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客行

您好!我是達客,喜歡以書為線索,再到實地經曆,很願意和朋友一起分享其間的樂趣和見聞。 “達客行”不求廣為人知,但求覓得同道!
歡迎訪問我的YouTube個人頻道 “達客行”
正文

在哈佛尋見一間宿舍找到一本書

(2023-08-17 07:20:36) 下一個

2023年暑假,孩子在波士頓參加一個為期五周的夏令營,我們周末就成了通勤父母過去看看。那裏還有兩位小朋友,一位曾在哈佛大學工作,另一位剛剛結束哈佛的學業,於是他們帶著我們好幾個周末在校園轉,達客也找到了一直尊敬的兩位經濟學前輩陳岱孫先生和張培剛先生在哈佛學習時期的蹤跡。

 

陳岱孫先生的宿舍

 

1980年一位陳岱孫先生的學生要到哈佛做訪問學者。赴美前,去岱老家向他辭行。問他有什麽事可為他老人家在美國辦,遲疑了一會兒,當時80高齡的岱老說,自己年紀很大了,不能再去看哈佛看看,他當年在哈佛的宿舍是帕金斯樓“Perkins Hall”18號房間,要方便的話,你幫忙到那裏看看,若能拍個照片帶回更好。為此,這位學生在哈佛曾數次去看了帕金斯樓l,但因門戶緊鎖,隻能在外麵拍了幾張照片,1982年回國把這幾張照片交給岱老,岱老高興地講外觀未變,不過因為沒有能進到宿舍裏拍張照,一直覺得很遺憾。

 

沒想到的是,幾年之後這位弟子在密歇根大學做研究。那時,曾任尼克鬆總統經濟顧問委主席的鮑爾·麥克拉肯(Paul MacCracken)在密歇根大學任教。因為要訪問中國,請這位弟子介紹幾位國內的資深經濟學家。麥克拉肯1940年代畢業於哈佛獲博士學位。於是有了他和陳岱老的見麵。有一件事非常神奇,那就是他倆先後相隔20年,卻同住一棟宿舍樓Perkins Hall,而且同住一個房間就是18號。雖相隔20年,他們談起房內家俱擺設卻絲毫未變。

 

讀到這則趣事,達客就有興趣去看看這間宿舍。很容易找到Perkins Hall,本來想隻能在樓外拍個外觀,結果門都沒有鎖,於是登堂入室,看到了樓內裏裏外外。還遇到位住在裏麵的華裔女生,她告訴我,她在攻讀生物的博士。現在的房號是三位數,有不知道118號是否就是陳岱老1923年到1926年,在哈佛讀書時的宿舍。

 

帕金斯樓建於1895年,是紀念三位叫帕金斯牧師的,三位牧師都是一位帕金斯家族捐贈人的親屬。帕金斯樓一直是哈佛大學研究生院的宿舍樓,紅磚建成的四層樓裏有77個小房間和77個大房間,每層樓裏還有公用廚房,衛生間,洗衣房。2023年八月到2024年5月,一學年的租金是,小房間8934美元,大房間11082美元。

 

1927年,獲得經濟學博士的陳岱孫回到清華大學任教,第二年便擔任經濟係主任,後來也出任過北京大學的經濟係主任。他大學生回憶,陳先生講課很生動,期末考題曾是《假如我是財政部長》。很多年前 ,達客在北大一次活動中,曾見過這位經濟學泰鬥,當時年歲已過90的陳先生身著灰色中山裝,拄著手杖,筆直走向講台,思路清晰的講話中強調經濟學應該是經世致用的學科。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大樓的大廳裏,有陳岱孫先生的塑像,底座上刻有陳先生的一句話:我這輩子隻做了一件事:教書。這也是讓達客好奇,這位淡泊名利的長者,念念不忘的哈佛宿舍到底是個什麽樣子?

 

張培剛先生的博士論文

 

哈佛大學的圖書館成立於1638年,是美國最古老的圖書館係統,也是當下世界最大的學術圖書館。學校內有25處圖書館,擁有超過2000萬冊的實物和數字圖書,內容覆蓋幾乎所有學科,書寫的語言達460種,圖書館係統的工作人員多達 800人。 在這書海裏,達客是弱水三千隻取一滴,想找到一本張培剛先生的博士論文。

 

1940年,盡管當時處於兵荒馬亂的抗戰時期,留美考試仍然進行。經過考試,選拔出17位清華庚子賠款公費留學生,其中文科兩人,一位是張培剛,攻讀工商管理,另一人攻讀經濟史,其餘15人都是理工專業。當時27歲的張培剛來自湖北紅安農村。1934年武漢大學經濟係畢業後,就職當時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生,一直從事農村調研。先後有多部學術著作出版,都是在調研基礎上的農村經濟問題專著。考取留美生後,按規定,每位學生會有指定教授指導留學選校選課的事,負責指導張培剛的,正是在清華任教的陳岱孫先生,從而也演繹了名師和高徒的故事。

 

1941年,張培剛來到哈佛大學讀書,最初是選擇工商管理專業,也就是今天的MBA。一年半後,他轉入研究生院攻讀經濟學博士。張先生的博士論文《農業與工業化》,結合了在國內多年對農村的調查和當時剛剛提出的經濟學理論分析框架,闡述了農業與工業的關係,農業國實現工業化的條件和製約因素,論文還分析了勞動力過剩和轉移問題。整個框架是以競爭和市場機製為基礎的,還特別強調了企業家精神在工業化過程中的作用。今天,論文中的分析和結論都得到了實踐的證明。張先生的理論也被公認為發展經濟學的開端之一。

 

張先生的論文在獲得了1946-1947年度哈佛大學經濟係最佳論文獎及“威爾士獎金”,這項獎每年評選一片論文。在網上查到,直到今天,也是哈佛經濟係授予的最高榮譽。當陳岱孫先生得知這個消息,異常興奮。因為當年他的論文,《麻省地方政府開支與人口密度的關係》也曾被推薦參選“威爾士獎金”,不過獲獎的是同班同學張伯倫的《競爭壟斷理論》。對此,陳岱老也心服口服。所以,他知道這個獎的分量。而張培剛先生的論文也借助了張伯倫的這個理論。“威爾士獎”還頒發給的人是薩繆爾森,第一個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美國人。《農業與工業化》也被收入《哈佛經濟叢書》第85卷,1949年由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

 

1945年,張先生回國任教武漢大學,1948年,又在聯合國工作。1949年,辭職回國。以後一直在華中理工大學工作,也中斷了學術研究。因為過去工作關係,達客曾有機會多次拜訪過張先生,每次都能用完限製規定的最多會客半小時的時間,他的樂觀幽默印象很深。後來,見到過一位張先生的博士生,得知達客能有這樣的機會很羨慕,說讀博一個學期,也未必能有這麽奢侈的見麵時間。記得先生曾聊起過,寫論文期間,是在哈佛圖書館裏一個小隔間,解開領帶、鬆開腰帶和鞋帶放鬆閱讀寫作。想必哈佛圖書館裏的一些舊書曾見過這位“三鬆”先生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達客行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ong140' 的評論 : 您母校的驕傲。謝謝留言。
達客行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格利' 的評論 : 謝謝鼓勵。有機會多介紹。
格利 回複 悄悄話 很好的曆史人物介紹,期待更多。
dong140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張培剛聽說過。不過從您這裏得到了詳細的介紹。我是華中科技大學工科畢業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