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中國瓷器的展品中,可以大致分三部分,一是中美直接貿易的,二是歐洲移民帶過來的,瓷器當時是比較貴重的家當,移民時就帶到美國;三是作為文物收藏,從世界各地收藏家或者拍賣會購買的。所以放置的地方也不一樣,故事也不相同。
美國展區二樓,有一處小展台,陳列的展品連博物館百萬分之一都不到,但是話題涉及中美貿易,當然是早期的中美貿易。中美經濟交往早在美國建國前就開始了,是通過荷蘭和英國充當中介,做的是中轉貿易。像茶葉,就是英國人先運到英國,然後再銷往北美。美中之間沒有直接貿易。成立於1600年的英國東印度公司在此後200多年中,從中國運送了3億件瓷器到歐洲,而瓷器交易占整個東印度公司貿易價值的6%。
圖一的瓷瓶是大都會收藏的年代最早的中國出口歐洲的瓷器。時間是明朝正德年間,約1520年左右。出口地點是葡萄牙,瓷瓶上的花紋是葡萄牙皇家的徽章,而瓶子的式樣是伊斯蘭的風格。葡萄牙是大航海時期的先驅,我們熟悉的迪亞士、達伽馬、麥哲倫都是當時葡萄牙航海家。其中麥哲倫在1522年完成了人類首次環球航行。這件瓷器可以說是當時開啟航海和貿易的見證。葡萄牙也是在1557年占領了澳門。
接棒做貿易的荷蘭人,1602年成立了荷蘭東印度公司。當時海上是貿易海盜模糊不清,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不久就打劫了兩艘葡萄牙的商船,船上光瓷器就有10萬件,公司在阿姆斯特丹賣掉打劫的瓷器,不但賺到了錢,還讓中國瓷器廣為歐洲人了解。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總部在今天的印尼雅加達,1622年還占據了台灣。在1669年的時候,公司是世界上最富有的私人公司,商船有150艘,戰船40艘,員工5萬,還有1萬的雇傭兵,公司的股息高達40%。圖二的這件大約1700年的瓷器是中國出口荷蘭的,據文物專家考證,這是複製荷蘭工匠在一個銀器上的圖案,描述的是1690年10月,市民攻占鹿特丹一個治安官家裏的場麵。像這樣一件指定的圖案,訂單需要提前兩年的時間送到窯廠。
圖三這套湯碗成列在博物館還原美國建國前費城一戶富裕人家的客廳裏,據考證這套瓷器是1750年左右,為當時的瑞士市場製作的,後來主人移民美國,從歐洲帶了過來,1790年時,已經在費城一戶移民的餐桌上了。
拍攝視頻的展台裏有18件中國瓷器,參觀前後做了些功課,主要從中美早期貿易來看這些瓷器,沒想到這些200多年前的物件,涉及很多美國曆史上的大人物,了解和穿起了不是東西,借著視頻和有興趣的朋友分享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