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young

隨風而飄,能飄去哪裏隨風向而定;能飄多遠隨風力而定。
正文

修車

(2023-05-15 12:53:34) 下一個

想起了小時候的一件小事,修車。發生在小時候的事,那當然是修自行車,那時候還沒有私家(轎)車一說呢。不過那時的自行車就相當於現在的私家車,永久,鳳凰,飛鴿三大名牌,就相當於今天的紅旗和比亞迪了。

小時候學騎車是件大事,會騎車是有本事有能耐的事,是很值得炫耀的事。記得院裏有幾個大點的孩子不但會騎車,還會帶人,最酷的炫技是撒把(不扶車把)騎車,讓我們一眾小屁孩羨慕不已。大院裏有車的人家不多;有車還有年齡相當的孩子能把車推出來讓大家騎的就更少了。最好的機會是某某的家長騎的公車,能偷偷的“借”出來,然後十幾個孩子輪流一人一圈,或練或騎,公平排隊。年齡小個矮的“掏襠”,高一點的騎大梁,十幾個孩子裏沒有一個能夠達到個高腿長到能坐在座上騎。我騎車就是從那時起學會的,幾年後當我從騎掏襠到上大梁,再到坐在車座上騎車的那一刻,感覺到自己真的長成大人了。

那時能買到名牌車很是不易,沒有“後門”基本上就沒門了。鮮有幸運的人能在幾百人的工作單位裏拿到一張名牌“車票”,憑票可以買到一台名牌車。這樣幸運的人比鳳毛麟角還少。那時就是普通品牌的車也不是隨便就能買到的,不過要比名牌車容易一些。我家後來托人搞了一台,雖然不是名牌,但也比最普通的大路貨“白山”牌好一些,叫“紅旗”牌,說是天津產的。

有了這台車的時候,我們一家跟隨我爸爸走“五七”已經搬家離開了大院,也就沒了機會和大院的夥伴們一起分享練車的快樂了。第一次騎這台車的時候,我還是從騎大梁開始。騎著騎著很自然的就座在了車座上。天啊,那是一種什麽樣的感覺啊,舒服極了,屁股有了地方放,就可以挺胸抬頭,目視前方,輕鬆的駕馭手中的車把了。遺憾的是坎坷不平的鄉村土路,顛簸的雙手發麻,五髒六腑都跟著顛。

自行車是四大件之一,那時候在城市家庭裏能做到四件齊全的不多,在農村就更少了。我們家下放到的村子裏隻有我們家這一台車。按常理,沒車就自然的沒有會騎車的人吧,可有一個人說他會。我將信將疑,讓他試試。他先推了一圈,然後就抬腿上車,踉踉蹌蹌,歪歪斜斜就騎了出去,十幾二十幾米又轉了回來,居然沒有摔倒。大家滋滋稱奇,說“沒聽說過他會騎車,啥時候學的呢”。後來會騎車的人就多了起來,我們家的車也就經常的被借來借去。

車用的多了,毛病也就來了。有毛病不要緊,俺會修。下鄉之前在大院住的時候,十字路口那裏有個修車鋪,有個修車老頭就在那裏修車。沒事的時候那裏我們可沒少去,耳濡目染自認為學到了真傳。平常像車把歪了,掉了鏈子了,螺絲鬆了等,我都能修。何況我還有工具在手,一個螺絲刀,一個花板子(那種壓製成型的板子),還有一個條板子,用來平車圈的。這些工具除了條板子,其他兩件經常用。條板子沒用上,覺得有點“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感覺。一天,我檢查了一下車圈,認為“果然”有點瓢,需要“平一下”,我學著記憶中修車老頭的樣子,用一個手指按在車叉邊上做標尺,按照車圈邊緣離手指的距離檢驗轉動的車圈哪裏瓢。認定瓢的地方後,就開始平車圈了。我用條板子把車圈的輻條在瓢的地方逐一的緊了緊,然後再轉動車圈查一下是否瓢的程度有否改善。這一查不要緊,車圈瓢的更厲害了。

這意想不到的結果,讓我心裏一緊。趕緊找到瓢的地方再次將那五六根車條擰緊了幾下。當我再次轉動車輪去檢查時,那車輪居然滋的一聲卡住那裏不動了。我的頭嗡的一下大了幾倍,汗都下來了。這車本來沒有大病,是我“找毛病”。這小毛病沒修好,還直接給搞廢不能騎了,要是這樣還不如不修,那樣還能騎不是。我一時傻在那裏,六神無主。或許是我在那裏耗時過長,或許是我的慌張引起了我媽的注意。她走過來問“咋了?“ 我說,”車圈有點瓢,我想修一下“。怕我媽說我,沒敢說出越修越瓢的真相。“修好了?” 我媽問,“好像有點更瓢了“,我很不情願的囁嚅著。媽媽走過來說,”沒事,修吧”, 修不好還修不壞嗎?” 媽媽的這句話給我逗樂了。本來以為媽媽會責怪我,但媽媽的話好像沒有。我一下子輕鬆起來,挺自信的說,”我能修好。“

媽媽不會騎車,也不懂修車。問我車子那裏有毛病,怎樣判斷,又是怎樣修的。媽媽問的詳細,我也樂於賣弄,告訴我媽說我如何從修車老頭那裏學來的手藝,怎樣知道車圈瓢了,怎樣修理的。媽媽問一步,我就演示一步。媽媽問的很細致,我也豪不隱瞞,她說“原先車圈能轉,你修了那裏就不轉了呢“,我告訴她說”就是擰緊了那五六根車條後,就不轉了“。

媽媽一邊仔細的聽我說,一邊圍著車仔細的看。看著看著,她說“你擰的這些車條,好像作用不一樣吧?” 媽媽指著車圈那裏說,“這端它們都在一條線上,但是另一端中心的地方他們是分開的,應當是拽向不同的方向吧”。我一看,突然恍然大悟,眼前一亮,茅塞頓開。我雖然能夠判斷那裏有車圈瓢,但是擰緊輻條時是依次擰緊,又用力不均,導致越緊越瓢。

按照媽媽的指點,找到了對應的輻條,有緊有鬆,隻有幾下,車輪就又轉動起來了。那一刻,我的心一下子落了地,動作也輕鬆靈活起來,不一會車圈就平了,比以前還要平。我騎上車,上路試了一下,覺得輕鬆無比,覺得自己又長了能耐,會修車,會平車圈了。神奇的是仿佛我遇到的所有人都變得很友善,都在說“你真行,還會修車!“ 連空氣都新鮮了許多,有點神清氣爽的感覺。

此後媽媽的那句玩笑話“修不好還修不壞嗎“讓我受益終生。我記著這句話,無論在那裏,遇到什麽樣的困難,不氣餒不放棄。到了國外,有了二手汽車,經常是故障不斷。就和先來的同學學修車,能自己動手的,絕不花冤枉錢。會修車的同學們都有共識,這邊的修車行,其實叫”配件置換行“更加貼切,哪裏是修啊。他們最獨門的技術是診斷,在你不知道你的車哪裏或哪個部件有毛病時候,他們才有用,就不得不用他們了。

修車之外,媽媽的話讓我有了底氣,到了國外從家用小電器到房屋修繕等等,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都讓我有了用武之地。不斷的交學費,也不斷地有了成熟的喜悅。有段時間“有事問一下我媽“似乎成了順理成章的事。今天,遺憾的是,可惜的是,不能的是,現代的科技還沒有發達到有一種通訊方式,讓我和另一個世界的媽媽通上話,讓她告訴我如何去做,以至於讓我現在一肚子的問題無解。

科學技術的千裏馬,你能跑的再快點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