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同學回憶李克強往事:去食堂路上背英文

(2023-10-26 20:02:24) 下一個

2014年,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的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是李克強總理上任後作出的第一份報告。依法治國的執政思路,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讓這份報告備受關注並獲得好評。關注它的除了億萬普通中國百姓,還有李克強總理的大學同學們。

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理事長孟曉蘇說,李克強的城鎮化思路,思想萌芽可追溯到他的學生時代,李克強正是以與之有關的論文題目,拿下北大經濟學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的。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主要起草人何山則告訴《法製晚報》記者,老同學的報告非常務實,很得人心,他把當年的務實勁頭一直帶到了現在。

而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留在何山腦子裏印象最深的是“依法行政”四個字。

談法治 總理工作報告“依法行政”印象最深

提起何山,人們很自然地把他和“3·15”聯係起來。他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主要起草人,是支持打假、買一賠一的著名民法專家。但很少有人知道,“鬥士”一般的何山是李克強總理的本科同學,他們都是北大77級法律係的本科同學。

當時法律係還屬於保密專業,北大法律係77級新生被稱為“黃埔一期”。

作為法學專家,何山三句話不離本行。他坦言,李克強總理做的政府工作報告,留在他頭腦裏最深的就是“依法行政”四個字。

“消減行政許可,大得人心。政府不應該去管的事情就不要管,交給社會。不該管的管了,不僅會滋生腐敗,也會讓政府形象受影響。政府隻管宏觀調控等大的方麵就行了。”何山說。

何山表示:“行政機關的力量非常強大,隻有這樣才能把它放在法律的籠子裏,避免它表現出野獸的一麵。依法行政,是法治國家必然的方向。”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政法大學房地產法研究中心主任符啟林是總理的北大校友。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他反複仔細讀了好幾遍。

他的感覺是,所有內容其實都在強調,必須在憲法和法律所允許的範圍內行事。

符啟林認為政府工作報告把“依法有據”這個理念放得很高,要打造法治政府,廉潔政府。而要達到這個目的,必須依法行政。

學法出身影響總理工作作風

“用法律來約束政府權力,這個比以前更加強調了。”符啟林說,李克強總理在報告中,三次提到社會的公平和正義,這個理念是本屆政府的最高理念。要達到公平正義,就要依法辦事,政府不能脫離法律的監督。

在符啟林看來,學法律的出身,對李克強總理的工作作風有影響。

符啟林回憶,他在北大進修法律時,李克強總理畢業後,他還是經常回到學校,和同學、朋友一起探討法律問題。“他的很多朋友都是法律界的,我們在一起開會時,大家總會提到李總理,談到他的觀點和理念,對法律的理解和尊重,所有人都很敬佩。”

符啟林認為,此次政府工作報告很強調改革,但突出了法律的重要意義,強調在法律允許下改革。政府工作報告中,還強調了依法治軍,這點也值得關注。

“李克強總理非常注重在法治基礎上補短板,改變社會治理方式。”符啟林表示,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還提到,政府要自覺接受人大、政協、人民的監督,多次提及政府公權力要在法律框架內行事。這也說明,尊重法律,要求政府守法,是李克強的執政理念。

談經濟 總理對城鎮化思考溯至24年前

“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是李克強總理所作報告中有關2014年重點工作的第五部分,也是孟曉蘇最關注的內容之一。孟曉蘇是一位經濟領域專家。他更多關注的是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與經濟有關的部分。

作為李克強總理北大本科老同學,孟曉蘇說,總理的“城鎮化”思路不是“拍腦門”,思想萌芽可追溯至24年前。

“24年前,總理在北大讀經濟學碩士時就已經寫出了這方麵的論文。後來他讀博士,又進一步研究,寫出了相關的博士論文。”孟曉蘇告訴記者,李克強總理正是以論文《農村工業化:結構轉換中的選擇》、《論我國經濟的三元結構》通過答辯,分別獲得北大經濟學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孟曉蘇說,李總理的這兩篇論文都是挑戰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劉易斯的觀點“二元結構說”。所謂“二元結構說”,是指發展中國家必然是發達城市和落後農村並存的發展結構,劉易斯因為清楚地論述了這一結構,從而獲得了諾貝爾獎。

“當時,李總理站在二元結構的角度上研究下一步發展。他的觀點是建立三元結構,即農民進城,就地城鎮化。這些都是他24年前的觀點。”孟曉蘇說,他本人與李克強總理共同的導師厲以寧,曾將他、總理以及另一位同學的論文匯集成《走向繁榮的戰略選擇》一書。

而李克強總理的博士論文《論我國經濟的三元結構》,曾榮獲中國內地經濟學界最高獎項——孫冶方經濟科學獎的論文獎。

當年論文談城鎮化思路清晰

就城鎮化建設問題,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推動戶籍製度改革……把有能力、有意願並長期在城鎮務工經商的農民工及其家屬逐步轉為城鎮居民。對未落戶的農業轉移人口,建立居住證製度……”

在孟曉蘇的提示下,記者找到了李克強的論文《論我國經濟的三元結構》。文中,年輕的李克強在城鎮化問題上思路清晰。

文中提到,“中國工業以相當高的速度增長。然而,上述過程是與農村相分離的,中國農民實際上沒有直接參與……由於采取了城鄉分割的社會體製,特別是推行十分嚴格的戶口政策,限製人口的自由遷移,使得農村人口不可能大量地流向城市。”

“工業的高速增長是用犧牲農業來實現的……其結果必然是,農業生產率的增長極為緩慢,甚至出現負增長,從而使農業人口的收入十分低下……中國農村不僅被排斥在工業化進程之外,而且城市與農村的差距也相對擴大了。”

孟曉蘇一直很讚同老同學的城鎮化思想,他同時表達了個人的看法:城鎮化的核心是城市建設和農民進城。農民進城,首先需要解決農民的生存障礙。

“中國有1.6億農民工長期在城市工作,首先應該將有能力、有意願並長期在城鎮務工經商的農民工及其家屬逐步轉為城鎮居民。此外還要為其他願意進城務工的農民提供條件,例如解決其子女入學和分享社會福利的問題。”他說。

談態度 報告嚴謹務實像當年老同學

在符啟林教授眼中,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和他的為人性格與工作態度、治學態度一樣,嚴謹、實際、尊重法律,直麵問題。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很簡短,所說的都是很實際的話,沒有空話、大話。”他說。

符啟林認為,李克強總理務實、嚴謹的作風,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處處有體現。工作報告中不單單談成績,這一次,李總理非常坦誠地提出,公職人員不廉不勤、腐敗,以及民眾的住房、養老、醫療、教育等民生問題目前都沒有解決。

何山向《法製晚報》記者說起政府工作報告時也表示,“老同學的報告非常務實,很得人心,體現了三中全會以來的改革精神。”

他不禁回憶起大學時光:“當年我是學校的黨支部副書記,李總理是團支部書記。他是非常優秀的一個年輕人,原來在安徽鳳陽當過大隊黨支部書記,那種在基層工作過的務實勁頭,一直被他帶到了現在。”

符啟林也記得,他以前在首都經貿大學任教時,見到李克強總理給一位學者寫的關於稅收立法建議的批文。文中,李克強總理很詳盡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見。通過這段批文,他深刻感覺到李克強總理依然保留著當年求學時的嚴謹、認真。

何山說,這種務實精神,“讓我們相信這一屆的政府能夠把中國的政治、經濟更加推向前進。”

相關報道 同學們眼中的李克強

李克強在外語上的勤學苦讀讓同班同學何勤華至今難忘:“小本的正麵寫英文,背麵也寫英文;去食堂的路上背,排隊時也背。”

一次,李克強與同學何勤華一起聽外國專家的講座,專家反複講到一個名詞:canonlaw,何勤華被這個生僻的詞語弄得雲裏霧裏。李克強脫口而出,canonlaw就是教會法。“那次之後,我開始對他的外語水平感到欽佩。”何勤華多年後回憶道。

憑借出色的英語水平,李克強還翻譯了1萬多字的《英國憲法資料》。這本書後來被全國人大常委會法製委員會采用;他翻譯的《英國憲法史綱》,也由北大法律係打印,作為教學參考資料。何勤華在日記中寫到此事,連連驚歎“克強同學真不簡單”。

已故的憲法、行政法和政治學名家龔祥瑞的憲政課是北大學子的必修課。李克強的同學薑明安回憶,在龔祥瑞家的小庭院裏,同學們經常和老師討論政製。

在龔祥瑞的影響下,李克強也漸漸著重轉向外國憲法和比較政治的學習,幫龔祥瑞翻譯了《比較憲法與行政法》。龔祥瑞很欣賞李克強。他出過一本書《比較憲法與行政法》,在序言中提到的助手,第一個就是李克強。

李克強的同學陶景洲說,李克強雖然讀的是法律係,但很早就對經濟問題興趣濃厚。“那時國門初開,同學中,應該說李克強是最早關注經濟問題的。”

1979年,有門“國際商法”課程,幾個同學跑到北京崇文門,去榮毅仁創辦不久的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實習,其中就有李克強;後來上“海商法”課程,李克強等人又去天津新港實地考察。“他可能認為學習經濟法必須要懂經濟,所以在圖書館借了不少經濟和經濟法的英文原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diaozhi 回複 悄悄話 博主:“鬥士”一般的何山是李克強總理的本科同學,他們都是北大77級法律係的本科同學。

中共官方訃告:李克強同誌,。。。,1978年3月至1982年2月,在北京大學法律係學習,曾任校學生會負責人。

早期大學生(77、78級為最,79、80次之),路上、床上,過道裏、洗手間(廁所)裏背英語單詞司空見慣。莘莘學子,時代縮影。
水星98 回複 悄悄話 太可惜了,為什麽去世的人是他?
Nosohard1 回複 悄悄話 他的英文是真正過硬的!
回複 悄悄話 在深圳見過龔教授。
過往的西 回複 悄悄話 哎,書生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