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樂壇才子與兩位窈窕才女的往事(下)
(上篇: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80301/202402/16369.html? )
繼續說說Martha Argerich。當年像她那樣美麗、有才,又有幾分不羈和任性的女孩,不知勾去了多少男人的魂。而關於她私生活的故事,也一直在被好事者挖掘、被吃瓜群眾關注,盡管她本人一直十分低調。實際上,她的愛情婚姻的情況並不複雜,更不“混亂”。就此方麵,我看到三個事實:1. 她摯愛音樂。婚姻的波折、生育等,從來不影響她對鋼琴藝術的追求。2. 她的愛情和親密關係中,沒有同時“多角”和藝人中常見的狗血劇。3. 她的婚戀對象,都是年輕、才華橫溢的音樂人,絕無嫁老頭、傍富翁的情況。他們是因為相互的愛而走到一起,對得起各自的青春。(我可沒說趙小蘭老師、鄧老師、翁老師們對不起她們的青春哈。)
Argerich的第一段婚姻是1963年與華裔指揮家陳亮聲(Robert Chen)。他們的婚姻隻持續了很短的時間。他們有一個女兒Lyda,她後來成了一名中提琴家。從1969至1973年,Argerich與瑞士指揮家Charles Dutoit有一段持續4年的婚姻,生下女兒Annie,她是一位演員和作家,並有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學位。這段婚姻結束後,Argerich與美國鋼琴家Stephen Kovacevich建立了親密關係,但沒有正式結婚。他們有一個女兒Stephanie,她是一位攝影師。她後來為母親拍了一部紀錄片Bloody Daughter,當然也有父親的不少內容。下麵這張照片大約攝於1990年前後,Argerich與她的三個女兒在一起。
Argerich與Dutoit和Kovacevich保持著終身的友誼與合作。比如去日本參加音樂節,她就是有時候與Kovacevich共同去。至於Dutoit,幾十年來,他經常是Argerich演奏會的樂隊指揮。不僅如此,演出結束後,這對“divorcees”還在台是經常有一些搞怪的互動,笑翻全場。(當然是Dutoit這個老不正經發起。)
在Argerich 2017年在上海的演奏會上,也是Dutoit任指揮的,不知有沒有什麽有趣的互動讓中國樂迷們歡呼。這其實這已經是 “兩口子”第三次來中國了。之前他們於1996年和2006年兩次到北京。不知何故中方沒有安排她演出,隻到中央音樂學院進行小範圍交流。但2017年上海的這一次她沒有讓樂迷失望,而且演奏結束後四次返場加演,對她來說是罕見的。據說那場演出的票價達到RMB 6000元,15分鍾售完。黃牛加價幾倍仍然可以出手。要是碰上我,這個星我恐怕不追了。
現在回過頭來說說Argerich與陳亮聲的第一段婚姻,以及隨後引發的故事。Argerich十幾歲以後,在歐洲拜了些名師,獲了兩個鋼琴比賽的獎。然後就進入了技藝的平台期,比較迷茫,琴練得少了,但通宵達旦的聚會和煙酒多了(她煙癮很大,一直到50多歲發現癌症以後才戒煙)。有一天她突發奇想,決定到紐約去找她的偶像、美籍俄裔鋼琴大師霍洛維茨(Vladimir Horowitz)。她飛到了紐約,在曼哈頓離霍洛維茨住所處不遠的一個公寓住了下來。然而幾經努力,她無法見到大師。一來她是個無名小輩,二來當時霍洛維茨正在“隱居”,不演出、不會客。另外,據說來訪者要先過他夫人這一關。Argerich這種年輕、漂亮又對大師充滿敬意的姑娘,肯定是沒有什麽機會的。
紐約是個海納百川之地,天下人物雲集。在這期間,Argerich在紐約交了一些朋友,這其中包括年輕鋼琴家傅聰。傅聰是傅雷的長子,音樂才華出眾,1955年獲“肖邦國際鋼琴比賽”第三名,進入波蘭“華沙國家音樂學院”學習。兩年後,就在他畢業之際,他老爹在國內被打成了右派。於是傅老兄不是回北京,而是飛倫敦“叛逃”了(當時中國的定性)。Argerich在紐約時,傅聰正在美國巡回演出,兩人認識了。通過他,Argerich又認識了年輕的華裔指揮家Robert Chen(陳亮聲)。
陳亮聲1933年出生於上海,1949年隨家人去香港,然後全家來到美國。陳亮聲當時已獲得加州伯克利分校音樂係的學士學位和普林斯頓大學的碩士學位,正申請去瑞士日內瓦音樂學院學習指揮。他一邊在紐約餐廳打工掙錢,一邊等消息和參加必要的考試、麵試。
在Argerich和陳亮聲的相處過程中,他們在1963年初夏相愛了。幾個星期之後,Argerich發現自己懷孕了,於是他們奉子成婚,於當年9月在陳亮聲父母居住的舊金山舉行了婚禮。這個消息,對Argerich的母親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培養了女兒這麽多年,現在突然淪為喂奶、換尿布的角色,且女婿又是個無名小輩。
美國這一邊,兩人的婚姻隻持續了幾個星期。因為一樁小事,兩人吵翻了,性格傲氣的Argerich收拾行李飛回了歐洲。1964年3月她在瑞士日內瓦生下女兒Lyda。1964年9月,陳亮聲取得瑞士簽證來到日內瓦,他見到了已經半歲的女兒,但Argerich母親的白眼讓他深感屈辱。當Argerich的母親得知陳亮聲想取得女兒的監護權後,就打算把外孫女悄悄帶走。陳亮聲發現後提起法律訴訟。法院判決Argerich不僅失去了對女兒的監護權,而且探望也受到限製。這是一個十分令人遺憾的結果,導致Argerich對陳亮聲終生怨恨,不再有任何來往。我們也看不到一張同框的照片。
陳亮聲就這樣一麵在日內瓦音樂學院學習指揮,一麵獨自撫養女兒。他畢業以後,自1967年起任日內瓦大學音樂總監,負責大學合唱團和樂團指揮。他成績斐然,為此學校專門為其設立 “樂師”(Maitre de chapelle)一職。他還師從羅馬尼亞指揮大師切利比達克(Sergiu Celibidache)學習過一段時間。女兒Lyda(中文陳麗達)一直由他撫養,並學習中提琴。她還因為父親後來與中國交流的關係,進入中央音樂學學習過一段時間。十幾歲以後,Lyda才跟母親的聯係增多,並進入母親的圈子,甚至與母親同台演出。然而,她似乎沒有母親那種超凡的天賦,隻是一名普通的中提琴手。
中國“改革開放”以後,陳亮聲是較早與國內進行音樂交流的國外學者形音樂家之一。他自1982 年以來,頻頻到中國講學、指導,不僅麵向京滬等大城市,也麵向地方、麵向青少年樂團。他在1986年以後的十多年間一直擔任中央音樂學院的名譽教授。可以說陳亮聲是一位文化使者。
作為指揮,陳亮聲最輝煌的經曆,可能是他1986-1987年,率領中國“中央音樂學院青年交響樂團”到歐洲多國巡回演出。那次的演出獲得巨大的成功。這個樂團集中了全國青少年器樂演奏的精英,又經過陳亮聲幾個月的調教。他們出演的,是長達一個多小時的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歡樂頌)。下麵的鏈接是在瑞士那一場的錄像。那時候音像沒有數字化,時間過去了40多年,影像模糊了,錄音質量也有衰減。即便如此,我們仍能領略這支青年樂隊不凡的水準。看陳亮聲的指揮,疏朗與精細結合,對不同聲部及樂手的提醒恰到好處(作為例子,看官可看一下15'36"後麵的1分鍾)。我在想,有這種指揮貝九的水平,足以指揮Argerich演奏的任何一首鋼琴協奏曲。隻可惜,他們緣分已盡,早已成路人了。
順便說一句,盡管青年樂手還需要多年的錘煉才能成為成熟的音樂家,但他們中的佼佼者其水平不容小覷。例如在美國這邊,“紐約青年交響樂團”(New York Youth Symphony, NYYS)在青年指揮家Michael Lepper引領下,獲得了2023年格萊美獎。這是該獎第一次授予一個青年交響樂團。
這些樂手有些還是中學生,將來也不一定要做專業音樂家,但水平不凡。他們每年在卡內基音樂廳舉辦3場商業演出。要知道世界上很多音樂家,以能夠到卡內基音樂廳演一場為榮。Argerich也是到她33歲時,才有卡內基音樂廳的首秀。下麵的鏈接,是“紐約青年交響樂團”最近在卡內基音樂廳表演Grieg Piano Concerto。假如Argerich能夠是鋼琴演奏者的話,這幫年輕人要高興到天上去了。這也不絕對是夢想。就在去年感恩節前,世界最好的小提琴家之一Augustin Hadelich 就與他們合作演出了Beethoven Violin Concerto。
現在回到我們的故事...... 冥冥之中,一直單身的陳亮聲,遇上了當時中國知名度極高的演員斯琴高娃。斯琴高娃1979年主演《歸心似箭》出道(還記得那首《雁南飛》嗎?)。她1982年在《駱駝祥子》裏扮演的虎妞使之次年獲得“金雞”和“百花”雙獎。1984年,斯琴高娃出演香港導演嚴浩的《似水流年》 ,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演員獎。當時的斯琴高娃可謂是如日中天,蓋過潘虹和劉曉慶。
然而有一日,突然聽說她嫁給了一個外籍華人,走了,入外籍了,當“闊太太”不演電影了。我清楚地記得朋友小何對此評價了一句:“華籍美人愛嫁美籍華人”,不知是不是他的原創。其實那時我們都沒搞清“外籍”究竟是哪國。
過了很多年,我才了解到斯琴高娃和陳亮聲婚姻的一些背景(我對這類事情一般是沒有太大興趣。)斯琴高娃從小能歌善舞,15歲進入蒙古歌舞團。(所以稱其為“才女”名副其實)。她的第一段婚姻是與一位導演,持續8年,因丈夫性格暴戾而離婚。第二位丈夫,則是因為她成為大明星後,感覺自卑而主動提出離婚。
因此,那時候斯琴高娃在銀屏是大紅大紫,而生活中卻是個單身母親,心力交瘁,不敢再隨意踏足婚姻。1985年經老導演淩子楓的介紹,她認識了陳亮聲。他們彼此的印象都很好。陳亮聲的儒雅、溫和,且事業有成。但她有猶豫,自己此前不久拍電影從馬上跌落摔傷,未康複,用她自己的話來說是“半殘”。陳亮聲對斯琴高娃頗有好感,但也猶豫。對方是35歲的當紅明星,而自己52歲,鬢角已經斑白。
有情人終成眷屬。第二年(1986年)他們還是走到了一起。婚後斯琴高娃試著融入陳亮聲的生活,她加入了瑞士籍。下麵這張結婚照,是很多年之後的2000年,他們第一次見到(也許是被宴請)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先生後,答謝他的一個便箋裏麵附上的。幾筆字也反映出陳亮聲在早年受到過良好的漢語教育。
斯琴高娃帶著10歲左右的女兒在瑞士生活了數年。早年她拍戲很玩命,不用替身,多次受傷。有這次長時間靜養,傷好了大半。一家三口其樂融融。成年後的Lyda有時候回來看望父親,與斯琴高娃母女也是和睦的。下麵這張照片大約攝於1990年代中期,陳亮聲與女兒和繼女合影。
2022年2月,89歲的陳亮聲患癌症去世。Lyda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說,在父親的最後時刻,她和斯琴高娃守在身邊。陳亮聲的去世令斯琴高娃悲痛萬分。他們的婚姻走過了36年,兩人相濡以沫,感情深厚。在雙方都不是原配,且原先的生活背景差異巨大的情況下,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從幾篇文章來看,我感覺相互的尊重、理解、珍惜和關懷這幾點他倆都做得很好。比如在瑞士幾年後,斯琴高娃感到寂寞,陳亮聲便鼓勵她回國拍戲。而他如果也在中國的話,很多時候到現場默默地觀看。有一次看到斯琴高娃帶著傷痛拍戲,陳亮聲竟心疼得流淚……. 在陳亮聲的支持理解下,在電影《香魂女》和一些頗有影響的電視連續劇如《大宅門》、《康熙王朝》中,斯琴高娃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如今,文中提到的兩位男士已經離去了,而兩位女士還健在。男人這種動物,雖然年輕時經常健壯強勢,但在生命的長跑中經常是落敗者。74歲的斯琴高娃說她已經沒有心情再拍戲了。如果她願意,邀請一定還不少。83歲的Argerich還在登台。去年的演出因為健康原因取消了,今年上半年的歐洲巡回演出正在進行。她將來還會到美國來嗎?
我曾就一個問題問過一個音樂人:假如是體育的話,一個奧運冠軍運動員到了七老八十的時候,是絕對沒有可能再顯示什麽水平的。那麽為什麽音樂家可以呢?我得到的回到是,首先,職業音樂家老了以後也不如巔峰時期,但不像運動員,他們幾十年如一日練習,依然可以保持職業水準。第二,我們去音樂會,不是去聽絕對的音響效果,而是同時看去藝術家、體會音樂會的氛圍的。
信夫!希望Argerich能再來紐約。她要是來了,我可能要去追一次星呢。
好,看官如有空,看幾部與本文相關的老電影吧。下麵這部,是陳亮聲和斯琴高娃的“紅娘”淩子風導演的《邊城》。它忠實於沈從文的原著,很很好地反映了幾十年前湘西的風土人情。
《歸心似箭》是斯琴高娃出道的第一部影片。它拍得比較早,是1979年的片子。我感覺,它是中國電影從“臉譜化”到“人性化”過渡的一個作品。(順便說一句,那一年日本電影《追捕》來到中國,對中國觀眾帶來頗不一樣的感受。有看官記得嗎?)
《駱駝祥子》是老舍小說的經典,電影也很經典。不僅斯琴高娃飾虎妞演得好,而且張豐毅扮演祥子也很棒。
《香魂女》是1992年的片子,獲柏林電影節金熊獎。我過去沒看過,前兩天看了一下。這是一部有些沉重的片子。不是我最喜歡的題材,但的確是一部好電影。
【論壇與網友交流:】
https://bbs.wenxuecity.com/romance/955954.html
謝謝。
批評一點:您那名字拚寫,錯大發了。。。Argerich
謝謝您雅臨、褒獎。
人物的大致情況早就了解。但這次寫文章還是查閱了不少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