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唐宋韻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唐宋韻》53.《蘇幕遮·燎沉香》周邦彥

(2024-01-03 08:31:21) 下一個

《蘇幕遮(1)·燎沉香》

周邦彥

燎(2)沉香(3),消溽暑(4)。鳥雀呼晴,侵曉(5)窺簷語。葉上初陽幹宿雨(6),水麵清圓(7),一一風荷舉。

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8),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9)輕舟,夢入芙蓉浦(10)。

1.  蘇幕遮:原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名。雙調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

2.  燎(liao3):小火燒炙。

3.  沉香,一種名貴香料,置水中則下沉,故又名沉水香。

4.  溽(ru4)暑:夏天悶熱潮濕的暑氣。

5.  侵曉:拂曉。侵:漸近。

6.  宿(xiu3)雨:夜間的雨。

7.  清圓:清潤圓正。

8.  吳門:古吳縣城亦稱吳門,即今蘇州,此處指吳越一帶。

9.  楫(ji2):短槳。

10. 芙蓉浦:荷花塘。此處或指杭州西湖。

周邦彥(1056-1121年 ),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文學家、詞人、音樂家、官員 ,宋詞“婉約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周邦彥出身於下層的書香之家。其名邦彥出自《詩經·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彥兮。” (大意是:這樣一個人,是國家的賢士)。周邦彥自少性格疏散,但勤於讀書。元豐二年(1079年)八月,神宗詔增太學生額,周邦彥遂“以布衣西上” 成為太學生,後撰《汴都賦》,歌頌新法,受到神宗賞識,升任太學正。此後十餘年間,外放任廬州教授、溧水縣令等。宋哲宗親政後,周邦彥回到汴京,任國子監主簿、校書郎等職。宋徽宗時一度被提舉大晟府,負責譜製詞曲,供奉朝廷。後又外調順昌府、處州等地。周邦彥於徽宗宣和三年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逝世,享年65歲。獲贈宣奉大夫。

周邦彥是北宋後期博采眾長的詞作大家,其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周邦彥的詞語言流暢,精美雅致,格律謹嚴,用詞極盡工巧。他的長調尤善鋪敘,精於章法,善於化用典故和前人詞句,並且能夠化雅為俗,化俗為雅,使兩者在一首詞中融為一體。正因為上述特點,周邦彥詞在婉約詞人中長期被尊為“正宗”。

周邦彥詞集在宋代時已有單刻本傳世,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21著錄有《清真詞》2卷、《後集》1卷,曹杓注釋。現存周邦彥詞集有《片玉集》10卷和《清真集》2卷加《集外詞》1卷。當代有中華書局1981年出版的吳則虞校點本《清真集》,三聯書店香港分店1985年出版的羅忼烈《清真集箋注》等。 《全宋詞》收周邦彥詞180餘首。

詩詞作品影響力總體評分: 5.

 

唐風:詞這種韻文形式是在北宋發展成熟的。我同意一般的看法,即大約生於公元984年的柳永是北宋第一位詞作大家,而生於1056年的周邦彥則是北宋最後一位詞作大家。有趣的是,這兩人有幾分相似。比如兩人都精通音律,都在詞的創調方麵貢獻巨大,都善寫長調等等。另外,兩人不僅在詞作中多有反映男女情愛的作品,而且年輕時也都風流放浪。

宋雨:然而柳永不如周邦彥幸運。柳永年輕時屢試不第,入仕無門,隻能與下層歌女與樂工為伍。但他才華出眾,作品紅遍大江南北,於是他了曆史上第一個憑本事吃飯的歌詞作家。相比而言,周邦彥要幸運許多,他先以布衣之身考入太學,然後升太學正直接入仕,晚年一度提舉大晟府,成了吃官飯的專業音樂家。

唐風:神宗朝施行新法,增太學生額,23歲的周邦彥便“以布衣西上”,成為太學外舍生。四年後周邦彥作為太學生向神宗獻上長達七千字的《汴都賦》,讚美都城汴京勝景,同時歌頌變法新政,因而大獲賞識,升任太學正。

宋雨:太學正不完全類似於今天中國大陸大學學生會的幹部。它是一個正九品的官職。因此升任太學正表明周邦彥已經入仕做官。我有一個問題:周邦彥沒有經過傳統的科考,非進士出身,更不可能有恩蔭途徑,他隻是在官學機構培訓了幾年就入仕了,這是一種什麽途徑呢?

唐風:太學是漢代出現的設在京師的全國最高教育機構,一開始規模很小,盛唐時明顯擴大。到北宋中後期,改革太學,出現了用官方學校教育取代科舉考試的趨勢,這是王安石變法的項目之一。此時太學規模擴大,分為外舍、內舍、上舍三等,外舍2000人,內舍300人,上舍100人。官員子弟可以免試入學,而平民子弟則需經考試選拔。

宋雨: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即這時候太學變成了科舉考試的替代,或著說是科舉的一個層次。官學機構變成了選官製度的一個主要部分?

唐風:太學與科舉考試在大部分時間裏是共存的,但在北宋末期有些特別。科舉考試在神宗時期已經弱化,極其優秀者從太學生直接入仕也屬正常。周邦彥之所以能屬此列,是因為他那篇 “主旋律”的《汴都賦》讓上麵非常滿意。那個時候,大部分太學生還是要考上進士後才做官的。後來徽宗時期科舉一度被廢除,太學生就直接入仕了,比如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就是從太學生直接進入官場的。

宋雨:我們今天賞析的這首詞作於公元1083-1086年之間,也就是作於周邦彥做太學正那3年期間。這時候的他一方麵已入仕,似乎前途看好,但另一方麵他已經入汴京多年,升遷的前景很不明朗。這種狀態不免讓他產生難言的焦慮感。遙想闊別多年的江南的家鄉,他心中便產生淡淡的愁緒。於是,在初夏的一個雨後初晴的日子,他寫下了這首《蘇幕遮·燎沉香》。

唐風:“蘇幕遮”原本是唐教坊曲,所謂教坊即宮廷中管理歌舞演出的機構。教坊中有一些“保留曲目”。蘇幕遮這個曲子是由西域的高昌國(今新疆吐魯番一帶)傳入。在這個曲子演奏時,藝人跟隨音樂起舞,舞者用囊裝水相互潑灑。表演者為了不讓水被潑到自己頭上,就戴上一種塗了油的帽子,帽子的名稱被音譯為“蘇幕遮”。這個曲子到宋代成為詞牌。

宋雨:開篇“燎沉香,消溽暑”寫人在室內的活動。這是一個悶熱潮濕的夏日,雨可能已經下了很長時間或者剛剛停。詞人焚香消暑。我們現在看來,大夏天焚香,豈不是更加燥熱?其實,這在當時是一種比較高雅的消夏方式。燒一燒沉香,人便感覺心寧氣清、濕氣減少。少許的火也不至於升高溫度。從宋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宋朝有錢人或風雅之人頗愛焚香,這在周邦彥的《少年遊》和蔣捷的《一剪梅》中都有反映。

唐風:這可不是我們今天用火柴點根香那麽“淺薄”。中國古代的香文化源遠流長,到宋代發展到頂峰。高質量的香料是放在製作精良的香爐中焚燒的,有很講究。那時候,香料的使用進入到文人雅士和上層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除了焚香,香料還在化妝品、香囊、茶點等中廣泛使用。

宋雨:第二句“鳥雀呼晴,侵曉窺簷語”,作者開始放眼室外。“呼”字很傳神,雖是鳥雀所為,其實反映的是主人的內心對於天氣放晴感到非常喜悅。後一句主語依然是鳥雀 — 在拂曉的時候,它們在屋簷上東張西望、嘰嘰喳喳。

唐風:下麵的“葉上初陽幹宿雨,水麵清圓,一一風荷舉”,是本詞中最精彩的部分,曆代受到讚賞,王國維也說“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幹宿雨”中的“幹”作動詞,是使動用法。“宿”的發音,我認為根據意思應該念xiu3(同“朽”),口語中 “一宿”即一夜的意思。這句是說初照的陽光把夜雨打濕的荷葉曬幹了。

宋雨:“水麵清圓”是說清潤圓正的荷葉靠近水麵。 “荷”被舉得高高的,在清風下顫動。但問題來了,“風荷舉”這句中,被舉起的“荷”究竟是荷花還是荷葉呢?我看了多篇解讀,兩種理解都有,認為是荷葉者居多。我認為,這裏的“荷”是指荷花。前句“水麵清圓”已經把靠近水麵的荷葉描述過了,而荷花比荷葉高,有長長的花莖,所以才說“舉”。

唐風:我的看法與你一致。首先沒有必要兩句都描寫荷葉,初夏已有荷花盛開。而且荷葉那麽大,又靠近水麵,用個“舉”字似乎不是很合適,至少不夠生動。當然,這種理解的差異不太重要。

宋雨:下片由寫景轉入寫情。“故鄉遙,何日去”直抒胸臆。在那個通訊和交通不便利的年代,遊子的思鄉之情不是我們現代人能夠充分體會和理解的。有的人是“少小離家老大回”,有的人到死都不能歸故裏。那時候在外做官的仕人,很多都是客死他鄉,周邦彥本人也未能在家鄉壽終正寢。

唐風:“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一句中,“吳門”和“長安”都是借指。“吳門”狹義指蘇州,這裏用來代指他江南的家鄉。周邦彥是錢塘(今杭州)人,那裏三國時屬於吳國,所以說自己家鄉是“吳門”也不為過。“長安”在這裏代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久作長安旅”是說自己長期客居在京城。

宋雨:你注意到沒有,那個時代很多思鄉詩詞都是思念江南故鄉的?我想,其部分原因在於那時的政治中心在北方,南方士大夫到北方做官者很多,思鄉很自然。而北方人外放到南方做官者,卻寫出了“吳娃雙舞醉芙蓉”(白居易)和“司空見慣渾閑事”(劉禹錫)之類,有些樂不思蜀的味道。

唐風:“五月漁郎相憶否”是思念兒時家鄉的朋友,但語氣仿佛是家鄉的朋友在思念自己。這種表達方式在古詩詞中常見,比如杜甫《月夜》中說“獨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 明明是自己想念妻兒,卻說孩子太小不懂得思念在長安的爸爸。又比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有“遙知兄弟登高處,插遍茱萸少一人”,也是站在對方的角度。

宋雨:本詞以夢境結尾是很高明的。自己一時無法回家鄉,於是就“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 在夢中駕一葉輕舟、劃著小槳,來到荷花盛開的湖中。事實上,這樣一種思鄉之情是無解的,用現在的話來說是“圍城”的反映。盡管入仕帶來思鄉之苦和種種不堪。但在那個“學而優則仕”的時代,做官又是讀書人的畢生追求。周邦彥在他著名的長調《蘭陵王•柳》中,極好地描述了他的難以言狀的心態:“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

唐風:這首《蘇幕遮》從汴京的荷花想到江南故鄉的荷花,上片主要描繪荷花的優美,下片寄托濃濃的思鄉之情,其表達方式與柳永的《八聲甘州》有類似之處。然而《蘇幕遮》短短62字,不允許過多的鋪敘,於是詞人在上闋精準描繪三個場景。下闋則直抒胸臆、虛實結合,感情真摯。本詞應歸於羈旅、思鄉的題材。有人將其歸類於寫景、詠物類,我認為是不妥的。不能因為本詞對荷花的描寫很出色,就認為詠物是本詞的中心。

宋雨:在詞史上,周邦彥是雅正詞派(又稱騷雅詞派、格律詞派等)的創立者,他的詞以典雅和縝密著稱,遣詞造句常極盡工巧。而本詞的風格卻有些不同,它上闋白描寫景,全詞不加粉飾、語出天然,而且作者在描寫鳥雀、荷葉、荷花時用色極淡,與他的男女戀情詞中經常使用的濃豔筆調迥然不同,這顯然是刻意而為之。在淺淡的色調下反映濃鬱的思鄉之情,是頗具匠心的。

------------

【論壇交流。點入在最下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唐宋韻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花似鹿蔥' 的評論 :

花姐新年好!

是的,文人感覺不到苦難和煎熬,寫不出好文章。但客觀的苦難太多,比如亂世,人都為了活命,其實也不易寫不出什麽好文章的。大多數好文章還是出自治世,關鍵還是文人要有對苦難和人性的主觀感覺和領悟。

人的個體差異很大。比如柳永和周邦彥,他們格局不大,但在聲律和創調方麵極有才華;秦觀、晏幾道等在言情方麵有獨到之處。蘇軾、辛棄疾這些有大格局者,其實是向這些有技法的人好好學習過的。否則心有餘而力不足,空有“壯懷激烈”是不能傳世的。
花似鹿蔥 回複 悄悄話 文章憎命達。舒適的小天地,很難大格局
唐宋韻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MC' 的評論 :
李白的“長安一片月”,當然是指長安;這裏說周邦彥以長安代指汴京,是因為他長期在汴京做太學生,本詩作於這一時期(另外,詞中“吳門”也代指)。。。周邦彥是否去過長安,目前尚存疑。
BMC 回複 悄悄話 這裏的長安指的應是古西安吧?為什麽會覺得是汴京?在《子夜吳歌》中的秋歌,李白寫: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另在春歌裏,則是:秦地羅敷女,釆桑綠水邊。秦地指的是陝西關中地區。二詩結合起來看,李白心中的長安顯然是古西安。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