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進口藥被從醫院趕跑了,部分國產仿製藥療效卻不給力

(2025-07-27 17:50:00) 下一個

https://mp.weixin.qq.com/s/1BOfrO4JTa7DueTHHL84Pg

進口藥被從醫院趕跑了,部分國產仿製藥療效卻不給力?

 
 

藥品集中采購是一項降低藥價造福百姓的國家行政對藥品市場的幹預措施,在價低中標的大背景下,進口原研藥顯然競爭不過廉價的國產仿製藥,集采後老百姓是用上便宜藥了,但有些國產仿製藥要麽療效不好,要麽副作用更強烈。

 

真正有療效的原研進口藥又被迫從醫院消失了,本想通過改革為百姓辦好事,可實際情況可能卻事與願違。

 

那麽,部分國產仿製藥出現“不靠譜”的問題,到底是哪裏存在偏差?

 

事實上,仿製藥對原研藥的複刻,本身便無法做到100%。原研藥很多技術屬於商業機密,公開的配方裏隻有一個大致的參數區間,沒有精準的數值、加工的過程與順序。有時隻是一兩個攝氏度的差別,就會對藥物的合成產生影響。這些微小的偏差在生產環節裏被一步步放大。

 

有時,國產仿製藥和進口的原研藥兩者的有效成分沒有區別。一大差距竟然在於企業壓製藥片時的工藝水平。

 

藥企壓製的工藝不過關,就會很大程度上影響有效成分在體內的釋放,早期有藥監核查員去某藥廠檢查二甲雙胍的生產過程。

 

一般藥廠都是濕法加工,就像做麵疙瘩,把藥物捏成一個個麵團,隻有這家藥廠使用幹法加工,硬生生把藥物碾碎壓片,導致顆粒過於緊實,難以在體內迅速崩解。最終藥物的有效成分沒有被患者及時吸收,療效自然打了折扣。

 

此外,部分集采中標的企業會在真正開始批量生產藥品時,申請將進口的輔料換成國產的輔料。他們普遍使用“進口的輔料斷了,不得不換成國產輔料”“新增輔料供應商”等申請理由。

 

按照現有的法律規定,企業必須將中等及以下變更上報到地方藥監局,重大變更上報到國家總局,並通過研究驗證變更對藥品質量、療效產生的影響。對此的屬地監管卻存在難題,國家藥監局的人手很短缺,藥品過評、上市之後的監管會分散到各省的食品藥品質量監督管理局。然而,各個地方部門的技術、管理水平存在差異。

 

我們都知道生病的時候最需要的是療效,其次是價格。因為生病的時候真的很痛苦,痛不欲生。所以希望在砍價的同時也要兼顧療效。如果隻看價格,不看療效,就有點本末倒置了。藥品本來就是用來治病的,不是用來省錢的。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也需要給普通人一個選擇權。也就是醫院應該提供國內和進口的藥讓患者自己選擇。

 

我們來看看大家的評論。

Image

這些人真的是做不了什麽好事情!瞎搞拿救命開玩笑!明明沒有那個能力應搞

 

本人有切身體會,國產苯磺酸氨氯地平,每天一片半,可以降壓,廉價,但吃一段時間下肢腫;後來改吃大連輝瑞生產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絡合喜),每天一片,同樣降壓,但下肢腫不腫了,隻是隻能在藥店購買,價格貴,醫院開不到這種藥。

 

表姐是有30年行醫生涯的內科副主任醫師,一個多月前,仔細看了我平常服用的藥物後,明確告訴我,全換成進口的。問她原因,她說一兩句話講不清楚,總之你照做就是了。可進口的藥不僅很貴,醫保也不報銷

 

最終還是自費買進口藥。

 

仿製藥吃不死人也不治病

 

眼睛紅,去醫院配了兩支國產眼藥水,4天還不好。 去藥店買個 20來塊的可樂必妥,滴一次就好了。 小孩的藥,一言難盡,現在幹嘛都是直接藥店買藥,希舒美、易坦靜,那個頭孢藥店也沒卡買到了。不是不支持國產,實在是耽誤事

 

我現在想著萬一那天做手術,那個國產麻藥……嘖嘖,想想都痛死過去啊,是不是手術前得跟醫生確認指明要進口麻藥啊

 

在下一盤很大的棋,弄些沒啥療效的替代藥,讓各位早點走

 

事實就是如此啊!立普妥和波立維在醫院開不了啦!但這才是心血管疾病的最佳選擇啊

 

生病了省錢和療效哪個更重要?

 

醫鬧繼續唄,繼續喊唄,繼續喊藥貴唄,5分錢的藥都可以給你,信不信。

 

個人感覺,進口藥比國產的效果好多了,就不能價格高一點,用點能治病的藥嗎?

 

醫院沒有進口藥了,都用仿製藥,因為開藥國家給補貼,所以進口藥統統下架了,效果好不好,跟國家沒有關係,跟錢有關係!

 

以前去醫院開他汀都是進口的,現在都換成國產的了,療效差多了

 

67塊錢一盒的輝瑞希舒美能治好病,你吃670塊錢的國產阿奇黴素可能一點兒用沒有。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