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爺爺是立夏那天去世的,天氣漸熱,漢中的朋友們先將他的遺體裝棺,在一家寺院內停放了半年。於1931年深秋派人將靈柩用騾子駝運回西安,然後由家人接送回渭南老家,辦理了隆重的追悼會之後,葬入祖墳。
辦完王爺爺的喪事,情緒漸漸平複下來的外婆,作出了一個令眾人吃驚的決定:帶一直在鄉下生活的繼子回西安讀書!這個當時11歲的孩子就是我的舅舅。舅舅是王爺爺與前妻楊氏的孩子,楊氏在生產不久就病逝了。由於王爺爺長期在外讀書工作,孩子交與他的哥嫂(二爺、二婆)撫養。膝下無子嗣的二爺二婆,對舅舅關照有加,視同己出。缺乏母乳滋養的舅舅,小的時候體質很差。當時兵荒馬亂的,大家庭的夥食基本是五穀雜糧,災年甚至是野菜樹皮。二爺二婆在全家大鍋飯之外,常買些零食,另開小灶,但仍然難補不足,舅舅時常鬧病。為此二婆經常東奔西跑,四處求神問醫,到城隍廟抽簽算命,使用各種偏方:蒸大蔥、煮大蒜、吃香灰等等。兩位老人如此這般的含辛茹苦,才使孩子羸弱的生命得以延續。
外婆的想法在世俗人的眼裏一定不可思議:丈夫新喪,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大姨四歲、母親隻有幾個月)寡居,自己的家庭生活料理起來尚困難重重,如何能有精力照顧培養亡夫前房的孩子?況且王爺爺在世的時候,外婆與舅舅隻見過一麵:1928年6月王爺爺的父親去世,外婆隨王爺爺回鄉奔喪。
外婆的這個決定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對,包括王家人。舅舅本人對此也顧慮重重:自己在鄉下有人疼、有人愛;要隨生疏的繼母去適應新的陌生環境?二婆反對的理由更充分:王家兩門就這一根獨苗,再過兩年就能娶媳婦、傳宗接代了,為什麽要到西安上學?但外婆態度堅決:11歲的大男孩了,隻受過私塾的開蒙教育,還沒進過正規學堂,今後如何能立足社會?收拾東西,這次必須跟我回西安!就這樣,在做通了各方的工作後,外婆帶著舅舅來到了西安。
(外婆、二婆、母親三兄妹攝於三十年代初)
【2】
已同王爺爺結下深厚感情的太姥爺和太婆,對女婿突然的離世,痛心疾首。盡管起初對女兒攬過養育繼子的重任有些擔心,但對女婿的思念之情很快轉化為對孩子的關愛之心。同舅舅簡單交談之後,不輕易表揚人的太姥爺,對外婆說了四個字:孺子可教!生活上由太婆照料,太姥爺則親自輔導他臨帖練書法,並親筆贈座右銘:吃自己的飯,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幹,靠天靠人靠祖先,都不是好漢。
舅舅初到西安,學習上遇到了很多困難。隻讀過四書五經的他,直接插入西師附小這個洋學堂,很吃力,主要是數學跟不上,但他非常努力。外婆在家親自輔導他的功課;讓大舅爺家的順時姨姨陪他一道學習,幫助他;在學校囑咐老師特別關照他。外婆後來對母親她們姊妹說:你們都要向哥哥學習。那時候我給他補課,他很用功,整天嘴裏嘟嘟嘟,念個不停。去西師附小考插班生,直接考上了三年級。
舅舅在西師附小從三年級的下半年開始,到四年級和五年級。六年級新學期尚未開始,外婆就鼓勵他,試著去考省二中。結果以優異的成績被錄取。
這中間舅舅實際上還遭遇了一場大難。他在晚年的回憶文章中是這樣寫的:
1932年的暑假,我回到鄉下。當時渭南流行著可怕的‘虎列拉’瘟疫,王家一門多人病故,包括二伯。我和雪珍姐身染瘟疫以及白喉重病。五媽(王爺爺在叔伯兄弟中排行第五,外婆被稱五媽)不顧自己安危,留下年幼的兩個妹妹,來到渭南老家,看望二媽和我們,其情意之重、之深,實在難得。當我的病情稍有好轉,二媽相信‘西走能避大難’之說,帶領我們到涇陽三舅家休養數月。五媽得知,立即來信,責備說:你媽熬娘家,你也跟著熬?還上學不?想想外爺給你寫的好漢歌,好男兒應誌在四方,為了自己的前途,你必須馬上回來。看完信,觸動很大,告訴二媽,我要返校。第二天就坐上了回西安的火車。回來後,五媽為我理發、洗澡,領我到粉巷醫院,治好了眼病。這才使學業得以繼續,隨後又加緊追趕,補上了荒廢數月的四年級功課。再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於1934年夏,高小未畢業,就考上了省立西安二中。回頭看,如果不是五媽及時挽救,後果難料!
舅舅上省二中的時候,外婆的收入不高,有三個孩子需要撫養,所以平時生活質量比較低。但每次他回來,家裏還是會想盡辦法換花樣、改善夥食。偶爾也會下館子,讓他吃一些好的。
1937年初,外婆受聘當了西安高中的管理員。她鼓勵舅舅:西安高中春季也招生,去試試吧。結果初中還沒念完的舅舅又是一舉中第。外婆高興地為他準備住校用品:縫製服和大衣,購買新床單和被褥。
【3】
舅舅於1937年4月加入了民先隊,10月被安排到安吳堡青訓班學習。隨後不滿17歲的他與幾個同學一道,直接奔赴延安。在寫給舅舅的信中,外婆還是勸說他能回校繼續讀書,並隨信寄去了西安高中的成績單。希望王爺爺的三個孩子都能完成高等學業是外婆最大的心願,為的是告慰王爺爺的在天之靈。當然,舅舅盡管暫時中斷了書本知識的學習,但經過社會大學的洗禮,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王爺爺泉下有知,更會感到欣慰的。
後來由於戰爭,通訊中斷,外婆將舅舅的信件密藏在筆筒中,連同他在西安高中留下的被單等物件,保存了十二年,直到西安解放。這期間外婆經常派大姨和母親去渭南看望二婆。過年了,還要帶上禮物去舅舅生母的娘家拜年。開始的幾年,還是小學生的兩姊妹對這項差事欣然接受;後來長大了,就有點不情不願了,畢竟鄉下的生活還是艱苦。但在外婆的眼中,這些都是必須做的,都是人之常情。二婆曾因生活困難,不得已把土地典當了出去;之後外婆趁法幣貶值之機,自己出資為二婆贖回了土地。
舅舅走的那一年,三姨隻有一歲,四姨還沒出生,她們倆幼年時甚至不知道自己還有個哥哥。49年西安解放,離別12年的舅舅終於回來了,威風凜凜的,後麵還跟著一個挎盒子槍的警衛員。外婆激動地說:兒子回來了!
回來後不久,已是西安市公安局治安處處長的舅舅依然遵從母命(外婆和二婆)娶了鄉下的媳婦,新房就在外婆的那座四合院內。1959年,在外婆的幹部履曆表中,家庭成員一欄:大兒王文,西安市委工業部副部長。60年代初,生活困難,舅舅想方設法為外婆祝壽。70年代初,身陷牛棚的舅舅,叮囑妗子在病重的外婆床前盡孝。
(外婆、二婆、母親五兄妹及妗子、大姨夫攝於五十年代初)
前不久,我第一次看到了外婆去世三天前自己口述、托人代筆的遺囑。彌留之際的外婆在遺囑上還細心地提到,分給舅舅一床被子,以便留宿時用,盡管此時他已是廳級幹部;外婆將僅有的一千多元存款,按人頭兄妹五個平分。舅舅的那一份,沒有給他本人,外婆特別吩咐,留給他的六個孩子。外婆非常喜歡她的這幾個孫子孫女,稱舅舅妗子培養教育得好,孩子們個個心地善良、知書達理、勤勉上進。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外婆和第二任丈夫嚴爺爺名下的四合院被交易,所得款項家人自然遵從外婆的遺願:嚴爺爺一半,另一半兄妹五人平分。
2001年春節,母親、三姨、四姨去給舅舅拜年。臨別時,舅舅把她們姊妹叫到近前:先別走,有話對你們說,以後可能沒有機會了。然後動情地說:我有三個母親,生母生我,二媽養我,五媽育我,她們都是我慈愛偉大的母親。尤其是二媽和五媽,不是親生,勝過親生,沒有她們曆盡千辛萬苦,嘔心瀝血地撫養教育和關懷,就沒有今天的我!說著說著,哽咽了,母親她們幾個也不禁潸然淚下。
世間繼母繼子相處難,外婆與舅舅這對沒有血緣關係的母子,堪稱楷模!
外婆確實是我們家族的脊梁!
您說得對:人間自有真情在,我們也從中得到啟示!
舅舅在生活中也深深感激外婆,他表示自己有三個母親,生母、繼母和外婆,他們的關懷和支持讓他成為今天的自己。舅舅的感恩之情讓人動容,也展現了外婆作為一個充滿愛心和母性的偉大女性。
這篇文章充分展示了家庭中的親情和關愛,讓人感受到了家庭之間的溫暖和親情。外婆和舅舅之間的深厚感情,不僅在生活中體現出來,在思想和精神上也有所體現。他們之間的故事讓人動容,也給人以啟發,讓我們更加珍惜家人之間的情感和紐帶。
新周快樂!
我也覺得外婆是一個有膽有識、高風亮節的不凡女性!
水星兄的父親也是1937去的延安啊,向他老人家致敬!不管怎麽說,那時奔赴延安的學生都是有理想、有抱負的熱血青年!
當時去延安的學生一定要先到西安的八路軍辦事處報到。
外婆確實心善、有智慧!
說實話,寫這個係列時,我也時常淚目,外婆的形象在我心中的印記越來越深刻!
真是淚目,外婆真是有愛又有智慧,讓人敬佩!讚楓雪感人的好文!
我想,外婆當年決定把舅舅帶回西安,一是出於對王爺爺的愛,二是她的膽識,眼界,格局,一個不是自己親生的兒子,她尚如此,還有她對二媽家的厚待,都再次證明她的有情有義。楓兄筆下的外婆讓人敬佩,家族的故事讓人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