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唐宋韻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發生在華一代家庭的文化爛尾工程】

(2023-05-29 11:22:46) 下一個

【發生在華一代家庭的文化爛尾工程】

 

十年前的一天,家裏買來幾個石榴。我的兒子和我有一個對話 –

子:爸爸,這是什麽?

父:石榴。

子:它為什麽叫石榴?

父:那你認為它該叫什麽?

子:它為什麽不叫15或者17,偏偏叫“16”?

父:啊?你……你真沒文化 !!!

 

我沒有編造,這類的例子我們家還有好幾個,比如我女兒創造性地將花椒稱為“麻球”。這個水平其實也是這邊大多數ABC的中文水平,很多甚至還不如這個。從許多中國朋友家的孩子的情況看,能學到“可用” 的程度,即具備基本的讀和寫的水平者隻有兩三人。原因很簡單,沒有中文土壤,且學習者又沒有動機。

每當海外父母跟我說他們的孩子中文“很好”時,我總禮貌地回答“好,好,不簡單”。但心裏就問:有文化嗎?會用成語嗎?知道“刻不容緩”與“迫不及待”的區別嗎?知道“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為什麽可笑嗎?

很可惜,即使花了很大氣力和很多時間,如果一門語言達不到流利的水平,又沒有長期使用的機會,或者隻是低水平重複,則會被忘記。每個周末,因為父母的“願望”,成千上萬的ABC在中文學校裏無奈地念經,學個半吊子。等他們一旦能夠不學,立馬兒歡呼雀躍,然後就是退步、忘記。

這是很多第一代移民家庭中發生的巨大的文化爛尾工程。這種爛尾損失的是時間。成人的時間是寶貴的,而兒童的時間其實更是寶貴的。如果一個人在其兒童至青年時期花數千個小時學一門技藝,無法精深,最後不了了之,那麽他/她的損失是巨大而又經常看不見的。

我的孩子個性使然,去了幾天中文學校後,便斷然拒絕。而我們也不逼迫。另一方麵,從孩子小的時候起,因為家中經常有老人從國內來訪,且家中也多用中文對話,所以孩子們的中文聽力沒大問題,基本表達也尚好,跟爺爺奶奶日常交流夠了。到此為止。他們在這方麵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去發展他們的興趣愛好,獲得了豐厚的回報。我認為這樣正好。

我知道,有人要扔磚頭,罵我數典忘祖了。不過還請閣下先扇自己兩個大耳刮子 — 你既然那麽熱愛養魚,幹嘛搬到沙漠裏去?

我絲毫不反對孩子學些中文,並在家裏用中文對話。我的意思是,孩子的付出與父母的期望值要合理。如果您有蓋三層樓的資金,就去蓋三層樓。如果夢想過於高遠,建出一個十層樓的框架,資金鏈就會斷裂,爛尾的可能性就比較大。而且我要再強調一遍,孩子的時間是寶貴的。這種文化爛尾盡管看不見,損失卻非常巨大、難以挽回。

有人琢磨著將來孩子長大了可能要跟中國做生意,所以學中文“有用”。那種情況不僅太遙遠,而且靠半吊子中文去中國做買賣,隻有被騙的命。父母與其這樣功利,不如誘導孩子學習中文的興趣。如果真是發現這方麵的興趣和語言天賦,就為其創造好的學習條件。

學語言,環境是必不可少的。我原先一位白人鄰居因工作原因到中國去了幾年,兩個女兒同去且在中國學校讀書。前兩年回來,我發現其水平遠超過我認識的任何一位ABC。除非你兒女搬回中華文化圈,否則你孫子輩不大可能會中文。這個根是非斷不可的,這個現實不得不麵對。假如我們保護大熊貓隻能讓其多生存一代,然後注定滅絕,那我們肯定就不費那功夫了。對於母語,心情不同,我理解。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當然會繼續存在和發展。但其主要依托於中國大陸、台灣、港澳、新加坡等中華文化圈。這方麵,就不麻煩令郎、令愛們了。

還有一個相關的論點,我認為完全荒謬:在一次聚會上有一位說,隻有學好中文,ABC才有根,孩子心中才有主心骨,否則就有身份認同問題,容易出現心理疾病。我立刻反駁 — ABC首先是美國人,不論學不學中文,都要讓孩子懂得這一點,美國是他們的國家。如果引導一個美國公民依靠別的語言和國家產生主心骨,這不僅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疾病,這首先是大人的心理疾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6)
評論
mikecwu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唐宋韻' 的評論 : 在西方,宗教就是他們的全體文化核心。他們把“無神論”-就是你不信基督教的人-當作道德敗壞的同義詞。按照他們的邏輯,所有東亞人都是道德敗壞的“無神論”者,因為我們祖先文化:儒家文化,是沒有神這個概念的。我們遵從道德是因為我們需要一個和諧的社會,而不是因為有上帝的威懾。

他們把自己的文化全部寫到宗教裏麵去,然後標榜自己的宗教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比你所謂“沒有宗教的人”在文化上高一等。比如穆斯林人不吃豬肉,本來就是一種文化習俗,當時他們的沙漠氣候不適合養豬。但他們把這個習俗寫入宗教,然後就覺得神聖不可侵犯了。漢人和回人在一起就必須尊重回人的習俗,而不用尊重漢人的習俗。“因為我有宗教,你沒有,所以你必須服從我。”

為什麽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不能寫成宗教?儒家思想完全可以“上升”為所謂的“宗教”。我完全可以把吃紅燒肉寫入宗教,號稱是我們玉皇大帝規定必須吃的,吃了才算對神的尊重。你拿我怎麽著?回人和漢人一起生活,大家互相包容,互相平等才對。今天我陪你一起吃清真,明天你一起陪我持紅燒肉,才是平等。總是要我漢人遷就你,在中國不必須比少數民族生育得少,到了美國又要跟從基督文化,怪不得華人在美國那麽慫。

宗教都是人胡編亂寫的,你想怎麽寫就怎麽寫。這就是為什麽有的美國人說宗教不讓他接種疫苗。古代宗教產生的時候哪裏有疫苗?還不是自己胡編亂造的?在美國,就要學會玩美國人的花招。
西岸-影 回複 悄悄話 第二代學習中文這事情其實有利有弊,有些因素是需要清楚的。
小小老大三歲上preschool的時候,老師的評價就是非常quiet。她解釋這是雙語兒童很普遍的問題,因為他們無法區別兩種語言的不同(兒童一般是在兩歲才發展了object performance,美國孩子相對晚,在世界上屬於落後的),當看到其他孩子隻使用其中一個語言的時候,就會confused,進而不再活躍,而是觀察為主,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趨同是孩子天性,不想與眾不同。
而這是孩子失去identity的開始,不是因為失去中文,而是失去自信。
小家夥當時在幼教理論教授姥姥的半年時間裏中文已經到了能準確使用然而。。。所以這類詞匯,中英文交流沒有問題。
後來上小學後曾經帶她上了一個學期的中文課,事倍功半,我當時觀察其他熟人家孩子中文流利的主要因素是有不會英文的老人,這種情況下孩子不得不使用中文,而在我們家,你對她說中文,她會用英文回答,因為知道你懂。而這些中文流利的孩子擁有的特點都是比較quiet,不喜歡出頭,盡管智商很高。
因此也就完全停止了她學習中文。
好處是明顯的,從初中開始她就屬於學校popular孩子,啦啦隊隊長,數學俱樂部主席,每年都獲獎,辯論比賽,講演能力,從低到高當過了所有學校裏的學生會領導,喜歡出頭露麵,組織全年級的表演競賽,曆史上第一次與高年級並列第一,要知道對著兩百人講演指導,而且讓人們信服聽從指揮並不是容易的事情,全國數學競賽差一點就到了最高水平(但是全國女生最高),寫作水平到了寫小說寫劇本的地步(當時隻有14歲),主動參加國際寫作大賽,我們事先不知道。
總之有一個很快樂的學生生活,我們根本不需要操心任何事情,中學畢業時PSAT考試在沒有任何複習情況下達到美國中學生的萬分之0.25。
唯一的“缺陷”就是中文很糟,大概能聽懂70%,基本不會講。
我們是每年暑假帶她回中國兩三周,最後一周她講中文算是流利,有口音,但回來忘掉。
但到了大學後突然發生對中文的興趣,自己學,而且要求我們在電話裏隻與她講中文來訓練。不僅是聽說,也包括讀寫,每天不間斷自己學習,看中國電視連續劇,等等,興趣很高。
畢業時她花兩個月做了亞洲五國行,自己一個人,說這是一種挑戰。在中國期間她完全是一個人,三周內走了很多地方,幾乎都用中文。
人家誇她講話與本地人一樣,她自己得意,我們知道這是恭維而已,她口音其實很明顯的,也不太會書麵語。
語言是一種工具,任何時候都可以學,她高中學過四年日語,她的日語老師對我們保證她的水平是將她扔在東京大街上不會丟,大一暑假也在日本生活過三個月。
但性格的培養是長期的,是需要從小培養的,也有時間敏感階段,無法替代。
而沒有什麽比孩子的自信心的培養更重要。所以,中文這事情沒必要在中小學時代花太多時間,尤其是家裏沒有不會講英文的老人的情況下。

唐宋韻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花似鹿蔥' 的評論 :

花姐言之有理。

其實我從通過這些年對孩子的觀察發現,他們根本就不會“忘記”自己的根。東亞的二代三代,不管是外貌還是家庭教育的沉澱,使得他們在交友、婚戀方麵容易相互親近。同時,他們對其他族群又保持相當開放態度。。。他們不需要我們這些老家夥管,他們把握得很好,我們隻要向他們學習並且不添亂就可以了。
唐宋韻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ikecwu' 的評論 :

把猶太和印裔的成功歸因於其各自的宗教是值得商榷的。另外,宗教也不過是文化的一部分,不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相同宗教而不同主流文化者很多,比如南美和南歐都信仰天主教。。。此外,在美國,猶太教作為異教而被打壓了一百多年,它怎麽就簡單地變成“成功因素”?

至少對於美國第一代華裔,我的看法是反過來的,我先認為須先解決個人的問題:個人強才家庭才強,族群才強。這個不需要什麽宗教因素,也跟“白人主流社會”,BLM這些事情都無關。

華裔沒有自己的宗教,這是不可改變的事實,但我不認為這是華裔的大短板。從個人角度,先做明智的個體,超越自己文化中的糟粕。

花似鹿蔥 回複 悄悄話 華二代華三代 的根是中國不錯,也不應該忘,但是你也是美國公民啊!千萬不要教導孩子做危害美國的事情!
mikecwu 回複 悄悄話 唐宋韻:猶太人和印度人從政的精神,以及在公司當管理階層的能力,都出自他們信自己的教,不信基督教的原因。當他們周日去自己祖先文化的組織,而不是跟從一個白人文化的教會,他們從內心就把自己當成和白人平起平坐的美國人,當然在從政,當老板這些出人頭地的地方不會讓給白人。而華人拋棄自己文化去皈依基督教,從內心就是覺得白人文化是“主流”,我們必須跟從,去“融入主流”。這樣在出人頭地的時候-從政,當老板等的時候,就會主動覺得自己應該退讓給白人。

中國人的中文學校就不敢定在周日上午,生怕得罪教會。中文學校一直是周六,和學校其它活動:足球,音樂會,機器人比賽等衝突。很多華人信教的家庭的孩子真的受罪:周六得去中文學校,周日還得去教會,整個童年的周末就毀了,沒有一個快樂的童年,長大後人格極度有問題。

印度人和猶太人的教會都是在周日上午,他們從來就不怕得罪基督教會。什麽時候華人的中文學校開始定在周日上午,華人的自信和地位才會開始轉變。
唐宋韻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goingplace' 的評論 :
那年我女兒回來講故事:“孫母空”用棍子打豬。。。八戒。
我說不對吧,是打白骨精吧?
她說,哦對,是打“白骨青”。
goingplace 回複 悄悄話 LD說他買了2節電池,孩子瞪大眼睛問他,你買了2個TV?
唐宋韻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JustWorld' 的評論 :
您說的“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後代”的問題,可能是這個文化中的“專製基因”在家庭中的表現,在很多華一代家庭中積重難返了。
唐宋韻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ikecwu' 的評論 :
是的,西班牙語的學習和保持要容易許多。除了說西語者在美國非常普遍之外,拚音文字間相通也是一個方麵。孩子在學校學一點西班牙語,很快能達到對話的程度。若是中文,達到同樣的水平恐怕要花10倍的功夫。
至於借鑒猶太裔和印裔,其實有多方麵可以借鑒的。我覺得特別重要的一點,是學習這些族裔的公民意識和領導(從政)熱情,這樣整個華人族群的感受才不致偏向社會邊緣。
JustWorld 回複 悄悄話 直痛華人文化的陋習,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後代。

學習是一個自願的過程,更直白地說是基因決定的,其它因素也有,但不是主要的。

科技的飛速發展給人類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合理運用才是關鍵。
mikecwu 回複 悄悄話 在美國需要保持一門外語是極其困難的,除了西班牙語,基本沒有土生土長的美國人會另外一門語言。西班牙語的維持是因為美國西部以前是墨西哥的,現在也和墨西哥接壤,因此有強大的語言環境。

與其花時間精力要孩子們去掌握中文,不如用英文來傳輸中華文化的精髓。向成功的猶太人和印度人學習:雖然不掌握希伯來語或印度語,但維持自己的文化根基和宗教,而不是去皈依基督教。
唐宋韻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友梨江莉' 的評論 :
謝謝您褒獎,不敢當。
中國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是很盡心的,這本身值得尊敬。但是,有的人夾雜的非理性和莫名焦慮多了些。當期望值和幹涉的“度”都有問題時,結果的不理想也就可想而知了。
友梨江莉 回複 悄悄話 “你既然那麽熱愛養魚,幹嘛搬到沙漠裏去?”

金句,收藏了。

非常讚同博主對後代學自己母語的看法。通達、睿智、明白、合事理。我也一直這樣看。

“文化爛尾工程。這種爛尾損失的是時間。成人的時間是寶貴的,而兒童的時間其實更是寶貴的”、
“孩子的付出與父母的期望值要合理”、
“假如我們保護大熊貓隻能讓其多生存一代,然後注定滅絕,那我們肯定就不費那功夫了”、
“要讓孩子懂得這一點,美國是他們的國家。如果引導一個美國公民依靠別的語言和國家產生主心骨,這不僅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疾病,這首先是大人的心理疾病”。

如此大量的金句迭出,把他人想說而說不出的話說到如此深刻、透徹,這中文的水平,讚!

我每次看到中國人家庭中的鋼琴時,就冒出和博主一樣的想法。而且深深的感歎:中國人家庭裏的鋼琴,太多了。
一個郎朗,讓多少中國人父母生出完全不切實際的貪欲和“邪念”,糟蹋了無數孩子們的美好青春。
可悲的是,絕大多數的父母認識不到那是對孩子的“犯罪”,還都振振有詞的說什麽讓孩子們建立興趣、陶冶情操、終身受益之類的鬼話。
自己就是條蟲,卻認準自己的孩子有“可能”成為龍,哀哉。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道理沒錯。但蟲的後代成為龍的概率,有沒有1%,我都持懷疑態度。
唐宋韻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平等性' 的評論 :
謝謝平等兄。華人家庭,父母的“希望”多一些很正常(當然不僅在學中文這一點上)。如程度合適,是對孩子成長的促進。這個度的把握很重要。
平等性 回複 悄悄話 唐宋兄好文章!我和你的觀點很接近,我和我的家人都沒有將來回國的打算,學中文,和學其它的任何一門外語一樣,僅僅就是個興趣愛好。孩子喜歡就好好的學,不喜歡了或是沒時間了,就中斷,既不心疼,也不遺憾。祝周末愉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