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我從北京市這所著名的市重點中學的最後一屆兩年製高中班畢業,參加了高考。那一年很多北京重點中學的高中已經從兩年製轉為了三年製,而我們學校在1980年高中一共招了五個理科班,其中兩個三年製班,三個兩年製班,我們兩年製班的學生算是趕上了末班車,不用再多學一年。我的一個初中同學考上了師大二附中,都是高中三年製班,所以他83年才參加高考,大學畢業也比我晚一年,多學習了一年可是卻少掙了一年的工資,哈哈!
考試時間是7月7日到7月9日連續三天,具體考試科目和時間可以參見我從網上找到的1982年高考準考證。
考試第一天在考場遇到了初中的同學和老師,沒想到我的初中學校也在這個考場。我記得他們有人跟我開玩笑說跟你們學校在一個考場真倒黴,因為據說同一考場的試卷是同一批封存的,閱卷也應該是同一批,哪個是重點學校考生的考卷,哪個是非重點學校學生的考卷,閱卷的老師應該一看便知。這樣的話,重點中學的考生肯定會被加“印象分”,對非重點學校的考生不公平。當然這隻是開玩笑罷了,我印象中我們班的同學不是都在同一個教室,而是被打亂分到不同的教室,可能就是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
理工科考試總分應該是640分:數學120分(附加題20分),語文、政治、物理、化學各100分,英語70分,生物50分,參見百度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60004363.html?qbl=relate_question_5。
我記得我數學語文英語考得不錯,物理化學生物一般。最差的是政治,隻考了六十多分。返校去查分數那天見到了政治老師,他說我的政治分數是全校考生的最低分,按理說重點中學政治應該是拿分的,所以不可能隻有六十多分,而且我平時成績都不錯,他問我是不是漏掉了哪一題,我說我肯定沒有漏題,而且考完後我跟標準答案對了一下,沒發現有大的偏差,也不知道是哪道題扣分了,我說是不是閱卷的老師漏了一題把總分加錯了。政治老師說要是你沒有達到第一誌願的錄取分數線可以要求複核,我那時覺得複核後也就是加個十幾或二十幾分,沒什麽意義,所以也沒當回事。這麽多年回過頭想想,當時即使沒有影響到我第一誌願錄取也應該堅持要求複核,其一是不能背上“拖了學校後腿”的罪名,其二是不能給政治老師留下了一個不好的印象。這是人生的一個教訓,人有的時候確實是需要較真的,雖然一個小差錯並不能影響到你個人的前途,但是卻可以給別人留下負麵的印象。
當然,之所以我沒有堅持要求複核政治考試成績是因為我的總分比我第一誌願報的這所大學錄取分數線高幾十分,而且我的分數上清華北大也沒有問題,我們班裏好幾個考上清華北大同學的分數都沒有我高。看到這裏有人會問了,既然你分數這麽高為啥不報清華北大呢?首先,那時是考前填報誌願,不像現在是考後報誌願,可以根據自己的考分來選擇。再者,報誌願時我跟父母商量了一個晚上,我說我不願意去清華北大這樣的大學再與尖子生為伍,學習壓力太大,而我父母考慮的是上清華北大畢業後分配的問題,雖然那時大學畢業生是包分配的,但是如果學習成績競爭不過其他學生,有可能被分配到外地或者北京的一般單位,所以商量的結果是不報清華北大,第一誌願選擇了我的這所大學,根據我的成績應該十拿九穩。我記得第二誌願報的是同濟大學建築係,因為同濟大學是外地大學,所以推測錄取分數線會低一些,再加上建築當時不是熱門,其實同濟大學建築係應該比我第一誌願的大學要強許多,所以這個第二誌願基本上沒有意義。而第三誌願報的是北京建工學院建築係,也就是說一旦高考成績不理想,就上北建工。
我還記得那天我們班主任看到我填好的誌願表時一臉不悅的表情,他對我說:“沒有你這樣報誌願的,班裏一大半同學第一誌願都是報的清華北大,你學習成績在班裏一直都是靠前的,卻不報清華北大,就算你不想報清華北大,也不應該把同濟大學放在第二誌願啊?!”。說起我的這位班主任,他高二開始當我們的班主任,剛一上任他就改選班幹部,我高一時是班裏的主要幹部之一,因為我不住宿,平時跟班裏住宿的同學關係一般,那些同學串通一氣,不投我的票,所以我落選了。這件事對我打擊比較大(這也是我在報誌願時決定不再與這些尖子生為伍的一個主要原因),而這位班主任看在眼裏,卻好像什麽也沒發生一樣,沒有跟我談過心,也許把我選下來正如了他的意呢!(我小學時也發生過類似的事情,那個班主任因為我學習成績好特別偏愛我,居然不顧選舉結果依然力挺我當班幹部,我會寫一篇博文詳細記敘這個故事。)所以報誌願的事他也就是在教室裏跟我說了這麽幾句而已,沒有再單獨找我談話。其實呢,如果他認真跟我談,我未必不會聽他的。可是命運就是如此,因為他沒有再進一步勸說,我最終沒報清華北大,如願地上了這所大學。
話說回來,如果當時大學不包分配,我肯定會報清華北大的,尤其是現在國內大學又分985,211,據說有些熱門單位隻招985大學畢業生,所以我估計現在北京重點中學的學生肯定絕大多數都會報清華北大的。有人又會問,你沒上清華北大覺得遺憾嗎?一點兒也沒有,而且反而正是因為上了這所大學留校後的工作經驗讓我一直從事現在喜愛的這項工作三十多年了,如果上了清華北大還不一定有這樣的機會呢!
經查考卷檔案,1980年的數學考卷為以下規定
十、附加題(本題不計入總分,僅作參考)
而1982年的數學考卷則為
九、(附加題、本題滿分20分,計入總分)
因此,作者是對的。1982高考總分是640分。
你猜猜看?猜不著你可以關注我的大學回憶係列博文,會有線索的。
我沒報清華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當時清華是五年製,要比其他院校多上一年。我初中的一個同學上了清華,比我晚畢業一年。
82年數學附加題確實是計入總分的,我附加題做了一半,所以數學分數過了100分。
不可能有這種好事,要是這樣的話那不是清華北大吃飽了撐的嗎?哈哈!
這不是我的準考證,是別人的。
?
附加題不是強迫,是參考範圍。因此,1982年的總分是620(+20)。
我是80級,數學科目同樣有附加題20分,但不納入總分計算,主要是供重點大學的理科專業
(包括計算機專業)選拔學生時合格人數有限的情況下參考,如醫學或中醫學等專業根本不用考慮。
另外,當時高考分數達到一定的高分,不管考生報誌願或不報誌願,北大和清華都會第一批取檔截留。李克強就沒報北大,隻填了安徽師範大學,但被北大截留錄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