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gling

對生活的感受,對人生的思考,對世界的看法,對曆史的感悟,對未來的期待。
正文

痛苦的哲學:明天和苦難不知哪個先來,請你做好準備

(2023-11-01 12:16:44) 下一個

———讀Scott Samuelson (美) 關於痛苦的七堂哲學課

痛苦是人類永恒的話題。回望過去,我們在青少年時為人生奮鬥所遇到的各種碰壁和壓抑、成年以後為生活一路打拚奔波所不可避免地受到的各種折磨與無奈、到老了以後隨之而來的對身體病痛的無力掌控、以及對人生終極問題死亡的無望之感、還有各種天災人禍的時刻威脅……  可以說痛苦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盡管也有人生高光時刻。記得魯迅曾經說過:沒有思考和悲傷就沒有文學。也曾有人說:苦難出作家,憤怒出詩人。悲傷憤怒苦難,都屬於痛苦的表現形式和對痛苦的反應方式。我們做為普通人該如何應對命運無常的傷害?我們能否從哲學的角度來看待和理解痛苦,並最終超越痛苦,完成自我救贖呢?

1. 痛苦與生命相生相伴 

哲學認為痛苦是我們受到超過自己承受能力的傷害時所產生的感受。我們對那些能造成傷害的事物統稱為惡,而惡主要分為兩種。一種來自於自然事件的,比如地震、疾病、自然死亡等。另一種來自於人類的行為,比如戰爭、謀殺等。不管是來自於自然的災難,還是人類的惡行,所產生的痛苦都會伴隨我們的一生。幾千年來哲學家們一直在探討為什麽痛苦總是與生命如影隨形,結論是痛苦會將生命賦予意義,並且痛苦還塑造了人類文明。第一,對個體來說,身體的痛苦會讓我們活下來的幾率變大。想象一下如果你的身體感受不到痛苦,你將會因為沒有痛感而喪失恐懼,從而就有可能會傷害到自己、會去觸碰燃燒的火焰等很多危及生命的事情。如果感受不到痛苦,生病時你也不會有任何感覺,自然也不會及時就醫,疾病就會很容易奪走你的生命。所以身體的痛苦其實是一種預警和保護機製,它使我們遠離危險,提高生存概率。每個鮮活的生命除了能感受到肉體的痛苦以外,還會感受到來自心靈的痛苦,而心靈的痛苦讓我們更能體會到幸福。比如經曆過失業的痛苦,我們才更懂得工作的珍貴,就會更加珍惜得到的工作機會;經曆了分別的痛苦,我們才會在相聚的時候更加鄭重溫柔地對待彼此;經曆了死亡的威脅,我們才會發現原來活著就已經是一項成就,從而去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個瞬間,努力把生活過的更有意義。這樣我們就會發現,心理的痛苦能讓我們更富有人性地活著。第二,痛苦又是怎樣塑造人類文明的呢?整體上痛苦能夠推動人類文化和技術的發展。人們常說藝術滋生於痛苦的土壤之中。比如在人類文明史上最肮髒的黑奴交易中,那些被販賣到美洲的黑人,為了抒發內心的痛苦,會經常聚在一起唱歌。他們的歌曲與地方民歌、宗教音樂等樂曲相融合,形成了著名的藍調音樂。此外,文學家也會在痛苦中激發出創作熱情與靈感。唐代詩聖杜pu ,老年時貧病交加,住在茅草屋中。當大風刮走了屋頂後,詩人發出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感慨。此外,人類社會所有科技的發展也都是為了解決痛苦。醫學技術的進步是為了更有效地治療疾病延長生命。人們為了更有尊嚴地活著,會把痛苦轉化成藝術、文化和知識,讓人類社會不斷向前發展。除此之外,痛苦也是推動曆史進程的動力。希臘神話故事特洛伊之戰中的人物之一拉奧孔,一位當時特洛伊城阿波羅神廟的祭司。當古希臘人攻打特洛伊城十年都未成功後,送給特洛伊人一個巨大的木馬時,拉奧孔看破了古希臘人的詭計,力勸人們不要相信特洛伊木馬。但是,古希臘人打敗特洛伊人是諸神一心安排好的,它們不希望拉奧孔破壞計劃,於是智慧女神雅典娜派出了兩條巨大的海蛇,咬死了拉奧孔和他的兩個兒子。我曾在佛羅倫薩旅遊時,看到過文藝複興時期的著名雕塑之一“拉奧孔”,表現的就是拉奧孔和他的兩個兒子被海蛇纏住時痛苦和反抗的情景。雖然拉奧孔是諸神計謀的犧牲者,他所遭受的痛苦是殘酷而令人憤怒的,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拉奧孔成功戳穿了古希臘人的詭計,古希臘人就不會征服特洛伊城。如果古希臘人沒有征服特洛伊城,那麽英雄艾尼阿斯就不會出逃到拉丁姆,羅馬就不會建立。沒有拉奧孔的痛苦,羅馬就不會存在,曆史的車輪也就不會向前滾動了。總之,對個體來說,痛苦提高了我們的生存幾率,讓我們變得更富有人性。對人類整體來說,痛苦會推動人類文明、技術和曆史的發展。因而痛苦與生命個體和人類文明永恒相伴。

2. 麵對痛苦並從中提煉出生命的意義

人們麵對痛苦時,一般會有三種反應:逃避痛苦、消除痛苦和擁抱痛苦。逃避是人們在麵對痛苦時采取的最普遍的態度。當你感到痛苦時,可能會下意識地借酒消愁,或者用打遊戲、看劇來轉移注意力,或幹脆埋頭大睡,不管外麵天翻地覆。但這樣隻能讓我們暫時忘記痛苦,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對個人的成長也沒有幫助。當我們逃避痛苦的同時,我們也錯過了生命的意義。選擇一心要消除痛苦,會讓人產生功利主義思想。這種思想的核心是:生命的意義在於避苦求樂,盡量去增加快樂,減少痛苦,實現最多的滿足感,這會導致我們對很多事物的認知發生改變。比如,工作不再是通過艱苦的努力去創造價值,而是一種為了滿足消費去進行的單調且重複的勞動。教育也不再是進行嚴格的訓練和反思去實現心靈的成長,而是學習能夠賺錢的技能和解決實際問題的知識。短期內這些做法能夠有效地解決問題,但從長遠來看,功利主義會讓我們喪失探尋生命意義的渴望和動力。這將會瓦解我們的人性,並會催生出新的痛苦,讓一些人找不到生命的意義和活下去的理由。如果沒有痛苦,幸福也將不複存在。因此,我們要學會擁抱苦難。我們會經曆生老病死,會有很多得不到和已失去,會被愛,也會被傷害。這些經曆是組成我們生命的重要部分。承認這一點,然後和眼前的這個世界和解,去擁抱痛苦,坦然地接受並更加積極地投入生活中,從而在痛苦中挖掘出人生意義。

3. 超越痛苦,完成自我救贖

三位哲學家的思想對我們的啟發。a 孔子的仁愛思想:孔子的思想是我們處理痛苦最實用的哲學,並且在今天依然有效,盡管他並沒有給出關於痛苦的具體建議。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者愛人,也就是教育人們首先要有一顆慈悲友善的心,同時要充滿愛意地接納和寬容他人。不論我們的社會角色是什麽,不論我們要做什麽事情,都要以人為本。孔子提倡的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願意的就不要強加給別人。也就是同理心和換位思考。我們經曆過的苦難,正是孕育同理心的土壤。因為你曾經感受過某種痛苦,所以便不再把這種痛苦施加給別人。這就是仁愛思想的體現。孔子還提出,人文藝術能夠讓我們擁有直麵痛苦的勇氣和力量。讀詩能滋養我們的心靈,讀史讓我們思想開闊、判斷力更加敏銳,音樂賦予我們快樂,讓我們體會到優雅,哲學讓我們善思且溫和。這些雖然不能直接解決導致苦難的根源問題,但能讓我們帶著尊嚴和理解去體察苦難、升華苦難。b 尼采的意誌可以戰勝一切:哲學家尼采認為,人的意誌可以戰勝一切(所有殺不死你的都將使你變得更強大)。尼采終其一生都在追溯痛苦的根源,他提出所有生命都在被權力意誌驅使著前進,這種權力意誌可簡單理解成欲望。我們的生命中充斥著各種欲望(成長的欲望、堅持的欲望、戰勝的欲望…),當這些欲望被挫傷時,痛苦就油然而生。意誌薄弱的人被痛苦羞辱和支配,逐漸認為自己卑微、普通,因而開始苟且偷生,希望通過恭順和服從將自己眼前的痛苦最小化。久而久之自身的處境將會越來越糟糕,心中就會壓抑憤怒和不滿的情緒,最後就可能做出傷害他人、報複社會的行為。一直強大的人,即使心中痛苦萬分,也不會意誌消沉。他們會張開雙臂擁抱苦難,因為隻有經曆苦難自己才會變得更加強大。c漢納·阿倫特的重塑人性:哲學家漢納·阿倫特是20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他認為人類最大的痛苦在於覺醒。當人們認識到自己必將經曆死亡、痛苦和不幸,並因此而悲傷時,痛苦就產生了。而當我們沉迷於消除人生中的所有痛苦,就會把自己引入功利主義的陷阱,最終導致人性的喪失。因此,在我們認識並感受到痛苦之後,就必須要思考痛苦對於人生的意義是什麽。阿倫特給出的答案是,想要找到人生的意義,變的更有人性,首先要做到主動思考,不人雲亦雲,不讓別人掌控自己的思想。其次要關注自己的公共權力並願意為了維護自己的公共權力而奮鬥,然後要從事創造性的工作,不單單隻是為了獲得報酬而進行勞動。最後要敢於承擔責任。做到以上幾點就必然要經曆痛苦,但與此同時你也將超越痛苦並完成自我救贖。

痛苦永遠存在,隻有學會理解痛苦並從痛苦中得到成長,我們的生命才會變得更加堅韌、更富有意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