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墟

廣漠寒山碧海蒼天,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個人資料
馮墟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神奈川巨浪(3/3)

(2025-02-11 10:20:54) 下一個

我們坐新幹線到京都,然後轉近鐵急到奈良。旅館離近鐵奈良站隻幾步遠,還就是近鐵的旅館。奈良倒是古都。奈良時代,始於710年元明天皇(女)遷都到平城京,終於794年桓武天皇遷都到平安京(現京都)。奈良市區地形平坦,舊稱平城。奈良市所屬的奈良縣,古為和州、大和、倭、大倭。奈良時代重視律令、皇權動蕩,跟蝦夷(今北海道)戰爭不斷,多次派遣唐使,尊佛教為國教。東渡的鑒真大和尚754年曾為聖武天皇和孝謙天皇(女)等人授戒。

興福寺為奈良時代四大名寺之一,是法相宗的大本山之一,其法相教義由唐玄奘從印度取經得來,由日本僧人玄昉傳到興福寺。曆史上佛教和神道是共生和競爭關係,興福寺和春日大社之間就是這樣。奈良時代興福寺控製春日大社,到了平安時代春日大社掌權。鐮倉時代和室町時代(1336~1573),興福寺香火不旺。江戶時代又受重視。明治初期,廢佛毀釋,佛教受打擊。後來又複興。

愛好書法的人都知道集王羲之行書《興福寺半截碑》。那個興福寺在長安,隋朝修建,唐貞觀年間還在。日本學中國,平城的布局模仿長安。時至如今,奈良的興福寺巍然聳立,西安的興福寺卻不見蹤跡。唐朝時平城是絲綢之路的終點,現在奈良西郊隻有一片廢墟。皇宮不能永久,日本跟一帶一路漸行漸遠。

宗教是苦難的產物,宗教有時也製造苦難。聖武天皇在位時,災害瘟疫不斷,於是下令廣修佛廟。東大寺就是那時修建的,還有西大寺。大興土木造成國家財政困難,人民負擔加重,757年發生了橘 奈良麻呂之亂。

東大寺是華嚴宗日本總部,從那時起幾修幾毀,現在的是在江戶時代1709年修複的。大佛殿是世界上最大的木構古建築,裏麵供奉著世界上最大的毗盧遮那佛銅像。奈良東大寺大佛為日本三大佛之首,鐮倉大佛次之。日本人為什麽特別尊崇毗盧遮那佛呢?因為在中國、韓國和日本,毗盧遮那佛又叫大日如來。而日本這個國家崇拜太陽,佛教跟神道結合,就成了天照大神,不惜工本,鑄成舉世無雙的巨大銅像。

現存南大門為鐮倉時代1203年重源上人吸收南宋建築術、采用大佛樣形製修建,高達25米,是日本最大山門,為稀世珍寶。南宋木構建築存世的不多。

我們在鐮倉和奈良都看到吳服店。古墳時代,大體對應中國三國、魏晉時期,應神天皇引進中國吳地服飾,為吳服。飛鳥時代上層階級著裝遵從中國隋朝規範,模仿漢服。奈良時代學唐朝,製定了服飾律令,服飾更受漢服影響、統一交領右衽。江戶初年,亡明遺老朱舜水投日,獲得德川 光圀崇拜,應光圀之請介紹中國服飾。日本絲綢實現自產,但絲綢仍稱吳服,棉麻統稱太物。江戶中期天明大饑饉期間,幕府規定平民隻能穿太物、不能穿吳服。到幕末,從事衣料、服裝生意的商家統稱吳服商,無論衣料種類。明治維新之後才有和服的說法——以前稱“著物”,跟洋服相對——當然是西洋。中華服飾對和服的影響既深且遠。

蘇州曾是吳國首都。奇怪的是,現在有蘇州女子穿吳服,一些人偏要糾纏,說你穿和服傷害了我們的民族感情。不了解本地本民族曆史文化,硬要把自己的文化遺產說成是外國的,自我傷害卻怪別人。有知識,不混帳,不是無賴。

 

我們興衝衝坐車去看姬路城。姬路城雄偉壯觀,當天不開放,我們隻能在周邊仰視。姬路城本為完備的城池,有城——城堡,有池——護城河【日語裏叫“堀”,漢語堀(kū)字不常用,是洞穴的意思】。1580年豐臣 秀吉又修了外觀三重、內部四階的天守台,將其作為據點。豐臣跟德川家康、織田 信長並為戰國三傑。姬路城從裏到外,包括內曲輪、中曲輪和外曲輪。內曲輪包括本丸、二之丸、三之丸、城主屋敷和軍政機關。中曲輪為武家屋敷。外曲輪為內町,沿著外堀的是侍屋敷和組屋敷。外曲輪周圍的町為外町。

姬路城免於幕末的戰火,明治年間收歸國有。1945年6、7月美軍兩次大空襲,摧毀了姬路市超過六成的建築,姬路城僥幸沒有燒毀。姬路城是現今日本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堡。

 

我們到長崎空港時,饑腸轆轆,而坐車到長崎市區還要大半個鍾頭。長崎機場的拉麵格外好吃,強棒麵明顯受中餐影響,是長崎地方特色。長崎人的相貌、口音都跟別的地方不一樣。

長崎在曆史上地位特殊。江戶幕府1635年實行鎖國政策,對外貿易隻限在長崎跟中國、荷蘭通商。1757年起乾隆在廣州實行一口通商,也沒限製通商的國家。

明朝因為倭寇、清初因為明鄭實行海禁。1635年以前日本對華商沒有限製,以後就隻能到長崎。1684年康熙開海貿易,到長崎的華人大增。1689年長崎奉行所修建唐人屋敷,限製日本人出入。當時住進了四千多華人。一度繁榮的中日貿易,到康熙末年衰落,交易量銳減。1698年一場大火燒掉了華商倉庫,1702年在唐人屋敷前麵填海建新的倉庫,得名“新地”。1784年唐人屋敷遭火災,華人自行重建。1858年日本開放外貿後,華人開始遷出唐人屋敷,逐漸形成新地中華街。

今天,唐人屋敷隻剩下少數幾處華人遺跡,跟其它居民區差別不大。新地中華街還是唐人街,是日本最大的一處。公曆新年不容易找到餐館吃飯,遊客大多到新地中華街找飯吃。附近有座孔廟,附設博物館。

荷蘭人獨占西方對日貿易之後,境遇不但未獲改善,相反幕府在1641年,將原居平戶島(今長崎縣西北)的荷蘭人遷至長崎出島,活動範圍縮小。在1858年以前,出島荷蘭商館是日本對西方貿易的唯一渠道。出島跟長崎僅有一座橋相連,人員進出受限製。閑人免入,遊女除外。出島荷蘭人引進日本的事物包括:番茄、啤酒、咖啡、巧克力、鋼琴等。日本學者通過跟荷蘭人交流、閱讀荷蘭書籍,發展出蘭學,獲得歐洲軍事和近代西醫知識。

1715年以後,荷蘭商船每年不過一兩艘,獲取知識情報的意義大於貿易本身。幕府要求每年入港貿易的中國和荷蘭商船分別提交唐風說書和蘭風說書,風說書成為國際情報的主要來源。幕末實行開國,固然因為思想學術進步,但來自長崎有關清朝鴉片戰爭的情報卻是直接的推動。1840年8月,鴉片戰爭的消息傳到日本,朝野震驚。以水野 忠邦為首的幕閣一方麵開始加強海防,另一方麵及時調整政策、盡量避免衝突。1842年7月,荷蘭商船帶來清朝必敗的消息。8月,幕府指定兩位老中擔任海防掛;中止1825年頒布的《異國船驅逐令》,恢複1806年頒布的《薪水給予令》,開始給外國船隻提供燃料和淡水。

1845年的蘭風說書包括《中英南京條約》全文,1846年報告了《中法黃埔條約》;從1848年起開始報告西方列強在華海軍的活動,內容益加豐富,涉及荷蘭內政及其與中國和西印度的關係、巴拿馬運河計劃、美墨戰爭、加州淘金潮和席卷歐洲的革命。

日本一直以中國為師,而中國在跟西方的武裝衝突中落敗。日本朝野上下民族危機感驟然加深,開始思考鴉片戰爭的前因後果、東亞乃至世界大局。應對黑船來航的大目付筒井 政憲和勘定奉行川路 聖謨意識到,林則徐極力維護清朝榮譽,卻陷清朝於萬劫而不複,是前車之鑒。

1856年哈裏斯到下田後,要求跟日本通商。幕府內部意見不一,觀察方認為通商可以互利,但評定所和勘定方海防官員激烈反對。到1857年3月,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消息傳到日本,勘定方海防官員開始轉變立場,同意通商。大老井伊直弼、老中首座堀田 正睦果斷開國通商。

來自長崎的外國情報、尤其是有關兩次鴉片戰爭的情報,在江戶幕府開啟國門的決策過程中,起到了關鍵性推動作用。

 

1945年8月9日,美軍對長崎實施核打擊。死難人數當年達73884,截至2024年達198785。長崎原爆死難者祈念館、原爆資料館、和平公園等設施集中表達了長崎、日本和世界各國人民對死難者的懷念、對曆史的尊重以及他們反對戰爭、熱愛和平的主流願望。

我讚成美國對軍國主義日本實施核打擊。日本軍國主義植根於江戶時代擴張主義思想,在明治時代開始付諸行動,直至昭和時代惡性膨脹。核打擊不僅可以避免美軍傷亡,而且是終結根深蒂固的日本軍國主義的最有效手段。

我也讚成對長崎實施核打擊。8月6日廣島原子彈爆炸,日本並沒有下定決心投降,政府內部還有人心存僥幸,海軍軍令部總長豐田 副武大將估計美國隻剩下一兩枚原子彈,日本承受核打擊之後,戰爭可以繼續。9日長崎原子彈爆炸,10日淩晨天皇決定投降,隻有一個條件,保留皇位。長崎原爆,起到了預期軍事、政治效果。

但是“原子彈下無冤魂”的論調不符合事實。針對日本的核打擊是曆史悲劇,死難者不幸成為日本軍國主義的犧牲品。長崎原爆死難者當中包括大量無辜日本平民、至少八名盟軍戰俘、上百名中國勞工和上千名韓國勞工,當場死亡的日本軍人隻有150名。

 

我們從長崎坐飛機回美國,中間在羽田機場轉機。透過白雲看東京灣,曆史的波濤都已遠去,大海一片蔚藍。

20250122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