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我們生活過的東北小院,有些類似北京的四合院,隻是沒有那麽規規整整和方方正正。一般來說是樓房或平房占據著四周,中間圍出一塊或大或小的空地,這就是大多數東北小院的樣子。如果常看電視劇的朋友們,在“夜幕下的哈爾濱”,或者“懸崖”等熱播劇裏麵,應該都曾經看到過此類的東北小院。
我們出生的六十年代正是中國人口爆發的時候,每家每戶的孩子都不少,那時候家裏是獨生子女的真可謂鳳毛麟角。進入七十年代,我們慢慢的長大了,也開始了在小院裏快樂撒歡兒的童年時光!
我們生活過的蘆家街58號小院,有一座二層小黃樓,和周圍的一排平房組成。院裏總共住著二十戶人家,其中和咱年齡相仿的、十歲上下的孩子就有十來個!
那時候,學校都是半日製,功課輕鬆簡單,家庭作業也很快就能搞定,所以小孩子們有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各種玩耍娛樂之中。
記憶中的我們小院中間的院子“很大很寬敞”!我們在這一片小天地裏,一起跳繩、捉迷藏、丟口袋、騸煙盒(pia ji )、跳格子、羊拐骨(chua 旮旯哈)… 不得不說,那時候孩子們的想像力還挺厲害的,自己發明創造了許多遊戲,一年四季,感覺真是其樂無窮。哈哈哈,真是一點兒都沒覺得窮!
我們那時候的童年,大家都沒有什麽正規的玩具,玩具多是自己或者家裏大人手工製作的,或者就是孩子們自己琢磨鼓搗出來的。女孩子玩的洋娃娃是極少見的,我們當時頂多有一個塑膠的玩偶,穿著簡單的衣服。
玩拐骨,我們過去叫chua旮旯(讀音:尬了)哈,是我最喜歡的遊戲。羊拐骨因為小巧更適合小孩子的小手,因而更受小孩子們的喜愛。在那個困難的年代,豬肉都不常吃到,又何況是羊骨頭呢,到哪兒才能淘弄到羊拐骨呢?所以可以想像那是多麽稀罕又受歡迎的玩具了。擁有一副(4個)羊拐骨曾經是好多東北女孩子童年的願望之一。
我從小就是高個子,所以自然的就喜歡跟比我年齡大的孩子們玩。跟大孩子們一起玩兒,當然是有條件的,那就是你的遊戲水平要足夠高。為了爭取被帶著玩兒的機會,小小的我真的是挺努力的。媽媽說我小時候在家裏,一個人坐地上玩羊拐骨,一坐就是小半天。哈哈,後來一路學理工科,是不是就是這時候打下的坐功基礎。
丟口袋是孩子們喜歡的集體遊戲。口袋是用六塊正方形的布縫在一起形成一個正方形,裏麵再裝上玉米碴子。布塊可大可小,布或花或格,全看家裏有什麽邊角餘料了。忙忙碌碌的媽媽們星期天唯一的休息日要做家務,要做飯洗衣打掃衛生,哪有時間替我們做口袋呀,所以我們很早就開始自己動手了。
我還挺喜歡縫口袋的,用各種碎布拚做出一個大小不一的成品,那時候真的是很有成就感呀。這也是咱最初的女紅訓練!後來還學會了用媽媽的縫紉機,做簡單的生活物品,甚至還學會了做簡單的連衣裙。
記得有一年冬天,不知道哪家大人突發奇想,用燒煤剩餘的廢爐渣子圍成一圈,中間澆水,在小院正中建了一個小冰場。說是冰場,其實是給孩子們打出溜滑和抽冰嘎用的。那時候我們小院裏沒有一個孩子擁有過一雙冰鞋,附近也沒有大的冰場,所以成長的過程,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們根本都不知道有滑冰這一項體育運動。
我從小就體弱多病,冬天更是高發期,因而最不感興趣和參與最少的就是冰上活動。以至於現在在Michigan生活了三十年,也沒去滑過雪溜過冰,哎!
跳繩應該是童年最早經曆的一個最接近競技體育的活動了。那時候院子裏個頭差不多的女孩子,歲數上都比我大一到三歲。十歲左右的女孩子一年一年的長得挺快,她們的水平當然比咱高不少呀!為了贏得和她們一起玩跳繩的機會,隻能自己不斷地使勁和練習啦。所以在這樣的不斷努力之下,間接地促成了咱後來在小學的三到五年級之間一直是學校的跳高冠軍!當然,這也是咱最輝煌榮耀的時刻,也是咱在體育方麵拿到的最高名次,唯三次的冠軍頭銜!哈哈哈…
咱們童年的時候,哪個男孩子沒有攢過煙盒,又有哪個女孩子沒有收集過糖紙呢!那時候,男孩子如果能有一張用紅紅的大中華疊成的三角形煙盒,那在騸piaji的遊戲場中一定是威風了不少呀!而小女孩們,則是把吃糖果剝下來的糖紙,仔細的清潔、壓平,夾在書裏…這一過程不斷地重複和反複…然後幾個小姑娘湊到一起,比一比,看誰的花色多,玻璃糖紙多,特別是來自上海北京的糖紙多!
我們的快樂曾經如此的簡單!
我們的快樂曾經如此的快樂!
十二歲小學畢業了,我們家也搬遷離開了這個小院。一直到後來,近十年之後大學放暑假的時候,才回去過一次。重新踏入小院,霍然發現記憶中曾經的快樂遊戲場其實隻有四五平米的樣子!
照片拍攝於2020年8月,疫情期間,在附近的野公園裏。那是居家工作三個月後,剛剛開始正常上班啦。我們也像出籠的鳥兒,像孩童般出門撒歡兒!
小時候一直留運動頭,這一組照片和高中時期拍的照片,幾乎一模一樣,以此為念吧。
您是哪裏人?我們除了叫 打腰包和跳飛機格,其他都一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