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題目, 也許你不免會心生疑惑:“ 剛剛因抑鬱症不幸隕落的李玟女士, 還有張國榮、陳百強、任航、陳寶蓮等一大串名人, 哪一個不是曆經風雨錘煉、意誌力超強的傑出人才, 他們難道沒有一顆大心髒?可結果卻是,他們生命的輝煌傳奇, 最終隻給世人留下無盡的傷感和唏噓 !”
其實是你誤解了, 讓人扛得住人生風雨的意誌品格強弱,和抑鬱症關係並不大。 因為抑鬱症乃是人體神經和化學介質傳導上的失衡。除了基因遺傳因素(內源性)可以毫無誘因的造成少數患者發病外, 過度疲憊、持續緊張或者人生重大打擊等等則是常見抑鬱症的常見成因。當這些因素集中襲來, 一個人無論意誌力是否強弱,都沒有把握斷言自己可以成功從抑鬱的魔爪中逃逸。
但即使如此, 對這種病症的患者而言, 意誌力越強大的人, 也還是有更多機會走出抑鬱, 成為勝者。 因為意誌力本身就是自律和自控、自我戰勝的能力。
換句話說, 意誌力可以說是一切成功都不可或缺的要素, 無論是對於戰勝病痛, 或者是對於事業。
我的一位老同學, 20多歲診為抑鬱,曾數次想自殺,但後來還是憑著毅力和意誌力, 吃藥(記得吃的是多慮平,一種老藥, 遠非今天的新藥可比)再加上修習入靜, 終於完全走出了魔幻的迷宮,從那時起三十年又過去了, 他一直健達如昔。
靠強大意誌力成功事業的例子更是不勝枚舉, 比如, 一直被廣泛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籃球運動員之一的科比·布萊恩,在他的籃球生涯中,就是以堅強的意誌力和決心聞名於世。
應該說他的籃球天賦一開始看著並不那麽璀璨,12 歲時他參加籃球夏令營後,卻一分未得。 他因此一度準備放棄籃球,他是在後來讀到了邁克爾·喬丹如何被高中籃球隊除名,又如何反而因為除名,而煥發了超越自我的動力 的勵誌故事,才開始成為籃球比賽中最努力的人。
他強大的意誌力從那時起開始顯露無餘, 高中時,他幾乎每天早上 5 點就準時出現在健身房,直到晚上 7 點才離開。 即使在比賽日,他也會進行四個小時的高強度訓練,在訓練後進行一對一的比賽,得分最高可達 100 分,並在沒有其他人或球的情況下繼續練習自己的技術,以完善自己的步法。
可見, 意誌力需要培養和激勵 ,邁克爾·喬丹就是科比的榜樣和靈感,極大地影響了他的意誌力並成就了他事業的非凡。盡管科比的生命因 2020 年那場讓球迷們心碎的直升機意外失事而永遠地歸入了曆史, 但他的意誌和毅力, 一直都是激勵球迷們靈感和力量的源泉。
意誌力是實現人生目標一專注於事業的工具。 為了夢想你真的有奉獻精神嗎? ______ 這就是意誌力發揮作用的地方。
但意誌力也是一種有限的資源, 社會心理學家羅伊·鮑邁斯特認為,對誘惑的持續抵製同樣也會損害心理健康。 長時間的抵抗壓力會讓你感到疲倦,耗盡你的自控力,並導致更頻繁地放棄。 鮑邁斯特將此稱為意誌力耗竭,也稱為自我耗竭。
解決方案是兩個字:平衡。 在重新集中注意力之前很好的放鬆甚至有限度的放縱, 也是是一種有益的自我保健!
所以, 我們不必為發現自己的意誌力遠未達到想要的高度而沮喪, 沒關係。 意誌力是一個持續增長的過程, —— 隻要我們奉獻出努力!
因為我們永遠都不是神, 隻是一個平凡的人, 為了享受放鬆的幸福, 也因為人類固有的弱點,我們不必要求意誌力的完美, 也許, 不完美才是意誌力的最佳詮釋。
所以, 麵對意誌力考驗的失敗, 如果我們仍然能夠滿懷信心的微笑,我個人覺得,那才是生命力的證明, 說明為我們人生護航的意誌力沒有被執念替換並迷失。
(圖片選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