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量子糾纏的男人

我命由天不由我?天是什麽?我又是誰?
正文

芒格古怪的冥想技巧如何拯救自己,並賦能巴菲特超強動力

(2025-05-02 20:33:27) 下一個

芒格古怪的冥想技巧如何拯救自己,並賦能巴菲特超強動力

 

從一頭栽進人生泥潭到成為巴菲特的導師

 

想象一下:1949年的查理·芒格,癱坐在洛杉磯他那昏暗公寓裏一張吱吱作響的椅子上,孩子們睡著了,世界正在分崩離析。他29歲,窮得皮包骨頭,剛離婚,眼部手術失敗導致半盲,感覺整個宇宙都在跟他的夢想玩打地鼠遊戲。大多數人都會崩潰,但芒格呢?不,他自有一套古怪的技巧——他自己的冥想方式,與其說是“嗡”的音,不如說是“讓我們在精神籠中與惡魔搏鬥”。

查理(盯著一盞閃爍的燈泡,自言自語道:“好吧,生活,你想耍點花招嗎?我會比你更聰明。”)沃倫(多年後,一邊喝著櫻桃可樂一邊咯咯笑著):“查理的腦子就像個鋼鐵捕獸夾。沒有他,我現在還在奧馬哈追逐廉價股票,夢想著更大的儲蓄罐。”

 

人生穀底:芒格的人生崩潰

 

讓我們先來回顧一下背景。那是戰後的美國,芒格的生活一團糟。

 

• 心碎中心:他的婚姻徹底破裂,他成了兩個孩子的單親爸爸,完全不知道該如何平衡愛情和尿布。

• 腰包空空:他是個勉強維持生計的律師,收入微薄,而華爾街的大佬們卻財源滾滾。

• 半盲噩夢:他的左眼因白內障而嚴重受傷,手術又出了大問題,導致他的一隻眼睛永久失明。痛苦成了他的新室友。

 

• 社會棄兒:芒格是一個在墨守成規的時代裏,反傳統、反常的怪人。他那“質疑一切”的氣質讓他在雞尾酒會上顯得格格不入。

他情緒低落,但並未因此而失落。每天晚上,當世界安靜下來時,芒格就會做他該做的事情。他會癱坐在一張舊扶手椅上,閉上眼睛,投入到他所謂的“大腦清潔”中。沒有香,沒有蓮花坐——隻有他自己,一杯水,一本筆記本。他並非在追求禪意;而是像偵探一樣剖析自己犯下的錯誤。

具體過程如下:

• 他把自己的問題想象成一團亂麻。“最壞的情況會是什麽?”他一邊嘟囔著,一邊解開每根線。

• 他緩緩地呼吸,仿佛在平複自己的怒火,然後問道:“如果我失去了一切,還剩下什麽?我的大腦。我的孩子。我的奮鬥。”• 他草草記下明天一個可行的步驟——比如讀一讀本傑明·富蘭克林的文章,或者給客戶打電話。小確幸,寶貝。

芒格後來透露:“冥想不是讓你飄飄欲仙,而是讓你直麵失敗,然後說:‘你不擁有我。’”

 

芒格的大腦淨化:他東山再起的秘訣

芒格的冥想就像是心靈的CrossFit——堅韌不拔、深思熟慮,甚至有點瘋狂。這就是他如何從深淵中爬出來,運用他標誌性的逆向思維,化腐朽為神奇。讓我們用B.C.R的風格來分析一下,在潛伏於背後的係統性人格氛圍下。

 

1. 找到他的節奏(行為節奏)

當生活給你當頭一棒時,你很容易陷入困境。芒格說:“不,我自定節奏。” 他每天都會給自己定一個節奏,以避免混亂:

• 淩晨5點,大腦盛宴:他黎明前就起床,如饑似渴地讀書——哲學、物理,凡是你能想到的,他都讀。“在世界給你灌輸噪音之前,先滋養你的大腦,”他在筆記本上寫道。

• 10分鍾夜間清潔:睡前,他坐在黑暗中,閉上眼睛,回顧一天的經曆。“我哪裏搞砸了?我哪裏做得對?”他寫下了一條經驗,比如“不要相信花言巧語的客戶。”

• 周日深度思考:每周一次,他會把自己關起來,拿著記事本,思考“我的長遠目標是什麽?” 沒有手機,沒有幹擾——隻有他和他的思緒。這種節奏就是他的支柱。眼科手術失敗後,他心灰意冷,但又會沉思:“最壞的情況?我會半盲。最好的情況?我還有一隻眼睛,但大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敏銳。” 他加倍努力地閱讀,把這隻好眼當作超能力來使用。到了1950年,他已經像海綿一樣吸收知識,準備從法律行業轉向投資行業。

查理(坐在椅子上咧嘴一笑):“人生就像一場風暴。你要麽隨波逐流,要麽被淹沒。而我正在跳舞。

 

2. 與失敗搏鬥(反思)

芒格強調“不要犯第二次傻”。他的冥想就像一場精神屍檢——剖析失敗,讓自己變得更堅強。他會問:“我做過的最愚蠢的事是什麽?下次我該如何避免?”

• 離婚後遺症:他沒有沉溺於悲傷,而是沉思:“我選錯了伴侶。下次,我要找一個能理解我怪癖的人。” 他重建了孩子們的世界,做著鬆軟的煎餅,講著關於本傑明·富蘭克林的睡前故事。

• 金錢困境:他身無分文,但他的大腦清洗表明:“法律就像一台跑步機。我需要一個複合型的係統。” 他開始研究股票,偷偷溜進圖書館閱讀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

• 失明打擊:失去一隻眼睛很糟糕,但他反思道:“痛苦是一位老師。我正在學習專注。” 他訓練自己的大腦更快地記憶,將障礙轉化為精神優勢。

一天晚上,在冥想中,他頓悟:“失敗隻是數據。不斷迭代,你就能破解密碼。” 這就是純粹的芒格——逆向思維,通往智慧之路。

3. 押注時間(複合勇氣)芒格是一位複利狂熱者,不僅為金錢,也為生活。他的冥想是關於長遠目標:“別想著權宜之計,我要滾雪球。”

• 他不追求快速致富的計劃,而是專注於每天的小收獲——比如每周存 10 美元,或者學習一個新的投資技巧。

• 他冥想關於耐心:“如果我每天都能做出 1% 更好的決定,10 年後,我將勢不可擋。”

• 他想象著未來的自己:擁有一家蒸蒸日上的公司,孩子們崇拜他,以及一份比他更長久的遺產。

到 20 世紀 50 年代中期,他的毅力得到了回報。他創立了惠勒芒格公司,一家鬥誌昂揚的投資公司。它不是高盛,但卻是他的。這些通過多年自律積累起來的小收獲,開始滾滾而來,變成真正的金錢。他不僅僅是在生存;他正在蒸蒸日上。

查理(在筆記本上塗鴉):“時間是我的僚機。堅持出現,它會帶你飛向星空。”

 

巴菲特的導師:芒格施展魔法前的舞台

 

在芒格大搖大擺地走進沃倫·巴菲特的生活之前,這位“奧馬哈先知”已經得到了幾位重量級人物的塑造。讓我們給予他們應有的評價,因為他們為芒格改變遊戲規則的影響力奠定了基礎。

 

• 本傑明·格雷厄姆:價值投資的元老級大師。在20世紀50年代,巴菲特是格雷厄姆的弟子,他像研習聖經一樣研讀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格雷厄姆教他買“雪茄屁股”——那些價格低得嚇人、還留有一口價值的股票。這就像在廉價貨攤上購物:買一隻現在價值2美元、1美元的股票,然後賣掉,如此反複。巴菲特正在取得成功,但這是一個艱苦的過程——線性的,而不是指數性的。• 菲爾·費舍爾:這位成長型投資的異軍突起者。費舍爾的著作《普通股與非凡利潤》讓巴菲特思考“質量勝過價格”。費舍爾專注於押注那些前景光明的明星公司,比如摩托羅拉。巴菲特略微涉獵了費舍爾的理念,但並未完全接受——他仍然陷於格雷厄姆式的吝嗇鬼思維模式。

 

1962年,在一場決定命運的奧馬哈晚宴上,芒格出現了。當時的巴菲特32歲,是一位才華橫溢、善於嗅探交易機會的風雲人物,但他的策略卻存在局限性。芒格剛剛東山再起,一眼就看穿了這一切:“沃倫,你隻是在撿地上的零錢。你需要獵殺大象。”

 

芒格的絕地思維技巧:重塑巴菲特的大腦

芒格的導師非同尋常。他就像擁有法學學位的尤達,運用冥想磨練出的逆向思維,顛覆了巴菲特的世界。以下是他如何做到這一點的,當然還穿插著一些戲劇性場麵。

 

1. 從雪茄蒂到城堡(護城河)巴菲特癡迷於格雷厄姆的廉價股票,但芒格卻說:“夥計,別再翻折扣貨了!”在一次深夜聊天中,芒格——可能是在洗腦之後——說道:“要為優秀的公司支付合理的價格,而不是為劣質品討價還價。”他描繪了一幅畫麵:“想象一座有護城河的城堡——無人能及。那就是可口可樂及其品牌。那就是時思糖果及其忠實的粉絲。押注這些,而不是某個瀕臨倒閉的紡織廠。”巴菲特對此表示懷疑,但芒格卻毫不動搖。一天晚上,吃漢堡時,他向沃倫發起挑戰:“你想想:你是願意低價擁有一家瀕臨倒閉的公司,還是願意多花點錢擁有一家蒸蒸日上的公司?”這個問題敲響了警鍾。巴菲特開始追逐那些擁有護城河的公司——那些擁有不可動搖優勢的公司。到了20世紀80年代,他全身心投入可口可樂和美國運通,賺了數十億美元。

 

沃倫(多年後,笑著):“查理把我從一個翻垃圾的家夥變成了一個建造城堡的人。”

 

2. 從失敗者到超能力者(反思)巴菲特的早期並非完美無缺。1964年,他大舉押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一家正在走下坡路的紡織公司,認為這是撿了個大便宜。劇透:它是個無底洞。虧損不斷累積,巴菲特的自尊心受到打擊。芒格一邊喝著咖啡,一邊毫不掩飾地說:“沃倫,你買了個次品。現在怎麽辦?” 他鼓勵巴菲特像芒格一樣進行一次大腦清洗:“閉上眼睛,重新思考一下這個決定。你錯在哪裏?” 巴菲特沉思(沒錯,芒格讓他嚐試了),然後意識到:“我忽略了護城河。紡織品是一種商品——沒有優勢,就沒有未來。” 這次反思是一個轉折點。巴菲特將伯克希爾轉型為一家控股公司,並收購了像蓋可保險公司(GEICO)這樣的優質企業。芒格的教訓至今仍適用:每一次失誤都是一次進化的機會。

 

查理(壞笑):“犯錯就是學費。付錢,學習,別再同一門課不及格兩次了。”

 

3. 從交易到永恒(複合勇氣)巴菲特早期的策略是低買高賣——就像交易員的忙碌。而芒格對“複利”的癡迷讓他不以為然。一天晚上,在一場橋牌比賽中,他拋出一枚重磅炸彈:“別像翻煎餅一樣翻股票。永遠持有好股票。”他解釋道,眼神閃爍:“複利就像種一棵橡樹。你不用每年都把它挖出來檢查根部。讓它生長。”芒格的冥想習慣——想象幾十年後的回報——產生了影響。巴菲特開始視時間為盟友,而不是敵人。結果如何?像可口可樂這樣持有數十年的投資,將不大的資金變成了帝國。巴菲特的淨資產飆升,他將此歸功於芒格的長線思維。

沃倫(舉起一瓶可樂):“查理教我種樹,而不是追鬆鼠。”

 

芒格效應:烈火傳承

芒格的回歸不僅僅是個人的,更是震撼人心的。他並非隻是爬出自己的困境,而是為巴菲特遞上了一架梯子,讓他爬出困境。他們攜手將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打造成為價值1萬億美元的龐然大物,證明了護城河、反思和複利能夠移山。芒格的“大腦清潔”——他那古怪、直截了當的冥想——將這一切聯係在一起。正是這火花點燃了他的逆向思維、他的勇氣以及他洞察他人疏漏的能力。這火花化作了巴菲特的火焰,也化作了伯克希爾的煉獄。

查理(在日記中寫道):“反轉問題,調整生活節奏,讓時間承擔重擔。這才是遊戲。”

 

輪到你了:點燃你自己的火花芒格的故事證明,即使你摔倒在地,也能重振旗鼓。他的冥想技巧並非魔法,而是切實可行的。試試這個:

• 找到你的節奏:今晚抽出5分鍾。閉上眼睛,深呼吸,然後問自己:“明天我能做哪一件小事來繼續前進?” 寫下來。

 

• 與失敗抗爭:想想最近一次失敗的經曆——一次錯誤的決定、一場爭吵、一次錯失的機會。反思一下:“從中我得到了什麽教訓?下次我該如何避開這個陷阱?”

 

• 押注時間:選擇一件事——每周存5美元、學習一項技能、給朋友打電話。堅持30天,看著雪球越滾越大。

 

芒格不是超級英雄。他隻是一個學會了用思考戰勝痛苦的人。你也可以。

我(邊打字邊笑):“今晚我要試試芒格的大腦清潔法。不得不承認,跟自己的腦袋較勁兒還挺厲害的。”

 

你曾經跌入穀底又東山再起嗎?有沒有像芒格冥想那樣保持清醒的怪癖?快來評論區分享吧——我洗耳恭聽!讓我們交換故事,一起嗨翻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渥太華鬱金香 回複 悄悄話 我武斷的也是我的直覺,不必太在乎巴菲特……華爾街就是猶太人設的旁氏騙局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