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脈的終極秘密:不是誰你認識,而是誰想認識你
朋友,今天咱們就坐在老鄰居家的小院裏,沏上一壺茶,像嘮家常一樣,慢慢地聊聊“人脈”這回事。不是那種高大上的企業家演講,也不是雞湯滿滿的自媒體文章,而是你我他,人人都能聽懂、點頭、笑著“嗯哪”的老實話、真心話。
一、你認識的人,沒用;想認識你的人,才有用
你有沒有碰到過這種情況?有人打電話給你:“哥們,能不能幫我引薦一下你那位做投資的大哥?”你心裏一驚:我那投資大哥我都三年沒見了,他憑啥理你?
我們中國人特別喜歡說“我有人脈”,以為知道誰誰誰、微信加了誰誰誰,就叫有人脈。但你細想,這些“人脈”,真的能為你所用嗎?
真正的人脈,從來不是你手機通訊錄裏的名單,而是當你打電話過去,對方是接起來,願意幫你,甚至主動說“你這事,我來辦”。
人脈,不是你認識誰,而是誰願意認識你。
二、別再參加什麽“人脈酒局”了,除了花錢喝醉,你什麽也得不到
我有個鄰居,老李,四十好幾了還特別愛跑飯局、酒局。去年他說“我要去認識幾個搞房地產的,咱也搞個副業”。結果一年過去,認識了一堆“朋友”,副業一毛錢沒賺,還胖了十斤。
你想想,一個真正厲害的人,哪有那麽多時間跟你拚酒?
那些真心想合作、想幫助你的人,不需要靠酒局來拉關係。真正的合作,是價值相符、目標一致,而不是“哥們義氣”、“喝大了感動”。
三、你弱的時候,誰理你都是偶然;你強的時候,誰不理你才是意外
咱說點糙話:你窮困潦倒的時候,沒人願意搭理你,這不是人冷漠,這是天經地義。
因為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靠憐憫變得成功的。
反過來,當你能力強、資源多、眼界高,哪怕你不聯係別人,別人都會擠破頭來找你。
說白了,人脈就是:你有貨,別人自然找你來談生意;你沒貨,再怎麽討好也沒人願意搭理你。
四、別再做“資源中介”,要做“資源本身”
有些人自稱“人脈王”,整天說“我認識誰誰誰,我能搭線”,可是你發現,他自己沒任何專業能力,隻靠人際關係牽線打轉。
這種人,注定被替代。
因為資源的中介,永遠敵不過資源的擁有者。
你不如做個本事人。比如你是程序員,那你就寫出別人非你不可的代碼;你是地產經紀人,那你就能找到別人找不到的樓盤,搞定別人搞不定的客戶。你變成資源本身,人脈就像蜜蜂聞到了花蜜,自然圍著你轉。
五、真正的“貴人”,不是拉你一把的人,而是你成為了值得被拉的人
你還記得小時候看電視劇,主角落難了,總有個神秘貴人出手相助?現實可不是演戲。
真正的貴人,隻幫那些已經準備好、快要衝破瓶頸的人。他們不會幫一個每天混日子、毫無方向的人。
你想要貴人?那你先成為貴人值得花時間的那種人。
六、人脈的最高境界,是“價值磁場”
你有沒有注意到,有些人根本不主動去社交,但總是人來人往、合作不斷?那不是他們幸運,而是他們像個磁鐵,自帶吸引力。
這個磁場來自哪裏?來自實力、來自口碑、來自長期積累的作品和影響力。
所以,如果你想建立人脈,不是去找誰,而是去建一個屬於你自己的磁場。
七、每天隻需做一件事:讓明天的你,比今天值錢一點點
你不需要一年搞定100個人脈,隻需要一年提升一個維度:
• 多一個技能,
• 深一個認知,
• 廣一個圈層,
• 實一個成果。
然後你會發現,當你越來越“值錢”,人脈也就不請自來。
八、華人圈和中國社會,最容易掉進“人脈陷阱”的兩個誤區
誤區一:用人情換未來
“我這次先幫你,下次你記得拉我一把。”這種事聽上去有道理,但大多數時候,換不回來。因為人情沒有合同,未來沒有兌現機製。
誤區二:混圈子代替練內功
很多人一上來就想著“我得進哪個群、哪個會、哪個圈”,卻從不反思自己到底能給這個圈帶來什麽價值。
真正的人脈,不是你去混出來的,而是你去“做出來”的。
結尾:人脈的盡頭,是獨自修煉
別聽那些“人脈即財富”的說法。
人脈從來不是目的,而是副產品。
是你努力過後,自然產生的結果。
你看,那些真正做成大事的人,往往前期都獨來獨往、悶頭做事。
等到他們站在台前,才發現“喲,人怎麽這麽多想來合作?”
所以,把今天那些飯局、聚會、社群先放一放,泡杯茶,坐下來,問問自己:
“我今天,有沒有讓自己變得更值錢一點?”
這,才是你通往真正人脈的起點。
——一個靠“沒人認識我”走到“大家想認識我”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