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工行原副行長張紅力被查背後,是一盤什麽大棋

(2023-11-10 22:20:05) 下一個

轉自《奔流調研組》 奔流財經社

今天來談談十多年前曾轟動金融界、這次被拿下的中國工商銀行原副行長張紅力。

這次張紅力落馬,業內的朋友告訴我,其實業內風聲早就傳出來了。

根據網絡公開資料顯示,張紅力最後一次露麵是在今年4月。

4月14日上午,中國工商銀行原副行長、中國國際跨國公司促進會副會長、中國國際跨國公司促進會資本董事長、厚樸投資聯席董事長張紅力一行在光明投資總裁閔誌東的陪同下到摩爾農莊調研。

圖片

雙手背在身後,儼然還是一副省部級領導的派頭。

直到11月4日,消息傳出,這隻金融大老虎落馬了。

縱觀張紅力的履曆,不得不說是個人才。

1984年,19歲時,張紅力從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畢業。八十年代的大學生的含金量,可想而知。

1989年9月,張紅力獲加拿大阿爾伯特大學遺傳學碩士學位,1991年7月獲美國加州聖哥拉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在幾個專業之間橫跨,肯定是有兩把刷子的。

他曾在外企和外資銀行工作多年。

擔任過美國惠普公司總部財務經理、英國施羅德國際商人銀行董事兼中國業務主管、美國高盛公司亞洲執行董事兼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德意誌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等職。

2010年5月,張紅力擔任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行長。

據新華網和《財經》報道,張紅力是首個外資銀行高管通過招聘直接出任四大國有控股商業銀行副行長職務的人

同時,也是當時中國內地從外資銀行引進的最高級別高管。

當時的報道和如今微信上傳開的信息提及,中組部當時正從主要外資投行的華人高層中,以考試考核的形式,為國內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和金融監管部門選拔副總乃至副部級管理人員。

與通常的國企和機關招聘不同,這次借鑒了國外著名公司的做法,招聘之始就請中央金融機構負責人、國內知名專家學者和有關方麵人士推薦人選。

2010年2月底,專家評價組召開集體麵談會,對擬任人選進行評估,在此基礎上,以無記名投票的方式確定了人選。

據稱,有近百人被列入考察名單,後經組織部門初步篩選,50人左右進入下一階段選拔。

上榜名單中除了張紅力,還包括蔡洪平(瑞銀集團投行部亞洲區主席)、胡祖六(高盛集團原大中華區主席)、李山(三山香港有限公司CEO)等資深投行人士。

“有關權威人士認為,這次招聘采取業內推薦、自願選擇、專家考核、組織考察的方式,把組織、市場、個人三個方麵的積極性有機結合起來,是幹部人事製度改革的一次有益嚐試。”

最後,通過考試和麵試的,僅張紅力一人。

這個事情,當時震動中國金融界。

但在張紅力任工商銀行副行長期間,發生過一件神秘的事。

2014年,張紅力的老東家德意誌銀行,突然在香港狀告張紅力。

訴狀裏說,當時德意誌銀行一家香港分行向一家名為Harperskille的離岸公司的深圳招商銀行賬戶轉入了390萬美元。德意誌銀行指控張紅力在此款項轉帳中有“虛假陳述行為”,並“與Harperskille串謀通過非法手段傷害了德意誌銀行”,因此向張紅力索償630萬美元,包括轉帳的390萬美元和累積利息230萬美元。

當時走的時候好好的,為什麽隔了多年要翻舊賬呢?

據說,是當時華爾街投行高盛、德意誌銀行、摩根士丹利、花旗集團這些巨頭,正受到美國證券交易監督委員會(SEC)的一項調查。

調查內容嚇人一跳:

就是針對這些公司在華雇傭中國高官子女及其親屬為其交易不當牟利行為,或是直接向高官子女等親屬的公司輸送利益以在中國獲得項目等。

業內朋友分析說:

很可能德意誌銀行是迫於SEC的調查,不得不斷臂自保。

當時張紅力已經擔任中國工商銀行副行長。此後,該案最終沒有任何公開報道其最終結果,說是和解了。

這件事,應該對張紅力來說還是有影響的。

2018年7月,在八年合約期滿之後,這位在工商銀行排名第一的副行長辭職。

工行當時發布公告稱,張紅力是因家庭原因提交辭呈

辭任工行副行長後,張紅力火速加入了厚樸投資。

後,張紅力以厚樸投資聯席董事長的身份出現在公開報道中。

我朋友告訴我,厚樸基金可能是業內唯一一家沒有官網、不公布聯係方式的投資機構,非常神秘。

圖片

現在看來,種種跡象,蛛絲馬跡,都指向了這隻大老虎落馬的懸崖。

一個重要背景是,金融領域是今年反腐重點。

今年以來,已有多名長期在金融領域供職的中管幹部落馬。

3月份,是中國銀行原黨委書記、董事長劉連舸;

4月,輪到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曉鵬;

5月,是國家開發銀行原黨委委員、副行長周清玉;

7月15日,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唐雙寧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審查調查。

7月18日,中國太平保險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肖星落馬。

7月20日,國家開發銀行原黨委委員、副行長王用生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審查調查。

金融反腐的力度越來越大。

金融頂層設計的變化也開始出現。

最近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其實就是一場戰前總動員。什麽戰?當然是防風險攻堅戰。

按財經評論人趙建的分析,最近十年,中國打了三場攻堅戰,扶貧和環保基本上勝利完成,唯有防風險攻堅戰打了近八年,“八年抗戰”依然沒有結束。

打仗靠的是組織的凝聚力,人心齊泰山移,隻有建立起黨統一領導的金融治理體係,才能集中精力和資源共同應對即將到來的驚濤駭浪。中央金融委員會,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各級各地的黨委金融工委,建立起了一竿子到底的縱向組織保障體係,以全麵提高隊伍的純潔性和戰鬥力。

黃河長江不會倒流,中國金融發展的趨勢也不會逆轉。未來的中國金融肯定要推動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不能總想著通過排斥外來者實現安全,但在這之前,內部的“不安全因素”必須剔除出去,而貪腐,就是最大的不安全之一。

2015年9月7日,還在中國工商銀行副行長任上的張紅力,發表《成大事者必思危在前——追憶成思危先生》一文。

他在文中說:

我是金融從業者,從國際投行到國有商業銀行,從業經驗也算比較豐富,但在實務中浸淫太久,很容易陷於細節而看不到全局,對金融的本質和方向心存迷惑。

今後,我看金融別再想著風花雪月了。

通覽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的新聞通稿,領會到其中的語境語調和精神內核,就會感受到這次會議厲兵秣馬的氛圍——曠日持久的防風險攻堅戰進入了異常複雜嚴峻的階段。

在驚濤駭浪麵前,隻有最忠誠的戰士才能贏得最終的榮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