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梅蘭芳等明星為日本災民籌善款5萬現大洋

(2024-03-17 13:05:23) 下一個

https://mp.weixin.qq.com/s/FzY_LnmzZ_AgvtS9BxfDsw

“地震是報應”登上日本熱搜,回首一百年中國援助日本大地震

川江物語 2024-01-06 10:02 
一百年前,1923年9月1日,日本發生了史上著名的關東大地震,裏氏8.1級,地點在人口密集的東京首都圈,一時間,名城大邑,盡成瓦礫,超過十萬日本民眾罹難。

很多日劇裏都演繹過該事件,例如曾經風靡中國的《阿信》,阿信和她老公創業開辦的商社即毀於該地震,她們從中產之家瞬間破產,負債累累。

當時的中日兩國關係並不友好,遠的有甲午戰爭、馬關條約,近的有二十一條,狼子野心,欺人太甚!

但對於日本人民遭遇的這場曠世浩劫,中國的主流輿論和民意則毫不猶豫,悲天憫人,施加援手。

9月3日,著名的《申報》刊文《悲日本地震大火災》,稱“凡屬人類,皆當聞而同悲”。5日,申報又刊社論《吾國民對於日本大劫之態度》,認為中日兩國雖存在衝突,但救災恤鄰乃是全世界人類的共同美德,須站在最基本的人道主義立場視人之難,若己之難。

《孤軍》雜誌發表社論《國人對於日本大震災應取的態度》,“就人道上理論,我們總覺得國人極有起來救助鄰人的必要。我們是人類,我們見幾百萬的同類頓遭這一種的大難,我們的心總覺得不忍坐視,我們應與以相當的幫助。”

中國政府反應迅速,外交總長顧維鈞提出,對於日本震災,“我國本救災恤鄰之義,不容袖手旁觀,應由政府下令,勸國民共同籌款賑恤”。內閣一致通過了五條援日救災決議:除了分別電令駐日代辦張元節、駐神戶總領事館緊急調查災情之外,撥款20萬元援助日本,並要求“各省長官聯合紳商地方團體組織日災急賑大會,與政府一致進行”,同時“派遣商船運送糧食藥品,及紅十字會赴日”。

民間賑災最具代表性的是梅蘭芳,他發起“全國藝界國際捐賑大會”,餘叔岩、楊小樓等明星都參加義演,為日本災民籌善款5萬現大洋。

這解釋了我讀史的一個困惑:後來日軍侵華,梅先生大義凜然,蓄須明誌,堅拒為侵略者粉飾太平。在淪陷區,以鬼子兵的殘暴,區區戲子一蓄須就罷休了?為啥不抓起來嚴刑拷打?為啥不用軟肋逼其就範?原因在於梅蘭芳先生的大仁大義,大愛無疆,在日本社會享有崇高威望,上至天皇勳貴,下至草民丘八,皆感念其救命之恩德。

一百年過去了,又見地震,而對災難的態度,卻已南轅北轍。曆史有恩怨,平民是無辜的,人道是沒有國界的。

天災無情,人間有愛,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還記得當年的標語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