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浮光掠影土耳其(13)孔亞,神秘旋轉舞的故鄉

(2022-12-29 05:28:08) 下一個

科尼亞也稱孔亞(Konya) 是土耳其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據傳它是《聖經》裏所說的大洪水水後出現的第一個城市。公元前3000年前已經有人居住,赫梯帝國滅亡後,佛裏吉亞(Phrygian)人在此聚落並逐漸繁榮;到公元前3世紀的時候,當地的語言、教育和文化,大部分希臘化,並且成為自治的城市。後來孔亞先後被阿拉伯、拜占庭和蒙古所占據,12-13世紀最後成為塞爾柱人的魯姆(Rum)蘇丹國的首都。在塞爾柱人的統治期間,城市臻於鼎盛。大約在1467年前後,孔亞並入奧斯曼帝國,以後逐漸衰弱。

保守的孔亞在曆史和現代之間小心翼翼地掌握著平衡。一方麵,在曆史上它非常重要,因為它曾是旋轉托缽僧的故鄉,又是塞爾柱文化的堡壘,在文化、政治、宗教都得到發展的那個時代,梅烏拉那·傑拉萊丁·魯米創立了在西方以進行旋舞祈禱而知名的蘇菲教派。另一方麵,現代孔亞是個經濟繁榮的城市,它是土耳其重要的軍工大城,土耳其最大的空軍基地就在此處;工業上,土耳其重要的化工、鋼鐵產業、大型客貨運輸車輛和軍用車製造基地也在此。

一大早從安塔利亞岀來,D400和D696路況不錯,雖然不停地上坡下坡,回頭彎成串,全路段限速60-70公裏,但全民超速,所有的車都在120公裏以上,連大巴車和貨車都比我們開得快,簡直是速度與激情, 中午便到達孔亞。個人覺得安塔利亞到孔亞的路的景色不亞於D400,是另一種美。

孔亞地處土耳其正中部,在安納托利亞高原的西南邊緣,或許地理位置相對居中的城市都容易比較保守,孔亞也不例外,這裏一直是中世紀以來蘇菲派的文化與宗教中心。時至今日,孔亞仍是全土耳其宗教氣氛最濃厚,民風也相對保守的地方,街上隨處可見帶著頭巾婦女,與開放的安塔利亞形成鮮明對比。

塞利姆清真寺(Selim II Mosque)建於15世紀,位於梅夫拉納博物館西邊,這座雙塔清真寺是典型的奧斯曼帝國清真寺,仿效伊斯坦布爾的法齊赫清真寺。

清真寺內部有大量的幾何圖形運用,多層圓形大吊燈與圓頂互相呼應;寺內的壁龕朝向聖地麥加。

梅夫拉那博物館(Mevlana Museum)是孔亞的最重要的景點,是許多穆斯林的拜謁之地,博物館前身是伊斯蘭蘇菲派旋轉托缽僧修行的場所,如今對穆斯林而言,更是一所聖殿,因為創始人梅夫拉那就葬在裏麵。托缽僧是蘇菲派的苦行修士會,於1273年在孔亞創立,並從那裏傳遍奧斯曼帝國。它是以雲遊布道,托缽乞食的方式區別於其他修道院的僧侶組織。

博物館的外觀很顯眼,尤其是位於頂端的覆蓋著藍綠色磁磚的笛子般的尖塔,從很遠的地方就可以看到,顯得格外顯眼。

梅夫拉那的全名為紮拉爾丁·穆罕默德(Jalalal-Din Muhammad), 在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人們稱他為[莫拉維·魯米](Molavi Rumi); 在土耳其人們說他是梅夫拉那(Mevlana); 而在歐美他的名字是魯米(Rumi) —這些不同的稱呼背後,都有個相同的意思—來自東羅馬帝國的精神導師。

魯米出生於公元1207年的巴爾赫(Balkh), 當時屬於波斯帝國的東部邊界,今日為阿富汗的其中一省。他的家族世世代代都是伊斯蘭法學家、神學家和神秘主義學者,他的父親巴爾哈丁·瓦拉德(Baha al-Din Walad) 也是位學識淵博的學者。

12歲時為了躲避成吉思汗的軍隊入侵,魯米隨父母逃往麥加,在穆斯林地區幾經輾轉之後,最終在土耳其的孔亞定居。魯米自幼受父親的教育和熏陶,在伊斯蘭神學、哲學和文學等方麵打下了堅實的功底。

多年後他的父親過世,他便繼承了父親的苦行僧教團,領導教團的學生進行各種靈修活動。後來在1244年,魯米遇見了一位叫做夏姆士(Shams)的神秘主義苦行僧人,他引導並啟發魯米創立了蘇菲教派(Sufism); 他們透過唱頌詩歌和旋轉舞將人們指引至真主安拉的愛之中,並且達到(合一)的境界。

魯米一生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在土耳其孔亞進行靈修和寫作,包括極為著名的長篇敘事詩《瑪斯納維》(Masnavi)也是在此完成,這裏作為魯米的長眠之鄉,蘇菲教派在此傳承下去。他們不斷旋轉的修練方式,也就是我們比較熟悉的旋轉舞,則成了今日土耳其最有名的宗教文化

魯米在波斯文學史上享有極高的聲譽,集詩人和神秘主義於一身的魯米,受到過諸如黑格爾、歌德、倫伯朗、教皇約翰22世等人的讚譽。在20世紀90年代,800多年前的魯米,令人難以置信地成為了當代美國最受歡迎的心靈詩人(Poet of heart)。

 

博物館外麵的虔誠的信徒

博物館前身是一座陵園,僧侶陵墓的主殿是圓拱形的房頂,旁邊是一座有著綠色頂部的尖塔。

博物館庭院中有一座帶頂的潔身噴泉(Sadirvan), 這座噴泉是蘇丹塞利姆(Sultan Yavuz Selim)在1512年建造的。

進入陵墓的左邊有個很大的銅器,叫“四月碗”,據說裏麵放著四月春天的雨水,梅烏拉那的頭巾浸在裏麵,有治病的功效。

博物館的門口掛著蘇丹的簽名。進入博物館參觀時,套上鞋套,女人需要包裹頭巾。

博物館書法部收藏有各時期名家的精裱書法作品,以及一件蘇丹穆罕默德二世時期的踱金浮雕畫框。銀製大門上雕刻著著書法家Yesarizade Mustangs Izzet Efendi 的手跡。

右邊是陵寢區,地麵上大大小小的石棺是梅烏拉那以其他地位較高的苦行僧的石棺,每個石棺覆蓋絲絨和放置其上的藍綠色的頭巾,這和旋轉舞時頭上象征自我的高帽是一樣的概念。

這個最大的是精神導師梅烏拉那的石棺,石棺上纏著巨大的藍綠色頭巾,代表至高無上的地位。此區的牆上裝飾特別華麗,紅藍綠當底色,用金色的阿拉伯文和伊斯蘭圖案裝飾。

展廳中間有一個玻璃櫥櫃裏的小盒子,盒子裏裝有穆罕默德的胡須,虔誠的信徒們念念有詞地,手指不停做著手勢,圍著小盒子轉圈。盒子還開洞讓朝聖者去聞,傳說聞了之後可以獲得神奇的力量。

博物館展示著梅烏拉那的著作及大量珍貴文物,館內藏有諸如世界上最大的和最小的古蘭經等諸多藏品。這是金箔裝飾的經文。

世上最袖珍的古蘭經

 

梅烏拉那陵寢旁邊的儀式廳是過去苦行僧跳旋轉舞的地方,再現了當時的訓練聖歌的場景。

博物館對麵有17個小房間,每個小房間都有一個小圓頂和煙囪,這是1584年蘇丹穆拉特三世為俸養托缽僧而修建的。

1990年對這些小房間進行改建,重新布置了展覽,用蠟像來展示托缽僧的烹飪和餐桌禮儀。

一個個房間用蠟像還原當時苦行僧修行的生活場景。

博物館庭院內人頭攢動,很多當地人無不圍繞在梅烏拉那陵墓前念念有辭,他是孔亞最受尊敬的人。

重新規劃的玫瑰園,使博物館的占地麵積從原來的6500平方米擴大至現在的18000平方米。園區植物,與綠頂灰牆的建築、藍天白雲、共同構成一幅和諧的畫麵。

博物館的紀念品店和市內的商店裏,有很精致的旋轉舞造型的紀念品。

離開了博物館,這裏城市的交通也很現代化,旋轉舞(Whirling Dervishes)是這個城市的標誌。

旋轉舞就是梅夫拉那發明的,它是蘇菲派的宗教儀式,舞者全部為男性,穿著白長袍,戴著咖啡色高帽子,右手向上,左手向下半垂,頭向右側,就像上了發條的陀螺般不停旋轉。他們相信萬物無時無刻都在旋轉,便利用自己的旋轉達到與神的溝通及接觸。

我們在孔亞沒看旋轉舞,後來在伊斯坦布爾一處文化交流中心(Hodjapasha)觀看了1小時的專業旋轉舞。文化中心一樓為接侍廳,主要表演和展覽場地在二樓。一上二樓就看到滿滿的蘇菲教派(Sufilik)與旋轉舞相關的文物展覽和介紹,其中最吸引大家目光的莫過於這尊蠟像,展現了旋轉舞僧遵循蘇菲教派思想的舞姿。在展覽區和表演開始前可以拍照,當正式開始後禁止拍照,舞蹈圖片來自文化中心官網。

 

土耳其旋轉托缽僧舞具有800年曆史,其實旋轉舞不是一種表演,而是伊斯蘭教蘇菲主義(Sufism)的修行儀式,2008年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旋轉舞進行期間,有許多象征不同意象的姿勢和物品: 舞僧(Semazen)皆需秉持右手朝上(天), 左手朝下(地)的姿勢,這意味著接收真主安拉的旨意與祝福,且將阿拉的旨意與祝福傳遞給眾生(From God we receive; to humanity we give) 。

雙臂交叉環抱在胸前表示數字(1), 這意味著真主的獨一性。紅色羊皮則是精神領袖的象征,而此精神領袖,指的是旋轉舞這項神秘宗教儀式的始祖—魯米(Nevlana Celaledin Rumi), 用紅色代表出生與存在。

服裝部分,土黃色的高帽(Sikke)代表墓碑;黑色外套(hirka)代表墳墓;表演者身上白色帶裙擺的衣裳則代表壽衣。

旋轉舞儀式除了如精神之旅般的舞蹈外,還有稱為“Mutrip” 的樂隊,其中有呤唱者、唱詩班、吹笛手、弦樂手和鼓手。土耳其著名的傳統樂器奈伊笛(ney) 也是之中相當好辯認的聲音。

首先樂隊演奏畢,教長與舞僧出場定位,吟唱者唱誦對先知穆罕默德的讚頌詞;讃頌詞結束後,鼓音下,表示真主對世間的命令;奈伊笛開始演奏,代表初次呼吸,象征萬物因上天的賦予而有了生機。

樂隊演奏音樂,教長與舞僧旋轉三回,三回各有不同的涵義:宇宙與真主創造的所有非生物之誕生;植物的誕生;動物的誕生。在一段樂曲中,舞僧經過教長時會彼此行禮。

舞僧褪下黑色外套表達致敬並開始旋轉,表示人性的誕生。旋轉剛開始時,舞僧會隨著節奏張開雙臂直到維持右手朝天,左手朝地的狀態。所有旋轉舞僧除了自轉以外,還得同時一起公轉,宛如宇宙間星球的運轉般。

奈伊笛聲又響起,教長朗讀可蘭經內容:[真主屬於東方,亦屬於西方。無論你轉向哪裏,總是麵朝著真主。真主是全知全能的.]。最後以一段樂曲結束旋轉舞儀式,象征著為所有先知、殉道者、天下眾生的靈魂與國家的平安所禱告。

據介紹,這樣的1小時的旋轉舞表演隻是整段心靈宗教儀式的冰山一角,因此非常好奇舞僧們到底是怎麽辦到的?怎麽轉那麽久那麽快卻精神喚發?整場表演過程中,我雙眼緊盯著舞僧的雙腿,發現他們真的站得好穩,看起來輕輕鬆鬆,應該是做到超脫的心靈狀態。

通過舞蹈,魯米發現了一種存在於人神之間的聯係。他創作的旋轉修行之法,通過歌謠和旋轉舞尋找與真主之間的神秘結合,以“愛”為最高教義精神,宣揚容忍、涼解;通過修行,能從日常生活的痛苦、焦慮中解脫出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