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山東之行隻有短短三天時間,隻能挑最具代表性的地方走走看看,無論如何當然要去孔子的家鄉曲阜轉轉。曲阜距離泰安約一個小時的車程,沿著平坦的高速公路感覺轉眼就到了。
曲阜之三孔,即孔廟孔府孔林。我們先到孔廟,這裏還是值得好好轉一下的。孔廟是孔子去世後的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開始修建,之後不斷地擴展,距今已有2500年。現在孔廟與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的外八廟,泰山的岱廟並稱中國四大古建築群。真沒想到咱們這次的旅行還順便完成了一個遊覽小目標!
首先進入眼簾的是這厚厚的宮牆,很獨特,也很有視覺震撼力。
從中間穿過,就看到一道道的類似“牌樓”的石坊,上麵的題字每個背後都有不少講究和典故。
金聲玉振,取自孟子對孔子的評價:“孔子…集大成者,金聲而玉振之也…”。古代奏樂以擊鍾之金聲開始,以擊磬之玉振告終。集古代聖賢之大成,這是孟子對孔子的讚頌之詞。孔廟內最大的建築也因此命名為大成殿。
穿過這些石坊才算正式進入了孔廟,至聖廟。
廟內建築巍聳,與帝都的皇家園林媲美,向天下昭示著孔子身前身後曾經的榮耀和威儀。
孔廟裏最引人矚目又獨一無二的十三碑亭是專為了保護曆代皇帝禦製的石碑而建,就是專門為了一塊石碑就蓋了座小房子,這個以前還真沒見過呢!清康熙、雍正、乾隆皇帝都有禦賜石碑,而且這些巨大的石塊,最大的63噸,還都是從北京的西山運過來的,看著真是不能不另人驚歎。
周圍還有大大小小的諸多碑碣,這些與十三碑亭共同組成了規模龐大的孔廟碑林。它和岱廟碑林、西安碑林並稱為中國最大的三個碑林群,至此,我們又完成了一個遊覽小目標!
五六十歲的人們,應該還多多少少地記得一些相關的曆史事件,尚存一些多多少少的深刻的曆史碎片…碎裂的石碑不少,修補的痕跡顯而易見地暴露在世人麵前。
孔子杏壇設教,原址不詳。這個後建的杏壇僅為紀念之意,雕梁畫棟,周圍還特別環之以杏樹。杏壇讚的禦碑是乾隆的禦筆,如此精美的石雕,上麵的裂痕清晰可見,這也算是對那段曆史的見證,也提醒著大家記住曾經發生的種種…
小橋流水古鬆柏,大殿石雕盤龍柱。孔廟的設計混搭在北方皇城和江南園林之間。
聽說摸了這古樹花紋,能被賦予各種吉祥如意,哈哈,咱當然也決不免俗。有的沒的,你信他信,都是信念,嘻嘻!
孔廟內的主體建築大成殿,遠看就像皇城一般!它與北京故宮的太和殿和泰山岱廟的天貺殿並稱為中國古代的三大宮殿,有東方三大殿之美譽,自此我們又完成了一個遊覽小目標!
中國三教以佛修心,以道修身,以儒治國,把儒學放到了國家的高度。曆代帝王對孔子有各種加封,最高的是大成至聖文宣王。大成殿內正中供奉著的就是成為了至聖文宣王的孔子的雕像,高貴如君王,威嚴如神佛,這也是具像化了被曆代帝王神化了的孔子。
大成殿是孔廟內祭祀孔子的中心場所。好巧不巧,我們在附近轉悠的時候突然聽到鼓樂聲起,原來這裏每天還定時舉辦祭祀孔子的儀式,全套的跪拜之禮,頌歌宣文,真是讓咱又開眼啦…
孔府,官方名稱衍聖公府,是孔子後代子孫家庭生活居住的地方。快速轉了一圈這個號稱“天下第一家”的地方,沒有找到所謂風水寶地的跡象,充其量也就是一個規模不算太大的北方地主家的大院,嗬嗬!
孔林是孔子家族的墓地,這個地方不小,園區內林木尤其豐盛繁茂。據介紹說在孔子死後,孔子的弟子曾從各地帶來奇花異木來此種植,因而規模不斷擴大。我們坐著電瓶車在孔林快速環繞瀏覽了一圈,其間各種林木都是鬱鬱蔥蔥,咱也分不出所以然,注意力卻被園中獨一無二的一種羽色隻有黑白的鳥吸引了全部的目光。據介紹孔林中多檜拍鬆樹,因味猛而驅烏鴉,古人墳頭墓地多灑硫磺也是為了趕蛇鼠的緣故,故曰“烏鴉不敢落,蛇鼠不敢來。”看來古人選擇鬆柏在墓園並不是隨意而為之,暗藏智慧與玄機呀!
特別在孔子和其子其孫的墓前稍停片刻,也聽聽導遊介紹一下2500多年的曆史。孔子於公園前479年逝世,這一片孔氏家族墓地從始建,然後不斷擴大到近代約有三千多畝。孔子曆代子子孫孫,墓葬此處不計其數,古樹亦有上萬株,保持的一直還可以,1961年還被規劃為“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可惜享此殊榮不久之後就…
曲阜不大,孔廟孔府孔林占了很大一片地方,感覺當地的老百姓也是主要靠著這一專項旅遊就業和生活,從這一點來看孔子是不是應該算是惠及了子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