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法國巴黎有個左岸右岸之分還沒多久,是不是因為喝咖啡的緣故?是不是有個左岸咖啡館?塞納河橫穿巴黎,是這座城市的命脈。河的右岸有香榭裏榭大道,有凱旋門和盧浮宮,是奢華宏大擁有厚重曆史的文化象征,而左岸是作家詩人們奮鬥的清貧世界。
不得不承認上海人趕時髦追時尚的眼光和態度,這次在上海竟然在徐匯區的最南邊、也是黃浦江邊上發現了一個叫西岸和東岸的地方。上海浦江東岸綠道,是一條沿著黃浦江而建的長達24公裏的江景長廊,據說是騎行和徒步者的天堂,以後有機會一定要去試試。
上海的西岸是一片魔都新打造的文化中心,擁有公司酒店民居商廈和各種遊樂設施。這次咱特別過去,去參觀它的西岸美術館。此美術館就建在黃浦江邊,遠遠還可以看到正北方向的上海浦東三件套。
西岸美術館的主展也和巴黎有關,是巴黎喬治·蓬皮杜國家藝術和文化中心的一個關於城市藝術設計規劃和建設的特展,“重塑景觀”。
很多畫作
還有用實物的展品。這不禁讓我聯想起我們自己參與我們自住房設計的過程。二十多年前,我們隻能用自己工作上使用的工程軟件繪製了房子的草圖。為了更直觀,還按比例製作了部分模型,從而幫助我們完成了摸石頭過河般的設計和蓋房工程!
還有這樣的展覽,像放電影一樣展示不斷變換的設計理念或方案。
法國蓬皮杜中心是前法國總統喬治·蓬皮杜倡議的為紀念帶領法國取得二戰勝利的戴高樂總統而興建的現代藝術館。它的主要收藏之一就是與工業設計相關的作品。這次能夠在上海展出如此豐富的與城市設計有關的展品還是因為這個中心要進行大規模的翻新,所以人家把收藏品幹脆送出去展出,該中心預計五年後才能重新開放。不得不說這真是一個不錯的主意,既讓大眾欣賞了作品,又節省了藝術品貯存的空間和成本。未來五年上海還會有不同主題的展覽,值得期待呀。
西岸美術館舉辦的這個重塑景觀特展展示了人類城市化的發展進程,藝術家們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記錄了城市建築設計中的人文內涵。這次咱還劉姥姥進大觀園第一次看了一個沉浸式的展覽,“Bigger & Closer, not smaller & further away” ,更大和更近,而不是更小和更遠。這是由英國藝術家 David Hockney和團隊打造的實景藝術。有點兒像360度屏幕電影,變換的畫麵都是他的作品,或者說是用他的作品打造了一個藝術的舞台和世界。觀眾們就坐在中央,也是在近一個小時的時間裏坐在藝術家打造的童話世界裏。
這真是一種讓參觀者以全方位視角全身心投入地去觀賞藝術作品和展覽的全新觀展方式。
城市建設的主題當然要包括魔都自己的建築建設工程,近兩百年的發展曆程。上海新中國成立後各時代的民居:
還有上海代表性的地標建築,藍圖和模型。我們自己建過模,畫過圖,造過房,所以看著這一步步的發展過程,特別有共鳴之心和共情之成就感。
最後看看我們常走的浦東機場。
逛博物館真是了解世界的捷徑,現在咱的願望清單上又加上了一個,去巴黎看Centre national d'art et de culture Georges-Pompidou!
魔都海納百川,包羅萬象,吸引了全國各地的人到此永居和暫停,當然也帶來了全國各地的代表性美食,生活在上海真是老適意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