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無言

講述在美華人醫生的故事
正文

“我們的那些故事”第一季之“倩兒的故事”

(2022-10-05 17:45:47) 下一個

我們的那些故事 (小說連載)

故事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第一季

  • 倩兒的故事

 

 

徐護士長把李建帶到護士站,給護士們介紹新分配來急診科醫生的時候,王倩兒正坐在辦公桌前埋頭校對上午醫生查房開出來的醫囑。

王倩兒聽到護士長叫她的名字,隨即抬起頭注意到站在麵前的李建。溫文爾雅的樣子,還帶點羞澀。李建正頻頻的對著大家點頭微笑,王倩兒看著他,臉上有點微微泛紅。

李建這屆學生上大學時正趕上國家第一批自費大學生試點,畢業時也是第一批國家不包分配製度的實施。很多新鮮事物隨著改革開放而出現,改變著這個國家的未來。說不包分配,其實有門路的畢業生也是早早就有了工作著落,隻有像李建這樣家境一般沒有什麽關係的學生,最終是把身份打回原籍,到當地衛生局報到,然後需要進行招聘上崗。衛生局也是第一次辦這事,沒有經驗,開個會議決定再三,人事部主管建議讓畢業生來一次統一考試,衛生局出題,成績作為招聘的條件,這也算是個公平的方法。局長一拍案,就這麽辦了。

擇日,衛生局的會議室裏各個醫院擺起桌子項目像模像樣地做麵試招聘。那天去招聘的醫學院畢業生也就十來人,大門一開大家蜂擁而入,唯恐落後。李建首先跑到腫瘤醫院的桌子前被告知名額已滿,又到了眼科醫院被告知隻要研究生以上的(當時有句話“金外科,銀眼科”,拿手術刀的和一般科室比收入會高很多),最後來到市立醫院。此時招聘桌前已經是五六個畢業生爭相遞交資料,麵試者收了材料後要求每個人簡單介紹一下自己,李建憑借著在學校優異的表現,多年優秀學生幹部和優秀畢業生的證書,順利的入選市立醫院。

李建來到醫院進行第一天職前培訓,醫務科長在招聘會上見過他,對他頗有好感,問李建,你想去哪個科室?李建的第一個選擇是外科,不行,名額滿了。第二選擇是急診科,可以。

李建第二次見到王倩兒是他在急診室的第一次當班,王倩兒做急診前台,注冊疏導病人。她工作認真負責,幹事麻利不拖泥帶水,待人又親切,病人和家屬都很喜歡她。

王倩兒來自外省農村,考入XX護校,去年畢業後進入市醫院急診室工作。王倩兒活潑可愛,能歌善舞,是醫院的文藝活動積極分子,醫院或衛生局組織文娛節目她都有參加。

工作忙停之後,李建來到護士站和護士們聊天。李建知道和護士打好關係很重要,可以讓你的工作輕鬆很多。聊天中李建得知王倩兒的工作身份馬上要轉正了(醫院入職第一年是試用期,第二年轉為正式合同,工資收入會不同),脫口而出,轉正發工資後要請客的。王倩兒毫不避諱,滿口答應,下個月轉正請你這個零時工吃飯。

王倩兒沒有食言,一拿到轉正工資就請李建出去吃飯。李建也不過分,人家小姑娘一個人在外打拚不容易,選擇在醫院對麵的小飯館。平時大夥中午經常來小飯館買外賣,晚上來吃正餐還是李建的第一次。老板娘見到這兩個麵熟的客人很是熱情,還問長問短,李建順口說,倩兒是他的妹妹。老板娘信以為真,很是認真的說,啊,你們父母了不起,培養了兄妹倆都在一個醫院工作。李建和王倩兒一起開心地笑了。

王倩兒父母都是插隊知青,當年沒能回城市就一直紮根在當地工作,父親是鎮政府的會計,母親是鄉裏小學老師。倩兒還有一個弟弟在讀高中。倩兒說自己要努力工作,給家裏幫助,支持弟弟上大學將來也做醫生。李建看著倩兒滿是自信的微笑,不禁感歎,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比起城市裏嬌滴滴的大小姐們更是迷人。

之後,李建有值夜班的時候,倩兒不當班也會有意無意的來急診室探探頭,在護士站與護士聊天。同事們會意的說,是不是來看你哥了?倩兒一定會故意板起臉來,嘟噥起小嘴,我是來關心你們的,好不好。

 

倩兒很要上進,平時晚上還上大專夜讀班。李建也很欣慰,有個這樣懂事的妹妹真不錯,兩人關係日益接近,但是李建一直沒有往男女戀愛上去想,還不時的給倩兒物色醫院的男醫生給她認識,每次都給倩兒搪塞過去。

來醫院後李建自己的工作也漸漸上軌道,他一直有點小聰明,而且懂分寸,又聽上級醫生的話,科裏的醫生都願意帶帶他,老醫生開始讓李建接觸醫藥代表。李建領悟力好,很快洞悉到開藥開處方的門道來。有些藥物是有回扣的,開處方後,要記錄下使用劑量大小,月底統計後醫藥代表會按照計數多少給每個醫生一定的回扣。開醫院大設備的檢查,如CT,核磁共振,放射科月尾也會把回扣統一打到科室。李建腦子靈光,和醫藥代表們混的熟。護士們拿不到醫生的那些回扣,醫藥代表請吃飯上歌廳之類的,李建就把科室小護士們帶上,他的這些福利深得大家的喜歡。

李建第一次拿到病人紅包時還是很不適應。那次是一個老年病人腦溢血來急診,需要馬上做頭顱CT,不巧醫院的CT機器正好壞了,需要幾個小時才能修好。病人家屬很著急,李建與主治醫生商量,可以叫救護車去另一家醫院做急診CT然後再回本院治療。主治同意了這個方案。李建打電話聯係醫院聯係救護車,自己陪著家屬護送病人來回。回本院的路上,家屬塞了一個大信封給李建,李建明了這是紅包,忙解釋說這是他的工作本該做的,可是家屬死硬不肯收回。回來後李建問主治怎麽處理這個紅包。主治說,收下吧,這是家屬的心意,出自真心感謝你,如果你把它送回去,家屬要犯嘀咕了,是不是給少了,還是以後治療不用心了?

來年五四青年節,市衛生局舉辦衛生係統青年文藝表演競賽,李建和倩兒搭配跳探戈舞蹈。李建選取了他最喜歡的一部電影“聞香識女人”中艾爾帕西諾與妙齡女郎跳的“一步之遙”舞曲。在比賽現場的大屏幕上放著電影片段,李建和倩兒打扮與電影同樣的服飾,同步跳著同一首曲子,片中片外真假難辨,經典懷舊味道十足。最後他倆拿了比賽一等獎。在領獎台上,李建悄聲問倩兒他是不是把帕西諾的盲人感覺演的惟妙惟肖。倩兒不置可否的回應他:“你本來就是一個睜眼瞎”,李建不解這句話的意思。李建和倩兒的舞蹈一戰成名,也就成了醫院的名人。

一天李建做急診室夜班,病人不多。看一個上呼吸道感染病人,高燒,實驗室檢查血象高,胸片檢查沒有肺炎,李建建議病人在急診室留觀一個晚上,上頭孢抗生素靜滴和補液。李建到前台找護士安排,護士站沒人,轉身正好看到王倩兒來急診室。

王倩兒一看這樣的情況不容分說,“今晚是趙婷夜班,這個時候應該是去食堂拿夜宵了吧,正好我在,我幫病人先上藥,之後告訴趙婷進行觀察”。

李建本想埋怨倩兒多事,但也知道她就是個熱心的人,就說,“那也好,病人否認青黴素過敏史,不需要做皮試,打完針自己馬上回家。另外告訴趙婷,我在值班室休息,有事來叫我”。

“好嘞”,王倩兒爽快的答應。

晚上11點,李建值班室的門被“咚咚”的敲響,隨後是趙婷急促的聲音,“李醫生快起來,2號床病人不行了”。李建正躺在床上眯著眼睛休息,聽到叫喊,一咕嚕爬起來衝出值班房。

2號床就是之前那個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這時發現已經沒有了呼吸,麵色紫紺。李建馬上挽起袖子給病人做人工呼吸搶救,同時不停的對趙婷下口頭醫囑,“病人像是過敏休克,馬上注射腎上腺素,快叫二值和麻醉科,需要氣管插管”。

急診室忙了一夜,病人沒有搶救過來。

出事的第三天,李建被叫到醫務科辦公室。醫務科長看著李建,很沉重的說:“這件事我們已經調查了,病人死因很可能是頭孢過敏,家屬有情緒拒絕了屍檢,醫院存在管理問題,醫院決定向家屬賠錢。你啊,家屬說病人以前有過青黴素反應,你的責任不小,屬於醫療差錯,扣6個月的獎金。”

李建辯解道:“科長,你可以查我的病曆記錄,病人說沒有青黴素過敏史的。”

“唉,我們也不希望家屬把事情鬧大,這些處理決定是醫委會開會做出的,”科長無奈看了看李建接著說道:“可是王倩兒的事就大了。打了針沒有好好監護,病人死了,這是一個醫療事故,而且那天還不是她的班。我們問趙婷了,她說沒有得到王倩兒的交班,不知道病人在用頭孢。醫委會決定王倩兒記過停職兩周做檢討,扣一年獎金”。

科長最後諄諄教導:“李建,你們科室領導還是很器重你的,看你是個人才,我們不希望你為這事一蹶不振。自己回去後好好反省,有些不該說的話不要在外頭亂說”。

李建無助的走出醫務科辦公室,很是沮喪,看來倩兒這一輩子要被這事給毀了,不知道她能不能承受住這個打擊。

科裏主治告訴李建,趙婷是衛生局醫教科科長的女兒,隻要她一口咬定當時沒有接到王倩兒的交班,倩兒這次是死定了,翻不了案,目前的證據針確實是倩兒打的。

李建在之後的幾天都給倩兒打電話,沒人接。

一周後,李建又被叫到醫務科。

“不要緊張,這次是好事”,科長似乎看出李建的心思,微笑地說道:“有個新加坡商務代表團來我市考察,市裏需要我們醫院出個英語好的急診科醫生跟隊,需要陪同一周時間,代表團有自己的隨隊醫生,我們的醫生主要是做當地配合溝通工作。你們科幾個主治的班都排的滿滿,走不開,這個好差事就落給你了,你人靈活,很適合。”

這確實是美差,陪同外賓住五星酒店,工作輕鬆又有額外補助拿,而且會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科長看李建沒反對,拍拍李建的肩膀,“代表團後天先到昆明,你直接去昆明等他們,我們相信你會圓滿完成這個任務的”。

一周後李建回到醫院,得到消息,王倩兒已經被醫院勸退辭職回老家。

If you make a mistake, get all tangled up, just tango on.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