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六安瓜片,喝茶的體會

(2023-11-06 09:43:19) 下一個

說到喝茶,我以前也是一個大茶杯,放一些茶葉,衝水,然後續水,這樣喝很多次。

 

後來我得到一些好的茶葉,為了不要泡壞了,開始學習人家是怎麽喝茶的。

 

看多了,我可以去除那些繁複,花哨的動作,看到茶葉,水,茶具這三者之間的關係,我就發現,我們看起來那些“講究”的步驟,實際上,跟茶葉品種、溫度、水和茶的比例,以及衝泡動作是可以造就一杯好喝的茶的本質。

 

就比如綠茶碧螺春,是很嬌嫩的,就可以采用上投法,就是杯子裏先加熱水,再投茶,可以看到它慢慢舒展,飄落到杯底,這樣的衝泡方式,遠比用熱水直接砸在它身上,效果更好,這樣說,是不是就好理解了。

綠茶、紅茶,都不需要洗茶,普洱等需要,看加工過程就知道了,所以也根本不是做作,而是根據茶葉品種得來的。

再比如潮汕的功夫茶,有洗杯的動作,如果沒有這個動作,他們是用小小的功夫茶杯,水少,很容易水溫降低。

這樣一是對茶湯本身有影響,而是避免喝到溫不突突的茶。

再比如茶具,一隻茶杯,或者罐頭瓶,都可以泡茶。但是經過體驗後,我發現用主泡工具(蓋碗或小紫砂壺),公道杯,茶杯,這樣的組合,可以得到很穩定的茶湯。如果再注意茶葉跟水的比例,甚至可以將很普通的茶也泡好喝,而不是一味讓它變成深棕色的,甚至釋放了苦味的茶鹵。

所以,別小看了喝茶時暖杯,注水高低,出湯時間,等等這些看似是一些儀式,但其實它是從喝茶體驗而升華的動作,就像做飯一樣,根據食材來選擇相應的鍋具,做到合適的火候,加有道理,有根據的調料,最後盛在大概看起來比較配的碗盤裏。

我這幾年對茶有了一些感覺,但離了解還差了太遠,但我現在可以用認真的態度去聽那些關於茶和周邊內容的小視頻裏麵所說的話,根據我自己的實踐,判斷所言出入大不大。

今天我用的六安瓜片,這種茶無芽無梗,隻是葉子。

準備好熱水壺,開水即可,手工綠茶是經得住沸水衝泡的。

我一般是用3克茶葉,120毫升蓋碗。瓷蓋碗可以完全體現茶葉本味,紫砂壺多少會吸走一些味道。

注水到7分滿,蓋碗選擇要看自己手大小,蓋碗碗沿等,要親手試,否則會買到不趁手的蓋碗,

倒茶時燙手,影響使用體驗。

這是第一道,49秒,綠茶不蓋蓋。

我喜歡第一二道茶在一個公道杯,這樣兩道茶濃度平衡。

再用茶杯喝。

這是第三道的時候

每次出湯要倒幹淨,掀開杯蓋,這樣避免餘水餘溫繼續作用茶葉,造成濃茶和苦澀感。

這隻是我的一種體會,茶葉分綠、紅、烏龍等6大種,每種裏產地和製作方法都不同,所以衝泡手法因茶而異。

由簡入繁。

但反過來看,隻要理念在,雖然種類多,但熟能生巧,也會總結出自己的經驗。

就化繁為簡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