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天雲月

江流天外,月湧雲頭。 扁舟一葉,酹祭悠悠。
個人資料
江天雲月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保守的美國革命產生了長壽的聯邦憲法——美國憲政曆程(1)

(2025-05-21 18:58:11) 下一個

五百多年前,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航行到了美洲,此後,歐洲殖民主義者便像嗜血的鯊魚一樣瓜分了這片肥沃的土地。到17世紀中期,南美和中美洲已成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天下,成為後來的拉丁美洲。北美洲的東海岸主要是英國人和法國人的地盤。英法兩國為了爭奪北美及世界霸權打了一場七年戰爭(1756-1763),結果法國敗北,英國獲得了加拿大和阿勒根尼山脈以西直到密西西比河(Mississippi)的大片土地,成為了北美的霸主。

在戰爭期間,北美英屬13個殖民地也積極參戰,以便獲得更多的土地,並消滅反抗的印地安人部落。但戰爭勝利後,英國人卻不允許殖民地人民向西移民染指新占領的土地。不僅如此,英國人還通過征稅和緝私,要殖民地居民來承擔戰爭的費用和英國在北美駐軍的開銷。這大大得罪了殖民地民眾,特別是有錢的人。當時南方的殖民地是奴隸製種植園經濟,種植園主要靠向西部的土地擴張來擴大生產,而東北部(通稱新英格蘭)靠航海及相關的工商業為生,與加勒比海地區的走私販私是最賺錢的買賣。英國的現行政策卻是要斷絕他們的生財之道,他們豈有不反之理?

不過,與大部份殖民地的造反不同,北美殖民地的革命是由有錢有勢的富人領頭起事的。他們非常狡猾,知道如何用最低的成本來獲得最大的利益,知道如何獲得民眾最廣泛的支持和同情。他們利用英國普通法的傳統,強調“無(議會)代表不納稅”的原則,高喊“不自由毋寧死”的口號,讓世人感覺到他們是為英國人應該享有的權利來反對英國政府。

在用和平請願的方式無效的情況下,1776年7月4日,北美13個殖民地發表了脫離英國的《獨立宣言》,它所提出的“人人生而平等”的口號讓無數當時和後來的人激動不已。不過,這裏的“人人”實際上僅僅是指男性白人。還有一點不能不提的是,在這個曆史性文件上簽名的56位大陸會議的代表中25人是律師,因此,稱美國革命是律師領導的革命實在是恰如其份。其餘的簽字者也都是商人、醫生和農場主等有產階級。

應當指出的是,美國革命和1789年法國大革命有一個共同點,即都公開聲稱追求自由、民主和平等。但是,這兩場革命之間實際上有很大差別。激進的法國大革命以暴力推翻舊製度和舊秩序,在民主和民意的旗號下,雅各賓派革命政府掌握了不受約束的巨大權力,以民主之名行專製之實,不僅王公貴族人頭落地,而且眾多革命者也先後成為昔日戰友的刀下鬼,結果,自由平等的理想國轉眼竟然成為血流成河的屠場。相比之下,保守的美國革命卻努力維持現有的秩序和規矩,在憲政法治的製度框架中建立起雖不夠民主但卻能保障富人和有產階級基本權利和自由的共和製民選政府。

經過6年的苦戰,而且還是在法國和西班牙等歐洲國家的幫助下,北美殖民地才勉強贏得了戰爭的勝利,迫使英國承認13個殖民地獨立。可是,獨立後的日子並不好過,它們失去了原來在英帝國內進行貿易的好處,還要償還戰爭中欠下的內債和外債。更糟糕的是,獨立後的13個殖民地各自為政,各有憲法,在政治上互不相讓,在經濟上相互拆台。這也難怪,這13個獨立邦隻是為了反對共同的敵人英國才成立了一個基於《邦聯條例》的聯盟(邦聯),並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也沒有完整的中央政府。

政治的不統一,經濟的凋敝,財政的混亂,導致了社會的動蕩和民眾的不滿,富人和有產階級的利益再次受到威脅。作為獨立戰爭的領導人,各邦的政治精英心急如焚,1787年5月,他們趕忙召集了一次由各界精英參加的政治會議,打算商討對策,修改不合時宜的《邦聯條例》。誰料想,會議代表違反授權,擅自主張,把修改《邦聯條例》的會議變成了製定新憲法的大會。他們之所以敢這麽做,固然是形勢逼人、時不我待,也是因為參加會議的55位代表均非等閑之輩,都是聞名遐邇的種植園主、商人、銀行家或律師。法國貴族學者托克維爾稱讚他們“是新大陸當時最精明、最高尚的人物。”(托克維爾著、董國良譯:《論美國的民主》上卷,商務印書館,1991,126頁。托克維爾的評價顯然過高,實際上這些人精明有餘,高尚不足,積極推動他們製憲的一個主要動機是保護他們自己的經濟利益。在《美國憲法的經濟解釋》[商務印書館,1988]中美國史學大家比爾德以確鑿的證據指出了這一點。)會議代表的一個突出的特點是,既沒有下層工農兵群眾,也排斥了思想激進的小資產階級和脫離實際、好高鶩遠的學者型知識分子。製憲代表當中有三分之二的人從事法律業務,其中14人擔任過各邦的法官。

這些有錢有閑又有法律專長的人開了將近4個月的會(5月25-9月17日),不停地爭吵妥協,最終搞出一部延續至今的美國憲法。不能不承認,就憲法的質量而言,它印證了慢工出細活的老話。(待續)
按:本文轉自《美國憲政曆程》一書, 作者?
任東來、陳偉、白雪峰


視頻:
謝富治揭人揭短, “猛張飛” 恭倨分明—— 鄧政委吃了部下的啞巴虧(細說1958年整肅粟裕之謎43)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