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是在做一件掛一漏萬的事情。博物館有19個藝術分類的部門,樂器是其中之一。收藏了來自全世界的5000多件樂器,最早的樂器時間追溯到公元前300年。
1870年博物館成不久就開始樂器收藏,主要是因為有收藏家向博物館捐贈。比如JP摩根的合夥人約瑟夫·德雷塞爾(Joseph Drexel)在1885年就向博物館捐贈了44件歐洲樂器。德雷塞爾家族從事金融,兄弟倆都是摩根公司的合夥人,也都是收藏家和慈善家。費城的德雷塞爾大學就是約瑟夫的兄弟安東尼捐贈開設的。
1889年,瑪麗·布朗夫人將收藏的270件世界各國樂器捐贈給大都會。同時提出一個條件,允許她繼續為博物館收集樂器藏品。布朗夫人是位作家和樂器愛好者。她丈夫約翰·布朗是華爾街二代投資銀行家,也是現在布朗兄弟哈裏曼公司(BBH)的最初創建人。從1889年起,布朗夫人和他的一個兒子一起,在全世界範圍內收集樂器,另外,布朗夫人還堅持讓博物館聘請她的助理弗朗西斯·莫裏斯(Frances Morris)女生專門負責搜集樂器的整理,於是1896年起莫裏斯女士來到博物館,從兼職開始做起,不久成為大都會第一位全職女館員。布朗夫人和兒子後來為博物館收集到了4000件世界各地樂器。
這架鋼琴就是1889年布朗夫人捐贈,是鋼琴發明者意大利人克裏斯多佛利(Bartolommeo Cristofori)製作的。克裏斯多佛利生活在1700年前期的佛羅倫薩。作為嫻熟的樂器製作人,在美第奇家族負責維護樂器。那時的美第奇家族已經發跡近200年了,讚助藝術的故事可以講1001夜。克裏斯多佛利在大健琴的基礎上發明了鋼琴。從外表和內部結構上,大鍵琴和剛剛誕生的鋼琴差不多,都有鍵盤和拉緊的琴弦。兩者不同的是,大鍵琴是鍵盤帶動像鉤子似的撥子波動琴弦發出樂音,鋼琴則鍵盤帶動用琴槌錘擊琴弦。因此,演奏時,指尖的力量變化無窮,鋼琴最初的名字中文意思就是能發出弱和強音的琴。克裏斯多佛利一生製作了25架鋼琴,目前存世三架,大都會收藏了其中的一架。
作為鋼琴的最原始版,當然和今天的樣子有區別。首先是沒有踏板,隻有54個鍵,現在則是88個鍵,演奏的音域上不如今現代鋼琴寬。
著名樂評家辛豐年先生在《鋼琴文化300年》中這樣講述鋼琴:“在所有樂器中,鋼琴最像機器。它簡直就是一種機器,人用手操作的機器。人機結合,人機相遇,它忽的靈通了!能彈貝多芬,如哲人之沉思雄辨;彈肖邦,如吟詩;彈德彪西,以如作畫。它竟兼有了詩人、畫家、哲人、鼓動家的功能。尼采、托爾斯泰、阿道爾諾們愛之,彈之,當然不是沒有原故了。” “想想看吧,世無鋼琴,我們也就沒有莫紮特的二十幾部鋼琴協奏曲了;也就沒有貝多芬的奏鳴曲了;沒有肖邦的那些鋼琴詩了;德彪西的‘鋼琴畫’也就不可得而賞之了。那人間將是何等的荒涼、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