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1963年,急診科主任發現,傑奎琳手裏竟攥著肯尼迪總統的一塊頭骨

(2022-05-21 21:39:44) 下一個

1963年11月22日,是永遠改變了美國的一天。

這一天,美國第35任總統肯尼迪在達拉斯遇刺身亡。

1963年,急診科主任發現,傑奎琳手裏竟攥著肯尼迪總統的一塊頭骨

 

這位流光溢彩、充滿理想主義,並勇於重塑美國的年輕總統的死給美國人留下了難以愈合的創傷。

而這創傷在很多人的餘生裏就從未治愈過,他的弟弟羅伯特、他的妻子傑奎琳,甚至那個第一時間衝上轎車、舍身守護第一夫人的特工克林特。

改變美國的8秒鍾

那天,當特工克林特聽到第一聲槍響時,他正站在總統那輛敞篷林肯轎車後麵的轎車上。

1963年,急診科主任發現,傑奎琳手裏竟攥著肯尼迪總統的一塊頭骨

後麵車上站立的黑衣者為特工克林特·希爾

當槍聲響起時,許多人將聲音誤認為是爆竹。但克林特並不這樣認為。

克林特是保護第一夫人傑奎琳·肯尼迪的特工。當他聽到槍聲時,立即跑向總統的敞篷車。

在距離肯尼迪總統僅幾步之遙的幾名特勤局特工中,他是唯一一個跑向總統轎車的人。

1963年,急診科主任發現,傑奎琳手裏竟攥著肯尼迪總統的一塊頭骨

 

而這時第二槍、第三槍又響起,而第三槍是致命一槍。

槍聲過後,之前原本護著脖子跟身邊的妻子傑奎琳說著什麽的肯尼迪,突然頭猛地栽了下去。

他的右側頭蓋骨被打飛,血液和腦漿像禮花一樣四處噴濺。

驚嚇過度的傑奎琳,顫抖著放下了自己的丈夫,爬向後備廂。

1963年,急診科主任發現,傑奎琳手裏竟攥著肯尼迪總統的一塊頭骨

 

這時,克林特已經順著總統的豪華轎車後備廂尾部的保險杠跳上了車子,他設法勸說傑奎琳回到後座上。

周圍一片混亂。

克林特聽到傑奎琳大喊:"他們把他的頭打掉了。”

克林特用身體遮擋住了肯尼迪和傑奎琳。

"到最近的醫院,快點,"克林特喊道。"去醫院,去醫院。”

1963年,急診科主任發現,傑奎琳手裏竟攥著肯尼迪總統的一塊頭骨

 

克林特親眼目睹了肯尼迪的重傷:

右後方頭部的一部分頭骨被打飛了,鮮血和其他難以分辨的組織一起噴向四周。

他的大腦組織也不見了,裏麵是空的。一塊頭骨,上麵還有頭發,落在座位上。

與此同時,前排坐著的康納利州長也遭到槍擊,一動不動。聽到喊聲後的司機瞬間提速,將總統和州長迅速送往了離事發地點6.4公裏遠的帕克蘭醫院。

在飛奔至醫院的路上,傑奎琳哭了,大聲喊道:"傑克,傑克,他們對你做了什麽。 “

到了醫院裏,克林特迅速下了車,脫下西裝外套蓋住了肯尼迪總統的身體。他護著滿身是血的傑奎琳一起進了急診室。

而在急診室裏,麻醉科主任赫然發現她手裏竟攥著丈夫的一塊頭蓋骨。

不久,肯尼迪總統被宣布死亡,副總統林登·約翰遜在空軍一號上宣誓就職美國總統。

1963年,急診科主任發現,傑奎琳手裏竟攥著肯尼迪總統的一塊頭骨

 

肯尼迪遇刺事件震驚了整個國家,撕裂了肯尼迪家族,特別是跟肯尼迪總統關係最密切的弟弟,也是時任司法部長羅伯特(鮑比)·肯尼迪。

當時聯邦調查局局長胡佛打來電話時,羅伯特正在遊泳池遊泳。

”鮑比,總統遇刺了。現在正被送往醫院“,胡佛說。

1963年,急診科主任發現,傑奎琳手裏竟攥著肯尼迪總統的一塊頭骨

肯尼迪總統、中情局局長胡佛和羅伯特肯尼迪

簡單的寥寥數語,羅伯特就知道,哥哥凶多吉少。

當載有肯尼迪總統的遺體、傑奎琳以及新任總統約翰遜的空軍一號抵達華盛頓時,羅伯特衝上飛機,直接忽略了約翰遜總統,而是來到驚魂未定的傑奎琳身邊。

1963年,急診科主任發現,傑奎琳手裏竟攥著肯尼迪總統的一塊頭骨

羅伯特和傑奎琳從空軍一號上走下來

他看到了哥哥遺容的慘狀後,合上棺蓋,不讓別人再看。

而肯尼迪的遇刺,也對白宮特勤局造成了沉重的打擊。

當時在現場實施總統車隊保衛工作的每一位特工在後麵漫長的餘生中,已經把那短短的8秒鍾回憶了上百萬次。

特別是克林特,那一幕永遠無法從他的腦海中抹去——

他匍匐在車的後座上麵,低頭看著肯尼迪,他的臉側躺在傑奎琳的腿上,右側臉朝上,眼睛一動不動,到處都是血跡,已經分不清楚除了腦部,是否還有其他傷口。

腦部的槍傷,清楚可見。顱骨裏已經是空的,沒有剩下什麽了。

這駭人的一幕讓克林特和當時整個執行總統車隊保衛任務的特勤局特工都有一種強烈的挫敗感。

1963年,急診科主任發現,傑奎琳手裏竟攥著肯尼迪總統的一塊頭骨

退休特工克林特,2017年

在他們的餘生裏,將永遠與這樁刺殺事件聯係在一起,並因沒能完成任務而遭到不斷質問與譴責。

盡管克林特反應迅速,表現英勇,事後還被授予勳章,但他依然自責不已。

1963年,急診科主任發現,傑奎琳手裏竟攥著肯尼迪總統的一塊頭骨

 

他責怪自己沒有擋住第三顆子彈,正是這顆子彈擊中要害,殺死了肯尼迪。

我覺得我應該能夠做一些事情。行動更快,反應更快,到達那裏的時間更快,本來可以讓世界變得不同。"克林特歎息道

這位特工開始嚴重依賴酒精的麻醉,那一聲槍響和總統那一動不動的眼睛經常出現在他的噩夢中。

特工克林特

克林特加入特勤局後的第一項任務並不是守護第一家庭。

他被派往丹佛,艾森豪威爾總統的嶽母住在那裏。在她家工作一年後,克林特被調到白宮,開始執行特勤局裏的最高任務:守衛總統。

當肯尼迪夫婦搬進白宮後,克林特被指派專門保護第一夫人傑奎琳。

1963年11月22日那天,克林特一直在總統車隊中。

1963年,急診科主任發現,傑奎琳手裏竟攥著肯尼迪總統的一塊頭骨

克林特(中)

當時肯尼迪和傑奎琳坐在敞篷汽車的第三排;第二排是州長康納利和夫人;第一排是司機和特工。

對於肯尼迪夫婦來說,遇刺前這段時光是美好的,因為達拉斯的民眾太熱情了,人潮洶湧,大家都希望能近距離一睹這對年輕總統夫婦的風采。

當時克林特就走在總統的敞篷轎車旁邊,有時他會站在車門下的登板上,離總統夫婦近在咫尺。

1963年,急診科主任發現,傑奎琳手裏竟攥著肯尼迪總統的一塊頭骨

紅圈裏為克林特

肯尼迪的車隊行進的路線是精心挑選的,經過了達拉斯市區最繁華的道路。

但當車隊到達迪利廣場時,克林特和其他特勤局特工已經撤離總統轎車旁。總統搭乘的豪華轎車即將轉向高速公路,所以特工不能還站在上麵,克林特從總統的轎車上撤到特勤局的車子上。

而就在這時,肯尼迪遇刺了。

刺客奧斯瓦爾德從德克薩斯州學校圖書保管庫的六樓窗戶接連開了三槍,其中兩槍擊中肯尼迪,一槍擊中州長康納利。

創傷後應激障礙導致的噩夢和酗酒

肯尼迪遇刺事件對克林特的影響似乎來得晚一些。

總統遇刺後,他一刻未停,他沒有情緒化的時間,還有更多的任務需要他來完成。

他要繼續安全無誤地將總統遺體帶回華盛頓,並安全運送到白宮。

他後來還擔任了一段時間約翰遜總統的保衛工作。直到1975年,他剛剛43歲就不得不從特勤局退休,克林特才意識到他的英勇給他帶來了多大的代價。

1963年,急診科主任發現,傑奎琳手裏竟攥著肯尼迪總統的一塊頭骨

約翰遜總統和克林特

克林特備受創傷後應激障礙的蹂躪。從1976年到1982年整整六年時間,他與幾乎所有的朋友和家人隔絕,除了妻子和兩個孩子,幾乎沒有見過任何人。

他白天酗酒,晚上做噩夢。反反複複,朋友們幾乎聯係不到他。

身為父親的他,對兩個孩子來說,形同虛設。他幾乎沒有參與過孩子的任何成長。

直到1982年,克林特的生活才重回正軌。當時一位醫生正告他,如果你不盡早改變這種破壞性的生活方式,早逝就是你的結局。

克林特這才開始戒酒、戒煙、開始鍛煉。

1990年,他又回到達拉斯,走在迪利廣場的街道上,抬頭看著奧斯瓦爾德開槍的六樓窗戶,又進入德克薩斯州學校圖書保管庫,最後他知道,他真的已經做了那天他能做的一切。

他才跟自己和解,內疚的心結才終於解開。

傑奎琳同樣是受害人

如果說特工克林特遇到的創傷後應激障礙令他如此痛苦,那麽,眼看著自己的總統丈夫在自己懷中死去的傑奎琳何嚐不是。

1960年,約翰·肯尼迪在總統大選中擊敗尼克鬆成為美國第35任總統。31歲的傑奎琳也因此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年輕的第一夫人。

1963年,急診科主任發現,傑奎琳手裏竟攥著肯尼迪總統的一塊頭骨

 

她並非美豔過人,兩隻眼睛分得很開,平板身材也沒有可圈可點之處,但她卻以卓爾不群的氣質、富有層次的談吐、格調高雅的時尚品味贏得了世人的仰慕,成為美國人心中最美的“第一夫人”,以至於美國電台的廣播員在預報完天氣之後,總要補上一句: “晚安,肯尼迪夫人,不論你現在在哪裏。”

1963年,急診科主任發現,傑奎琳手裏竟攥著肯尼迪總統的一塊頭骨

 

然而,達拉斯的那顆子彈瞬間將傑奎琳的生命之明燈擊碎。世界上最有權力的總統丈夫正處於人生黃金時期,卻突然被暴力奪走了生命,這份獨一無二的痛苦無人可以體會。

傑奎琳從小就被培養成不會在公共場合大驚小怪。成為第一夫人後,她優雅沉著的儀態是別人模仿不出來的。

她是公眾人物,哪怕她再悲痛,她也要忍住,她也要儀態得體,優雅宜人,這種無形的壓力沒人能感同身受。

就連約翰遜總統的夫人伯德·約翰遜對傑奎琳在巨大壓力下保持如此鎮定,也印象深刻。

1963年,急診科主任發現,傑奎琳手裏竟攥著肯尼迪總統的一塊頭骨

 

她清楚地記得在肯尼迪下葬那天,從國會大廈到白宮的路上,擠滿了哭泣的民眾,空氣裏彌漫著悲傷的氣氛。

而當她看到傑奎琳和其他肯尼迪家族成員肅穆鎮定,充滿尊嚴的麵容時,她很快也抑製住了馬上就要奪眶而出的眼淚。

而其實,親眼目睹丈夫在自己眼前被爆頭,傑奎琳很長一段時間內表現出了創傷後應激障礙的跡象。

她很難入睡,靠著酒精續命,而且,總是把自己關在臥室裏。

她一遍又一遍地重溫丈夫被槍殺的那一刻,總想弄清楚她是否有可能做些什麽來拯救丈夫的生命。

她刻意回避任何可能讓她想起那令人痛不欲生的一幕,她甚至在家裏不能看到有丈夫影像的照片。

1963年,急診科主任發現,傑奎琳手裏竟攥著肯尼迪總統的一塊頭骨

 

任何輕微的提醒都會打開她悲傷的閘門。

的確,我們永遠無法對傑奎琳所經曆的感同身受。她內心的痛苦掙紮完全被隱藏在她那優雅沉靜的公眾形象之下。

就憑這點,傑奎琳的確值得尊重。

然而,5年後,39歲的傑奎琳再嫁給大她23歲、粗鄙卻多金的希臘航運大亨亞裏士多德·奧納西斯卻驚掉了美國人的下巴,仿佛對她永遠不能原諒。

1963年,急診科主任發現,傑奎琳手裏竟攥著肯尼迪總統的一塊頭骨

 

而傑奎琳的下嫁也未能引來奧納西斯的珍視,他繼續出軌,還策劃對傑奎琳的抹黑行動,縱容媒體刊登傑奎琳裸體照,甚至,臨死前還設法與傑奎琳離婚。

名譽掃地,顏麵盡失的傑奎琳離婚後回到紐約,過了幾年低調安穩的日子後,直到1994年因患有淋巴腺癌黯然離世,享年64歲。

達拉斯那顆爆頭的子彈,將很多人的一生演繹成了悲劇。

 

版權作者所有,違者必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