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雅濤

小說原創,專注都市青春,愛情家庭婚戀小說
正文

欲望與愛情—聊聊我的小說和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

(2022-08-24 16:10:35) 下一個

前幾年有一個朋友告訴我,你要看看這部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很好看。這位朋友是住在北京的富裕太太。那時我們很聊得來。現在因為對中美的不同看法,已經不來往了。

但是她的這句話我記住了。這部電影的大概故事內容我一直知道。後來身邊又有朋友的各種經曆,讓我今年寫了人生的第一部小說《願意為你放棄一切》。本來我起的書名是《西雅圖之戀》,因為這個愛情故事發生在西雅圖。但是後來我還是選擇了現在這個名字。

“願意為你放棄一切“是我的小說中女主對男主說的一句話。

我的小說受到《了不起的蓋茨比》的故事的啟發,也是一個窮小子和一個富家女相愛的故事。

這樣的愛情注定痛苦大於幸福,即使在天天叫喊“不管出身,人人平等,努力就能實現美國夢“的21世紀的美國。

現在回到正題,關於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

《了不起的蓋茨比》的故事並不複雜。故事發生在大蕭條前的1922年,在華爾街工作的Nick搬到紐約附近,注意到隔壁一個大莊園常常舉辦豪華派對。慢慢引出神秘大富豪蓋茨比。

蓋茨比想讓Nick幫他約Nick 的表妹黛西。

故事展開,蓋茨比出身於貧窮的美國中西部農家,原生家庭非常的窮。蓋茨比和黛西曾是一對情侶。5年前蓋茨比參戰,黛西嫁給了來自於芝加哥的富豪湯姆。

蓋茨比回美國後始終不能忘懷黛西,他通過一些不正當的生意發了大財,為了能追回黛西,他在黛西家對岸找了這個大豪宅,每周燈火通明的舉辦奢華大派對,想吸引黛西的注意。

終於蓋茨比和黛西相遇,仿佛回到從前。蓋茨比一心想讓黛西離開湯姆,和他開始新生活。最後的結局是蓋茨比為了黛西失去了寶貴的生命。而除了Nick和蓋茨比的父親,沒有人來參加蓋茨比的葬禮。

而黛西連一束花都沒有送來.

這是一部好電影。我比較喜歡的地方是三點:畫麵,故事的講述方式,人物和主題。

導演有很鮮明的風格,非常擅長運用電影語言,畫麵絕美,濃墨重彩。

有一個長鏡頭,蓋茨比開車帶著尼克,影片的畫麵一半是黑色一半是綠色,中間一輛小小的豔麗的黃色跑車。非常大膽的畫麵設計,印象深刻。

還有女主角Daisy出場的畫麵。她的第一個鏡頭是一隻白皙的芊芊玉手,手指上戴著一隻亮閃閃的大鑽戒。

這第一個畫麵就定型了女主的身份,一位富貴的女子,她喜歡華麗的衣服和大鑽戒。她美麗輕浮虛榮。

她也許向往愛情,但是她更愛金錢。

我很喜歡這種畫麵風格。我喜歡大起大落,大悲大喜,大紅大綠。

在我看來,大俗就是大雅,大雅就是大俗。到一定程度,雅俗合一,雅俗共賞。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以一個人物Nick的角度來講述的。這是一種很常見的創作方法。創作者以故事中的一個人物出現。觀眾跟隨著他來進入故事,進入那個平行世界。

這種創作方法的好處是讓觀眾對故事有一種親切感。好像一個熟人在娓娓道來地告訴你一段經曆。

這部電影,故事講述方式比較獨特的一點是主角蓋茨比到電影播到30分鍾的時候才出現。

這是一個很冒險的安排。

現代社會大家都習慣快餐文化,電影的前5分鍾就要有小高潮,小說的前三章就要有很大的吸引力,要不然觀眾讀者沒有耐心看下去讀下去。

我的小說《願意為你放棄一切》就有不少批評說前麵太平淡,沒辦法吸引讀者讀下去。我其實很感激這些批評。作為一個作者,最擔心的是沒有人讀自己的文章,批評一下沒啥。當然不要說很難聽的話。還好文學城的讀者大都很有修養,批評得很客氣。

我有考慮怎麽把前麵幾章改得更有趣有吸引力一點。但是感情的發展是有個過程的。從陌生到熟悉,從熟悉到相愛,從相愛到深愛,從平淡到高潮,這都要一步步的發展才行。

我恨不得對讀者大喊:不要放棄,請讀下去。後來他們的感情很動人的。你沒準兒會為他們流淚。因為我寫的時候流淚了。

當然是我自己在家無聲地喊了喊。沒人聽到。

高手可以把平淡的過程寫得很有趣,比如三毛。她是這方麵的頂級高手。所以可能還是我的問題。我剛開始寫小說,希望以後越寫越好。

當我看到《蓋茨比》這部電影的靈魂人物到30分鍾後才出場,但是絲毫不影響電影的魅力,我很讚歎。

我心想還是那句話,什麽寫法不重要。如果是高手,哪種寫法都會很好。所以還是努力提高寫作能力吧。

對於任何文藝作品而言,人物都是核心是靈魂。這是我一直強調的一點。故事場景懸念對話等等都是為人物服務的。觀眾和讀者在觀賞完作品以後,記住的始終是那一個個鮮活的人物。

如果觀眾讀者能被人物打動,那就會被作品打動。這樣的作品才能稱得上成功。

蓋茨比是一個窮小子。他深深地愛上了美麗的富家女黛西。

有很多人討論蓋茨比愛的是黛西,還是黛西所代表的那個階層。那個奢華富麗,那個有很多派對,很多服裝,很多美食,那個處處都散發著“錢”的味道的浮華世界。

那是窮小子蓋茨比進不去但一直憧憬的世界。

電影裏的人物是複雜鮮活的。

裏昂那多是一個好演員。他演繹出了一個內心豐富的人物。該內斂的時候內斂,該爆發的時候爆發。他非常在意黛西是不是告訴湯姆:“我從來沒有愛過你。”我很奇怪,黛西願意為他離開湯姆不就行了,為什麽一定要說“從來沒愛過。“?

也許隻有聽到黛西這樣說,蓋茨比才能騙自己,黛西並沒有拋棄過他。

而事實上,黛西不僅拋棄了蓋茨比,而且蓋茨比從來沒有擁有過黛西。

黛西也是一個複雜的人物。她美麗靈動虛榮。她流淚的小臉,楚楚動人。

蓋茨比知道她更愛金錢嗎?他一定知道吧,要不然為何他寧願走邪路也要發財?因為他知道隻有有了很多很多錢,黛西才會回到他的身邊。

要靠很多很多的錢才能贏得心上人的愛情,這一定是很悲傷的一件事吧。

我的小說《願意為你放棄一切》中的男主人公,也深愛女主,他一直明白,沒有錢他的愛情就沒有未來,但是他不知道如何能賺到錢,所以他一直在退縮,在猶豫,在放棄。

要違心的放棄自己心愛的人,尤其如果知道那人也深愛自己,也一定很難過吧。

不同階層的人相愛都很難。

愛情本來就很難。

但是如果男的富,女的窮,好像社會的包容度要大一些,尤其如果女孩美貌可愛。不是有人人知道的灰姑娘的故事嗎?

反過來的話,男的會被叫“軟飯男”,還有“鳳凰男”。叫得很難聽。

最近又出了一個新名詞“小鎮做題家”。諷刺出身貧寒的小地方的人通過學習高考進了好大學,畢業有了好工作的人。

我對這幾種名詞標簽都很反感。

我從來都認為怎麽可以憑一個人的出身來給他貼標簽。如果一個人出身貧寒,那不更值得尊重嗎?

但是現實社會不是這樣的。

我的小說中通過人物,我問了一個問題:“…..條件優越的男生,這個條件優越主要是有錢,那如果有貌呢?如果這個男人溫柔體貼英俊瀟灑有無窮的魅力,他的一個眼神一個擁抱一個吻就足以殺死你,但是沒錢,比如像何建一樣,這算條件好嗎?”

我不知道大家的答案是什麽?

可能答案都是“No”吧。

蓋茨比沒有錢肯定是得不到黛西的。他有錢了以後,得到黛西了嗎?

電影裏重複了一句話:Rich girls do not marry poor boys.富家女不會嫁給窮小子。

都說美國平等自由,每個人都可以實現自己的美國夢。但是讀讀這句話,這和中國不斷提到的“鳳凰男”,又有多大區別?

世界說到底,都是一樣的吧,隻是程度的差別。

也許我太悲觀了。

最近聽一首歌,裏麵有一句歌詞:“風推著你漸漸的遠去,我卻被回憶困在原地。”

我被這句歌詞深深地感動。蓋茨比就是這樣被回憶困在了原地。

蓋茨比與黛西的愛情讓我唏噓不已。

就像我的小說中,貧寒中國城打工仔何建與富家女曉薇的愛情一樣,也讓我唏噓不已。

再談談電影的主題。

《蓋茨比》的主題是愛情?是階層?還是人性?或者都有。

原著《了不起的蓋茨比》被譽為美國最偉大的小說之一,影響了一批世界著名作家包括春上村樹。

電影的改編是很成功的。

這樣的名著的內涵一定是豐富的,是多層麵的,是直麵人性的。

《蓋茨比》讓我震撼的地方不是愛情,而是其中表現的欲望。

蓋茨比對黛西的感情是欲望,是一個窮小子對完全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的征服欲。

都說黛西愛錢虛榮。

那蓋茨比呢?蓋茨比對黛西的執念是美好純潔的愛情嗎?還是其實是代表了蓋茨比對金錢的欲望和執念?

黛西和湯姆所處的上流社會也都是欲望吧。沒有愛,沒有溫柔,沒有溫暖,有的就是赤裸裸的欲望。

當人的心靈裏隻剩下欲望,那是多麽的空虛與失落。電影裏那些瘋狂的派對,和派對後的殘破景象。讓人覺得那些充滿銅臭味的浮華是多麽的沒有意義。

金錢可以給人帶來很多快樂和滿足,但是如果隻有金錢,那該多麽的空虛無聊!

在我的小說中,女主所代表的富裕留學生階層,我寫了幾個他們的豪華派對,其實一樣的,一樣的空虛無聊。

沒有善良,沒有溫柔,沒有真心的互相關懷。

而男主代表的貧窮階層,我寫了他們的貧窮和貧窮生活中的善良與真誠。

在《蓋茨比》這部電影的最後,Nick給予了窮小子蓋茨比很高的讚美,而對黛西和湯姆,Nick說:they are a rotten crowd. 他們是腐爛的一群人。

這一點我學習了《蓋茨比》的寫法。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很好的一部電影,值得一看。我這篇文,非常不知羞恥的把我的小說與《蓋茨比》相提並論,我很慚愧。但我的想法是真誠的。

我在網上買了《了不起的蓋茨比》小說原著,到等幾周才能收到。

我等不及要讀這部小說了。

不知為什麽,我總覺得小說會比電影更讓我感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