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覺得不可或缺的物資,古人卻沒有。李白寫“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皎潔的月光下,四處都是各家各戶洗衣服時捶打的聲音。這是誤解,這裏“搗衣”可不是洗衣服,而是一項今天罕有的操作。
漢字裏麵,宋以前有綿無棉。綿是絲、動物製品,棉是植物。中國本來無棉。至唐宋,棉花在中土仍是珍稀之物。元朝開始推廣棉花種植,明朝加強普及,普通人才穿得上棉做的衣服。
在那之前,條件好的人家穿絲,普通人家穿麻。麻衣、尤其粗麻,穿著不舒服。所以服喪時期,披麻戴孝,表示內心難過。麻衣僵硬,需要不時捶打,才貼身。夜間的萬戶搗衣聲,可一點也不浪漫。
唐朝胡椒還不普及,一般人吃不上胡辣湯,當時中國也沒有辣椒。能聽到萬戶搗衣聲,說明建築隔音不好。茅屋為秋風所破,且不說冬風。盛唐氣象,普通人的衣食住,不過如此。
1405-1433年間,鄭和七下西洋。發生在海禁嚴厲的明代,實在是曆史的悖論。他的船隊具體到過哪些地方,有人說到過澳大利亞、難以確認,應該到過肯尼亞、可能在當地留下了後代,進了紅海、到過麥加。甚至於他遠航的目的,我們也不確知。六下西洋之後,仁宗朱高熾即位,以耗資過巨,下令停止遠航。1421年流年不利,不但六下西洋中途遭遇颶風被迫返航,而且新修好不久的紫禁城失火。鄭和七下西洋的遠航日誌和其他文檔原存兵部,全部佚失,原因未詳,以致今天我們對當時遠航真正了解有限,不排除少數人想象無邊。這是曆史的悲哀。
鄭和七下西洋,在大航海時代到來之前,是人類亙古未有的壯舉。他的船隊七下西洋,船隻數量少則40、多達62,載人兩萬七八千人,航程跨印太,基本每次曆時兩年左右(第六次隻有一年半)。不管他們到過澳洲、美洲沒有——我還說他們到過火星呢,也不論他們遠航的收獲,飄洋過海這麽久、走這麽遠,多數人能活著回來,就是偉大的勝利。
不要說十五世紀,就是到十八世紀,工業革命之後的英國海軍,還一直被遠航中發生的壞血病困擾,約15%的水手死亡,更多的終生殘疾。當時不知道維生素C,維生素C一直到1912-1933年間才發現。到十九世紀初,船上壞血病基本解決——無非是吃新鮮酸橙,但各種呼吸道、消化道疾病、瘧疾、傷寒和斑疹傷寒經常發生。壞血病也沒有絕跡,1876年英國海軍到北冰洋探險,120名水手有一半患壞血病,其中4人死亡(Magner & Kim 2018,p.245)。
鴉片戰爭時期,1840年7月4日英軍遠洋艦隊到達舟山,軍事上所向披靡,但兵員難以保障。當地居民不肯給他們提供淡水、糧食和蔬菜。他們支撐了半年,水手約3000人,住院高達5239人次。死亡448人、占15%,為戰鬥減員的5倍。最後被迫撤兵(Ouchterlony 1844, p.54)。中國曆史裏隻說是“水土不服”,實際上是營養和醫療衛生問題。
鄭和船隊是怎樣解決這些問題的呢?首先,他的船很大。史料記載其中大船長150米、寬60米。當時木船造這麽大,今人難以置信。他們在上麵種果蔬,在裏麵養禽畜,沿途捕魚,可以提供部分新鮮果蔬魚肉,但主要依靠沿途采購,並且配有專門的水船、以便沿途補充淡水。船隊配有180位醫務人員。
航海日誌無存,無以確知途中減員事故。但肯尼亞拉穆群島帕泰島有島民有華人血統。當地傳說鄭和船隊有一艘船遭海難,400名船員留在了當地。但迄今考古尚未發現沉船遺跡。另外《明英宗實錄》記載,鄭和第七次下西洋時,副手洪保負責的那艘船在索馬裏失事,300名船員有100人被救起。其中3人在1448年設法回到了南京。
但是無論如何,鄭和下西洋,比鴉片戰爭早400多年。英國皇家海軍3000人在舟山隻能支撐半年,鄭和船隊兩三萬人在海上漂、能支撐兩年。“我們先前——比你闊的多啦!”
巴哈馬群島水晶海灘,2007年攝。1492年10月12日,哥倫布在巴哈馬登陸,是為哥倫布日。
1492年——鄭和之後大半個世紀,哥倫布橫渡大西洋,發現了新大陸。他的創舉,不光是在航海探險方麵,而且是風險投資最早範例。他一開始還謙虛,堅稱自己到達的是亞洲,所以後來美洲沒有以他命名,而是以亞美利哥·韋斯普奇(Amerigo Vespucci,1451-1512)命名,後者確認這是一片新大陸。哥倫布抵達美洲的那一天,10月12日,後來成為哥倫布日。連這個,今天也有人反對。
哥倫布先後四次到美洲。第一次航程不過半年。他的船隊小,三幾隻船,載人最多的一次也不過1500。規模和航程遠不及鄭和。
但是,他發現了新大陸,開啟了人類曆史的新紀元——大航海和全球化,進而改變了世界格局。美洲是金銀的寶藏,而且當地人並不格外珍惜。這裏更是農業的天堂,是土豆、番茄、辣椒、可可等重要農作物的故鄉。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後,歐洲人才能生產巧克力,毛人才能吃上土豆燒牛肉,四川人才能做麻辣燙,中國人民才能吃上番茄炒雞蛋。
References
Magner, Lois N., and Oliver J. Kim. 2018. A History of Medicine. 3. Boca Raton, Florida: CRC Press.
Ouchterlony, John. 1844. The Chinese War. London: Saunders & Otley.
隻可惜文檔毀損失傳,沒有人知道鄭和下西洋的技術細節。被懷疑是官家政治追殺行動的航海事件,也沒有給大明韭菜帶來任何實際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