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MBnCZXZE46N2O27Ufqk9iA
在二戰結束以後,中國和日本走上了完全不同的發展路線。在美國的直接介入扶植下,日本的工業恢複和經濟發展都非常迅速——尤其是1945到1988年之間;這其中非常關鍵的一點,在於日本沒有出現持續性、真正動搖根基的社會全麵動亂。日本雖然也出過左派思潮泛濫的問題,赤軍之類的組織瘋狂活動破壞社會秩序,但在大局上並沒有起到多大作用。
圖:赤軍劫持日航客機事件
這使得在非常長的時間內,中國和日本的工業產品水平相比,差距始終在不斷擴大。雖然中日在1972年才正式建交,但實際上從更早的時候開始,中國就向日本引進種子、機械設備、各類技術;在很大程度上,國內對於這些產品的需求,正是促使中日建交的重要因素。
早期的相關引進,大致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是服務於工農業生產的基礎生產設備和相關技術。比如1962年開始,中國大量引進日本的液壓技術取代此前10年的仿蘇製產品,包括日本油研公司和紡錠公司的中高壓液壓閥、葉片泵、齒輪泵的技術、工藝。
圖:日本電影《啊海軍》
一類是服務於個人生活的各種產品,比如家用電器、文化作品等等。當然這些產品在很長時期內,都隻是專供高級領導及家屬使用,一般百姓無緣享用、也無從得知——比如反應舊日本軍國主義時代的電影《啊,海軍》,很長時間內都是不對中國普通百姓公開的所謂“內參片”。
但在日本對華出口曆史上,最有特殊意義的設備並不屬於這兩類;而是改開之後,八寶山革命公墓的領導人專用火化爐。
根據黨史出版社出版的《八寶山紀實》的記載,1984年之前,中國八寶山革命公墓有兩種火化爐,其中一種是首鋼研製的國產火化爐,而當時負責高級領導(部級、軍級以上)專用火化爐,是另一台仿製捷克斯洛伐克的82B型火化爐。
圖:八寶山革命公墓
1984年,國家民政部從日本東京博善株式會社進口了兩台日本產的火化爐,一台給沈陽市,一台給八寶山。而八寶山的日本爐,便專門用於高級領導遺體的火化任務。這台火化爐的安裝調試由6名日本人(兩名工程師、四名工人)進行指揮協助,耗時兩個多月,在1984年4月安裝完畢。
這台日本爐的首次試燒,顯然不可能直接執行重要任務,充當實驗品、享受部長級待遇的是一具老年女性的遺體。中方人員袁寶國在日本工人的指揮下,送屍、點火、給油、調風門;在經過近一個小時的火花以後,中日雙方人員看到骨灰燒的又白又酥,當即非常高興的慶祝日本爐試燒成功。
圖:日式火化爐燒出的骨灰
在日本爐正式投入使用以後,原82B仿捷克式火化爐不再負責高級領導人火化的任務,而專門由這台日本爐進行負責。國內對於這台日本爐的評價很高:外形美觀,無煙、無味、無公害,自動點火、滅火,無需中途翻動遺體,自帶冷卻室——仿捷克爐燒出的骨灰,在取出時仍然通紅發熱,要額外冷卻很長時間才能裝袋。
目前這台火化爐的情況不詳,根據國外的報道是至今仍在使用。比如開國十大元帥和十大大將共計20人,在1984年4月之後逝世的有5人,分別是:
元帥:
葉劍英:1986年逝世
徐向前,1990年逝世。
聶榮臻:1992年逝世。
大將:
黃克誠,1986年逝世。
譚政,1988年逝世;次年,肖勁光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