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唐宋韻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紐約當年了不起 1. Lunch Atop a Skyscraper】

(2024-01-07 00:53:53) 下一個

紐約當年了不起 1. Lunch Atop a Skyscraper

兩周前我寫博文《何處節日無燈明》(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80301/202312/26690.html),介紹了洛克菲勒中心和第五大道的聖誕樹和節日燈火。一說到洛克菲勒中心,我就不禁聯想起與之相關的一張90年前的老照片"Lunch Atop a Skyscraper"。

這張照片,可能是美國最著名的反映工人階級的老照片。它攝於1932年9月20日,地點是洛克菲中心最高的摩天樓30 Rockefeller Plaza的施工現場。當時11名建築工人坐在摩天大樓一根鋼梁上,悠閑地吃著午飯,抽著煙,聊著天。照片的背景是曼哈頓西北側和中央公園。他們坐在850英尺的高空,沒有安全繩,也沒有安全網。我不算是個有恐高症的人,但細看都感覺幾分心驚膽戰。

要解釋清楚這張照片,有必要了解一下洛克菲勒中心(Rockefeller Center)和它的曆史。洛克菲勒中心座落於紐約市曼哈頓區第五大道西側,它是由十幾座大樓組成的集合體,各大樓底層相通,它1930年代由洛克菲勒家族出資建造。

提及美國史,人們無法避開洛克菲勒家族。洛克菲勒家族在過去 150 年的發展史,就是整個美國曆史的縮影。洛克菲勒家族是美國國家精神的在有產階層中的傑出代表,而且至今影響著世界。老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憑借他在石油行業創造的巨額財富,在1910年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億萬富翁。後來,他又投資於煤礦、鐵路、保險公司、銀行和各種類型的生產企業。雖然他在晚年也開始捐助一些慈善事業,但在很多人眼裏,他總的來說是那種唯利是圖、金錢勝過一切的典型的美國大資本家。

老洛克菲勒的年邁以後,他唯一的兒子小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 jr.)成了家族的掌門人。 他是一個與父親很不一樣的人,不僅接管了家族的生意,同時還更有心去做慈善事業。他建立了洛克菲勒基金會,把慈善事業擴展到保護曆史文物和生態環境,提高不發達國家的醫療和文化水平等許多方麵。例如,正是由於他的努力,英國在北美大陸殖民時代所創建的名城—弗吉尼亞州的威廉斯堡古城,以及法國的凡爾賽宮等,才得以完整地保存下來。中國是除美國以外受惠於洛克菲勒基金會最多的國家,著名的協和醫學院和協和醫院就是由該機構出資興建的。

中國有句老話“富不過三代”。洛克菲勒家族如今已經到第七代,他們不僅財務興旺,而且在政治、文化、教育、醫療等方方麵麵都不斷留下印記,而且整個家族名聲不錯。能做到這一點,第二代小洛克菲勒功不可沒。

1928年,當時的世界首富小洛克菲勒,與大都會歌劇院合作,開始了此建造洛克菲勒中心的計劃。當時這是曆史上最大的私人建築計劃。包括了十四棟大樓,占地22英畝。可是,就在工程即將開工之前,1929年美國股市崩盤,出現經濟大蕭條,美國經濟出現毀滅性的災難,無數產業倒閉,1500萬人失業。這種情況下大都會歌劇院撤出了投資。

此前的幾十年,即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是美國大發展的時代。美國經濟迅速超越英國而領先世界。人類從未有過的奇跡,如電燈、電話、電影、飛機、塑料等,都是在那些年出現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美國代表著夢想和希望的實現,於是移民從愛爾蘭、意大利、東歐各國、巴爾幹半島等地蜂擁而至。

1892年政府在埃利斯島(Ellis Island)設立入境檢查處,每年經此小島入境美國者平均達幾十萬人,有時一天超過一萬人。這些積極、勤勞,懷揣夢想的移民很快成為美國的主人,他們為美國的建設做出了非凡的貢獻,而他們也在一步步實現自己的美國夢。然而,股災和大蕭條打碎了無數人的夢想,他們失去了工作,失去了儲蓄,股票一文不值,連吃飯、住宿都成了問題。那是的美國麵臨的一個十分艱難的時刻。

這個時候,小洛克菲勒麵臨兩個選擇,要麽是放棄整個計劃,要麽由一個人投資去完成。小洛克菲勒毅然選擇了後者,決定獨自承擔起這個巨大的計劃。他做出這種選擇,重要原因是出自對民眾和對國家的良心。在失業率高達25%的情況下,有工程才有工作,有工錢才有麵包,有麵包才有基本生活,進而這個國家才有活力和希望。道理其實人們都懂,但在經濟動蕩、未來不確定的情況下,小洛克菲勒的決定是冒風險的。最直接的風險是,如果國家經濟沒有起色,那麽花巨資建好的大樓就租不出去。

洛克菲勒中心的工地創造了5萬個就業機會。包括他們的家屬在內,可以長期養活至少20萬人。工地上普通工人每天掙3-4美元,大約相當於今天的60-80美元。這個工資水準是同期一般手工工人的兩倍,讓一家人有飯吃、有衣穿是問題不大的。

洛克菲勒中心的工程於1930年5月17日正式動工。由於數萬名工人和建築工程師的辛勤勞作,它於九年後的1939年11月1日順利完成,比原先的預期大大提前。另外,“洛克菲勒中心”這個名稱並不是一開始就有的,而是幕僚Ivy Lee建議的。小洛克菲勒並不想以自己的姓氏命名,但考量到這名字能吸引商機和遊客,還是接受了。

就在洛克菲勒中心建設期間,另外兩個紐約標誌性建築—連接紐約和新澤西的喬治?華盛頓大橋(George Washington Bridge)和帝國大廈(Empire State Building)也相繼完工。紐約市的活力振奮著美國人民的信心,這在大蕭條的背景下是非常寶貴的。我們今天回首90年前,那個時代美國工人階級的勤勞和堅韌,不能不讓人肅然起敬。

不僅工人階級勤勞堅韌,而且為我們留下寶貴記錄的攝影師們同樣表現出勇敢和敬業。那個時代是便攜式照相機的早期,小型折疊式相機依然相當笨重。而且相機還沒有用膠片,而是玻璃底片。一次隻能拍攝一張,然後就要到暗室或暗囊中去換底片,相當的辛苦且有較高的技術要求。

在那個時代,為報紙雜誌工作的攝影師是professional文化人,在工作中還要考慮形象。在工地拍攝,他們經常還是西服革履,打著領帶。這樣的裝束為他們在摩天大樓上的拍攝增加了困難、甚至危險。Lunch Atop a Skyscraper究竟是誰拍的呢?洛克菲勒中心將這張照片拍攝者標為“未知”。因為1932年9月20日在大廈69層拍攝的攝影師有Charles Ebbets、Thomas Kelley和William Leftwich三人,這張照片到底出自誰手,已經無法確定。那就同時向他們三人表示敬意吧!

好,讓我們再次回到這張著名的照片。我們用現代技術改成的彩色版。原照片首先登在1932年10月2日的《紐約先驅論壇報》(New York Herald-Tribune),它一經問世,就激發了無數人的好奇心。但一個基本的問題到後來再想回答時,發現已經太晚了。這個問題是:這11個人究竟是誰?經過不同途徑的辨認(檔案和親屬),大致確認了其中的4人,但對最右端那位的辨認卻有矛盾。現在一般認為,這11人中可能愛爾蘭移民居多。我認為,他們具體是誰現在已經不重要了。他們是那個時代美國工人階級的象征。

最後說個有趣的題外話。這張著名的照片的玻璃底片的所有權,現在其實歸中國公司“視覺中國”(Visual China Group)。長話短說,這個玻璃底片原先是被位於洛杉磯的Corbis Images擁有。2016年,擴張海外的中國媒體公司哪家“視覺中國”吞並了Corbis Images,因此後者海量的圖片資料的版權就歸“視覺中國”了。Corbis Images的一些珍貴的原片一直是委托賓夕法尼亞州一個叫Iron Mountain的公司保存的,這個公司是資料保存的專業公司,有嚴格恒溫恒濕的的資料庫。

早先因為一次失誤,這個玻璃底片碎成了5塊,但它依然是無價之寶。現在的一般印刷,已經數字化,不依賴這個底片。或許將來新的技術可以從底片中獲得比現在更多的信息,但這有賴於底片在最適宜的條件下保存完好。這種玻璃底片,既是藝術,也是文物。即便“視覺中國”目前擁有它,鑒於Iron Mountain具有高水平的資料保存技術,該底片恐怕也不會被貿然運到中國的。

-------------

【論壇交流。點入在最下邊。】

【紐約當年】NY’s greatness in the Past: 1. Lunch Atop a Skscraper - 唐宋韻發表於 美語世界 - 論壇 | 文學城 (wenxuecity.com)

【紐約當年了不起 1. Lunch Atop a Skyscraper】 - 唐宋韻發表於 愛的星空 - 論壇 | 文學城 (wenxuecity.com)

【紐約當年了不起 1. Lunch Atop a Skyscraper】 - 唐宋韻發表於 書香之家 - 論壇 | 文學城 (wenxuecity.co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