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我上小學五年級,那年暑假我跟一個要好的同學一起去父親大學的辦公室做過好幾次暑假作業,做完作業就在校園裏玩,那時暑假好像是從7月中旬放到8月中旬,中間還有一次返校日。7月27日那天很熱,上午我們做完作業玩了一會兒,中午就回家了,下午實在太熱了,都不想出來玩了,約好第二天上午再去父親辦公室做作業,可是沒想到第二天早上發生了地震,我們那個暑假再也沒能去大學校園裏玩。
7月28日淩晨,我從睡夢中被驚醒,感覺床在震動,好像是在火車上,往窗外一看,天空一片紅光,同時聽到整個樓震動得咣咣響,聲音很大很恐怖,我馬上就意識到是地震了,因為這之前發生過海城地震,北京也有震感,我記得那天晚上我正在廚房往暖瓶裏灌開水,就覺得房子在搖晃,起碼持續了一分鍾左右,所以不是第一次經曆地震,但是這種強烈的震感還是第一次遇到。我趕緊起床敲父母房間的門,等他們起來後,我們才急忙往樓下跑,這時開始劇烈搖晃,我們下樓梯時要扶著樓梯,不然就會摔倒。
等到下樓後,地震就停了,大家驚魂未定,議論紛紛。當時海城地震之後我們學校給我們普及過地震知識,老師給我們放過介紹地震的幻燈片,知道地震發生時有縱波和橫波,縱波傳得快但是沒有橫波傳的遠。那天開始時上下顛簸得比較厲害,所以我還以為震中在北京呢。那天白天還有人回樓裏吃飯,後來又發生過幾次不小的餘震,到了晚上誰也不敢再進樓裏了睡覺了。好在是夏天,晚上不需要蓋被子,可是當天下了雨,大家隻好用塑料布和雨衣在樓下的空地上搭了簡易的小棚子。我和父親把家裏的大床抬下了樓,用竹竿支起一塊塑料布,裏麵掛上蚊帳,晚上我就和父母就睡在這張大床上。
第二天早上,我跟母親到附近的“合作社”買吃的,“合作社”是人們當時沿用了五六十年代的叫法,其實就是賣副食品和蔬菜的商店,也賣日用品等小百貨。那天很多人在那裏排隊買東西,糕點被搶購一空,我印象中母親買了些醬疙瘩,腐乳,還買了一罐玻璃瓶裝的糖蒜,瓶裝糖蒜比散裝的要貴一些,可是散裝的都被搶光了,母親隻好買了瓶裝的,我們吃了好幾天。開始幾天父母還是回家裏做飯,然後把飯菜端下來吃,後來覺得太麻煩,再加上回家裏做飯時不敢久留,怕有餘震,總是很緊張,所以我父親買了個煤油爐,我們家一直用煤油爐做飯炒菜,有時父母從單位食堂買些饅頭花卷回來,簡單炒個菜就行了。過了幾天,父親單位在樓下的空地中間用油氈和鋼管蓋了一個大棚,很多家都搬進了大棚。父親用單位發的油氈和木頭蓋了一個小棚子,所以我們家沒進大棚。那時在外麵住的感覺就好像是野營,小孩都感到新鮮,樓裏的小孩在一起玩兒也很方便,想找誰就到他家的小棚子那兒,不用上下樓,再加上是暑假期間,也不用去上學,所以都覺得很開心。
到了8月底晚上天氣逐漸轉涼,我記得學校開學後,各家就陸續回樓裏住了,但是防震棚都沒有拆,以防萬一再有餘震。到了那年冬天,我父親在防震棚原來的位置挖了一個半地下防震棚,主要是為了冬天可以禦寒,不過我們根本沒進去住過,隻是在那個棚子裏放冬儲大白菜和土豆蘿卜等以及一些雜物,所以那個防震棚成了家裏的菜窖。第二年(1977年)開春,因為有傳說近期內還會有大震,有些人家就開始對防震棚進行升級改造,都各顯其能,我記得我的一個同學家用油氈、木料和磚頭蓋了一間小房,前麵還圍出來一個小院子,在當時可以說是防震棚裏的“豪宅”了。我家也升級了防震棚,我父親在幹校蓋過土坯房,所以他自己會做土坯,我幫他從遠處的小山上挖土,然後用小推車拉回來,蓋了比原來的小棚子大一倍的土坯防震棚,很是”高大上“,可是我們一天也沒進去住過。到了秋天,父親單位發了通知,說必須在某個期限內拆除防震棚,我記不太清了,好像是父親自己先拆了頂棚的油氈和木頭,後來我們院裏開來了兩輛推土機,花了好幾天時間才把院裏所有的防震棚推倒並清理幹淨。
唐山大地震雖然沒有給北京造成很大破壞,但是地震過後,北京不得不對很多舊樓房進行維修加固,我們家當時住的樓是50年代蓋的,震後外牆有好幾處裂縫,後來在樓外打了鋼筋水泥箍加固,像下圖那樣。現在北京還能看到用鋼筋水泥箍加固過的樓房,這就是唐山大地震留下的痕跡。
“這樓跟我媽住的是的,很像”
這樓多年以前不是這個顏色的,後來重新刷的漆。
地震發生時釋放的能量確實很恐怖,我的一個同學開始還以為是原子彈爆炸呢...
唐山地震,海南島居然搭防震棚,確實多此一舉,那裏地震不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