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無言

講述在美華人醫生的故事
正文

“我們的那些故事”第一季之“雙城故事”

(2022-10-08 19:29:15) 下一個

我們的那些故事 (小說連載)

故事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前言

講述在美華人醫生的故事

第一季

  • 雙城故事

(上)

中國醫學院的醫學學位設立有點淩亂,有5年製的本科學位,6年製的碩士學位,還有8年製的博士學位,大家畢業後都是一樣的做醫生看病人,學位的不同或許在今後的醫生晉升上會有不同體現。

李建就讀的醫學院隻有5年製的醫學學位,在最後一年即第五年醫學院時間是臨床實習期,用一年的時間到指定醫院完成各科輪轉實習,達到畢業要求。第五年醫學生在實習期間基本可以作為一名低年製住院醫生使用,但是在工作任務和要求上會有不同,而且在這一年中醫院各科室會著重於實習醫生的臨床教學,每周都會有主治和主任醫師給實習醫生做相關教學上課。每個醫學院可以有多個教學醫院,教學醫院可以不局限於學校所在的省市範圍。

年級主任把李建叫到辦公室,學校正在和上海市XXX醫院商討建立互派學生實習教學的設立,今年將指派李建作為第一批第一人到XXX醫院實習。年級主任再三叮囑,一定要表現出色,得到XXX醫院的認可,這樣兩家的合作關係可以長久順利的進行下去。

1992年春天,鄧小平同誌在上海視察時提出,上海要“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由此,上海城市建設進入快速發展期。1993年,上海地鐵1號線徐家匯站至錦江樂園站建成通車,這是上海第一條地鐵線路。同年,楊浦大橋建成,成為當時世界主跨徑最大的斜拉橋。

1994年6月,李建來到上海XXX醫院開始為期一年的實習醫生生涯。XXX醫院是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的附屬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和科研為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在全國各項指標排名中名列前茅。上海有兩所有名的醫學院,即上海第一醫科大學和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前者麵向全國招生,後者主要麵向上海本地招生。

李建來到XXX醫院報到,作為與外省醫學院的第一次合作,醫教科也很重視,把李建安排到了職工宿舍樓。與李建合住的是一名剛畢業分配的醫生,名叫刑學兵,他是上海第二醫科大學6年製畢業生,剛在XXX完成實習,現在做第一年外科住院醫生。刑學兵家住浦東,上下班來回跑耗時不方便,醫院給他安排了職工宿舍。他平時上班住宿舍,周末回浦東家。這一年,上海開始實施一周5天工作製。

刑學兵是上海人,又是XXX的本門弟子,對上海以及醫院的各項事務消息熟門熟路,給李建在上海和XXX的生活幫助很大,兩人交往日益緊密。刑學兵在實習期間和醫院的一個小護士談上了戀愛。李建說,明年他完成實習走人,學兵可以向醫院申請用這個宿舍做婚房了,刑學兵自得意滿的嘿嘿直笑。

上海是個很獨特的城市,洋派前潮但又世俗。上海人認為除了上海之外的都是鄉下人,他們以說上海話為一種榮譽,說普通話則是鄉下人的表現。上海人對外地人有種出於骨子裏的鄙視,流露於言語和行為之間,特別是在上了點年紀的上海人。李建入鄉隨俗,必須學上幾句洋涇浜的上海話,方便與當地人接近。隨著改革開放和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外來人口增加,上海人的世俗觀在慢慢淡化,上海也越發的洋氣了。

李建很快適應了上海的生活節奏,實習醫生的主要生活內容就是醫院宿舍兩點一線。XXX醫院是全國知名的大醫院,老教授們的帶教深刻而風趣,李建猶如一塊饑渴的海綿自由放肆的吸取知識的水分。同時上海的光色迷離也吸引著年輕氣盛的李建去探索。

李建有次突然發現刑學兵這個名字用上海話有“銀屑病”的諧音,學兵還是嘿嘿的笑道,可不是,以前一直給同學們調侃來著,幸好現在做外科而不是皮膚科,當然這個諧音也有好處,病人容易記住他的名字。刑學兵就是這樣一個有大心髒的人。

一個周末,刑學兵周日需要在醫院值班沒有回浦東,周六晚上兩個年輕人出門逛街。刑學兵建議帶李建去附近的一家酒吧泡吧,朋友介紹這個酒吧環境很好,最近來了一個新的駐唱樂隊,而且唱的很不錯。李建很新奇的欣然同意:好啊,很想見識一下上海的酒吧。

酒吧位於思南路上,與醫院很近。兩人進入酒吧各自點了一瓶德國啤酒找了角落的桌子坐下。酒吧不大,可以容納二三十人,李建看到有幾個老外聚在一個桌邊聊天喝酒,說話聲很大,旁邊還有一個中國翻譯。酒吧盡頭有個小舞台,舞台上四人小樂隊,主唱居中,是個女的,光線不好,李建看不清長相,她坐在一個高腳圓木凳上,左腳撐地,右腳抵著木凳橫梁,右膝彎曲,懷抱一把吉他在緩緩唱歌。身旁右手側站著貝斯手,左手側坐著鍵盤手,身後是架子鼓和鼓手。主唱連續唱了梅豔芳的“親密愛人” ,陳明真的“我用自己的方式愛你”,之後又唱了一首樂隊自創歌曲。高音高亢,低音沉穩,歌聲帶著磁性,每首曲終都迎來在座客人的一片掌聲。有個老外很肆無忌憚的把手指放入口中吹指哨,還指著台上咕嚕咕嚕輕挑的說著什麽。

刑學兵冷眼看著那些老外,無奈的對李建抱怨起老外在上海的特殊待遇,與老外相比上海人都有二等公民的感覺。

李建笑了笑說:“你們都是二等了,我們這些外地人還不要再降一級變三等了”。

刑學兵聽出李建所指,解釋道:“其實浦東人也是被排除在上海人範疇裏的,我們在上海人眼裏一樣是鄉下人。”

此時舞台音樂停止,女主唱邀請觀眾自薦上台一起來合唱。那邊的幾個老外聽懂了翻譯的解釋,各個手舞足蹈爭著要上台。刑學兵一看這形式,看來老外要挑事,馬上推推李建去解圍。李建心領神會,馬上小跑步的上了舞台,讓老外們很無趣,口裏喊著F*ck。

李建來到台上,近距離端詳了一下這個女主唱,俏麗多姿,體態萬方,身姿曼妙,楚楚動人。李建還沒來得及自我介紹,身後的鼓手就說了話,“小夥子,很勇敢啊,來救場的。會唱什麽歌?”

李建回過頭對鼓手微笑欠身道:“哪裏,希望不是來砸了你們的場子就好。”

然後轉身對女主唱說,可不可以一起唱高明駿的“我悄悄的蒙上你的眼睛”。

女主唱轉身看了一圈樂隊的成員,大家點頭表示同意,各自把樂器調了一下音。女主唱挨近了李建調皮的說:“謝謝啊,那幾個老外很是討厭。下麵來看看我們的合作如何?” 她用手梳理一下肩頭秀發,李建可以聞到散發出的清香海飛絲護發露的味道,還有女孩淡淡的體香。

李建接過話筒,開始唱道:“你悄悄地蒙上我的眼睛,要我猜猜你是誰,從Mary到Sunny和Ivory,就是不喊你的名字。”

女主唱一聽到李建開口,很滿意的對著李建微笑點頭,醇厚的男中音,字正腔圓。樂隊的其他成員也很樂意,很高興有個唱的正點的來助陣,伴奏也認真起來。

李建唱完一段轉目看向女主唱,對方也正注視著他,四目以對,雙方都沒有回避的意思。

唱完歌,樂隊成員都認為李建有唱歌天賦,有空多來酒吧助場。李建謝過後回到座位,刑學兵表示刮目相看。李建很謙虛的說:“是他們的話筒好,我平時的那嗓子你還不知道?”

不多日後,在新華書店的音像櫃台,李建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那人也看到了李建,馬上走上前打招呼:“你不是那個助唱的小夥子嗎?你好,上次忘了自我介紹了,我是阿美。”

阿美熱情的伸出了手。李建一眼也認出她是樂隊主唱,握著阿美的手,連忙也自我介紹:“我叫李建,你好。”

阿美和李建是同齡人。阿美自小喜歡音樂,父母是上海音樂學院的老師,一直希望她能走正統的音樂道路。阿美在大學時學美聲,但是她熱衷於當下的流行音樂,大學二年級時和父母大吵一架後,意氣退學,獨自闖蕩自己的音樂世界。在深圳飄蕩了兩年後又回到上海重新發展。和幾個朋友成立了一個樂隊,鼓手老唐,貝斯手老李,鍵盤手小趙。阿美自己平時還幫人做樣本唱片Demo來掙點外快,也是尋求機會接近唱片公司。

“什麽是Demo?” 李建問道。

阿美給他解釋,Demo是英文Demonstration的縮寫,唱片公司在正式錄新歌出唱片前,需要有人來唱樣本,伴奏可以簡化。現在有很多歌手嗓子很好會唱歌但是不識譜,Demo也可以幫助這些歌手熟悉新歌。

一回生二回熟。李建很快和阿美及他們的樂隊成員混熟了。老唐開朗健談,是樂隊的大喇叭。老李穩重成熟,是樂隊的智多星。小趙活力四射,出自鋼琴世家。

李建認識了樂隊,了解到音樂人奮鬥艱辛的另一麵。阿美和樂隊成員為了增加收入補貼樂隊開銷,加入了上海“打口青年”的行列。90年代初是國內流行音樂發展的騰飛階段,隨著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的進一步實施,外來音樂不斷湧入,引領著國內音樂趨向。港台及歐美音樂的進入,對於音樂人甚至普通大眾,都是如飲甘泉,趨之若鶩。由於當時音像進口限製和製度不完善,民眾很難獲取原版外來音樂。“打口磁帶”是指走私音樂磁帶(或光碟)被中國海關查收銷毀,銷毀的方式是在磁帶上方打個缺口,但是不影響磁帶播放質量,這些磁帶之後流向民間。

樂隊每周都會去曲阜路取貨,打口帶500 盒起賣,單價一元一盒,樂隊在思南路的酒吧賣貨,轉手單價5元一盒或三盒10 元,非常暢銷,酒店老板提取2 成利潤作為場地費。

李建把打口生意擴展到上二醫,刑學兵利用他的關係,進一步擴展到上海各高校。

李建和阿美的關係越來越近,他們經常成雙出對,李建也被阿美超出自身年齡的成熟所吸引。

李建建議阿美的樂隊要有自己的風格有自己的作品,這樣才能與眾不同,出人頭地。

阿美帶李建去上海JJ舞廳。李建問她,聽說門票很貴的?阿美告訴他,50 元一人,她請客,要帶李建見識一下中國最大的迪斯科舞廳。

JJ舞廳,是由“中國迪斯科之父”之稱的美籍華人馬維仁在上海創辦,當時是國內第一家規模龐大的迪斯科舞廳。午夜時分,全場瞬間黑暗,DJ近乎瘋狂的高音在龐大的空間中叫喊著,Are you ready? 刹那間,一隻巨大的機械人工蜻蜓沿著鋼製軌道緩緩地滑動下來,燈光驀然點亮,音樂四起,人海中歡聲雷動,人們將他們的手臂一齊伸過頭頂,扭動起身體,四角高台上領舞小姐開始了她們瘋狂的舞蹈,此時空氣在顫抖,仿佛音樂在燃燒。

老唐說,阿美認識李建之後也像變了一個人似的,更加開朗。李建讓她看到了單純的快樂和年輕的美好,生活原來可以很簡單。

一晚,李建和樂隊四人來到上海錦江飯店的樓頂,碧麗宮迪廳,為阿美慶祝生日。舞池中,昏暗的燈光下,阿美和李建貼近在一起,兩人可以感受到相互的心跳,悠揚婉轉的音樂讓兩人沉醉其中,忘卻現實。阿美把頭埋在李建的胸口,喃喃自語:“如果一直這樣下去,沒有煩惱,該有多好”。李建深情的低頭看著她,嗅著阿美頭發的清香,沒有回答,輕輕的把阿美的頭略略抬起,然後深深吻了下去。熱烈之吻,甘之如飴。

一日樂隊老唐找到李建說有事要談。老唐告訴李建,阿美是被一個香港富商包養,俗稱“糖爹”,富商每個月都會來一次上海。他對阿美和樂隊也很支持,幫他們找演出的機會,思南路酒吧老板也是他介紹的。老唐告誡李建不要玩火自焚,阿美目前隻是覺得李建有新鮮感,兩人不是一條道路上的人,希望他們好合好散。李建聽後很是震驚,平靜下來之後也很理解老唐的擔憂和用意。

李建找到阿美攤牌,阿美沒有回避。阿美問李建,自己是不是這樣做很不好,不道德。李建強裝平靜的說,每個人有選擇自己生活道路的權利,其他人不能從自己的立足點去評判他人的對和錯,因為每個人的經曆不同。李建可以理解這麽多年來阿美一個人獨自奮鬥的艱辛。阿美雙眼滿含淚水,她知道這條路已經沒有回頭可走,阿美和李建是兩條生活的平行線,互相沒有交點,隻能彼此欣賞。

阿美最後問李建:“你有沒有後悔過認識我?” 李建茫然的看著她,沒有回答。

(下)

阿娟注意到李建已經好久。

從一個外地小學校來XXX醫院實習,雖然某些基本功比不上二醫的學生紮實,但是李建很努力,加上聰明,學的很快,而且做事很討好,醫院科室的帶教老師都很喜歡這個小夥子。阿娟覺得李建就像是從另一個世界過來的,有陌生感,很多方麵與上海格格不入,但又似乎生來有種大城市的命運,很快可以和不同環境不同人物融合。

阿娟是地道的上海人,就讀上海第二醫科大學英語班,和李建一個實習組在XXX醫院輪轉。阿娟的哥哥已經在美國多年,每次電話聯係都督促阿娟畢業之後來美國發展。阿娟本來英語就好,每周兩個晚上還參加震旦英語補習班,準備考托福和GRE。有幾次晚上因為上補習班,阿娟找李建換班,李建都是很爽快的答應,阿娟很是感激。

阿娟是複興公園“英語角”的組織者,每周六上午10點到12點,吸引了很多人參加,最熱鬧的時候,有外省的英語愛好者專門來上海參加英語角活動。老外們初來乍到一個陌生的國度,英語角也成為他們了解和接觸當地人生活的一個平台。阿娟把不同英語熟練程度的人分成兩部分,在初級中級英語角,每次都會安排英語老師或老外做個小講座,某些詞語的運用或介紹國外的風土人情。在高級英語角則是以老外為主導,自由暢談,甚至進行相關話題的辯論。

一個周六上午,李建由阿娟介紹來到複興公園參加“英語角”活動。阿娟見到李建,馬上把他拉過來介紹給熟人。Tom是上二醫的外教,三十歲左右的年紀,個子很高,身材勻稱,一看就是平時經常有鍛煉。阿娟介紹李建認識Tom。Tom竟然可以開口講很好的中文著實讓李建吃驚不小。Tom謙虛的說,剛開始學中文,是阿娟的功勞,阿娟是個很好的老師。阿娟在旁燦爛的笑著。Tom的一舉一動表現出對阿娟很關照,李建似乎可以感覺到阿娟和Tom之間有某種超出朋友的關係。

Tom是個很健談的人,很喜歡去中國各地旅遊。他說中國是他去過的最熱情的國家,他每到一個中國城市,都會有很多人圍著他用異樣的眼光看他,和他Hello打招呼,還幫他指路,雖然那些人都不會說英文。李建給他解釋,中國自古就是一個禮儀之邦,遠來都是客。李建用英語給他翻譯了孔子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Tom連連豎大拇指,孔子了不起,美國人都知道他。

李建注意到阿娟在醫院聽講座時認真的表情,讓他想起了春橋的樣子。

李建和阿娟混熟了,無話不談。有一次,李建突然問阿娟,Tom是不是在追她?阿娟不否認,是啊,老外比較直接,向阿娟表白過,不過她認為兩人不合適。阿娟說,她是個很傳統的人。李建問,傳統是不是表示要找一個中國男孩做男朋友?阿娟轉過頭看著李建,笑了笑,沒有回答。

一個周末晚上,阿娟去李建宿舍玩,刑學兵正好回浦東家,李建一個人在宿舍。李建感覺阿娟有事要說,但她卻欲言又止。李建起身給她倒杯水,發現開水用完了。李建說出去打一下水馬上回來。阿娟坐在李建的床頭,隨意翻看著他的書籍。無意間看到李建的日記本。阿娟知道偷看別人的日記很不好,但是好奇心又驅使她想要去了解這個男人。李建的日記裏充滿著他對阿美的複雜感情,最後又寫到對阿娟的好感。阿娟臉紅的迅速合上了日記本。李建這時打完水回來,阿娟說突然想起複習班的作業還沒完成,要回去趕作業。李建看著她漸漸遠去的背影,不知道是不是應該叫住她把她留下。

春暖花開,四季更新。李建一如既往的往返於醫院和宿舍的實習生活。一日,李建突然接到尋呼機訊息,屏幕上顯示“阿美病重,醫院急診室”,後麵是一串電話號碼。李建馬上打電話過去,老唐在電話的另一頭告訴他,阿美參加上海市歌唱比賽,一切好好的,突然暈倒在比賽舞台上,正在XXX醫院急診室搶救。李建急忙趕到急診室,急診室醫生告訴他,病人目前無大礙,剛才床邊心超顯示房間隔缺損,需要住院治療。房間隔缺損是先天性心髒疾病,可以很長時間病人沒有症狀,一旦有症狀需要做手術修補。心髒科主任和阿美談了病情和治療手段,李建也在一旁給她解釋,但是阿美很抵觸做開胸手術治療。這時正好有一個美國醫療代表團來XXX醫院訪問交流。阿美很榮幸的成為中國第一例由中美醫生合作完成的經皮房間隔缺損封堵微創手術。術後阿美恢複良好。

1995年5月,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建成投入使用。李建登上明珠塔俯瞰黃浦江兩岸風光,上海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正是“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在過去的一年,上海的生活讓李建有多少的感觸?他還有機會再回到這裏嗎?

一年後李建收到阿美寄來的一個郵包,打開是阿美剛發行的一張原創歌曲CD,她很特意在CD邊角上打了一個小小的缺口,CD 的打首曲目是“相濡以沫”。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