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張爺爺擁有著...“平息暴亂紀念徽章”等榮譽勳章

(2024-03-18 19:18:33) 下一個

"張爺爺、丁利翠爺爺、閆洪泉爺爺子女"

其他二爺都有名,張爺爺叫啥呀? 

https://mp.weixin.qq.com/s/myFUsZ1E0EZ2sbhfHJAxNg

社會實踐 || “同心傳夢”實踐隊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視線裏

 曲師大傳媒學院 曲阜師範大學傳媒學院 2021-08-28 23:30 
 

傳媒學院

 

 

“同心傳夢”實踐團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視線裏

 

 

Image

 

Image

 

     仰望曆史的天空,家國情懷熠熠生輝;跨越時間的長河,家國情懷綿綿不斷。為了傳承紅色基因,追溯紅色記憶,訪談紅色人物。以夢為名的曲阜師範大學“同心傳夢”實踐團分別來到了山東省臨沂市和江蘇省連雲港市,拜訪了張爺爺、丁利翠爺爺、閆洪泉爺爺子女,由他們帶領我們重走一遍先輩們的崢嶸歲月。

 

Image

 

Image

 

Image

 

     張爺爺擁有著“首都衛士紀念徽章”和“平息暴亂紀念徽章”等榮譽勳章,前半生都在為中國共產黨的光榮事業奮鬥,嚴格遵守黨的紀律,堅決完成黨的任務;後半生,他回到了家鄉,做起了為人民服務的村官。在采訪中,他提到令他印象最深刻的軍旅時光就是1989年平息北京鬧學潮,平息反革命暴亂。他道出“為利小人”是他一生所恨,教導我們要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要堅決毀滅這種邪惡思想。其次,張爺爺也一直在強調“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個行為準則,是我們社會革舊圖新的方向針。張爺爺告訴我們,對比今昔社會,中國共產黨帶領我們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要相信黨的力量,同時又要成為黨的力量,他鼓勵我們積極入黨,做對社會、對國家、對民族有用的事情,這就要求我們做到先在學業上進步然後就是實踐。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丁爺爺是可以作戰、修路、建橋、蓋大樓的野戰軍,是可以提前3個月完成國家任務的特快軍,是受賞“三等功勳章”和“國際一級勞動勳章”的人民英雄;同時,他又是心懷百姓的敬老院院長,是服務群眾的村官,是拒絕留撾升官迫切回國的孩子......回顧丁爺爺的一生,我終於明白了“人生不止一個方向”,既可以恣意生長,叱吒四方,也可以小橋人家,細水長流。但是無論他在站在那一片土地,他都做到了腳踏實地、頑強拚搏。

 

Image

 

     最讓實踐團動容的是爺爺充滿力量的手掌紋路,是經曆歲月卻和藹可親的麵龐,是爺爺談及過往留下的激動淚水。46年前,在雨季漫長,海拔險高的他鄉,一場暴雨衝走了山坡上的營房,他奮力營救,身體被洪水吞沒,在希望破滅之際,他被戰友抓住手臂拚死救起,說到這裏,爺爺的聲音顫抖,淚水不禁湧出,他想起了要堅決完成的命令,要堅決挺住的求生欲,要堅決守護的戰友情。我想,這也是為什麽爺爺說他有一個心願,就是“哪怕最後隻剩下兩個戰友,也要年年見麵。”因為團結,帶來希望。

 

Image

 

     閆洪泉爺爺1946年參軍,1948年入黨,服役於華東軍區第三野戰軍團,參加過淮海戰役、渡江戰役、抗美援朝戰役、支援西藏戰役、上甘嶺戰役等等。他從軍一生,榮獲多個一等功、特等功榮譽,擔任過班長、排長、連長等職務,與陳毅、彭德懷將軍並肩作戰,受到過金日成、斯大林、毛主席三位領導人的嘉獎,最後爺爺在1955經中央批準回家參加農村建設,將獎金無私贈送給了國家。滿滿當當的功名簿,是對閆爺爺品格與能力的讚揚,數不盡的戰爭則是強國之路多坎坷的縮影,正所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們要珍惜先輩打下的江山,傳承他們堅守的信仰。

 

Image

 

     行多有病住無糧,萬裏還鄉未到鄉。回顧閆爺爺的一生,是為民族而戰的一生。10年間,他踏過子彈與瓦片鋪成的路,奔走在繚繞的煙霧間,受過慘痛的傷,留下永恒的疤。他們舍小家為大家,五年音訊全無,是在為勝利衝鋒陷陣。

 

Image

 

     感謝這次聆聽之旅,讓我們有機會親手摸到勳章上標刻時光的銅綠,親眼看到革命老軍意氣風發的身姿,親耳聽到激情澎湃的回憶訴語,親身領悟到他們的寶貴品質......麵對麵地完成一次真摯的交流。

 

Image

 

     落其實者思其樹,引其流者思其源。回顧百年黨史,浩浩蕩蕩,處處響徹著催人奮進的動人旋律。先輩英雄們用生命築成的城池營壘既是國防更是心靈的武裝力量,走進他們的世界,感受他們的氣場,仿佛與他們緊緊地站在一起,心連著心去書寫真理,對抗不公。總有一個符號,連接著我們的心願,這就是永不褪色的紅色文化。紅色曆史從不隻講過去,眼下的我們正在書寫新的華章;紅色基因也從不絕斷,它在新時代正迸發著新的生命力。

 

Image

 

     心有所信,方能行遠。我們行走在這片被民族英雄鮮血染紅的土地上,唯有加強思想的淬煉,堅定理想,走實道路,才算是不愧於今天的創造者。破土而出的大樹既有沉潛之痛又有風雨之阻,隻有不忘初心地傳承紅色文化,才能望見更遠的路,讓東方永遠高高升起烈陽紅。

 

Image

END

 
Image

編輯 | 李儒書

審編 | 郭雨晴 薑思璿

責編 | 喬希 任建波

關注夢想傳媒官方空間1727994685

更多精彩等你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