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看過央視《回家吃飯》一個節目高校食堂裏的家味(二) 首經貿與北理工的金牌菜,感歎現在的大學食堂真是今非昔比。我一直有個想法,就是開一個“憶苦思甜”餐廳,讓現在的“天之驕子”體驗一下40年前的大學食堂,估計他們會跟吃文革的“憶苦飯”一樣難以下咽。當然除了食堂,那時既沒有電腦也沒有手機更沒有網絡,讓現在的大學生回到40年前他們一定會發瘋的,哈哈!
我82年入學時食堂還沒有搞承包,食堂職工大多數是從北京周邊農村招來的,所以夥食不是一般的差。當時學校一共有三個學生食堂,一個教工食堂,還有一個回民食堂(沒有留學生食堂,留學生樓內有餐廳,隻對留學生和外國專家開放),飯票是不通用的,所以學生隻能在指定的食堂就餐。後來食堂搞承包後,才可以隨便去任一個食堂。固定食堂的缺點就是沒什麽可選擇,每天就兩三樣菜,如果去晚了可能就剩一種沒人喜歡吃的爛菜了。
先說主食,我喜歡吃米飯,可是食堂做的米飯是撈飯,就是先把米煮一下,然後上屜蒸,大米隻有普通機米,所以比家裏做的米飯口感差很多,後來我漸漸地改吃饅頭了,饅頭也是普通麵粉做的,基本不用富強粉。偶爾會有餃子,包子,麵條(打鹵麵,炸醬麵等)。到大三後,食堂搞承包,我們的食堂來了個做火燒的大嗓門天津大姐,她做的糖火燒、鹹酥火燒、麻醬火燒都很好吃,食堂專門給她開一個窗口,經常能聽到她大嗓門的叫賣聲。我畢業留校後,還經常看她推車出來賣火燒,我有時也給家裏買一些,跟北京小吃店做的火燒不相上下。
早餐隻有稀粥、饅頭和鹹菜(北京辣菜絲兒和豆腐乳),有時會有煮雞蛋。我還記得第一天早上去打早飯,碰到的第一個師傅長得特像《小井胡同》裏演喬脖子的演員,兩隻手各拿一個饅頭,然後把兩個饅頭往一起碰,嘴裏還念念有詞,很搞笑。不過好多女生都討厭他,嫌他徒手拿饅頭不衛生,後來可能被投訴了,他再也沒有用手拿過饅頭,老實多了。
午餐都是大鍋菜,炒好後放在一個大鋁盆裏。我記得我的第一頓午飯吃的是大白菜溜肉片,全都是大肥肉,根本沒法吃,雖然很便宜,才兩毛錢一份。最便宜的是素炒菜,一毛錢一份,我們宿舍農村來的家境不太好的同學就常常吃素炒菜。最奢侈的菜就是紅燒排骨,紅燒肉和紅燒帶魚了,開始時每份四毛錢,後來漲到六毛,食堂承包後漲到一塊,每到食堂有這類菜,那就有好戲看了,不僅排那個菜隊的人巨多,而且大家擠來擠去,經常有跑到前麵加塞兒的,因為這種好菜很快就被打光了,在後麵老老實實排隊的基本沒戲。後來還發生了排隊加塞兒打架的事件,學校隻好組織學生來維持排隊秩序。話說回來,大鍋燉的紅燒排骨確實很香,因為醬汁裏浸入了大量豬骨髓,我們大三獻血後當天,都可以憑票在食堂免費打一份紅燒排骨,大補一下!
晚餐一般沒有什麽好菜,包子麵條居多,食堂承包後才開始做鍋貼。說起吃包子,我們宿舍的江蘇同學曾經創過一個紀錄。我們宿舍離食堂比較近,走路不到三分鍾,所以我們一般都是把飯打回到宿舍吃。有一次這哥們估計是太餓了,早早去了食堂,打了四個包子,這包子可不是一般的小包子,是那種長條型的包子,一個約二兩,這哥們邊吃邊往回走,還沒到宿舍呢,包子全進肚裏了,等他回到宿舍,還沒去打飯的同學看見他拿個空飯盆回來,以為食堂還沒開飯呢!
前麵說過,大三時食堂搞了承包,當時以清華北大為首的高校食堂都搞了承包,我們學校也是順應形勢,再加上學生對食堂夥食的怨言越來越多,不改革不行了。食堂承包後,所有學生食堂和教工食堂就開放了,學生可以任意選擇,菜品和主食也改進了不少,當然菜價也相應提高了。而且食堂還開了小炒窗口,現炒現賣,我記得我第一次買的小炒是醬爆牛肉黃瓜丁,五毛錢一份,比大鍋菜好吃多了!
食堂承包後,還開始賣夜宵,晚自習後,來瓶北京酸奶、一個義利果料麵包,在那時算是一種享受。
看到這裏,有年輕的讀者會問了,食堂夥食不好,你們咋不去外麵飯館呢? 40年前隻有國營飯館,哪有現在遍地這麽多的私營小飯館啊!再說外麵飯館多貴啊!不過,大三開始有同學自己買菜在宿舍做菜了,我們宿舍的福建同學就是如此,他開始時偷用電爐,被沒收了,然後買了煤油爐,每到飯點兒,樓道裏都會彌漫著煤油味兒,混合著炒菜的香味兒。
老大哥你那個時候高校剛剛恢複招生,條件肯定不行。後來隨著學生越來越多,食堂夥食就越來越好了,尤其是食堂承包後。
說到肥肉,我從小就不愛吃,尤其是炒菜裏的肥肉,不過我們宿舍山西來的同學就愛吃肥肉,有時看我把菜裏的肥肉挑出來,他就湊過來把我挑出來的肥肉吃了,我看著他吃肥肉那個香啊,可是我還是覺得惡心,哈哈!
我們80%是粗糧,即陳年苞米麵大餅子,賊拉子難吃,南方人根本吃不下去,剌嗓子。我們一頓菜裏也就4-5小薄片肥肉。
不過,我們已經畢業離校了幾個月了,你們才在8月末入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