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頗有一點悟到:什麽是惡人的邏輯。
莫言的《生死疲勞》中曾經就描述過這樣一個惡人:做人堂堂正正、豁達大度、樂善好施的地主西門鬧, 救了窮困到要要走上賣身絕路、已經餓得奄奄一息的秋香,絕處逢生的秋香為把西門鬧這張飯票抓牢, 就對西門鬧大獻殷勤賣弄風情, 結果就上位成了西門鬧的偏房, 不料中共土改一發動, 也還是這個秋香, 又紅口白牙地一口咬定西門鬧當初為她贖身的用心就是為了既剝削她, 又方便占她身子的便宜。
真實的世界一點都不比莫言的小說情節遜色, 這裏且讓 我們看看盧作孚先生之死。
靠自學成才、一生以道德和清廉自守、不事權貴、在抗戰時期為保存和挽救整個中國的民族工業 做出巨大犧牲和貢獻的民生公司創始人盧作孚先生, 就是憤然死於這類 宵小的惡人的邏輯。(盧作孚先生指揮的宜昌大撤退,其對中國的貢獻,足以比擬任何一場與日軍的浴血戰役,被曆史學家譽為“中國的敦克爾克大撤退”)
盧作孚先生是死於1952年進行的“五反”運動中。 1952年2月8日,在民生公司“坦白檢舉大會”上,公股首席代表張祥麟作動員報告,並主動引火焚身,“揭發”與盧作孚赴北京出差時,一起去吃飯、洗澡、看戲,聲稱自己差一點中了“糖衣炮彈”。
隨聲配合揭發的還有被盧作孚救助於危難貧病之中、多年在盧作孚家吃住、被盧作孚視如己出的極品人渣 關懷。 關懷 證實:盧確曾請公股代表吃了便飯、看了京戲,同去理發時也代付了花費。——這就是盧作孚要用糖衣炮彈腐蝕人民大眾的證明!
這些揭發的荒謬之處在於,張祥麟、關懷這些人渣都知道的清清楚楚: 盧作孚所有這些請大家吃便飯、看京戲、同去理發的開銷, 都是盧作孚從自己的工資中支付的。
所謂惡人的邏輯,就是不需要你有任何罪證, 甚至也不需要你有任何可被挑剔的不當言辭 , 惡人們隻需要憑借他們這些人渣特有的惡毒揣測就可以給你定罪!在這種扭曲的揣測之下, 你釋放的所有善意, 都可以被解讀為為了自家不可告人的利益目的。
於是, 視個人尊嚴和榮譽勝過生命的、難得的中國道德完人盧作孚, 就這樣不堪受辱,在凜然的冬夜、在徹骨的心寒中告別了人世!
同樣的邏輯現在正被有些人純熟的用於國際間的事務,其基本話術是: “國家不同於人際, 國家之間隻有利益,所以國家不需要為他國曾經的幫助心存感激!因為他們的幫助, 說到底也是為了其自身的根本利益!’
“國家之間隻有利益”, 乍聽之下,這句話幹脆利落,仿佛揭穿了所有外交辭令和國際友誼的虛偽外殼,直抵了國際事務的本質。
但國際關係真的可以簡化為一場有錢上桌、沒錢看戲的賭徒遊戲嗎? —— 如果一個人真的如此簡單地理解國家行為, 我個人堅信這種人的認知一定有點二五眼:要麽無知,要麽壞!
如果國家之間真的隻講利益,一戰前,英國就該袖手旁觀德國與法國廝殺,坐收漁翁之利。結果英國卻選擇了參戰,付出巨大代價,隻因它認為歐洲大陸若任由德國為所欲為,將導致歐洲文明的巨大倒退甚至毀滅!這是為了利益嗎?
二戰中,丹麥在德國已經占領之下,丹麥全民上下冒著全民族被屠戮的風險,在全國範圍內展開行動,堅持保護猶太人。 這是為了利益嗎?
網上見到許多人對日寇侵略中國的初期美國仍與日本有貿易往來大加撻伐,但這些人選擇性失明的是:也正是在此期間, 美國逐漸開始了對日本在美資產的凍結,逐漸加大了禁止出口石油、鋼鐵、橡膠等戰略物資的力度;一直在援助中國,提供貸款、運送軍需物資;羅斯福政府在公開場合一再抨擊日本對華暴行,甚至發表“日美之間的道德界線”這種近乎價值宣言的話語。
倘若美國僅僅為了狹隘的國家利益,它完全可以在東亞采取袖手旁觀的策略。畢竟在20世紀30年代,日本侵略中國並未直接威脅到美國本土安全;甚至有人會說,美國坐收漁利才更合算——讓中日拚個兩敗俱傷,然後再來分羹。但美國並沒有走這條最“現實主義”的道路,而是一次次在外交、經濟乃至輿論上向日本施壓,如果不是美國把日本 逼得太緊, 日本怎麽會鋌而走險悍然發動珍珠港事變?!
不錯, 美國這樣做, 固然有其戰略利益的考量,但毫無疑問, 在這背後, 還有更深層的文明考量:不能容忍赤裸裸的侵略橫行於世!否則, 美國做為當時沒有嚴重介入戰爭的一方, 還有許多其他方法從日中之戰中攫取利益, 比如說像斯大林那樣與德國分贓波蘭的話, 日本未必就不會接受, 如果撇開國際法和正義的原則不談, 這是很可以被有些人吹噓為不戰而屈人之兵的, 這樣作所付出的犧牲會更小, 而所得的利益卻未必更少。
所以, 我們無可否認美國不斷的對日本施壓,終至於使兩國進入戰爭狀態, 其不可忽視的要因之一就是因為重視國家利益之外的道義!事實上美國與日本開戰之後並沒有獲得直接的利益,而是付出的巨大的國家犧牲。 其內在的邏輯就在於, 國家的主體是人民, 而民意就是國格, 所以, 國家並不等同於冰冷的機器, 不同的國格,是有不同的溫度的!從這個邏輯上說, 也絕不能能說國家之間的交往隻有利益!
也許有人會說, 再怎麽說國家也不具備人的溫情特質, 美國這樣做, 說到底還是為了不想讓日本獨霸亞洲, 自己在那裏失去話語權, 所以終歸還是利益!
這就是典型的忘恩負義、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惡人做派。基本可以肯定, 能這樣說話的人, 現實生活中差不多就是那個被西門鬧救助過的秋香、那個被盧作孚救助過的關懷、那個用惡意揣摩當成盧作孚罪證的張祥麟! 我想請問這些人, 當你在日本人在中國肆虐橫行、奸殺擄掠中接收到來自於美國的各種援助的時候, 你也會這樣說嗎?
而且, 如果邏輯可以這樣無限外展,則我們也可以說, 父母對子女的愛,歸根到底也是為了利益。你養兒育女,難道就一點也沒有為了老來有人養老、為了未來有情感回報的動機。那豈不是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父母之愛”嗎?那種深夜裏為孩子守燈的等待,那種“臨行密密縫”的牽掛,按照這種邏輯, 全都可以看作是赤裸裸的算計 !
如果道理還可以這樣講,那就不僅國家之間沒有道義,人與人之間也沒有親情。夫妻不過是“婚姻利益共同體”,朋友隻是“資源交換平台”,父母與子女不過是“長期投資關係”。世界上所謂的親情、友情、道義,全都是幻影, 全都是利益。
很顯然, 這種把“利益”伸縮到可以解釋一切的程度的邏輯,就等於否認了人類情感和道義的存在。而 能夠這樣“看透世事”的家夥,他人生表現的一切善意就一定是虛偽的表演, 他的全部人格內核隻有冷酷,這種人絕不會知道感恩為何物, 對於如此惡人, 我們在鄙夷之餘, 還是離他越遠越好!
最後還要說一句形而上的話:不管你怕不怕, 老天爺那裏是公平的, 硬著血氣違背常識和良知者, 福報盡處, 就是地獄。勿謂我自安好,“人行惡, 禍雖未至, 福已遠行!”
視頻:周恩來擢毛出困境,毛澤東縱論男女情—— 解析周恩來的不歸之路15
形而上的信仰,隻問信與不信, 但對建立信仰的人而言,一切難解奧妙的最後歸宿都在那裏。哈哈!
1,“其實西方世界最值得學習的,就是因協調各方利益而產生的契約製度和精神。這是一種把人類貪婪之“惡”轉變為“善”的有效方法。”———— 此言極佳,可謂一言中的, 非常讚同。 誠信的契約精神也是正義的最基礎的要素。
2,“也有很多惡行是沒有報應的,比如毛子熊占領俺們的150萬平方公裏,恐怕永遠退不回來了。”—— 對留兄的這個結論我個人是不認同的。 倒不是因為我有什麽有力的反證, 而是因為我的形而上的信仰, 信仰是無法用來說服人的, 因為屬於唯心的東西,常常沒有確切的鐵證。
我堅信天道公平,因果不爽,但是天道因果卻非我這樣的凡夫可以窺破, 隻能有所體會有所揣測。 就以老毛熊侵占中國150萬平方公裏土地而言, 我個人揣測未必就不是當年蒙古攻擊古俄羅斯的報應。蒙古以大元為主要進攻基地吞掉了俄羅斯, 於是做為基地的中國後來也就遭到因果的反噬。 這種循環因果的巧合不少, 比如宋朝背信棄義與蒙古聯合滅了金國, 後來蒙古又背信棄義滅了宋朝, 等循環回來, 中華人又滅了背信棄義的大元,而金朝人的後裔又滅了背信棄義的中華人之國, ———— 這種巧合太有意思了, 我寧願認定這是天意的報應。當然我這種認定完全是因為出自我對天道正義的信仰而生的揣測, 而沒有任何世俗說服力的確證。 所以也無意說服仁兄。隻是說出來博仁兄一粲, 如能一粲之餘也能發生某種參考作用, 則過我所望矣! 又, 如今的俄烏戰爭, 兩國人死傷累累, 我冥冥中也認為是這個民族在還他們二戰中多行不義的賬。 ———— 而前蘇聯欠烏克蘭最多, 所以我預判烏克蘭此番雖要遭遇大不幸,但最後搞垮俄羅斯的卻可能是烏克蘭, 因為當年斯大林推行的集體農莊政策是活活餓死了幾百萬烏克蘭人的性命的,這個帳是要還的。 ———— 這都是我因為形而上信仰而生出的臆測, 並無任何實證的意義, 對無信仰的人而言這是荒謬的。 我的理性也知道這一點, 但卻無改我的這種堅信。 哈哈。
3,美日衝突確實有利益的因素, 而且占的比重還很大,這一點我完全同意。 但美國做為當時沒有嚴重介入戰爭的一方, 還有許多其他方法從日中之戰中攫取利益, 比如說像斯大林那樣與德國分贓波蘭的話, 日本大概率是會接受的, 這樣美國就不必與日本開戰, 如果撇開國際法和正義的原則不談, 這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所付出的犧牲會更小, 所得的利益卻未必更少,事實上美國與日本開戰之後並沒有獲得直接的利益,而是付出的巨大的國家犧牲。 所以,我認為, 美國與日本開戰, 不斷逼迫日本,終於釀成珍珠港事變, 與美國國民的正義呼聲, 美國文化的遵行國際法的契約精神分不開,這些因素是發揮了巨大作用的。 而這恰恰就是國際道義之所在。 又如今天, 川普為何又開始支持烏克蘭了,我覺的原因之 一是來自於普京自作聰明、弱肉強食這些強盜信念的不斷刺激, 二是因為美國社會以及國際社會的強大民意,這些因素都規範了 川普不敢真的背離道義的原則。
比如一戰,其實並無正義一方,根子上說就是新興的歐洲霸主德意誌與老王英吉利的爭霸之戰,最後其實兩敗俱傷。而二戰,斯大林顯然不比希特勒更好,丘吉爾也在企圖維持大英帝國,但恰恰因為如此,他們才會堅持跟希特勒死磕;而其中美帝起到了重要的引導和協調作用,這也是建立在其實力之上,而且美帝與日本的衝突是從東南亞的利益開始的——日本需要橡膠,窺視菲律賓。所以二戰被稱為正義,主要因素是利益和正義協調到了一起,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同樣,它給我們的啟示在於,最有效實現正義的方法,就是最大限度的協調各方利益,化“惡”為“善”,而不是簡單的單純從道義出發,那樣很難動員的到實現正義所需要的大量物質資源。畢竟,freedom is not f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