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微信:被免職的負責人沒有姓名, 原因不簡單

(2025-04-21 16:04:06) 下一個

https://mp.weixin.qq.com/s/e_9n0QpsQDH4xqKYzUdi2Q

被免職的主要負責人沒有姓名,背後原因不簡單

 項棟梁 建設性意見
 
 2025年04月15日 09:53
Image
頭圖由豆包生成,提示詞:神仙和坐騎

 

商家招牌被強製改顏色的事件持續發酵,終於等來了一個初步的結果,三河市委的主要負責人被免職了。

 

Image

 

很多人看到通報都有疑問:

 

這位神秘的主要負責人是誰?為什麽通報要隱姓埋名?隻是最輕免職處理,是不是哪位神仙的坐騎?

 

這種疑問很有道理,但應該不是真相。仔細分析廊坊市聯合調查組通報的措辭,可以找到背後真正的原因。

 

第一,輿情和案件的本質區別

 

首先大家要明白,廊坊市處理的是一個“輿情”,而不是一個貪汙腐敗或者濫用職權的“案件”。是因為媒體和網民一直不罷休,持續一周在網上討論和批評這個現象,讓上級領導很惱火,這才決定去調查處理的。相應的,處理輿情的目標是平息輿論,消除影響,而不是淨化幹部隊伍,大家不要自作多情。

 

處理輿情,是一個被動的動作,針對的是事;查處案件,是一個主動的動作,針對的是人。這兩者是有本質區別的,強調主要負責人而不點出姓名,就是因為對事不對人,換了其他人在那個崗位上也是同樣處理。

 

實際上,這件事一開始媒體報道的是廊坊市紀委介入調查,我還以為是奔著“查案”去的,結果發通報的時候落款變成了聯合調查組,我就知道他們隻是想處理輿情了。

 

處理輿情,負責執行的是一個虛擬的聯合調查組,是融合多個部門的臨時機製,說白了就是沒有一個真正負責的部門,那些“動真格”的處理也就不現實了。如果是處理某個官員的案件,那就明確是由紀委負責,通報措辭就是某某某接受組織調查了。

 

第二,工作方法不當和違法行政的區別

 

通報裏有兩處措辭值得留意,一處是“對相關負責人依規依紀依法追責問責”,另一處是“侵害群眾利益,破壞營商環境的行為”。

 

從依規依紀依法的表述順序可以得知,廊坊市聯合調查組認為,三河市強製商戶招牌改顏色的做法更多是違反中央規定,破壞組織紀律的性質,而不是違法行政的性質。對相關負責人追責問責,大概率是要進一步處理幾個城管、市監部門幹活兒的人,可不是要處理前文提到的的主要負責人哦。

 

後文“侵害群眾利益,破壞營商環境”的提法也進一步表明了,廊坊市認為“政府幹涉商戶招牌顏色”屬於工作方法不當,引發不良後果。簡而言之,心是好的,事沒辦好。

 

第三,禁止某些顏色的真正原因不會再查了

 

對於公眾來說,這件事情最核心的看點,和大家安全感最密切相關的問題是,當地主官為什麽要禁用紅色藍色黑色。

 

圍繞這個原因大家有很多猜測,有人猜換綠色是不是和宗教因素有關,有人猜是不是當地領導聽信了算命先生的迷信說法才這麽做,還有人猜測當事人的精神狀態。但是很遺憾,真實的原因應該不會調查,更不會公布了。

 

因為一旦要追查原因,無論是上述哪一種猜測,最終都會導向當事人的責任,要麽違法,要麽有嚴重政治問題,就必須要嚴肅從重處理了。

 

現在不點名,隻寫“市委主要負責人”,為的就是用崗位來替代人,強調是工作方法問題,而不是初心問題路線問題。

 

這樣一來,就可以避免查出真實原因之後巨大的尷尬了……

 

 

一點建設性意見:

 

無論領導幹部還是普通公眾,建議大家還是多學點科學知識,多掌握基本常識,不要用迷信玄學指導工作和生活。

 

不僅害人害己,而且暴露智商很丟人的……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