聽,她很冷靜,直到今天地告訴我:“這隻是你的思維方式,美國不會這樣想這樣做的。就像1991年Iowa中國留學生槍擊案,美國不會讓敵意和憤怒籠罩,而是認為槍手也是受害者,真正的凶手是給中國留學生的壓力和歧視以及由此造成的心理問題。所以事情過後,對中國留學生更加關心了。”
1991年11月1日,一名中國留學生因博士論文獎項評選失敗、長期人際矛盾以及心理問題,攜帶槍支進入校園,先後槍殺了係主任、導師、同學等共 5人(其中包括著名華裔物理學家成中英的助手),另致1人重傷。作案後,回到校內辦公室開槍自盡。案件發生後,震驚美國社會,同時在中國引起極大關注,被媒體稱為“中國留學生在美重大血案”。之後引發美國社會對留學生心理壓力、文化隔閡、學術競爭以及心理疏導機製缺失的討論和反思。也推動了美國校園安全措施和心理谘詢服務的進一步發展。
聽後我當然放心很多。審視我這次的恐懼擔憂,不難發現源於我的狹隘思維和對美國缺乏了解。
我的第二個問題是知識貧乏,思維狹隘,庸人自擾。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就是聰明。 【箴 9:10】
我在《聖經》中讀到一個因信而得平安的例子。舊約《撒母耳記上》中的哈拿,她丈夫的另一個妻子毗尼拿有兒女,是她的對頭:
因為耶和華使哈拿不能懷孕,她的對頭就盡力刺激她,使她苦惱。年年都是這樣;每逢她上耶和華殿的時候,毗尼拿總是刺激哈拿,使她哭泣,吃不下飯。她的丈夫以利加拿對她說:“哈拿,你為什麽哭泣?為什麽不吃飯,為什麽心裏難過呢?你有我不是比有十個兒子更好嗎?” 【撒上 1: 6-8】
她心裏愁苦,就向耶和華禱告,流淚痛哭,並且許願,說:“萬軍之耶和華啊,你若是看顧使女的困苦,記念我,不忘記你的使女,賜給使女一個兒子,我就必把他一生獻給耶和華,不剃他的頭。” 【撒上 1:11-12】
她的禱告讚美神的大能,相信神的信實,也深明大義,報答神以信實。接下來祭司以利和她有段對話,之後:
以利回答:“平平安安回去吧!願以色列的 神把你所求的賜給你。”哈拿說:“願你的婢女在你眼前蒙恩!”於是這婦人回去,並且吃飯,臉上再沒有愁容。【撒上 1:17-18】
“臉上再沒有愁容”這一句讓我大為驚奇,之前,她的愁苦甚重,甚至她丈夫都不能安慰她,可因著禱告和祭司的回答,愁苦盡消,立即得著平安。我很羨慕她信神以至於到這個份上。
我在想,換作我,會不會依舊哭哭啼啼,糾纏不休:“神啊,你在哪兒?聽沒聽我的禱告?你到底給不給我孩子?男孩女孩?一共幾個?什麽時候?神啊!請保守我早點兒看到你額作為!”
哈拿回家後平靜的等待懷孕生產,之後又有條不紊地準備並且把兒子歸耶和華,還所許的願。我很佩服她的膽識,說到做到,不懷疑,不猶豫,大義凜然,堅定果敢,以神為中心,而不是以自己的私心為念。
而我整天愁完這個愁那個,一個對上帝沒有信心的人,一個把信心建立在物質條件上的人,一個把注意力全放在自己身上的人,就會因這些不在自己掌控中的變化而恐懼擔憂。
哈拿還願禱告時,沒有斤斤計較,討價還價說:“神啊,你看好了,我把這個兒子交給你還願了。你可記得多讓我生養幾個啊,不然這個就白生了。”
相反,《撒母耳記上》第二章裏,她的禱告是我們追求喜樂平安之人的榜樣,尤其是第一節:
哈拿禱告說:“我的心因耶和華喜樂,我的角因耶和華高舉,我的口向仇敵大大誇耀,因為我以你的救恩為樂。 【撒上 2: 1】
耶和華是她喜樂的唯一根源,沒有任何附加條件。
我更佩服擺脫憂愁後的哈拿,她做事沉著冷靜,按部就班,什麽都沒耽誤。哈拿每年做一件小外袍,同家人去獻祭時帶給撒母耳,這個獻給耶和華的兒子,以盡慈母之愛,同時安心等待一個又一個的懷孕生子。之後的結果更讓人歡欣鼓舞:
耶和華眷顧哈拿,她再懷孕,先後生了三個兒子和兩個女兒。【撒上 2:21】
再來看看王先生一家,王先生如期順利畢業後,他和王太太幾乎同時在一個中西部的州府找到滿意的工作,一家安頓下來,從此開始了更加幸福和快樂的生活。2010年,他們約我們一家同遊黃石公園和總統山,我們一起度過了一段愉快美好的時光,留下許多珍貴的回憶。那時他們的大兒子已被Emory的商學院錄取,小兒子有六,七歲,出落的聰明伶俐,調皮可愛。
“耶和華眷顧”,這福分是我的追求。其實,主耶穌對我們的教導有要求也有應許:
你們的天父原知道你們需要這一切。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一切都必加給你們。 【太 6:32-33】
你們應該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 【太 5:12】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看見 神。 【太 5: 8】

再回頭對付我的罪,對!不遵守主耶穌的教導就是犯罪。
你們看天空的飛鳥:它們不撒種,不收割,也不收進倉裏,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它們;難道你們不比它們更寶貴嗎? 【太 6:26】
何必為衣服憂慮呢?試想田野的百合花怎樣生長,它們不勞苦,也不紡織。但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最威榮的時候所穿的,也比不上這花中的一朵。田野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投進爐裏, 神尚且這樣妝扮它們;小信的人哪,何況你們呢? 【太 6:28-30】
麻雀,百合花和田野的草,順其自然,天父供應什麽,他們就接受什麽,而我卻不接受。我認為訪問學者的身份是沒身份,在大學做研究是沒找到工作,這就是不滿足。自認為從不攀比,但標準不知不覺隨眾人“水船漲高”,其實還是要的太多,是不清心的表現。
我們原本生長於國內物質貧乏的年代,經曆過清貧和艱苦,尤其是我,一直以過簡樸生活為榮,認為奢侈生活和大房子既無益處又無必要;喜歡操勞,無論是房間清掃,廚房烹飪,還是田間的鋤地翻地,我都非常在行,而且享受其中。自認為窮人過日子的法子我都會,我這塊材料不過窮日子就可惜了。貧苦都不怕,那我懼怕什麽呢?
既然是兒女,就是後嗣;是 神的後嗣,也和基督一同作後嗣。我們既然和他一同受苦,就必和他一同得榮耀。我看現在的苦難,與將要向我們顯出的榮耀,是無法相比的。被造的萬物都熱切渴望 神的眾子顯現出來。 【羅 8:17-19】
即便生活中有苦難,我們也不應該被其纏繞羈絆,而是學習聖經《約伯記》,以約伯為榜樣尋求神的同在。
如果我連清貧和艱苦都不怕,到底在怕什麽呢?我其實是被一個並不必要的概念壓迫的很苦,自以為需求急切,之前禱告的口氣和態度自我且迫不及待,對比一下受耶和華眷顧的哈拿:
她禱告說:“求你賜給使女我一個兒子,我就必把他一生獻給耶和華。”而我很可能說:“神啊,我要兒女繞膝,子孫滿堂,這要求不過分啊,人之常情啊。毗尼拿還有好幾個呢,求你快點兒給我吧,我一刻也等不急了。”
即便神的應許,也有神的時間和安排,而我卻“等不急”。
不會忍耐,不會等待,焦躁,思維混亂是我的第三個問題所在。
因著這個毛病常生出許多攪擾。有一次開車遇紅燈停下,氣不打一處來,半開玩笑道:“都是先生不好,買的什麽破車,淨遇紅燈。”本來路上遇紅燈再自然不過,耐心等兩分鍾就過去的事情,我卻殃及車子乃至先生,讓抱怨無端升級,即便想幽默表達,也是缺乏修養,糊塗透頂。
好生氣的人不可與他結交;【箴 22:24】
原來好生氣的人無可救藥,應當拋棄,我原以為要原諒七十個七次呢。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中國文化一樣提倡樂觀向上,坦蕩蕩是君子的人格魅力,令人討厭的小人才長戚戚。
這讓我想起倫敦的大霧。倫敦大霧嚴重時,能見度不到1米,整個城市交通完全癱瘓,誰都不能正常出行。
這裏有個笑話:有次倫敦突起大霧,司機周圍什麽都看不到,隻能緊緊地跟牢前麵車子的尾燈,距離不到1米,否則就跟丟了,結果有輛車子一停,後麵的車子就撞上去了,這後麵的車主就上前麵理直氣壯的理論:“霧這麽大,你怎麽可以隨便停車呢?”前麵的車主就下來說“是啊,是啊,霧很大。那請問:你的車為什麽要開到我的車庫裏來呢?”
這樣的大霧給人帶來不便的同時還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有人甚至因此而自殺。可這整個倫敦地區的彌天大霧凝結起來卻不到一杯水。一杯水並不可怕,不會給人造成任何威脅,可當變成彌天大霧時,帶給人的危害不可估量。
以後我要求自己養成優質思維的習慣,遇事先分析:這事的實質是什麽?含水量如何,反正含水量多少我就對付多少,絕不過度擔心。杜絕無緒思維,就是不給水變成漫天迷霧的機會。
實際上,我以上總結的三個問題隻是細枝末節,關鍵的問題是我之前的世界隻有我自己,隻惦記自己的私事,從而患得患失,自怨自憐,歸根結底,我的罪是不認識神,不會以神的事為念。
以肉體為念就是死,以聖靈為念就是生命、平安;【羅 8: 6】
我們既可以決誌信主,當然也可以決定不再憂慮,把重擔交給神,不再自己背負,決定今生過喜樂平安的生活。我們基督徒有屬天的大盼望,本不該為眼前暫時的物質環境所纏繞羈絆。
信心若建立在可變的事物上,很容易軟弱動搖。看自己所受的待遇,看周遭境遇險惡,會叫人灰心喪誌;在遭遇中定睛在神的身上,會叫人重新振作起來,所以我們要把目光拉遠──從現在轉向永恒。
這讓我想起乘海船的經驗。如果暈船,一定不能看腳下,也不能看周圍翻滾的海浪,否則越看越暈,痛苦的恨不得死過去。如果你遙望遠處的地平線,盯住遠處靜止的目標,人就會慢慢地好起來,不再暈船。
彼得對他說:“主啊,如果是你,讓我在水麵上到你那裏去。” 他說:“來吧!”彼得就從船上下來,行在水麵上,走向耶穌那裏去。但他一見風浪就害怕,快要沉下去的時候,就呼叫:“主啊!救我!”耶穌馬上伸手拉住他,對他說:“小信的人哪,為什麽疑惑?”他們上了船,風就平靜了船上的人都拜他,說:“你真是 神的兒子。” 【太 14:28-33】
彼得在海麵上走向耶穌,當他的眼目定睛在主身上,就在海上走的很好,當他將眼目轉向腳下波濤翻滾的海浪,信心就軟弱了,身體也開始下沉。
所以,我們既然有這麽多的見證人,像雲彩圍繞著我們,就應該脫下各樣的拖累,和容易纏住我們的罪,以堅忍的心奔跑那擺在我們麵前的賽程;專一注視耶穌,就是我們信心的創始者和完成者。他因為那擺在麵前的喜樂,就忍受了十字架,輕看了羞辱,現在就坐在 神寶座的右邊。這位忍受罪人那樣頂撞的耶穌,你們要仔細思想,免得疲倦灰心。 【來 12:1- 3】
而信心是在不斷的追求中長進,試著信靠一點兒,得著一點兒,再信靠,再得著,信心就有長進。
看過一個故事,說一個非常成功的商人去加勒比海豪華度假村度假,有天沿著海灘走到一個小漁村,看到一個漁民抓完魚之後悠閑地躺在沙灘上享受,曬太陽喝啤酒。他很是不解,問:為什麽這麽早就收工不再繼續幹了?漁民問他:為什麽要還要繼續幹?商人說:應該加班加點一直幹,因為可以掙更多的錢。漁民問:為什麽要掙更多錢?商人回答“日積月累,終歸有一天你就可以像我一樣有錢了。漁民問:然後呢?商人回答:然後你就可以像我這樣,躺在加勒比海的沙灘上曬太陽喝啤酒了。漁民問:你以為我現在在幹什麽?商人此刻重新仔細打量漁民,眼光從開始的不屑一顧到羨慕嫉妒恨。
出身在加勒比海,仿佛生在度假村。我們現在已經是神的子民,就應該享受他的榮光,活出神的榮耀,沒道理像乞丐一樣在世上惶恐度日。
我信主八年多了,這些年我家裏家外凡事順利,感謝主的保守!還有部分原因是我的注意力已不再尋找發愁點,而是改尋感恩點。我現在最大的負擔是為神所用,無論是傳福音,還是帶查經和作見證,每個機會,我都切切禱告,求神雕琢使用我這個卑微的器皿。為神所用是最大的福份!
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各書 5:16】
當年帶我們夫婦信主的一個美國老太太,上次來我家作客時說,她很高興看到我這幾年的變化,說我以前有一張憂愁的臉,如今在我臉上能看到喜樂了。
我以前體檢,醫生說我精神緊張,建議我用些藥,我說:“我也覺得哪裏不對勁,你說這問題到底在哪兒呢?你得幫我仔細查查,千萬別漏掉什麽”。
我這毛病由來已久,早在讀書時,有此期末考試前生病,重感冒而已,我就唉聲歎氣,仿佛災難臨頭,生病本就有身體和精神壓力的雙重原因。同宿舍的姐妹說:“你這個性幸虧沒去作醫生,不然,病人一講完病情,你就說:‘唉呀!不得了啦!你的病可重了,我看多半是癌症,沒多少活頭啦。’你這醫生還治什麽治?直接給嚇死得了!”
現在體檢,醫生一看是我,頭都不抬,一邊寫報告,一邊說:“你沒事,你沒事。”我說:“肯定沒事,我現在還待業在家,等待上崗,等著被神使用呢,神肯定會保守預備我的身體的。”
目前,我的信心和喜樂隻到這裏,至於像保羅那樣:“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那是好得無比的。 【腓 1:23】” 是我的下一個目標,希望有機會分享。
最後,我想用下麵的經節和弟兄姐妹共勉:
要常常喜樂, 不住禱告,凡事謝恩;這就是 神在基督耶穌裏給你們的旨意。 【帖前 5:16-18】
本文主要內容於2012刊登於《生命與信仰》總第二十四期的《靠主喜樂》一文
約伯在苦難中的可貴表現
1. 敬畏神,持守正直
《約伯記》開篇就說約伯是“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的人”(伯1:1)。
即便家產喪失、兒女死亡,他仍然說:“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伯1:21)
他沒有因為失去而褻瀆神,這是對信心最大的考驗。
2. 在苦難中堅持不犯罪
當身體長滿毒瘡、極其痛苦時,他的妻子勸他說“棄掉神,死了吧!”(伯2:9),
約伯卻回答:“難道我們從神手裏得福,不也受禍嗎?”(伯2:10)
聖經特別記載:“在這一切的事上,約伯並不以口犯罪。”
3. 向神傾訴,不隱藏痛苦
約伯並不是一味“忍”,他也呼喊、咒詛自己生的日子(伯3章),但他始終是把痛苦帶到神麵前,而不是背離神。
這教導我們:信心不是壓抑情緒,而是帶著真實的心情到神麵前。
4. 渴望與神對話,尋求公義
他反複強調自己清白,希望神能給他解釋(伯13:23-24)。
這種“渴望明白神心意”的態度,也是對信仰的執著。
5. 在神麵前謙卑悔改
到最後,神從旋風中回答他,約伯認識到神的智慧與偉大遠超過自己。
他說: “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因此我厭惡自己,在塵土和爐灰中懊悔。”(伯42:5-6)
他從埋怨轉向謙卑敬畏,這是信仰的成熟。
我們可以學習的地方
信心:即使失去一切,也相信神掌權。
忍耐:在極大痛苦中不輕易埋怨,不放棄信仰。
真實:允許自己在禱告中表達痛苦,不虛偽。
謙卑:當明白神的偉大時,放下自義與質疑。
代禱之心:最後,約伯還為他的朋友們祈禱(伯42:10),神也因此恢複他的福分。
《雅各書》“你們聽見過約伯的忍耐,也知道主給他的結局,明顯主是滿心憐憫,大有慈悲。”(雅5:11)
我原來在海外校園和中信投過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