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時候讀了幾個網友有關美國物業管理HOA的文章,今天跟風說說我所經曆的加拿大物業管理。
加拿大自住的買賣房屋主要分為:獨立屋,半獨立屋,鎮屋(連排屋)和Cando (高層單元房)。Cando 及部分鎮屋由於有不可分割的公共產權部分,所以屋主每月需要繳納一定數額的管理費,給管理公司,由管理公司負責打理小區環境及房屋外部維護等日常事務。
年代久一些的鎮屋,所在小區的規模不大,一般由住戶自己推選出幾人,成立管理委員會,與管理公司指派的物業經理一道,共同協商,處理相關事宜。這名物業經理通常兼管著若幹小區,分身乏術,非常類似於國內居委會的住戶管理委員會,就擁有了很大的權力:決定維修方案,遴選工程人員,罷免物業經理,甚至更換管理公司。
老房屋需要花錢的地方多,住戶每月繳納的管理費自然也就高,有時高得離譜:超過千元;另外由於眾口難調,房屋維修方案經常懸而不決,無法實施。凡此種種,使多數買家望而生畏。但這類房屋便宜,囊中羞澀的新移民不得已,首選過度,幾年後再考慮換房。我當年的買房經曆,也未能免俗,走的也是這條路。現在我的房子我做主:室內室外,房前屋後的所有裝修工程,美化項目,都是自己說了算,但生性懶惰,怕麻煩的我,現在才真正體會到當年住鎮屋的好處:事事交給居委會,堅信認真負責,任勞任怨的居委會主任:Zima,會搞定一切的!
首次買房時在加拿大工作尚不滿兩年,太太更是隻有兩個月,在女兒的懇求下,經紀的忽悠下,稀裏糊塗成了房奴(首付的40%是借朋友的)。
剛搬進去的第一天,鄰居就來串門。這是一對六十多歲的俄羅斯夫婦,男的近一米九,長得英俊帥氣,笑眯眯的,不愛說話;女的名叫Zima ,也就一米五,胖墩墩的,總是說個不停。Zima 介紹說,這個區的住戶管理委員會,由五名代表組成,她是主任。接著她又詳述了社區今後幾年的維修方案。
我對維修計劃更感興趣。下offer 時,有些猶豫:對房屋的內部結構及布局都挺滿意;隻是外觀,特別是車庫門和前後房脊,顯得破舊不堪,令人生厭。Zima 的一席話讓我愁眉頓展。
接下來的三年,Zima 的承諾如數兌現:屋頂,屋脊,陽台,車庫門,房屋門窗等悉數更換;每戶車道及小區裏的路麵也都全部重鋪一新。整個工程花費主要從每戶按月繳納的管理費中出,超資部分再由各家分攤。分攤的比例盡管很少,但對有些‘月光族’來講也是一種負擔,難免會有些微詞。在Zima 的強勢喝令下,這些個別住戶人微言輕,最後不得不低頭就範。
我們幾家華人住戶,是Zima 的鐵粉:工程從選材,挑施工隊,到最後質量驗收,由專人認真負責;自己隻交必要的費用,不用操心,多好啊!我們不但無條件支持原計劃的項目,還經常向Zima 獻計獻策,要求追加額外工程。Zima 曾多次在我麵前流露:喜歡中國人!讓我動員朋友買這裏的房。
Zima主任 的頭銜是民間封的,沒有任何報酬,但她很看重這個位子。為了節省開支,她會組織大家進行一些力所能及的義務勞動,比如種樹,鋪草坪等。她工作的認真態度似絲毫不遜於國內的朝陽大媽。看到小孩在小區的路上玩耍,馬上勸阻,以防來往的車輛撞著;有陌生人出入,厲聲上前盤問。一次幾個中學生在小區門口抽煙,Zima 喝令他們離開,結果遭來不遜回言,她丈夫聞聲趕來增援。魁梧的身軀,嚴厲的眼神,盡顯好戰民族之威嚴。那幾個男孩膽怯,悻倖離去。我的斜對門是 end unit ,住家春天綠化時一時興起,把側麵的空地也種上了花草。Zima 嚴格執法:公共地界,不能擅用。結果引發一場舌戰。
Zima 強勢的行事風格,固然令我們小區獲益良多,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因此也得罪了一些人。那家擅自綠化的住戶,私底下串聯,準備在這一年的換屆選舉中,推翻Zima 政權,取而代之。Zima 聞訊,不敢怠慢,積極聯絡堡壘戶。我們幾家華人住戶,拍著胸脯,表衷心:放心,我們堅定不移地支持你!Zima 盡管如願連任,但此次的票數不再是壓倒多數,隻能算驚險勝出。隨後的住戶大會開得異常混亂,不再是Zima 一言堂的局麵,對各項提案都七嘴八舌,很難統一認識。我堅持住下去的信念開始有了動搖。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讓換房的念頭徹底占了上風。按照有關法規,小區的公共賬戶裏應該存有一定數額的大修基金,以備不測。但這幾年瘋狂的維修更新浪潮,花費巨大,雖然每個項目住戶都額外承擔了部分費用,加上日常繳納的管理費,但依然入不敷出。其結果:大修基金被挪用殆盡。居委會不得已做出決定:每戶需增交八千元,分攤到八年。現在想想:那麽多的更新工程,八年付八千元,非常正常。但按照當時房價及收入,那個數目還是挺嚇人的。關鍵是今後很多事情無法預料,自己做不了主。加上單位的很多華人同事,都在房市裏蠢蠢欲動,於是決定跟風換房。
這個小區在Zima 為首居委會的不懈努力下,確實舊貌換新顏,已遠非入住是的情形可比,所以賣房的首次合約簽得非常順利:買主的第一次出價就超過了我們的預期。但驗房環節卻出了點麻煩:房子別的毛病沒找到,驗房師雞蛋裏挑骨頭,說是車庫裏有漏水的痕跡,牆壁上有黴點,有滋生黴菌的可能。我心裏明白:買家是以此為借口,還想壓壓價。入住的5年多時間裏,從未見過漏水;就算這兒有毛病,好像也屬屋外部分,應由管理公司負責。
我想到了Zima,她一向對我們一家很好。記得有一次,入冬前,忘記關閉室內閥門,排空室外水管中的餘水,造成冬天水管凍裂,漏水,完全是我們自己的責任。Zima得知,二話沒說,馬上找人,免費給換了一套水管和龍頭。正如所料,這次Zima再伸援手。她先向我解釋說,車庫頂上以前的舊陽台漏過水,但早已更新;如果買家還有異議,她負責解決;最後微笑著,拍拍我的肩:Don't worry !第二天,Zima派的人將車庫頂與陽台連接處的縫隙,全部抹平;又將車庫的牆和頂整個粉刷一新;整整忙了一天。
Zima 對我們要搬離的決定,很是不解和遺憾。她說,買大房子要貸更多的款,盡管當前的利率隻有3%左右,但很難保證利率總是這麽低,她經曆過上世紀90年代,加拿大經濟的大蕭條:失業率奇高,房貸利率更是超過20%;孩子在外地上大學,我們夫婦倆住這套房子,足夠寬敞,為什麽還要買更大的房子。我們沒好意思道出真實理由,隻是推脫是孩子的主張,她立即過來,力勸女兒改變主意。聽說新住戶是一黑人婦女帶著幾個孩子,更是直歎氣。
臨走的前一天,去Zima家道別,留下了新居的地址及電話。一晃兒搬離已經13年了,在附近的超市曾見過幾次我的左臨,一對葡萄牙夫婦;但右舍的Zima卻再未謀過麵。她現在還還好嗎?是否還住在老地方?八十多歲了的居委會主任,應該不再連任了吧?其實現今的住址離那片小區隻有一公裏,平時上下班開車也路過那裏,應該找時間進去看看Zi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