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人口是另外一個例子。人口跟經濟密不可分,都是抓生產。
中共建政之初,一度鼓勵生育。53年人口超過6億,比49年多出1億多。馬寅初建議實行計劃生育,57年開始受批判。64年人口達到7.23億,69年突破8億。在70年以前,中共實行的人口政策是放,揚言“人多力量大。”共產黨偉大光榮正確。
七十年代初中共開始實行計劃生育,“一個不少,兩個正好,三個多了。”76年人口達到9.3億。79年開始逐步實行嚴格的計劃生育,“一對夫婦隻生育一個孩子。”計劃生育的強製措施包括,引產、絕育、罰款、行政處分、甚至開除公職、拆房等,普遍借助暴力。90年人口達到11.3億。2000年人口12.66億,生育率1.22、處於世界最低之列。“福”兮禍所伏,人口危機實際已經開始。2010年人口13.4億,生育率1.18、進一步降低、處於世界最低水平,人口危機加劇。這一時期,中共實行的人口政策是收,而且無所不用其極,依然偉大光榮正確。
中共2013年啟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2015年全麵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2021年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這一時期,中共實行的人口政策是放,而且越放越寬,偉大光榮正確。寬鬆政策的背後是嚴酷的事實,2021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2020年中國大陸出生人口僅為1200萬,為1960年以來最低,人口結構老齡化嚴重,人口危機更加深重。2021年開始實行三孩政策,2022年出生人口956萬、比2021年減少106萬、創曆史新低,總人口比上年減少85萬、開始負增長,生育率不到1.1、全世界倒數。
中共權力不受掣肘,黨領導一切。中國人口生育率的周期性起落,除了自然因素,莫不與黨的堅強領導有關。中共76年來不斷調整人口政策,放、收、放,放得寬、收得緊。它說“人多力量大”時,迫害主張計劃生育的人。它說“計劃生育是基本國策”時,迫害計劃外生育的人。共產黨一直打著為全體人民謀幸福、發展的旗號,侵犯每個人的生育、發展權利。不管人口政策如何變化,黨永遠偉大光榮正確。
黃江南一直關注城市經濟改革。83年河南省邀請北京中青理論界組成谘詢顧問團、王岐山為團長,黃江南和朱嘉明分別擔任省外經貿委副主任和體改委副主任。黃江南真的去了河南履職,88年代表省政府到美國組建跨國公司。維淩說,他比較適應官場,運氣好,躲過了六四一劫。
黃江南後來一直活躍在經濟學界和投資界。
四君子中,朱嘉明是唯一平民,跟維淩、諮先生關係最深。他長得有特點,身形瘦削,奔兒頭、絡腮胡。風流才子,恃才傲物。蔑視紅色貴族,甚至超過維淩。這份高傲,讓不知底細的還以為他是高幹子弟。比其他三位,他更重感情、講義氣。91年最早告訴李榕維淩死訊的,正是朱嘉明,他說維淩“是個在曆史上留下痕跡、令人難忘的人。”
81年他的導師馬洪主持國務院技術經濟研究所,邀請維淩、鄧英淘去開會,朱嘉明在旁邊端茶倒水,忙前忙後。會後維淩、鄧英淘跟馬洪講美國出錢讓中國學者去留學的事情,馬洪直搖頭,“美國人鬼的很,看上去照顧我們,實際上給本國人的報酬高一倍,我們不能便宜了他們。”事後朱嘉明又對老師的高論搖頭,完成了否定之否定。馬洪在清汙運動中急劇左轉、反戈一擊,讓趙紫陽大失所望。
82年發展組大發展,朱嘉明經常參加發展組聚會,跟維淩交往頻繁。83年維淩介紹他去河南找王忠林,在王忠林幫助下,他組織北京知識精英去河南省政府作係列演講,後來形成谘詢團。朱嘉明也促成了北京知識精英跟上海、深圳知識精英之間的社交網絡,包括何淩(《世界經濟導報》副總編)、潘維明等。北京第三代知識精英中,朱嘉明最早成為蛇口袁庚的座上賓。
朱嘉明為人孤傲,不易相處。他和諮先生經維淩調解,關係大為改善。88年他在社科院博士論文答辯,心裏沒底。諮先生是答辯委員,先聲奪人,確保他過關。諮先生後來讓他當北京青年經濟學會副理事長、索羅斯基金會委員,推薦他當中信國際所副所長。
諮先生說,“維淩幹事情從不顧及個人得失如何,嘉明為個人撈名利卻是從不臉紅的。”【《諮》p.370】朱嘉明90-93先後擔任民主中國陣線、中國民主聯合陣線理事長、《中國之春》董事長。93年退出民運,95年獲麻省理工學院(MIT)斯隆管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做過生意,曾在維也納大學任教。他前妻馬小紅,現妻柳紅,離不脫一個紅字。
潘維明,北大中文係78級,曾任北大學生會主席,86年任上海市委宣傳部長,89年任上海新聞出版局黨委書記。維淩跟他觀點接近,交情很深。維淩生前去上海、潘維明到北京,倆人都會見麵。潘維明89年10月被停職,90年開除公職。此後做過各種生意,因流氓罪坐四年牢,最終成為攝影家。
維淩跟上海學界另有聯係。此前由王鐵男牽線,維淩結識上海何之浚、夏禹龍、劉吉、張念椿等。維淩生前,何之浚當了民盟中央副主席,夏禹龍當了上海社科院院長。劉吉和金觀濤創立了科學、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維淩在海外,是掛名的副主任。江澤民時期,劉吉當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蛇口接班
蛇口工業區麵積隻有1.8平方公裏,但是改革開放的窗口,維淩84年秋天第一次去。85年初跟著考察團又去,想把蛇口變成北京改革智囊的實驗基地,同時為唐若昕撐腰。考察團有3-40人,諮先生、金觀濤、徐景安等人都在。袁庚安排他們住剛修好的迎賓大廈,按貴賓接待。
袁庚手下二號人物是熊秉權,50歲左右,像國企領導,熟悉官場。蛇口跟深圳是競爭關係,熊秉權配合深圳,在蛇口跟袁庚抗衡。他發現維淩不介入內部矛盾,才解除戒意。袁庚自己選的接班人是喬勝利,30出頭。袁庚喜歡他老實聽話,更重要的,他是省府高官女婿。當時深圳一大幫寶安縣的土幹部,土八路在辦洋務。蛇口比深圳洋氣,以加工業為主,從全國各地引進人才,有自己的報刊、廣播電視。
袁庚為選接班人,頗費躊躇。他看好周為民。周為民77年清華畢業,後在清華團委任職,參與創辦《北京之春》,被習仲勳點了名。袁庚硬是將他調入蛇口,委以重任。他是幹才,但被貼了標簽,不能接班。維淩跟他很談得來。
考察團鼓動袁庚,向中央爭取蛇口從深圳獨立。袁庚自己就是個說客,遇到陳一諮、徐景安、金觀濤、何維淩等一幫說客,輪番上陣。維淩毛遂自薦,索價一萬美金,替他向中央遊說,不過得先對蛇口、深圳進行深入分析,製造一套令人信服的說法。袁庚動了心,讓維淩第二天見穀牧。遺憾的是,第二天穀牧臨時改變行程,沒來蛇口。不久維淩赴美,這事沒能兌現。
按這幫知識精英的設計,唐若昕留在蛇口,是要接班的。
在他之前,他們也試過別的人。汲鵬,清華414派領袖。七十年代開始在邯鄲鋼廠工作,成為廠級幹部。八十年代胡德平想讓他當邯鄲副市長,因為三種人的標簽沒成,被袁庚公子袁中印網羅到了蛇口。袁庚讓他先當培訓中心主任,準備以後接班,但上麵卡著汲鵬的人事調動。他後來去了廣州,在廣東安全局的一家公司當總裁,不久兼任小康華副總,創辦了康華南方集團。【《諮》p.321】
陶德榮,北大哲學係工農兵學員畢業,經李凡介紹,成為維淩家常客。為人沉穩,話不多,每言必中。83年底到蛇口,當宣傳部長。陶德榮認為,袁庚高談民主,實際獨裁。他後來去了珠海,還是當宣傳部長,準備接副市長的當口,大病一場。他回到北京,替樸方管華夏出版社。
陶德榮對維淩講,不進政治局就不算搞政治。孟繁華說,不是部長不叫官,別的破官沒什麽好爭的;他不是講官位,而是強調當官要有作為。唐欣說,在中國,混到局長已十分不易。仁人誌士,要想變革社會,要麽當官,要麽造反。維淩獨辟蹊徑,組建智囊,影響高層;六四爆發,前功盡棄。

蛇口是唐若昕仕途第一站,知識精英們對這位小老弟寄予厚望。
唐若昕,魯迅專家唐弢的公子。文革後期,他中學畢業去郊縣平穀插隊,22歲當上公社副書記。北師大曆史係畢業後,考入社科院研究生院世界經濟專業,但是他什麽時候取得的這些文憑,沒有確切的說法。在團中央政研室工作時,受命調查民主牆,開始跟維淩接觸。胡啟立當時主持團中央,維淩他們一度考慮搭他的線,後來發現他人太虛、不務實。
唐若昕進入知識精英圈,做的第一件事是幫金觀濤編《走向未來》,任常務副主編,負責雜務。編委會一幫個性各異的社會名流,他都伺候得服帖。劉青峰主內,他幫金觀濤主外。他笑臉常開,跟發展組、四簽名,跟陳係、樸方係,都交好,由此成為知識精英跟太子黨之間溝通的橋梁。
他遇到重要的事,都要找維淩商量。83年第三梯隊興起,他跑來問維淩,去河南當縣委書記如何。維淩說,朝中有人,無過就是功。像你這樣朝中無人,無功就是過。河南曆來是是非之地,不去也罷。
後來袁庚找接班人,北京知識精英推薦了唐若昕。袁庚讓他先當培訓中心主任,又為他專設政研室、由他主管,為進黨委作接班人過渡。這項安排,維淩先後跟喬勝利、熊秉權、周為民暗示。幹了一年多,上下左右都不滿意,砸了鍋。據說唐若昕有次從北京回來,說見到了趙紫陽,作了匯報。袁庚讓人找李湘魯查證,沒這回事。
84年底,維淩跟樸方恢複熱線聯係。樸方說,聽說你身邊不少人才,帶來見見。倆人約定就在85年春節期間,分別帶去見的有金觀濤夫婦、李湘魯、唐欣、唐若昕、陶德榮等。金觀濤談吏治,說共產黨尚不及曆史上的開明皇帝。明清回避製度很嚴,現在沒有。李湘魯談開放,古今中外商人多吃喝嫖賭,“世風日下”很正常。唐欣談接班,七代人理論。
維淩特別推薦了唐若昕,既為了唐若昕個人發展,也為了替樸方找個好幫手。唐若昕跟樸方談得很成功,樸方當即決定調他到殘聯當辦公室副主任。起初朋友們、特別是朱嘉明都說維淩幫倒忙,過了一兩年才承認是一項好的安排。唐若昕進入太子黨,周旋於太子黨不同派係之間、太子黨與知識精英之間。89年出任秦皇島市副市長。維淩早就勸他下去,因為已經到了無過就是功的階段。
維淩是唐若昕的恩公。他得知維淩死訊,對秦燕說,“何維淩是不可替代的!”號啕大哭,不可抑止。【《手稿》p.VI】
2008年唐若昕在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任上被查,最終認定受賄金額355萬元、濫用職權涉及委托理財3億元人民幣, 14年徒刑。據說他並不貪財,官場浸淫已久,完全麻木了。他如果不跟秦燕離婚,不大可能出事。
主要參考文獻
《手稿》:《傳說中的何維淩手稿》(2015),香港大風出版社。
《諮》:《陳一諮回憶錄》(2013),香港新世紀出版及傳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