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與父母聊“死亡“話題
這次打電話,其實並不與清明直接相關。我一般是每個月的月初和月中用微信跟國內的父母通話兩次。這次恰好在家父87歲生日前夕。
電話接通,我問準備怎麽過生日。父親說已經提前過完了,因為侄女從外地的醫學院回來了三天(已返回),我弟弟就張羅吃了一頓。不僅是給老爸祝壽,而且也慶祝我侄女確定了理想的工作。我父親說,過生日就那麽個意思,早幾天、晚幾天、或者不過,都無所謂。
聊到清明,家父說我剛剛又給你發來一張照片,你看一下。我打開一看,那是老家爺爺的墳。我父母年紀大了,不方便行幾百裏去掃墓,但老家目前唯一的一位親戚代掃了。而且幾個月前,他把整個墓都重新修繕了,外觀很不錯。我弟弟替家父轉過去一筆錢,對方也不收。父親說,這位親戚已經退休了,他的孩子也都不在當地。等他老去,這墓怕是很難有人管了。他言語中透著一絲蒼涼。
不知怎麽的,我馬上想起今年年初去世的熟人楊先生。這位楊先生,我父母也是知道的。他當年在北京時,是一位成功人士,也是行業中的知名人物。我跟父母說,楊先生今年年初去世了,他生前決定不留骨灰。火化以後,他的骨灰由太太和孩子撒入大海。我看了她太太發來的有關照片。
我母親馬上說:“是嗎?我跟你爸也已經商量好了,我們死後也不留骨灰,全部撒入長江。先死的那個人,骨灰等一等,等下一個人的骨灰,兩者混在一起去撒。到時候也許你和你弟弟到重慶去撒,算是我最後看一眼自己的家鄉(家母是重慶人)。” 這時父親插話:“過些天,就路過我家了(家父是江蘇鎮江人)。然後就進入大海了。”
他們接著說,人們死後修個墓什麽的,目的是想讓後人紀念。現在有照片、錄音、錄像,還有多大必要去占用一塊地呢?而且,隻有了解你的人才會紀念你。除非你是偉人名人,否則過兩代人,誰會記得你?與其將來變成荒墳野塚,或者拆遷時被推土機推平,不如現在就想開一點。人嘛,生於自然,也該回歸自然 …… 我們一輩子,年輕時努力工作,撫養你們成人。現在又看著孫子輩成長起來、有出息,我們很欣慰。而且我們也看到了世界的巨大變化,總的來說越變越好。我們這一輩子夠本了,沒什麽遺憾的。
這一席話,出乎我的意料。我說,爸媽,不瞞你們說,我們想到一塊兒了。當我一月份收到楊先生的夫人的微信後,我除了留言表示慰問之外,我也告訴她這也是我將來要做的,這早就是心中的選擇,盡管現在時候尚早。爸媽,等我將來骨灰入了大海,我們就不用永遠隔著太平洋相望了。我們可以在海裏相會、攜手……
【BTW, 我與父母交流這些,並不是在他們依然結實的年齡。相反,最近這兩年,他們的身體狀況明顯走下坡路了。2018年回國時,我跟著81歲的父親“急行軍”,走5公路隻需要57分鍾,我都有些累。去年他右膝關節出了些問題,又病了一次。他說現在不行了,隻能走兩公裏了,要30分鍾(我心的話,夠可以了。我就算插著管子,還不知道能不能活到您那個年紀呢。)我母親的情況更不樂觀。她一年前發現肺癌早期。手術切除後不久,又摔了一跤。現在恢複情況一般,走路已經離不開助行器了…… 】
============
【論壇交流】
https://bbs.wenxuecity.com/sxsj/209446.html
謝謝朋友來訪。
我覺得人往老年去,要讓生活和思緒都盡量簡單一些,這樣心情才會平穩。
其實我們也都是外來戶,真正的老家在山西,祖父母的墳已經沒人去掃了。太遠了。
說起來,人活著也就這麽幾十年,經常還不順心,勞累一生,暮年也許還要不思量自難忘,孤獨而活,孤單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