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軍中馬前卒

中國曆史時事和國際政治評論
個人資料
正文

龍應台的呼籲與“中華民國”最大公約數

(2025-04-08 13:05:17) 下一個

   4月1日,知名作家、中華民國台灣前文化部長龍應台女士,在紐約時報發表文章《台灣的時間不多了(The Clock is Ticking for Taiwan)》,表達了對美國拋棄烏克蘭後可能再拋棄台灣的強烈擔憂,對民進黨當局激進台獨、對抗中國的立場政策做了批評,也回顧了馬英九時期兩岸和平穩定的關係、陸台人民密切的往來,呼籲台灣與大陸再次和解,避免戰爭。

 

   筆者對於龍女士的看法和主張,是頗有同感、很是認同的,也對兩岸關係及其未來走向,有些自己的見解要說。

 

   最近幾年,中國大陸和台灣的關係,可謂每況愈下。例如自從2022年8月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的佩洛西訪問台灣以來,中國解放軍就頻繁在台灣海峽及周邊進行軍事演習。中國官方對賴清德等台獨人士的批評也越發激烈,並祭出多種製裁措施。

 

   而台灣方麵,即便較為溫和的獨派蔡英文執政時期,就已積極與中國大陸“脫鉤”,與美日加強關係。而賴清德執政後則迅速強化台獨路線,宣稱“中國是境外敵對勢力”,強化日台友好以爭取外援,並打擊國民黨和民眾黨等較親大陸的勢力。主張台獨、敵視中國的勢力已成為台灣多數和主流。

  

   兩岸官方劍拔弩張,民間敵對情緒也在累積。在互聯網上,大陸人與台灣人的罵戰天天都在發生,都有對於對方非人化的貶損,同文同種的人民,成為兩個相互視若寇仇的對立族群。近日台灣政府和綠營民粹分子驅逐支持武統的“陸配”,也反映了衝突已蔓延至線下。

 

   這樣的狀況,是令人擔憂的,也並不是許多年裏一直如此的。龍應台女士提到的馬英九執政時兩岸友好熱絡的關係,就以事實證明陸台並非天生敵對。相反,兩岸有著頗為深厚的交流合作基礎,隻要有契機、雙方表現誠意、求同存異,就能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友誼與和平。

   

   而雙方友好合作的基礎,正是兩岸人民同文同種(台灣絕大多數人祖籍大陸、語言文字相同(僅有繁簡字體之分)、對“中華民族”身份的認可,以及陸台人民對“中華民國”的好感、“一中各表”的默契,而形成的兩岸同一共同體。而“中華民國”正是這一共同體和兩岸紐帶的關鍵。

 

    雖然如今中國大陸的國號和法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但對於“中華民國”的曆史存在及其功績,並沒有徹底否定。在毛澤東時代,蔣介石的國民黨被視為死敵,殘酷迫害與民國黨政軍有關的人士,但仍尊奉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為“革命先行者”。

 

   改革開放後,大陸官方對國民黨的正麵評價增加不少,雖仍然強調中共擊敗腐敗墮落的國民黨、建立新中國“是曆史和人民的必然選擇”的基本觀點,但對民國政府及國民黨(及其前身同盟會)推翻封建帝製、北伐“打倒列強除軍閥”統一中國、1927-1937“黃金十年”建設、抗日戰爭國軍浴血奮戰等功勞,都做出一定程度的肯定。而民間對中華民國的好感更多一些。在世紀初至2010年代,中國大陸還掀起“民國熱”,對民國曆史、社會風尚、文化教育的宣傳和追捧達到高峰。

 

   雖然在“中國共產黨是曆史和人民的選擇、唯一正確道路”敘事等影響下,對於中華民國的肯定仍然是有限的、宣傳仍受壓的,但即便如此中華民國的曆史、政治理念、知名人物也得到相當多來自大陸官方與民間的肯定,可見“中華民國”在大陸的正麵形象。

 

  而台灣方麵,自1945年以來都是“中華民國”國家實際統治的一部分。兩蔣時期國民黨實行威權統治,製造了一些鎮壓和殺戮,但也有有限民主自由,並有力促進了台灣的經濟發展、提高了台灣人民生活水平,有功於台灣各族群人民。雖然自1990年代,台灣本土主義和台獨勢力日益強大,其代表力量民進黨於2000年執政,但堅持自己是“中國人”、認同中華民族身份的,長期(2020年左右之前)都在半數以上。隻是他們多數不認可“中華人民共和國”而認可“中華民國”。那時即便一些傾向台獨的人士,也並不激烈排斥“中華民國”及“中國人”身份,而是既認同民國又認同台灣。

 

  於是,大陸和台灣達成的“兩岸一中,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以及大陸官方與民間對“中華民國”及國民政府、國民黨、國軍的部分認可,讓兩岸有了可以和平共處、友好往來的“最大公約數”。

 

   正是暨此“最大公約數”,才有了2005年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大陸、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的“胡連會”,實現曆史性破冰和解。而2008-2016年馬英九執政八年,兩岸在經濟、文化、學術等方麵的密切交流、從官方到民間的互信和友好氛圍,極大加強了兩岸關係,也助推了大陸“民國熱”、大陸人對“中華民國”的更多認識和更大好感。而海峽兩岸、大陸人與台灣人能實現這樣的和平友好、熱絡交流,關鍵即在於雙方官方和多數民眾對“中華民國”有著默契與共識,大家認可同屬一個中國、是一家人,相互之間芥蒂減少而信任增加,對於對方作為同胞關愛,就順理成章的“兩岸一家親”了。

 

   而之後兩岸關係的惡化,則很大程度源於雙方對“中華民國”由曾經的較為肯定,到變得更多否定,所製造和加劇的兩岸割裂。民進黨籍的台灣領導人蔡英文和賴清德,都更強調“台灣(國家)”、“台灣人”的身份認同和立場,而淡化“中華民國”色彩。雖然蔡賴等人也偶有肯定中華民國法統與曆史的言論,但往往隻是官樣文章,他們涉及台灣獨立的言行更頻繁和真情流露。

 

   而且台灣民進黨政府及綠營人士不僅從統治所屬和政治立場上“去中國化”,更在文化、教育、宣傳、日常生活中全麵和深層的“去中國化”,如修改課綱刪減中國曆史、大幅增加東亞史和台灣本土史等,將台灣人和中國人(大陸人)明確和嚴厲的加以區分隔離,去除中華文化的影響和傳承性,突出“台灣民族”及“台灣文化/價值觀”。這就讓台灣人從基本身份認同和心理上就疏遠大陸、敵視中國,對兩岸關係、台灣與大陸的連結性產生了難以逆轉的破壞。

 

   而中國大陸在最近十年也減少了對中華民國時期的正麵宣傳,如反映國軍抗戰的多部影片(如《八佰》、《援軍明日到達》等)的拍攝和上映計劃一波三折、多次延遲。大陸政治體製也更加保守化,少了開明多了壟斷,支持中華民國或對民國有好感人士並無參政可能,也沒有通過媒體和文藝表達的空間。

 

   雙方對“中華民國”共識的遠離,讓兩岸少了共同認同的曆史、合作交流的橋梁、“一家親”的載體,剩下的隻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政權/對外代表”、“武統台灣”和“台灣獨立”、“中國是境外敵對勢力”這樣截然對立的立場及必然發生的衝突。(雖然也有中華民國前總統馬英九先生等人致力捍衛中華民國法統、宣講中華民國功績、努力維係兩岸交流、致力於民主統一的人士及其努力,但杯水車薪,兩岸整體關係顯然是日益疏離和敵對的)

 

   而龍應台在紐約時報的文章,所懷念的正是兩岸認同“中華民國”曆史貢獻、對分歧能夠求同存異、台海風平浪靜、人民友好合作、互補互助互利、共同繁榮的歲月,並在今日兩岸相互仇視、戰爭一觸即發狀態下,對兩岸再次共同認可同屬中華民族、不要同胞相殘的真摯呼喚和強烈願望。而實現這一願望的關鍵,正是兩岸重新對“中華民國”曆史貢獻、孫中山先生及其同仁“三民主義”理念、國共兩黨合作與兩岸人民協力實現民族複興,能夠達成共識、相互認可、積極宣傳和實踐。

  

   雖然在如今兩岸政治狀況都較為不良、雙方劍拔弩張的狀態下,想實現這樣的共識與和解並不容易,但事在人為。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正是兩岸共同紀念、緩和關係的契機。筆者並不指望強烈本土主義立場的賴清德政府願意紀念抗戰和宣講民國法統,也對中國大陸軟化對台立場、中共包容不同政治派別不抱希望。

 

   但台灣和大陸各界有識之士,無論出於對國家民族的情感,還是保持和平繁榮的現實需要,都應追溯曆史上中國人民的苦難與輝煌,對中華民國的功績積極認可,讓兩岸人民明白對方是血脈相連的同胞,即便政治製度和曆史記憶有所差別,也應求大同、存小異,不重演曆史上內戰悲劇、不再發生戰禍、不再生靈塗炭,台海和平得到保障,兩岸合作互助,共謀人民福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西岸-影 回複 悄悄話 根據中國曆史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模式,台灣被統一是必然的,無法避免。
因為曆史上的和與分,其實都沒有放棄中華正統。
凝聚社會的基礎是文化,這是身份認同的基礎。
Firefox01 回複 悄悄話 時間究竟在哪個方麵,現在已經不好說了。
dong140 回複 悄悄話 讚好文
大號螞蟻 回複 悄悄話 黨,國,中,華。曆史性的選擇。
2023-06-03 13:18:53

在脫鉤脫風險去全球化的今天,如何定位選邊,將決定性地影響自己和子孫後代的未來。

黨,中國共產黨,尤其是黨中央,習主席。

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尤其是大一統政府部門。

中,中國。中國政府統治的疆域,尤其是疆域內的人或者奴隸。俗稱,這片東亞大陸的土地。

華,華人,中華民族,血緣上來自於中國土地的人,不論是否還生活在這片土地上。


從大外宣統戰角度來說,愛華,有民族種族主義情結,是最好的起點。要想不受歧視,華人先要團結一致。然而事實上中華民族並非一個真正的民族,就是所謂漢族也隻是編戶齊民奴隸的後代。並沒有真正上傳統上的感情紐帶和利益基礎。而且由於都是奴隸的後代,組織性很低。所以華人四分五裂一團散沙才是常態和本性。所以要團結就需要一個強大的整合,也就是強大的祖國。於是愛華的提升就是愛中。

愛中,為中國崛起而奮鬥。就必須有強有力的大一統集權政府。才能首先把中國統一和維護為中國。其次才能集中力量辦大事,用幾十年走完西方幾百年幾千年積累下來的領先之路。所以愛中,就必須愛國,愛中國政府。

這麽強有力的政府又是靠什麽建立的?自然是偉大光榮正確的中國共產黨。尤其是英明領袖習主席的指引的方向。所以愛國,就必須愛黨,愛黨就必須愛主席。

所以,隻有一腳踏進了起點的陷阱,一係列的百年來千錘百煉的話術,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引渡到終點,金光燦燦法力無邊高高在上的大一統皇帝陛下。


鐵杆愛黨的是趙家人。他們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吃鐵杆莊稼的八旗子弟。他們最多反習,但絕不反黨。實際上他們很多是因為要維持黨,所以才支持習的。

堅決愛國的是士大夫讀書人。他們是次要的既得利益者,是以前或者以後的最大既得利益者。普京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一個希望沒有蘇共的蘇聯主義者。這些人反共當絕不反國反政府。他們隻是想取得那些政府位置,並不想改造甚至摧毀這些位置。這些人甚至比趙家人更加堅決支持和維護大一統。他們隻是不滿不是他們坐莊。錢學森楊振寧海外民運法輪功等等多數都是這類人。條件合適時極其容易被黨招安做官做諜。雖然反對的時候也極其高調,然而其實隻是反皇帝不反皇帝製。

非常愛中的是依靠中國這片土地,發財吃飯的雙馬郭台銘白猴子小粉紅之流。離開了這片土地上的人,製度和文化,他們玩不轉。活不好甚至活不了。他們也許會抱怨中國政府的種種奇葩政策手段帶來的各種惡心麻煩,但是同時也很享受中國政府的種種奇葩政策手段帶來的各種商機生機。猶如垃圾堆上的蛆,也許會嫌聞著臭,但是它吃著是真香。

最外圍的就是愛華分子。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其實不是不嫌,生為華人,嫌也改變不了。不如站起來以醜為美,以貧為榮。白左不就是這麽幹的嗎?想爬出醬缸證明自己,的確不容易。俄裔,德裔,意裔,愛裔也都折騰了好幾代呢。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