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直對外婆的過往抱有強烈的好奇心,以她為首的大家庭,於我而言,以一種特有現象存在著。母親那一輩,兄妹五人:舅舅、大姨、母親、三姨、四姨。他(她)們間的關係有些複雜:有同父同母,有同父異母,有同母異父,還有既不同父也不同母。我們這一輩,兄弟姐妹22人,我排行16。但家族成員之間互敬互愛、互幫互助,全然沒有世俗眼光中,那些因親疏遠近、錢財分配所產生的、不可調和的矛盾。這種和諧氛圍的締造者就是外婆,盡管她老人家離世已五十多年,但其樂融融的家風傳承至今。
幾個月前,家族中的最長者:三姨,在微信群裏語音留言:明年是婆婆誕辰120周年,大家都有搞紀念活動的意願。具體如何搞?希望親們群策群力。一向潛水的我,高調冒泡:關於婆婆的生平和經曆還沒有一篇係統的文章給予詳述。建議三姨四姨牽頭,大家參與,利用此次機會,完整地整理出一篇關於婆婆的文章。這是留給家族後人的珍貴財富!一直想寫一篇紀念婆婆的文章,可是對她老人家的過往知之甚少。姨姨如果有相關資料的話,可以傳給我;或是口述婆婆的生平,包括幼年成長、上學、工作、生活的點點滴滴,越詳細越好。 我負責整理成文字。三姨高興地回複:謝謝你啦!姨姨正為此事犯愁呢。
其實國內家人在這方麵更有經驗:兩個外祖父和舅舅的生平都已撰寫成文成書。非常渴望解開外婆謎底的我,此次還是當仁不讓地把編寫傳記的任務攬了過來。盡管外婆隻是個小學教師,沒有什麽驚天偉業。但在人世間僅僅度過66個春夏秋冬的她,自強、堅韌、博愛的品德深深教育和影響著後人們。
五個月來,幾乎所有的業餘時間都用在了這上麵。每天上班時腦海裏也在構思,不時地把微信中的語音留言,轉換成文字,下班後再仔細傾聽。主講人是三姨,她講述的內容,已有二十五萬字之多!三姨上世紀五十年代末畢業於西安醫學院,退休前是西安地區的名醫。如今已88歲高齡的她依然思維敏捷、記憶超群、口若懸河。
夜深人靜時,聽著家人講述那些陳年往事,仿佛置身其中。以外婆為主線的家族眾生像,伴隨著家鄉古城西安的曆史塵煙,像長幅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
【2】
說起外婆,有必要先講講她的娘家:吳氏一門。吳家有本家譜,當年就存放在外婆臥室的黑色櫃子裏,她經常把其中的內容講給來訪的好友們聽,母親她們姊妹兒時印象深刻。
從小耳聞外婆的父親是個文化人,想像著吳家往上也一定是書香門第。沒想到吳家祖上竟是以習武立業。吳家的先祖在漢代時曾經是禁衛軍,按照序列編為第五營,駐守長安。駐紮地是現今西安市長安區子午鎮的遞午村(第五村)。曆經二千多年的歲月,吳家在此紮根、繁衍。一直到清朝,吳家數代從武。在朱元璋的洪武年間,吳家有一支在中原大遷徙的浪潮中,被發配到了南方,落腳地是廣東梅州。在那裏,吳家人延續了習武的傳統,後輩中有人考中武舉人,家族命運從此出現大的轉機。到了清朝道光年間的吳可觀這一輩,更是達到巔峰。據三姨回憶,表舅吳三大曾給她看過一張照片,照片裏坐著一排穿官服戴花翎的人,那都是吳家做官的。他指著其中一人,說:這就是吳可觀,咱們是他的後代。
吳可觀曾官拜兩廣提督,領兵駐紮肇慶。後調任兩湖提督。當時正值鴉片戰爭,吳可觀與林則徐交往甚密,是禁煙運動的積極擁護者。家裏原來一直保存有林則徐的幾幅字。林的書法造詣很高,西安碑林博物館內的一塊鎮館匾額,上麵楷書“碑林”二字,就是他所寫。在林則徐一派失勢後,更因聽到有反清複明的流言:‘要造反,找可觀’,朝廷震怒,將吳可觀以及他的大兒子(也是一名武將)一同免官,下了大獄。後被判流放罪,在被押往新疆的途中(甘肅陽關),父子倆雙雙命喪黃泉(應該是被仇家買凶所害)。
吳可觀遇難後,他的夫人(家譜中稱太夫人),帶著家人輾轉回到了故土:長安縣遞午村。但由於鄉下條件差,孩子們無條件念書,於是太夫人帶著全家搬到了西安城裏。吳家在梅州還有後人,據說還有一支在上海,但彼此之間沒有了聯係。
【3】
解放前,母親、舅舅、姨姨們都在西安師範附小上過學,每天放學唱著歌往回走,一出校門正對吳家大院的大門,大門上方有一淡黃色的原木額匾,非常醒目,上書:節孝婦,並刻有太夫人的名字。那是吳可觀案平反後,慈禧太後賜給太夫人的。1900年,八國聯軍攻占北京,慈禧倉皇出逃,一路西行避難,到了西安。在此期間,慈禧到過吳家,並親自手書,以示隆恩。接收恩賜的吳家掌門是外婆的父親,太夫人此時已經過世。
太夫人一共五個兒子,老三身體不好,死在了回來的路途中。老二挑著擔子,幫著她料理這個家庭,帶著老四老五回到了故鄉。安頓下來之後,老四老五陸續去讀書了。老二是武將出身,身材高大威猛,沒念過什麽書,年紀也大了,於是太夫人托故交在官府衙門給他謀了個特殊的差事:劊子手。這個稱謂咋一看挺嚇人的,其實在古代隻是特指直接處決犯人的一種職業。別小看這個差事,在當時可是吃香的技術工種。老二膽大心細,手上活幹淨利落,很快在業界闖出名氣。於是家裏又開始熱鬧起來:行刑前總有犯人家屬上門打點,為的是讓親人少遭罪,盡可能留全屍,以便屍體縫合。正因為此,吳家在老二手上又興旺起來。
老二沒有後代,也沒有結過婚。太夫人目睹了武將出身的丈夫兒子的慘死,於是督導老四老五潛心讀書,吳家至此改變門風:棄武從文。老四念書很有天賦,外婆的父親就是老四的孫子。但清朝當時有個奇怪的規定:劊子手的家人不能入仕,吳家的後人就無法考取功名了。
書院門那個坐南朝北的吳家大院是老二在鹹豐年間置下的產業。宅子是個兩進院,臨街兩側是鋪麵樓房,鋪麵房入深都是兩間房寬,前陰後陽;正中是大門及廊道,進門後有個大院子 ;往裏是二門,門口有屏風,順著回廊進去後,又是個寬敞的院子;院兩側有四間廈房,中間是天井,再往裏就是上房了。
後來吳家的後人在民國期間又購置了坐西朝東的大吉廠巷25號院,兩處房後院聯通。後者抗戰時期部分房間被毀。日本人原本想炸西安城牆,結果炸彈投偏了,一顆落到了吳家隔壁的院子,整個街坊有不少房屋倒塌。
【4】
提到抗戰及西安城牆,這裏插敘一段相關史料,為後文作鋪墊。日本當年全麵侵華後,往南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占領兩廣;往西卻被阻隔在了秦晉豫交界的黃河風陵渡,一直未能攻克陝西的東大門:潼關。在英勇抗擊日寇的中國軍隊中,最為著名的就是那群號稱“冷娃”的陝西子弟兵:國民革命軍第17路軍,楊虎城將軍的家底。為保衛家鄉,他們東渡黃河,在中條山中血戰3年,用傷亡兩萬多人的代價,把不可一世的日本人拒阻在潼關以外。
西安作為西北軍事戰略要地,成了支援抗日前線最有力的後方之一,一度被民國政府定為陪都。因此日軍常集中火力轟炸西安。日本空軍在山西運城和臨汾設有機場,日機起飛不足半小時就能飛抵西安上空。在長達7年多的時間裏,日軍轟炸西安145次,出動飛機560架次,造成人員傷亡萬餘,毀房43000餘間。
為了躲避空襲,西安軍民因地製宜,在城牆牆體上挖洞。西安城牆底寬18米、頂寬14米、高12米,寬度大於高度,非常穩固。抗日戰爭時西安城牆上大大小小、曲曲彎彎、遍布四方的防空洞,對於缺乏防空設施庇護的西安百姓,確實受益極大。吳家老宅離南城牆近在咫尺,聽到空襲警報,出大吉廠巷鄰居家的後門,就可直達城牆防空洞。三姨回憶:空襲時,常看到紅色綠色的信號彈,那是漢奸特務發射的,為飛機指引轟炸目標;城牆自然也是主要空襲對象,西段城牆就曾因防空洞口被炸,悶死不少人。
這近兩千個防空洞後來被流落到西安的難民用作棲息地,一直沿用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西安籌措巨資對城牆進行大規模的修複,使這座明代初年在唐長安內城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古建築,煥然一新。1995年秋,因儀器招標,去美國考察觀光,主管城建的西安市副市長張富春同行。張副市長對在自己任上西安城牆得到完整修複,頗為自豪。他對我說,其他城市的對口領導到訪西安,他總是力推登城參觀。對這座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客人們讚不絕口,特別是當年籌備亞運會的北京市副市長張百發。
張富春副市長推薦的最佳遊玩城牆的路線是:從南門登城,沿南城牆向東行,走到東南城角,向北拐,從東門下城。有興趣的博友到西安可沿此線路一遊。登上城牆,往城裏瞧,就能看到東鄰南門的吳家老宅所在街區:書院門。
“家史就是民族史/曆史的寫照,或是說,曆史就是由這些千千萬萬的家庭組成”,師姐金句精辟!
家族的過往,以前幾乎一無所知;此次整理資料, 收獲極大!
楓兄這第一章內容很多,學習了,劊子手也是技術活:)
2017年去過西安,走過城牆,印象蠻深的,隻是我個人東南西北不分的:)“碑林”兩個字是林則徐寫的,好!
本文是根據我三姨的口述整理的,難免有錯誤的地方。
你的問題很專業,回頭再問問家人。
專門查了百度,以下是相關信息:
若以職能分,提督分為陸路提督與水師提督,掌管區域達一至兩省,數萬平方公裏,甚至數十萬平方公裏。一般來說,清朝共在中國各地設置12名陸路提督,3名水師提督(福建水師提督、廣東水師提督及長江水師提督)。
非常感謝江歌師妹一直以來的美言鼓勵!不過稱俺是“名門後代”,愧不敢當。
自幼喜歡曆史,寫家族史自是責無旁貸。
抗戰時期中日兩軍重兵對峙於潼關,潼關易守難攻,西安包括整個陝西都沒淪陷。這一時期,你們家國軍軍校教官的長輩,在西安就不足為奇了.
看來西安應該沒有被日本鬼子占領,難怪親戚中有幾個長輩曾是國軍軍校教官,抗戰期間一直在西安。謝謝楓雪分享!
寫家譜很有意義,宏觀曆史就是由一個個微觀的家族史構成的。
我們回國,LD父親家的親戚(分別在美國,台灣,大陸)也在寫家譜。。。。
炸彈投偏了,隻炸毀了幾間臨街房,吳家大院的上房等主要房屋都還在。
楊虎城的結發妻子家是外婆家的鄰居,他的女兒是我媽媽的高中同學。
三姨確實也是個很有故事的人,麵對記者采訪,不用稿子,口若懸河。我手頭就有幾個相關視頻。
兄長謬讚了:祖上的事情隻是存在於故事中;我們在多倫多的小家更是平凡至極。
炸彈投偏了,毀了鄰居家,那麽楓雪外婆家的祖宅還在呢。
三姨應該是在祖宅長大的,難怪她能口述二十多萬字的故事。楊虎城的親戚是你外婆家的鄰居呀。你三姨滿有意思的,她那麽健談,經曆豐富,會是個有故事的人。楓雪有時間可以寫寫你三姨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